黄明堂和镇南关起义:黄明堂,字德新,辛亥革命名将。广东(今广西)钦州大寺人,壮族,生于一八七O年,排行第八,又名黄八,人称“大肚黄八。”黄明堂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他勤奋聪颖,但多次到钦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取,对现实渐感不满。正值《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不息出卖民族权益,加紧搜刮人民,镇压革命党人。各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盘剥百姓,人民无法忍受煎熬,纷纷揭竿起义。反清革命,风起去涌。黄明堂深受革命影响,参加当地反清革命团体三合会。由于黄明堂性格豪放,仗义疏财,好打不平,作战勇敢,并善用计谋,很快,黄明堂被推为首领,成为当时钦县(今钦州)最有名的反清三合会首领。
1903——1906年,广西爆发了以南宁和柳州为中心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受其影响,钦县(现钦州)也掀起声势浩大的三那(现钦州那丽、那彭、那思的合称)抗捐运动。黄明堂乘机组织和发动三合会会众及游勇,出没镇南关一带,进行反清斗争,多次打败前来围剿的清兵,队伍迅速发展,成为了中越边界镇南关一带一股最大的反清力量。
1906年12月,革命党人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又策划西南起义,计划夺取广西,进而占领西南,把革命推向全国。孙中山看到黄明堂不但力量很大,并深得民心,又倾向革命,是发动起义不可多得的力量,便派人前去联络。联络黄明堂的革命党人代表孙中山,充分肯定黄明堂反清革命行为,同时又向他传达孙中山的话:“我辈皆汉族子孙,自满清入关,占据我土地,奴役我同胞,于今二百余年。吾党奔走革命,志在光复。望君等协力同心,共建大业。灭清非难,避免外国干涉难,幸勿再扰越境,致召干涉,则大事成矣。”①并就同盟会宗旨及三民主义和当前革命形势,向黄明堂阐述綦祥。黄明堂深受教育,决心跟随孙中山,他毅然加入同盟会,率领其队伍接受孙中山指挥。从此,黄明堂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开始了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生涯。
一九O七年九月,孙中山在钦州发动王光山起义,由于革命党人起义仓促,军需给养困难,清军又调集大军,前后夹击,起义很快失败。王光山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经过商谋,决定袭取镇南关(今中越边境友谊关),以图两广。孙中山命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全权负责领导镇南关起义。
镇南关地势峭峻,夙称“天险”,易守难攻,当年,在中法战争中,抗法名将冯子材率军在此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右侧是险要的石山项,它三面陡壁,一面斜坡,项上设有镇北、镇南、镇中三个炮台。当时,清军人数众多,约有数千人,由帮带黄福廷镇守,黄福廷在镇南关层层设卡,重兵布防,自称固若金汤。黄明堂根据孙中山命令并综合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决定智取镇南关。
一九O七年十二月二日,镇南关起义正式打响。按照起义计划,黄明堂率领一百多人组成的敢死队,抄小路星夜绕过镇南关背后,来到石山顶下。黄明堂身先士卒,率领敢死队攀越而上,很快来到北炮台,清兵毫不知觉。黄明堂一声令下,敢死队一百多号人,个个象猛虎一样,翻墙而入,好似天兵降临。顿时枪声、鞭炮声、呐喊声响成一片,整个山谷喊杀乱天。守台清军尽管人数较多,但毫无防备,乱成一片,无力招架,狼狈逃命。随后,黄明堂又率敢死队乘胜追击,再夺镇中、镇南二炮台。就这样,一夜之间,起义军在黄明堂的指挥下,连夺镇北、镇中、镇南三处炮台,把起义胜利的红旗插上了石山顶上。孙中山闻讯大喜,赶到石山顶犒赏黄明堂等将士,并在炮台亲自发炮轰击敌人,并为伤员裹伤。
镇南关失守,清廷朝野震动,严令广西道台龙济光、统领陆荣廷调兵遣将,务必夺回镇南关。清兵很快调整几千大军,兵分四路,猛扑镇南关,包围石顶山,形势万分危机。面对强敌,黄明堂毫无惧色,指挥起义军居高临下,顽强战斗,多次打退清兵的疯狂进攻。当时,敌我双方互相炮击,日夜不断,战斗异祥激烈。经过七天七夜激战,清兵伤亡惨重,损伤上千人,仍然无法攻占石顶山。但由于起义军在军外无援军,内无粮草,黄明堂只好率军放弃炮台,撤离石顶山,退入越南文渊燕子大山,继续坚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