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老的阳朔傩乐文化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11:2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 阳朔的傩乐是我国最古老的音乐种类之一,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傩乐最初为部落的祭祀音乐,春秋时,被茅山教列为教课音乐,其乐调低沉苍凉哀怨,对于研究桂北古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很有历史价值。

阳朔茅山教的教课音乐称为师公曲,师公曲主要以牛角、长笛、阴鼓等民间乐器演奏。随着哀婉苍凉的乐曲那舒缓的节奏,师公们头戴各种面具(根据内容和角色的不同更换面具形态),手持木棍、竹剑舞蹈起来,有独舞,也有双人舞,舞蹈粗犷简洁,姿态动作有不少与花山壁画的图案形状不谋而合。

福利镇倪家倪辅仁是倪家茅山教第24代传人,倪老汉今年74岁,身体硬朗,步履矫健,声音洪亮,精神矍铄,看面容仿佛60出头的汉子。

茅山教行教以武以乐相传,作为茅山教教徒,首先习武,再演乐,继而行医,倪辅仁老人和他的师弟与弟子七人以村前方地为场,给我们(作者与人民画报记者及旅游宾客一行)演了《大郎出关》、《大郎咬雪》、《大郎拜师》以及傩乐独奏、傩乐合奏等教艺,其中《大郎咬雪》倪辅仁运起硬功把个白瓷碗当场咬成三瓣,那瓷碗在他的牙唇间像冰糖一般格格脆响,闻声令人不寒而栗。在场观众游人无不感叹称绝,就是老虎的牙齿,也没有这般坚硬呀。

茅山教面具凶顽狰狞,舞者将面具不是戴在脸上而是罩在额头,与西南的傩面具完全不同。其服装怪异,铠甲搭长袍。武艺残烈,声色凛冽。

因长期被视为野教蛮艺,封建社会喜庆典礼不让参加,只有祭祀、驱鬼、庙会才得显威示众。当地土著称茅山教为鬼师教,其在封建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它能保存较为完整的教礼实属不易。

茅山教虽是小教,但在南方为傩文化的主教之一。茅山教每年演教大节“十月香”,其傩乐有《捉蛟龙》、《四郎打鸟》、《莫王》、《鲁班》、《盘王》、《宴王》等10多个曲目,其舞、乐、武、艺、教、医一体化是“百家”中少见的,文化底蕴之丰富,显示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广泛。

阳朔县福利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珠江水系和湘江水系贯通水网中的桂江古埠头,这里杂居了各个省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移民,现在还有几百户是福建、广东、湖广的老移民。这里最大的民俗节是每年五月初八———即奶奶节。奶奶节其实就是妈祖节。不仅广东、福建人信奉这个女神,当地人和湖南、山东等地迁徙的人也敬奉她,所以通称奶奶神。每年五月八,茅山教的师公也参加这个祭祀庆典活动,他们为广东福建人抬妈祖游街开道。也不知如此搀和了多少年、多少代,现在已经融合了。沿海文化和中原文化互相融合,形成桂北古镇多教一体化现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傩文化大量进入市场,傩面具千姿百态,形象迥异,以其古,用其奇,鉴于底蕴之丰富,源于历史之悠久,很得中外游人宾客青睐。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4 02:34 , Processed in 0.19358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