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桂、滇、黔三省区结合地带——南盘江流域的壮族、布依族村赛,每家每户都要举行敬田活动,称“六月六”或“六月六敬田节”。
先秦时期,秦灭蜀,蜀国王战亡,其子安制王率部分余众南逃,曾在夜郎国和句町国交界处安营扎寨,凭借南盘江屏障抵御秦兵。蜀兵强势进入西南地区,他们从成都平原带来了稻作技术,开垦农田,休养生息。壮族、布依族称其为“布央”。后来 ,布央国王为南越武帝赵佗所灭,当地壮族、布依族便顺势驱赶布央人。布央人走后,南盘江一带有几年连续发生虫灾,粮食颗粒无收,当地人便认为是布央鬼作怪,故意让耕作他们田地的人饿死。有一年,为求得丰收,当地寨老们便在六月份、禾苗长成快要吐穗的时节举行祭鬼赶鬼活动,结果当年没有发生虫灾,粮食得到丰收。于是这种活动便延续下来。
隆林壮族敬田活动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其做法是:当天早上,每家每户用火灰拌着干牛粪,趁着露水未干时在稻田上抛撒一遍;中午时分,大人小孩穿着蓑衣,带着五色糯饭、一壶酒、一只公鸡到田边祭拜,一边点香、烧纸钱,一边口念“麽经”。“麽经”里有邀请鬼神、敬献祭品、祈求保佑等章节。“麽经”念完后将公鸡宰杀,将血淋到自家水田里。仪式完毕后,全家敲打刀具,大人拿起长刀、扁担在田边挥舞,边舞边念:“饭你们吃饱了,酒你们渴多了,钱你们要够了,赶快回到你们住的地方去,赶快走!”有多个男人的家庭,还拿弓箭射向四方,如此巡一周才结束。
在年景好的时候,全寨子集资杀猪一起搞活动,搞村宴。就餐时,大家谈论着如何保护农田和爱护庄稼,谈论当年庄稼的长成,预计秋天的收成。当天,借助节日良机,老人们还教年青人学武术、学射箭,为防卫家乡、保卫土地练好本领。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在敬田活动中所说的“鬼神”已经淡漠,整个活动逐渐变成了一种敬畏土地、保护农田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强身健体活动,成为一种公序良俗。
□唐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