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指书法写春秋——记贞丰籍布依族拳指书法家向忠俊
(2002-08-25 02:37:16)
在春城昆明,有一位用拳头和五指书画自己美丽人生的布依男儿。
他的拳指书法作品“运筹惟幄 决胜千里”被成都军区司令员上将廖锡龙珍藏。
他的个人艺术电视专题片1997年先后被昆明市电视台录制成《军中拳书人》、《布鹰拳指书法艺术》播出后,声名远播。
他神奇高雅的拳指书法艺术2001年10月被列为云南省申报吉尼斯预选目录。
他就是我州贞丰籍布依族青年拳指书法家向忠俊,艺名“布鹰”。
向忠俊出生于贞丰县者相镇著名风景区三岔河畔一个美丽的布依族村寨,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四处满目青翠。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布依村寨里,向忠俊淌着小溪,踏过林中小径,浸着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熏淘,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18岁那年,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在亲友的嘱托声中,他告别亲人和故土,穿上英武的戎装,当上了一名光荣的炮兵战士,开始熔铸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向忠俊从小就爱好书法艺术,这源于他父亲那一手精湛的毛笔字。他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书法,由于勤奋好学,常有感悟,加之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熏染,使得他书法技艺进步很快,这为他日后专攻拳指书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军到了部队后,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向忠俊如鱼得水,不管是在紧张激烈的训练之余,或是在战火纷飞的战斗空闲,他都始终坚持苦练书法,以至为了追求书法艺术,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和战争的特殊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向忠俊在参加保卫祖国南疆国土的战斗中,经常因行动不便而不能随身携带“文房四宝”,于是,每当战斗空余,他便以南疆红土为纸,以自己的拳指代笔,纵横书画,并不断从中总结和发掘书法艺术中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不断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拳指书法技术在残酷激烈的战争中不断提高,日趋成熟,逐渐在军中享有较高声誉。
经过10余个春秋的艰苦磨炼,向忠俊的拳指书法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其拳指代笔,刚柔并举,高雅脱俗,自成一体。特别是他的看家之作,即用拳指书写“龙”字更为传神。
伴随着十年的艰辛,向忠俊的拳指书法作品不仅在军中走红,而且还走向社会。1997年6月30日,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向忠俊作为军旅书法家应邀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南疆连队,现场为连队官兵书赠了71幅“龙”字拳指书法作品,并即席赋:“龙是祖国魂/吾为龙传人/神拳书龙韵/扬我龙精神”。充分表达了一个华夏子孙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越心情。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长卷五指书法作品《长恨歌》、《国歌》等,通过在军内外展出,弘扬了中华书法艺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经过部队20多年的培养和自己孜孜不倦、始终不渝的追求和磨炼,向忠俊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军内外享有盛誉的拳指书法家,1998年9月,他从少校军官的岗位上转业到昆明市政府某机关工作。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然把精力投入到拳指书法创作,并频频应邀到大学、工厂、部队献艺。2000年春,应云南省文山州之邀,经过28天的精心准备,在具有中国三七之乡称誉的砚山县中心尖山公园的崖壁上,以向忠俊拳指书法“狮”字为模本的摩崖石刻铭刻于上,整个字宽2·2米,高3·7米,游人在数公里外就可看见其雄姿。2001年10月24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观周刊》将向忠俊创作的这一拳指艺术作品列为云南省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预选目录之一。(黔西南日报:记者 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