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德保城关镇壮剧红红火火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8-12 06:1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右江日报 2004年08月04日 近段时间以来,每到傍晚,德保县城关镇南隆社区黄广扩家里就变得热闹起来。人们远远就能听到从他家传出来的马骨胡和众人高腔帮和声——拥有30多名泥腿子演员的德保县天保业余壮剧团正在排练《百粤风——壮乡情》。在德保,像这样装备齐全的农民剧团就有28个。每到农闲时节,他们便活跃于农村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享有“诗歌之乡”美誉的德保县至今仍广为流传着马隘调、平叹调、采花喜调、末伦等南路壮剧。南路壮剧是在土言土语、土曲土调的广西南部壮语方言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南路壮剧的观众不知换了多少代,但其艺术创作、表演的基本规律却仍沿袭至今。

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赵冀到德保县任镇安知府时,意外地发现这里“乡乡村村都有壮剧业余班社,其势炽热,如火如荼。”上世纪50年代,德保壮剧团携著名剧目《宝葫芦》和《捞虾舞》上京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一炮走红。剧团也因此相继升格为右江壮剧团、广西壮剧团,南路壮剧得以发展壮大。中央民族歌舞团、自治区壮剧团还曾多次组织演员来德保拜师学艺。

目前,德保县搜集到南路腔手抄剧目110多个、曲牌85首,音响资料一大批。唱南路壮剧的山歌队伍也已发展到3600多支,演员多达57600多人。人们在农闲时唱,丰收时唱,遇到像婚嫁、祝寿、建房、上学、参军这样的“大事”,更是要唱台戏庆祝。为了方便演出,一些地方农民还主动拆除祠堂搭建戏台。

如今,德保农村“唱文明戏,做文明人”蔚然成风。在农村广为流传的南路壮剧等几大剧种,宛如绽放于鉴水河畔一朵朵艳丽的奇葩,香飘南北,异彩纷呈。 (游君宇 罗坚)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沙发
发表于 2004-8-12 06:45:00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这篇报道存在诸多错误以及常识性的误区。

一、“享有‘诗歌之乡’美誉的德保县至今仍广为流传着马隘调、平叹调、采花喜调、末伦等南路壮剧。”这句话本身就是搞不清楚南路壮剧本身的情况,象马隘调、平调、叹调、采花、喜调、哭调、高腔等都只是南路壮剧里的不同曲牌和唱腔,而这句话显然是将之看成是不同的南路壮剧剧种了,而末伦本来是民间宗教的一种巫调,后来发展成为民间的弹唱艺术,这种唱腔有时候南路壮剧也采用之来穿插,但严格来说末伦本身主要还是属于说唱、弹唱的曲艺,而不属于壮剧的唱腔。

二、无端夸大南路壮剧的历史。“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南路壮剧的观众不知换了多少代”等,都是十分不严肃的说法。南路壮剧真正形成的历史并不长,下面摘抄一段《壮族百科辞典》里对“南路壮剧”的词条(第464页,艺术类):

南路壮剧 流行于广西南部壮语方言地区的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大新等县的壮剧。因演唱常用“呀哈嗨”作衬腔,俗称“呀嗨戏”。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天保县(今德保县)南隆街艺人黄现炯迁居马隘,开始组班演“客戏”(即邕剧),形式类似双簧。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黄与谢义、陈兴等人足见土戏班,用壮语演唱,揉山歌、民间小调为唱腔,形成马隘土戏。光绪十一年(1885年),靖西县足院木偶戏班师傅韦公现、李瓜选组土戏班,以人代偶,做唱分离。宣统三年(1911年)第二代师傅农寿山、李大新、韦爷欢等改为做唱合一,形成足院土戏。马隘、足院土戏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南路壮剧。(方士杰 阎奇雄)

可见,南路壮剧最初可以上溯到清朝道光年间,怎么可能是明朝洪武年间就流传下来的呢?

三、有杜撰古文的嫌疑,如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赵冀到德保县任镇安知府时,意外地发现这里“乡乡村村都有壮剧业余班社,其势炽热,如火如荼”这句话,完全可以否定其真实性。试想赵冀的年代,壮族的族称都还没有定,何来的“壮剧业余班社”?更何况当时壮剧都没有真正形成,即使形成也不可能定义为“壮剧”一词。

四、“在农村广为流传的南路壮剧等几大剧种”,又不知所云了,须知在广西,壮剧分地区有三个剧种,除了南路壮剧,还有流行于百色地区北部的北路壮剧,以及桂中一带的师公戏,德保虽然是南路壮剧地区的中心之一,但又何来的“几大剧种”呢?

综上所述,窃以为这两个新闻记者的个人素养和报道水准都需要提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2 6:46:44编辑过]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4 03:13 , Processed in 0.14365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