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世界充盈着宁静的悲剧,与悲剧的宁静。喧嚣、躁动在他那绝迹了。她其实并不是逃离现实的人,只是他过于矜持、平和,带着一股巨大的慈悲之心,悄悄地站在红尘寂静的一角,把苦难的泪,默默的吞进肚子里。沈从文是艺术的,他像一个超然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善意的审视者,带着一种生命意思,去体验人生。那悠远的山谷足音,潺潺的水乡之梦,隐藏着他博大的生命哲学。他以形象的、美的韵致,昭示了尘世的炎凉之态。
沈从文写小说,心态完全是平静的。即便是有愤愤之音,也是把感情深深隐在作品的深处,不那么锋芒毕露。沈从文的魅力,也随时间的延续在延续着。只有读懂了《边城》、《丈夫》,你才会懂得他的世界。这个世届的一草一木,均沾着历史的晨雾。刚读完新出的沈从文次子写的《团聚》感觉也很好,最后一句“那个人早已离去了”,读来甚是感动。
看他的作品,你可以发现,他的笔触极为恬静。他把悲剧的那些东西,那么平淡地写下来。世间的大悲大喜,在他这里,是极其陈静的文字。但在沉静之中,让读者撕心裂肺。在都市多样的、近于疯狂的生活中,乡下人纯朴的民风、民情,显得那么脆弱。而惟其太脆弱,故其美的仪态便愈楚楚动人。
他最擅长的,还是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读《湘行散记》,每晚两三页,总会梦到清澈沅水,古城凤凰,还有白石滩,夕阳西下船工号子宛在耳边。他写的是纯美学的文学,在历史的流逝中更具有价值。在任何年代他那些文字都是不过时的。所谓大音希声,沈从文先生蔗几近之。
喜欢沈从文的淡定,文如其人。我不喜欢从某个高度去看沈,也不喜欢很多人把沈当作文学的代表或者经典,那样的美丽和忧愁,似乎不能用任何形容词加诸其上,如他自己所说:望到北平高远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总觉得沈先生文字就是如此,站在面前,只能低头,任何话语都是多余了。有时想起沈先生的一生,以一个拥有这般才华的人来说,算得上凄凉。
古来圣贤皆寂寞,偏从寂寞出圣贤。沈先生的《边城》是他最好的文字,没有阻碍,像水一般流动。光是文字,《边城》就足以不朽。他的作品那么平静,看后还是那么平静,很喜欢那样的感觉。
沈从文把一个清爽、纯洁的东西献给了人们,仅此一点,他的灵魂永远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