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并非“历来是桂西的行政、文化中心”。
百色的历史沿革大体如下:“清朝分田州土州设厅制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百色厅,这是百色得名之始,次年建百色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名为百色县,50年代后仍称百色县。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
更详细的则如下:(百色政府网 http://www.gx.xinhuanet.com/bswz/bss/gk1.htm )
“百色市历史悠久。在那毕乡、四塘镇的右江两岸的三、四级阶地上,先后发现采集到经过打工的砍砸。刮削、石核、手镐、石片等旧石器,证明了至少在几万年前,在今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着。
百色古为百越之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后,百色属象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百色属桂林郡增食县地。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羁縻添州(州治在城南之古城角,今那毕乡大和村)、羁縻归乐州(今永乐乡境内)和武隆县地(今百兰乡及巴马县部分地区),属邕州都督府管辖。元朝,百色称天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恩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设百色厅,次年建城。百色自1730年建城至今(2000年)已有270年的历史。光绪元年( 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百色直隶厅为百色府。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建立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
1949年 12月 5日百色县解放,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城)。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
百色也说不上是“壮族的代名词”。因为百色城的文化体现为粤文化而不是壮文化。尽管百色地区壮族人口比例高达80%(余为汉、瑶、苗等民族)。
百色城的建立和发展与交通、商贸密切相关,近几十年则因属行政中心而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但是,百色城的未来发展仍应重视她的交通、商贸优势,而不是行政、教育优势。整个百色地区(现称百色市)可以围绕铝工业作文章,而右江区(原县级百色市)只能沾点边,也定位为铝工业基地就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