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非遗课老师讲了富宁那瓜壮族陇端节的壮戏。可以说是第一次在课堂里接触自己所在文化环境的内容,也可以说是重走了一次壮乡陇端节,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富宁的壮乡里,是壮乡的山水,壮乡的人民哺育成长的。富宁的陇端节各地时间不同,但是内容上大同小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看到的陇端节已经不再有过去的隆重,节目不再像过去的丰富,有些地方的节目内容差不多消失了,有些地方甚至取消了陇端节。陇端节过去大多数是青年男女相聚,谈婚论嫁的节日,现在大多数的青年男女都为生活,为工作所奔波,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中老年人和小孩,自然渐渐地已经失去了热闹的场面。
壮戏,在记忆里很久远了,过去会有戏班子在陇端节之际赶往当地表演,随着人们不断为外出赚钱,好多戏班已经解散了,记忆里的戏子也随着年轮的侵蚀,不再上台,新一代的青年也不再接替这无偿表演的技能,以致现在越来越少的壮戏表演,所以说,在这次课上能看到壮戏的表演很幸运。同时,在这次课堂上,看到了一部分人为了传承壮戏所做出的努力,甚是感动。在这次课上老师也展示了壮族织布,从小在家里就围着壮族的织布机玩耍,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和用的布料也都有,也不足为奇,也没想过会出现在非遗课上,让同学们去了解,觉得有些自豪。
壮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且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壮戏是其中的一项,是壮族文化的一束灿烂的花朵,是壮族文化璀璨瑰宝。虽然已被列入非遗项目,但是保护现状不得不令人心寒。从看到的和了解到的实情,保护没有深入和玉实际相结合:
1、首先现在所做的保护,仅仅是整块壮剧大圆的一个小角,大部分仍然沉在生活的底层,许多地方仍然没有启动壮戏保护工作。
2、在保护过程中,政府没有重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在设备,在资金上远远没有跟上维持原本壮戏的样貌。
3、政府缺乏主动性,也没有和戏班的传承员沟通事宜。
4、在传承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于原有的古籍没有做好保护。
5、相关部门对于壮戏的发展没有规划仅仅靠戏员对壮戏热爱而留下来
当然了,在课上也看到了,在没有其它动力的支持下,戏班人员自觉努力地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在没有其它物力、资金支持下,凭借着对这份文化的热爱,回乡就是表演壮戏,还有戏班子自觉地教孩子学习壮戏,这也有助于壮戏继续地传承下去。
从壮戏看中国文化。现在国家总是在强调走文化强国之路,但是在社会中,很多优秀的文化总是被埋没在黑暗中,渐渐消失。对于这样的现状,不得不引发深思,所谓中华民族文化,怎样才算是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概念,重点侧重在什么上?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国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且,许多民族的历史久远,拥有丰富的文化色彩,但是,谈到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有多少民族文化在重视下不断地复现?有多少传统文化在意义上得到保护与传承?更多的应该是没有得到重视,挖掘,被覆盖,或者被埋没。在世界文化之林里,若要能够独树一帜,仍然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强大,总归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世界里,看到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渐渐地消失,或是被歪曲的出现在现在的生活中,总是感慨万千,不知道从何下手,保护这些优秀的文化。同时,看到一些专家、学者以及热心民族文化的人们们为保护这些渐渐流失的传统文化做出的努力与成效,感到很欣慰。
在课上,看到那瓜的孩子们不仅和戏子学习了,还在台上表演,得到了观众认可,可以说这提高了他们民族自信心,增强了他们对于壮戏的热爱和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信心。在几年以前,自己也和这些孩子一样,对于自己民族信念,民族传统文化自卑,不敢去认可,当走出了家乡,走到校园上,看到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出现在教育的课堂上,自己也将民族的文化搬上了舞台,也写入了书刊。意识到了,自己拥有这份文化应该自豪,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将自己所学到民族知识展现给社会。
对于那瓜的孩子们要说的就是:加油!永不放弃!壮戏是我们壮族文化精粹,你们不仅要学,更要努力学好,将壮族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勇于走向舞台,你们的人生舞台也会精彩的!相信自己,你们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