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南曼森 于 2013-2-3 08:34 编辑
广西新闻网
http://epaper.gxnews.com.cn/ddsh ... content_2150277.htm
存语言
乡音老词再不记录就消失了
南宁市汉语方言发音人开始给白话录音
当代生活报 2013-02-02 ■ 生活报记者 蒙进煌 文/图
■生活报记者 蒙进煌 文/图
核心提示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南宁白话、平话入选,将录成语音加以保存。1月31日,在广西大学的录音室里,经过重重遴选和多次培训的南宁市汉语方言发音人代表开始了第一次试录音。在现场,这些“老南宁”不仅展示了地道的南宁方言,还讲述了南宁方言背后的独特和趣味。他们感慨:不好好记录下来,乡音老词会消失的。
有声数据库录制现场
【白话很亲切】
“老南宁”更能接近那段历史
方言,代表着地域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地域特色。在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南宁市市区白话调查的录制现场,自小生长在南宁水街一带的杜若愚女士,就能讲很多“古”。
“参加方言发音人竞选,成不成功没关系,我很想用白话讲讲这个故事。”已经获选的杜女士说。她要讲的故事,是南宁水街一带的习俗之一——拜十姐。
每年七月初七的前一晚,入夜时分,南宁各街坊还没出嫁的少女们就开始准备好鲜花、水果、香烛,在恬静的夜晚仰望天空,等待牛郎织女,期盼一份美满幸福的爱情。那一天,姑娘们会学做女红,会穿针引线、剪纸绣花。那一天,就是姑娘们的节日,年轻的小伙子们则只有围观的份。这段让后人只有“睇书”才能了解到的习俗,杜女士用南宁白话娓娓道来。
会说地道南宁白话的“老南宁”,更能接近那段历史。杜女士说,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些习俗也逐渐没有了。到了现在,普通话得到推广,说南宁白话的机会日益减少。要想用普通话讲述地方的历史,很多名称、说法、称呼,竟找不到对应的字词。语言没有了,文化也会消失。
发音人代表谭伍龙对南宁白话不易被翻译的“特色”,深有感触。谭先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公交车到站了,我说要‘落车’。”如果非要用南宁白话说“下车”,则显得很别扭。而像“喂”“捏”“哦哟”等语气词,以及“心丫”“陋嘢”“切咧”等音译词,无不带着南宁白话的发音特色,让很多南宁人产生亲切感。
谭伍龙对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参与热情很高,在等待录音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还收集了20多条南宁白话里的俗语和歇后语。
“湿湿碎——小意思;老公泼扇——妻凉;湿水棉花——冇得弹。”这些语汇中,有些是借用汉字的音而已,有些则兼有音、义之妙。谭伍龙说,很多这样的俗语和歇后语,只有用南宁白话来讲,才能表达出其中意味。
【白话有差异】
被同化了的“南普”也很可爱
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深入,很具地方色彩的语言形态也受关注,那就是“地方普通话”。“老南宁”说起普通话来,常常带有浓厚的方音,被称“南普”。而这些“南普”,同样也是这次有声数据库建设所要采集的语音。
录音现场,共有3名代表“地方普通话”的发音人,李晓冬女士算是最年轻的一位。“你尽可能用白话腔来念,就要‘不入级’的!”组织录音工作的专家提醒。但李女士还是“普通话太标准”而没有展示好“南普”的特色。30岁出头的她,工作和生活中大多都说普通话。
另外两位“地方普通话”发音代表,年纪都超过了70岁,“南普”特色就更浓些。
其实,“南普”也有它的可爱。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授林亦说,要求人人都讲十分标准的普通话不现实。
地方方言受时空的影响而变化着。发音人代表王定能说,自己的南宁白话与女儿的南宁白话就有区别。因为受广州亲戚口音的影响,女儿说白话时多半带有广东白话的色彩。
近来,一首南宁话版的《江南style》在网上广为流行,一些用南宁话说唱的歌曲、短片也被传唱。有关专家介绍,如今方言在不断发生变化,并被普通话同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代表各地域特色的方言区域正在被打破。
“推广普通话对于地方方言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广西大学文学院覃凤余教授说,在普通话大环境里,方言被挤占了空间,存在着消失的可能。
【语言要保存】
建西部第一个语言有声数据库
当天的录音工作,采集的是南宁市区两个汉语方言之一的南宁白话。之后,南宁平话的录音工作也将展开。此外,在钦州、桂林、百色等三个试点,也已经开展了试录音。
据了解,广西具有非常丰富的语言资源,壮、汉、苗、瑶等12个世居民族除了使用13种民族语言外,还有北方话、粤语、平话等几十种汉语方言土语,其中相当一部分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当前,广西是继江苏、上海、辽宁、北京之后第五个,西部地区第一个建立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省区。
我区将每年划拨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广西库建设。2012年到2016年,我区计划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