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创作漫谈』
(一)什么是小小说
小小说,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小说。目前在报刊上还有各种叫法,如袖珍小说、微型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掌上小说、超短篇小说、一袋烟小说,等等。
有人把两千字以下(也有说三千字以下)的短篇小说称为小小说,但更多的人限在千字以内。不过,大家要求大致相同:内容浓缩、文字精练、重视布局、以小见大。
有人比喻说,短篇小说是小说中的轻骑兵,而小小说犹如这支轻骑兵的排头兵,茅盾则赞扬它是“一鸣惊人的小小说”。
在名目繁多的文学样式中,小小说应是宝石和名珠,以其精美而取得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假如短篇小说是生活之树的枝桠或叶片,小小说则是裹着幻雾梦云的叶上的筋脉、枝上的飞絮。通俗点说,它是散文中的短诗,由于溶入了夸张、讽刺、幽默、寓言、科幻等等表现手法,平添了清新意趣。
小小说在篇幅上是“小小”,但在属性上仍然是小说,而不是小故事、小新闻、小报告,因此,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典型化、形象化等等,对它同样适用。小小说是短篇小说的一支,它的特点也就近于短篇小说的特点,但表现得更精粹、更单纯、更洗炼。就其简炼、含蓄、以小见大、纸短情长等特点来看,它就是文学上的“微型艺术”。
小小说的由来已久,但没有取名而已。有人说小说是十八世纪在美国兴起的,托尔斯泰则说“小小说产生于中世纪……它还造成了十八世纪戏剧创作的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其实,我国古代也早有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多是属于小小说,少的不足一千字,甚至只有一二百字的。别林斯基说:“我们是实事求是的人,我们终日不停地奔跑、忙碌,我们时间很宝贵,没有工夫读大本的浩繁的书。”鲁迅说:“在现在的环境中,人们忙于生活,无暇来看长篇。”社会发展时刻在影响着文学,工业革命给小小说日益繁荣。新时期以来,小小说如雨后春笋一发而不可收。现在各种报刊都相竞发表小小说,从不间断。
由于小小说的短小精悍,既利于迅速反映时代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又能及时针砭时弊进行深刻的揭露,也便于适应时间紧迫、工作繁忙的读者的阅读。此外,它还有益于初学写作者的炼笔。创作的规律,一般都是先有短篇的创作经验,而后再进行长篇创作。因此,对于小小说的提倡,也将有利于一些作者学会对素材、语言的提炼。
小小说本身是以小见大,小小说的作者也可以做到“积小成大”。俄国作家契诃夫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家,但他的作品很大部分是小小说(三千字以下)。日本作家星新一近年来发表了一千多篇小小说,都是千把字以内的小说,他的作品已经在我国翻译出版好几部专集。可见,写小小说也可以写出大作家、“大作品”。
(二)小小说的特点
概括来说,小小说的特点集中在一个“小”字,即:短小精悍、小巧玲珑、以小见大,有人称为“三小”作品。古人把这类微型艺术的手法叫“缩龙成寸”,可见其高超而难得。
通俗来说,小小说是篇幅短、人物少、事件微。在结构方面,它的特点是:奇特新颖的立意、相对完整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
从内容方面来说,小小说的特点是新、深、辣。所谓新,就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就是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作品除了要以情动人,还要以理喻人。哲理是情节的内核,它使人震惊,发人深省,引人思考。哲理是作家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它渗透在情节之中,引导读者去思考并作出判断。所谓辣,这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
(三)小小说创作的一般技巧
小小说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真正把小小说写好,确实不易。要在生活的海洋中选取一滴水,并要从这滴水中反映出整个海洋,这就要有很强的选择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长的文章,即使长了,也便于藏藏掖掖,有点败笔、废话,就容易遮盖了。而短的文章,好比白玉盘上放珍珠,瑕疵毕现, 一个标点符号点错,人们也会发现。所以,难就难在这里。当然,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总会做出成绩来。任何事物,总有它的“窍门”,或者说经验。要写好小小说,了解它的写作技巧,大概总会有益的。
总的来说,写小小说的技巧可以概括为:
选题沙里淘金;立意一叶知秋;结构巧夺天工;情节出奇制胜;人物画龙点睛;语言惜墨如金。
古人在谈到写文章的要求时,也说要做到“龙头、熊腰、豹尾”,这也适用于写小小说。小小说要求开头造成悬念,扣人心弦,然后居高临下,势不可遏,或者投石击水,一波三折。也可以开头开门见山,挥斧直取,而后含蓄蕴藉,曲径通幽。结尾则要求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或紧急刹车,含蓄有力;或抖包袱,亮 底牌;使主题得到升华,出于读者意料,大吃一惊。
下面具体谈谈两个方面:
(1)结构技巧
所谓结构,顾名思义,是指文章内容的组合和构造的意思。恩格思把结构比作“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因为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结构好,作品就吸引人,能产生较大的艺术魅力;结构不好,文章就立不起来。选好了题材,确定了立意,就要考虑结构问题了。对小小说来说,在结构上大体要注意下 面几点:
a.关于角度:有人说,小小说是写“瞬间镜头”,生活中的“镜头”是目不暇接的,用什么“角度”来“拍摄”呢?生活中的“镜头”大致有三类:现成的典型的镜头(画面);把生活“打碎”,重新排列组合后的典型镜头(有如把零乱的碎布整理精选出来制成新物品一般);用眼前的镜头带出以前的生活,似电影中的“回闪”镜头,使人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把“镜头”理解为生活的横截面,虽系树木的一个片断的平面,但从它年轮、硬度、气味、色彩等方面,也可以看出一棵树的大概来。同样,从一个生活横截面(镜头)的描写,也可以反映出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来。这样就能达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的效果。
b.关于取材: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中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必须善于取材。人们说,短篇小说是选择角度的艺术,对小小说来说,选材选准了,便是成功的基础。为此,要勇于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能够“小中见大”的生活片断。同时,文贵创新。小小说的选材,也要力求出新。吃别人吃过的馍馍是不新鲜的。 小小说作为小说的“排头兵”,拥有迅速地反映时代新思想、新风貌、新问题的功能,它特别要求出前人所未有的新意。所以雷同的题材,司空见惯的“镜头”,如果没有新角度、新立意,就不必要浪费时间去写了。
c.关于布局:布局就是讲究结构。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没有完整、统一、和谐的结构,不会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小小说虽然微小,但也必须要有个完整的结构。这特别要求单纯和简炼。创作上的有些套子,如“有头有尾有情节”一类,对它不一定适用。由于它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在结构上可以有“头”无“尾”,可以有“尾”无“头”,也可以无“头”无“尾”,只取腰的一段,在这里求全是不适当的。尽管如此,结构上那些虚实、疏密、主次、起伏、浓淡、断续等辩证关系则一样要精心运用的。
d.关于描写人物:文学是人学,小小说也要写人。有的小小说不像小说,而像寓言、故事,关键在于没有写人,或者没有把人当作写作的中心。写小小说,如同写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一样,要把观察、体验、分析、表现人物作为自己的中心,而决不可就事论事,让事件淹没人物。当然,它写人也要有自己的要求。这 就是人物不宜过多。而且,由于篇幅短小,它不能容忍对人物作冗长的静止的叙述性描写。由于小小说多撷取小的生活片断而成篇,宜于浓笔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使其如浮雕般地突出,一般来说,不宜铺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尤忌在这方面搞大涨大落。善于根据小小说的特点,扬长避短,对人物的性格多用“横”写,少用“纵”写。当然“横”中也有“纵”,但其基点是“横”。此外,写人,不仅意味着写人的命运、遭遇,也包含写人的心理、想象。可以用一个生活镜头、一个生活片断来写人,也可以用一点感情抒发、一点意识流动来写人。
描写人物还须注意抓住两点:写人物的闪光点。在写人物的命运、感情、心灵时,必须抓住人物性格的闪光点(最容易感人的那一点)来写。这个“闪光点”必须是人物全部生活和性格的有力说明,不是它一辈子只作这点事。这个“闪光点”应是能树起人物形象的典型生活侧面。其次,写人物要写能实现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细节是人物形象的细胞和血肉。小小说的篇幅虽微,能抓住准确、典型的细节刻划人物,是使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有效方法。许多小小说就是以真实生活的细节为内核结构全篇的,小说就是细节的丰富和扩充。
e.关于安排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都应该服从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述,否则就是一种赘疣。对小小说来说,环境的描写,更需要融合在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情绪之中。小小说的环境描写,还要学会那种“不写之写”(象征和暗示),在“没有背景”中见背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一品种特有的精练和简洁的需要。总之,“环境”不宜详尽渲染,但又不能把人物处于“空白”之中。
f.关于语言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要求生动、鲜明、简洁、准确。小小说由于篇幅所限,稍有一点“语言垃圾”,即会“脱颖而出”,败坏作品的整体,因此这方面的要求更高更严。高尔基称赞契诃夫说:“用一个词儿就足够创造一个形象,用一句话就足够写出一篇故事。”可见,用形容词的堆砌来追求语言的生动在写小小说是不足取的。
有人认为小说创作是越短越难,这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可绝对化。实际上,不同体裁的小说,各有它们不同的特殊难点。能写长篇小说的,不一定能写好短小说;能写短小说的,也不一定能驾驭长小说。古人说:“多而不觉其多,多即是洁;少而尚病其多,少即近芜。”关键是量体裁衣,各以其内容需要,做到“减一字则嫌少,加一字则嫌多。”
有句话说,“言不尽义。”小小说篇幅虽短小,“言”自然少,但其优秀之作,“义”却是多的。乍看似乎很浅,内容却是很深。文章之贵不在字多,当然也不在字少,而在于精练。精练,就是以最经济的文字,表达出 应该表达的最丰富的内容。鲁迅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 可惜。”写小小说做到这点尤其重要。
(2)表现手法
小小说是小说,这一点毫不含糊。但是,它可以调动多种体裁的表现手法,如电影、电视的(其中蒙太奇手法可以大有作为,可以使作品更易于含蓄、跳跃),新闻的(明快洗炼,能及时地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等),寓言的(指桑说槐,寓理于事),小品的(它的辛辣和干预生活),故事的(可以讲述,有情节骨架等),诗歌的(诗句的凝炼和含蓄),散文的(淡化、虚化、弱化情节,优美隽永的语言),论说文的(形象的说理),和一些说不清的体裁的表现手法。
具体说来,小小说更侧重于下面几种:
a.含蓄。小小说故意留一些妙不可言的情节和人物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用读者的再创造来补充发展原作,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含蓄的妙处。含蓄,本是任何式样的文学作品所共同重视的;然而,由于小小说字数特少,就特别要发扬这一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弦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就难于真正的小小说。因为浅露的直说,是无法“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当然,含蓄不等于晦涩,不能片面追求含蓄,而叫人看不懂。具体的含蓄的构思方法有:
暗示: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或只描绘故事,让人推想问题本质;或只叙述有关条件,让人推想事实情态,把主题隐藏在瞬间镜头和典型情节里,让人凭借写出的形象来领悟深刻的哲理。具体说,就是写出一件小事而暗示某些大事,写出一个片段而暗示整体,写出一个瞬间而暗示过去和未来。准确地说,它写出的部分本身就有“意义”,所暗示的部分蕴含着进一步的“意义”;它是通过“小形象”暗示出“大形象”而达到意义的升华。
象征:通过某些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观念、思想、感情。由于它有一种不确定性,有时像谜一样难猜,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这就产生了含蓄的力量。小小说用形象方法构思,更能若即若离,余味无穷。
双关:利用事物音、形、义的有关条件构成的双重意义来布局构思。它借物表意,指桑说槐,表面的意义不是主要的,里面的意义才是主要的。读者要由表及里地推想寻思,才能悟出“话外话”、“味中味”,因而产生了含蓄的意味。
幽默:小小说用幽默、恢谐的笔法进行创作,也可以达到含蓄的有效手段。把自己的观点、感情隐藏起来,表面写一个幽默、风趣,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故事,实则表现严肃深沉的主题。寓庄于谐,就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
上面举出用含蓄手法构思的几种方法,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什么手法,都不要引向晦涩。含蓄和晦涩是相对的,含蓄从内容上说,应是深刻、丰富、内蕴的;从表现上说,却应是朴素、简洁、明了的。它应该是明白和含蓄的矛盾的统一,有限的凝炼和无限的深广的矛盾的统一;那种故弄虚玄、是非朦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深广的生活认识和丰富的生活感受的基础上,精心构思,讲究含蓄的意境,使小小说有无穷的“后劲”。
b.简约:小小说短而精,犹如压缩饼干。但,如果你写的人物和故事过于简单化,就会给人一种单薄、空洞之感;如果你写得冗长而松散,又会像彻夜不停的梅雨,使人厌倦;倘若你写得短而空,又恰似一池无鱼的清水,令人失望扫兴。因此,单是写得短,还不一定是简约。应该既要短,有要包含尽量丰富的内容。 正如远征的战士一样,必要的“军需品”不能缺,但又要尽量做到轻装上阵。
c.巧思:除了前面谈到的通篇的精巧安排外,小小说特别注意“结尾”的效果。成功的结尾,往往是巧思的结果。所以,小小说的写作,应该在结尾处下一番功夫,以图显出豹尾之势,使之刚劲有力,给人留下较浓的韵味和长久的印象。即在收尾处情节的发展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你本以为应该向东走,结果恰得其反,突然来个向西行,虽属意料之外,却又合情合理,勾起人们无限遐想和沉思。当然,结尾无固定形式,可以在高潮中嘎然而止,也可以用点睛之笔在结尾处深化主题,也可以大团圆、光明闪烁,也可以中途而止,留下悬念。不论那种方法,都要尽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回味,留下思考。
d.以小见大:在这方面要求作者使用最少量的信息,给读者产生最大量的想象。作品中没有具体描写到的、议论到的,读者便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补充,要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余地,使读者借想象取得“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小”与“大”,是矛盾的一对,也是能统一的一对,把两者处理好,这就是艺术。艺术辩证法是打开创作奥秘之门的金钥匙。有了它,就会懂得少与多,人与境,主与从,情与景,虚与实,常与反,正与侧,疏与密,繁与简等等一系列矛盾统一的关系,会给自己的作品“以一当十”,“以无带有”,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千变万化、神出鬼没、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