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栏”,摘录部分文献资料如下。
《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范宏贵 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8月)第187页:
“山斋族由高栏人和山子人两支组合而成。高栏人自称高栏,是因为他们的住宅是高栏,高栏即干栏,意思是居住干栏的人。此外,还称为村人、偏人、仲人等等。山子是山里人的意思。高栏人与山子人往往混淆,在北太、宣光、安沛省集中了全越南高栏人的4/5,自称山斋。宣光省山阳县高栏人分为3小支:山斋哈,意为住在茅草山上的山子人;山子木,意为住在森林里的山子人;山斋伴,现在习惯称为高栏人。其实高栏人和山子人讲的语言不相同,高栏人讲的话属中国壮语、越南岱语系统,山子人讲的话是广东话(白话)中的一种土语。高栏人平日讲的是高栏话,但唱《兴歌》(山歌)、祭祀时用的是山子话,写的是汉字。广宁省平辽县和先安县的山子人数量比率较高,20世纪40年代至50 年代时,上年纪的山子人讲的是高栏话,至1972年,还有少数老人讲高栏话。河北省山洞县的山子人在祭祀、婚礼、丧葬时仍然用高栏话,但他们不知其意,是相传背下来的。在河北、北太省和宣光省的部分地区,高栏人与山子人毗邻而居,甚至杂居在一起,人数差不多相当。高栏人不仅会母语,也会山子话,反之,山子人不仅会母语,也会高栏语,他们都操双语。”
《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第286页:
“越南的山斋族由高栏和山子两部分组成,在中国高栏是壮族的一部分,山子是瑶族的一部分。”
《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第292页:
“中国的高栏人,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市沿中越边境的板八乡、滩散乡,因他们居住高栏房即干栏房,自称高栏人。1977年冬,笔者到板八公社(今称乡)细坑大队(今称村)高栏人居住的屯调查得知,这里离中越边界的界碑约1公里,1949年以前,有120多户高栏人,有50多户已迁入越南居住,其余的70来户仍留居原地,他们的语言与当地壮族的语言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