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http://redriver.gxtc.edu.cn/szyd/xgfc/zszj/200806/40402.html红水河思想政治教育网
扎根南疆热土的民族民间文化学者:黄桂秋研究员
黄桂秋,男,壮族,籍贯广西横县,1957年12月出生于广西武鸣县马头乡。1975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 1979年考入广西南宁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1983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分配到广西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任教,担任过该校教务处副主任、科研室主任,1995年12月获高级讲师职称, 1998年10月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中国中等师范学校优秀教师奖。1999年9月调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年任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至2004年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古籍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进修。2005年8月到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少数民族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2005年12月获社会科学系列研究员职称。2006年10月调入广西师范学院任教。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广西民族学会理事,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委员会特约专家。
黄桂秋早在大学时代,就师从韦其麟、过伟教授学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其论文处女作《论〈凤凰歌〉的民族特色》是粉粹“四人帮”以后最早评价壮族诗人韦其麟长篇诗作《凤凰歌》的研究文章。毕业论文《谈壮族排歌“排”的艺术》发表后,荣获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佳作奖。大学毕业后,黄桂秋被分配到位于崇左县(今崇左市)的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任教。教书育人之余坚持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学研究,因成绩突出,1996年起连续两届当选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主席团成员,还先后被广西民协授予优秀会员和德艺双馨会员称号。
黄桂秋的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并以其颇富开拓创新精神引起学术界注目。1991年专著《水族故事研究》(15万字)列入《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学术界对水族民间故事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综合性系统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先后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佳作奖,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佳作奖。1996年,第二部专著《壮族仪式歌谣与民俗文化》(20万字)出版,他将民间歌谣文本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探讨壮族歌谣与民俗文化渊源关系,1997年获广西第三届民间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12月,广西文联在广西师范学院举行的“广西民间文艺理论研究跨世纪发展战略座谈会”上,黄桂秋成为会议专题研讨的广西八位中青年民间文学研究家之一。与此同时,在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教书育人十六年中,黄桂秋还在学校建立民间文学兴趣小组,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壮族民间文学概况等选修课,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深入民间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先后入选《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黄桂秋的辛勤汗水得到南地二师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肯定,1996年、1997年连续被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998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中国中等师范学校优秀教师奖。
1999年9月,黄桂秋调到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工作,2001年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分管业务工作。广西民族古籍办是自治区民委主管的民族文化事业单位,负责对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文献古籍和口承经典进行抢救搜集、整理保存、翻译出版工作。这项工作大部分属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范畴,对于黄桂秋来说可谓如鱼得水。调入古籍办6年来,黄桂秋先后参与整理了《中国瑶族布努支系密洛陀古歌》、《壮族风俗歌》、《东兰壮族情歌》、《侗族琵琶歌》、《侗族款词》等项目;担任主编的项目有《壮族师公戏传统剧作》(第一集、第二集)、《仫佬族古歌》、《仫佬族依饭歌书》等;主持翻译整理《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承担国家民委民族文化重大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纂任务,任广西编委会副主编,直接负责壮族卷、瑶族卷、仫佬族卷、毛南族卷等的组织编辑工作。在以上众多项目中,尤以《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难度最高,影响最大。该项目从2000年7月正式立项,列入张声震任主编的《壮学丛书》首批重点出版项目,也是全国民族古籍整理“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全书收入壮族麽教经诗手抄本29种,采用古壮字原文、拼音壮文、国际音标、汉直译四对照科学翻译。整个项目翻译整理工作历时四年,2004年隆重出版,首发式在北京人民会堂举行,被首都媒体誉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壮学研究里程碑式的经典巨献。黄桂秋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中担任副主编和后期统纂,实际是该项目翻译整理的核心成员,从编纂方案的起草制定,到对全书1-8卷的翻译整理和编辑统纂,以及执笔撰写3万字的《前言》、《后记》等等。总之,黄桂秋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的翻译整理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该项目2006年荣获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黄桂秋积极参与抢救搜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他经常利用下乡抢救搜集民族古籍的机会,深入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进行田野调查,既亲身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的风情文化,同时还搜集到许多珍贵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料,这对于已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积累的黄桂秋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促使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他近年完成的专著《壮族麽文化研究》(30万字)列入“中国壮学文库”,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壮学界权威梁庭望教授在所作的序中,高度评价该著作是国内学术界对壮族麽教文化及经诗文本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研究的第一部,说“欣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冲破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禁区”,指出该著作是黄桂秋提出的重新构建壮族原生性民族宗教理论体系的成功实践,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源流。如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整理,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这方面黄桂秋也做了有益的尝试。2001年,当广西那坡县黑衣壮原生态民间音乐开始打造的时候,他撰写的论文《从“刘三姐”到“尼的呀”》被《广西工作》全文刊载;2003年,在翻译整理布洛陀麽经的同时,他参加了对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文化的考察,撰写5万字的考察研究报告收入《布洛陀寻踪》一书出版,为广西打造右江河谷布洛陀文化圣地旅游项目出谋献策;2005年,黄桂秋参加了南宁市开发环大明山旅游项目原生态壮族旅游文化的专题考察,写出了对该项目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论文;2006年,黄桂秋到云南文山州参加中国壮族稻作文化学术研讨会,发现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图画文字,经多次考察后,写出了《中国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图画文字初步探讨》一文,成为学术界最早确定壮族古代有自己原生自创民族文字的第一篇论文。
各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需要我们抢救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事业也需要后继有人、薪火相传。2006年10月,正值年富力强的黄桂秋怀着回报母校的感恩之心,毅然回到母校任教。如今,黄桂秋是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广西高校民俗学重点学科建设学术带头人,除了担任中文学院本科生专业课程《民间文学概论》教学之外,还担任民俗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主讲《民间文艺学》、《田野调查方法论》、《民俗旅游学》和《宗教哲学》等研究生课程。以此同时,调回母校任教不到一年,黄桂秋主持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和广西社科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壮族巫文化考察与研究》两个项目同时获得立项通过,成为这两个项目的课题主持人。
2007年9月,黄桂秋所在的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申报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获得通过,作为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黄桂秋表示将把压力化为动力,与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科老中青三代学人一道,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多出成果,再创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