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对驱逐澳门葡萄牙人的争议
明朝政府允许葡萄牙人改个名字在广东各海澳居住贸易,其明显可见且葡萄牙人本身也直认不讳的基本原因,是明朝官员的贪污受贿。然而,除了葡萄牙人行贿与明朝官员受贿之外,当时的海道副使汪柏允许葡萄牙人入居澳门,起码还有其他三个因素,此即当时东南沿海发生的海寇蕃夷互相勾结劫掠沿海,经济上广东饷源依赖蕃税,及明朝皇帝想追求长生催索龙涎香甚急等。
就海寇蕃夷勾结而言,嘉靖三十三年(1 5 5 4 年)东莞巨盗何亚八与蕃夷纠聚,沿海劫掠,广东官员遂采用了“抚蕃夷而剿何亚八”的计谋,一方面允许蕃夷“佛郎机”改个名字后于沿海各海澳活动,另一方面则以武装手段镇压了何亚八。
就经济原因而言,蕃税平时是广东财政的一大收入,当地方治安不靖,军饷需求紧急时,更需蕃税挹注,容许葡萄牙人入澳,遂可增加官府收入,充裕饷源,甚至更进一步有助于剿灭倭寇,对明朝官员而言是一举两得。
就催索龙涎香而言,嘉靖皇帝受朝臣怂恿,以为修斋建醮便可获得长生,遂不惜重价觅取龙涎香制作万寿香饼。朝廷为此曾差官四出督促各地(特别是通蕃的闽广沿海)限期访买,香山澳当时便是其中一个搜求龙涎香的海澳,当葡萄牙人已逐渐成为垄断南洋香料的新兴贸易大国之际,默许他们入澳贸易以应付明朝皇帝一己之私,遂亦在所难免。
嘉靖四十三年(1 5 6 4 年),广东御史庞尚鹏指出,这些夷人“喜怒无常”,一旦有变,香山县与广州城便“危殆不堪”。
庞尚鹏还指出,广东官员曾提出过三种对付澳夷的办法,即堵塞澳门狭处,纵火焚屋与在险要处设一关城扼守。
既然以上三法均有问题,庞尚鹏遂提出将巡阅海道副使移驻香山,由他向澳夷“谕以威德”并厚加犒赏,使之“撤屋而去”,亦即恢复以前葡船泊于浪白等其他海澳与明朝商人贸易的局面。
当年秋天,澳门葡萄牙人帮助明朝政府镇压拓林水兵叛变,获得“许免抽分一年”的报酬后一年期满,自恃有功而不服抽税。当时的广州总兵俞大猷见葡萄牙人如此骄恣,遂提出水陆夹攻,尽逐澳夷的主张。
不过,俞大猷这项水陆并进夹攻澳夷的建议,并没有被两广总督吴廷芳采纳,武装驱逐葡萄牙人的建议,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