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同单位一领导及相关单位的几个负责人一起下乡,一路走去,心情复杂!说实话,接到下乡的通知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来到这边工作已近三个月,却一直呆在办公室写材料,没有什么机会到处走走。早上9点多,汇齐人后我们便按时从单位出发。一路上,大家对我这个新人倒是很热心,因为知道我还没到过市里的很多地方,因而大家边走就边给我介绍,尤其是准备到达中越边境时,相关介绍就更积极了。他们会热心地告诉我,哪些海域与越南相连,河的哪边是越南等等。车子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第一个目标站。我们此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督查边境的一个小项目的建设情况。下车后,我们就到施工现场检查了一下,随后就到当地的一个饭店吃饭。这家饭店与越南相距不到几十米,中间一条2、3米宽的小溪将中越两国划分开来。
大家入座之后,便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谈论,而主题则基本紧扣中越两国的情况。话题基本上都是炫耀我们这边是多么的好,越南那边是如何的差等等此类,所用的手法也基本上是夸张。一些人则当场举例,指给我看,越南的房子是多么的矮小、公路路面几差,女孩子又是多黑、多矮等等,其实,在我看来,两边的房子、公路也差不多,至于女孩子嘛,我没看到,也不好说。点菜没过多久,服务员很快就开始上菜,其中有个服务员端菜上来时,被我们中的一人用白话问了她几个问题,她没有任何反应(我估计她不会听白话),于是一些人就开始说她是越南妹了,有人告诉我越南女孩子基本上如此,反正在谈论的过程中带有歧视、不屑一顾的味道,后来那女孩子忍不住开口说:我是哪个村的(中国的)。之后大家也就转移了话题。
因为要赶着去下一站,我们匆忙吃完饭就急忙赶去下一站。大家吃饱喝足后,在车上大多都闭眼睡觉了。而我却始终没有睡意,心里莫名的感到难受。为什么一条2、3米宽的小溪,竟然把两岸的人们变得如此陌生?也许在这条小溪还没有成为国界的标志之前,两岸的人们很可能是同个村子、同一家人、同一民族呢,但是,现在我们却以这条小溪为线,划分你我,以此线作为褒贬的依据,这样客观吗?理智吗?我一再的忍不住假设,假设这条小溪是我们国家两个省、两个市、两个县、两个乡、两个村的划分点,那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小溪那边的人们呢?然而,想想日常,因行政划分而造成的心理距离远远大于物理距离的现象又何尝不是普遍的呢?拿我们民族为例,一条江(省界)把我们民族分成了壮族和布依族,同族兄弟形同陌路,一条线也可以将壮族人分为xxx省、区、xxx市、xxx县、xxx乡的壮族人,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所属行政区域的归属胜过对民族的认同。而从民族与行政划分上说,我认为民族的形成更为自然、后者更多的是人为的。但为什么人为的划分,会拉大我们的心里距离呢?这是不是一种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