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观点认为,吴国和越国的国民多数同属于百越族群。吴、越之争应为兄弟之争。
http://zhenyuan.sdedu.net/RESOURCE/GZ/GZLS/LSBL/ZGMZS/16924_SR.htm
汪仲翰《中国民族史》“南蛮”部分
勾吴,于越,虽然在春秋晚叶争霸于中原,但无论中原还是吴、越都仍然认为吴越是蛮夷,前576年(鲁成公十五年、吴寿梦十年),寿梦朝周,路过鲁国,与鲁成公会于钟离。寿梦非常羡慕中原文明,“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蛮夷,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在中原华夏的观念里,不仅吴、越是蛮夷,甚至连中原诸侯之不能维护华夏尊严的都是“新夷狄”。而吴越地域相连,语言相通,衣食习俗相同,虽为敌国,却是同一族类。
吴越保持着与百越其它各支共同的文化特征,经济生活属水田农耕民族,目前所知最早的经过种植的水稻是在河姆渡文化中发现的,越所住干栏式住房也已在河姆渡文化中出现,而越人发达的葛麻纺织及丝织业,在吴越地区也起源甚早。青铜文化发现与中原同步而发达晚于中原,可是到春秋时期,吴、越的铸剑技术闻名天下,至今传世的“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等,举世叹为观止,文献记载的欧冶子铸剑的技术,得到了考古文物发现的证明。前已述及青铜时代的几何纹印陶,是百越文化的共同特征,吴、越文化也不例外,在精神文明方面,吴越的语言特点、断发文身,拔牙凿齿等,也都具有百越文化的共同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和文化交流与民族迁徙等因素,吴、越都表现积极向中原和楚学习、吸收的特点,吴越兴起时所任用的巫臣、孙武、伍子胥、伯丕、范蠡、文种等都是从齐、楚等国来到吴越的,而季札出访中原,在鲁国论证各国礼乐的博识精论,使中原诸侯与士大夫都大为叹服,经过春秋晚叶到战国时期,虽然《荀子·荣辱篇》说:“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仍强调越与楚、与华夏还存在民族差别,实际上勾吴已基本上华化,而于越分散、有的华化,有的在秦汉之际仍为越人。百越其它各支,如秦汉之际的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瓯等,各有区域,种姓不一,其中多有于越苗裔。
现将其中能说明问题的几句摘录如下:
(1)“……而吴越地域相连,语言相通,衣食习俗相同,虽为敌国,却是同一族类。”
(2)“吴越保持着与百越其它各支共同的文化特征,经济生活属水田农耕民族,……前已述及青铜时代的几何纹印陶,是百越文化的共同特征,吴、越文化也不例外,在精神文明方面,吴越的语言特点、断发文身,拔牙凿齿等,也都具有百越文化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