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11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洛陀》与图腾崇拜

[复制链接]

29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10-14
注册时间
2005-6-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21:5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布洛陀》与图腾崇拜

—————广西/丘振声—————

 

一、布洛陀:壮族的始祖神

百张好树叶,难凑花一朵;

千百本厚书,不比《布洛陀》。

这是壮族学者覃承勤在壮族地区收集到的一首民歌。这首壮歌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一个意思,就是壮族人民十分喜爱与推崇自己民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在他们看来,世间的“千百本厚书”都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而只有《布洛陀》才最值得重视。这是为什么?答案是不难找到的。

《布洛陀》是一部壮族巫教的经书,一直在民、间广泛流行。特别是在红水河流域、龙江流域、左、右江流域、南、北盘江流域以及云南文山等广大壮族聚居地的人民群众,几乎无人不知道《布洛陀》。

《布洛陀》以抄本流行,用的是壮族的土俗字。这些抄本都是韵文,能念能唱,有长有短,长的达数千行;短的只有数十行。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整理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的《布洛陀经诗》是从22个民间抄本的8万多行中去其重复而编辑而成,共5741行。内容广泛,但不免有点庞杂,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而流行在民间的散文体的《布洛陀》却弥补了这个方面的不足。它以布洛陀的行为为线索构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散文体的布洛陀神已整理出版的,有蓝鸿恩的《布洛陀和米六甲》①,何承文整理的《布洛陀》②,覃建才整理的《布洛陀》③等。散文体与韵文体的《布洛陀》对照阅读,可以互相补充,获得一个完整布洛陀的形象。

在壮人的心目中,布洛陀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他开天辟地,创造人类,创造万物。当然,也创造壮民族的历史。因此,他在壮人中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壮人称布洛陀为“bouq cauh bwengz")“造天地的祖父”),或叫他为“bouq lox doh(“无事不通晓的老人”即“智慧之神”)

布洛陀又是一个人。

他永远生活在壮人中间。人们生活不顺心时,想起布洛陀;生病时,请他来治病;遇到困难时,祈求他来解决。人们亲切地称他为“bouq lueg daeuz(“山里的头人”),或叫他为“bouq lueg doz(“山里的老人”)。有了布洛陀在身边,人们好象有了主心骨,生活有了信心与希望。

描述布洛陀的史诗,对于壮族的人们来说,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实的。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记述的是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业绩,这些是人类处在童年时代所创造出来的神话故事。说它是现实的,那是因为人们能够从史诗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人们往往在重大节日或喜庆大典时,由师公或歌手吟诵“布洛陀》,男女老幼都在专心致意地倾听。人们从中能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用过去的经验作为今天社会实践的参照,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精神获得一种特有的满足。所谓“神仙听了添灵气,凡人听了得安生。"

在《布洛陀经诗》的“序歌”里有这样的诗句:

敬请布洛陀,恳请么渌甲。

你们是神仙和圣王,恭请高坐正中央。

古时你们最先来到人间,最早创造天地和人间。

人间永不会忘记。

因此,与其说,布洛陀是神仙和圣王,不如说是人更为恰当。他是壮人的始祖,只不过是神化了的始祖神。与布洛陀同时被歌颂的么渌甲(又写作“姆六甲”),是一位女性始祖。有的壮族神话说么渌甲是最早的一位始祖,布洛陀是她的后辈;有的神话又说么渌甲是布洛陀的配偶神。她是从一朵花生出来的。她平移了天地,创造了天地。后来从山洞里走出布洛陀,她与他相爱。她把创造万物和安排社会秩序任务交给布洛陀。

按照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推测,可能么渌甲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布洛陀出现在父系氏族社会。随着农耕业的发达,男性地位越来越高,布洛陀的名声越来越显赫,他在创世神话中越来越占着主导的地位。么渌甲则处在从属的地位,并逐渐衍变为一位生殖神——花婆。

其实,布洛陀与么渌甲的最早形态都是壮族的始祖神。他们同样都有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创造万物的业绩。这就是最具体的证明。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

听众

1075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9-3-19
注册时间
2006-8-16
沙发
发表于 2008-4-5 14:50:00 |只看该作者

祖神,鲍勒舵,我的祖,感谢你给我生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4307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0-11-21
注册时间
2004-9-16
板凳
发表于 2008-4-5 04:5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10-14
注册时间
2005-6-20
地板
发表于 2008-4-4 21:59:00 |只看该作者

二、始祖神:图腾的衍化物

民族的始祖神是怎么样产生的呢?()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总是有个源头。一般来说,往往与民族的图腾有一定的联系,甚至是民族图腾的直接衍化物。所谓图腾,就是亲属的意思,也就是祖先。比如,汉族的始祖黄帝,就是龙图腾的化身。布洛陀与么渌甲是否也来自图腾?回答是肯定的。

壮族学者覃承勤同志搜集整理了一部《布洛陀》抄本,全本分四个部分,十九章,其中的第三章《石蛋歌》,说的是在洪荒时代,宇宙中什么也没有,只有黄、白、黑三股气体存在。它们在流动中逐渐混合在一起,凝结成为一个坚硬的石蛋。石蛋里有三个蛋黄,慢慢地变化成为雷王、龙王和布洛陀三兄弟。他们成形之后在石蛋里躺着,梦游太空。

第四章为《创造歌》:石蛋爆开成三片,一片上升为天,一片下沉为地,一片不动成为世间。布洛陀三兄弟从石蛋里出来后,雷王为老大,看中了天,被九十九只彩凤簇拥上了天。龙王老二喜欢海,被九十九条鲤鱼抬往海里。布洛陀是老三,留在人间。

从一个石蛋爆出三兄弟,这一点具体地表明,这是一个崇拜卵生——鸟图腾氏族所创造的神话。这个民族就是古越族,是壮族的先人。古越人以鸟为图腾,史不绝书,是学术界所公认。

可见,无论是雷王,还是布洛陀,最初都是一只鸟。雷王被彩风簇拥上了天,说明他是鸟的同类。在壮人的心目中,现在的雷王还是一只鸟。他生就一对灯笼般的眼睛,眨起来骨碌骨碌地闪着绿光,背脊上长有一双翅膀,能在天空飞翔。当他飞下布伯的屋顶滑倒被抓住时,布伯用一个鸡罩把雷王罩住。后来,雷王被布伯砍绳了脚,他便杀了一只鸡,用一双鸡脚把自己的断脚接了起来④。

布洛陀也是一只鸟,他也会飞翔。至今,壮族的人们还有的称布洛陀为“鸟的首领”⑤,也就是鸟氏族的头人。

作为布洛陀的配偶神么渌甲,最初也是一只鸟。现在广西地区还有一种鸟,称为“六甲鸟”。人们说,这就是么渌甲。壮族的神话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地上只有一个人,她就是我们的始母,名字叫米六甲(即“么渌甲”)。她一个人在地上生活,好冷清、好烦闷呀!于是,她想法子造人。”她接连三次,才把人造出来,从此,世界上才有了人类⑧。

河池地区有人从岩洞葬的棺材中发现古壮字抄本《米洛甲》(残本),里面说么渌甲是“创世大神”⑦。蓝鸿恩在《布洛陀和米六甲》⑧神话的一条注文中提到:“米六甲的米,乃是母亲之意,六甲是一种鸟名,这种鸟在壮族人民中常当作聪明的象征,所以谚语中有‘聪明不过六甲鸟’之句。米六甲可译成聪明智慧的母亲。米六甲在壮族其他传说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米洛师,意思就是智慧师傅的母亲。”原来,壮族的第一代女神,壮族的始祖母,是聪明智慧的六甲鸟。

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壮族的始祖神布洛陀、么渌甲,都是鸟图腾的化身。从图腾崇拜衍变成祖先崇拜,完全符合古代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律。图腾崇拜作为人类历史最初出现的一种思想文化,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有一位学者曾指出:“原始宗教的母体孕育出人类初民崇拜的图腾(以动物、植物、原生物为祖先);到了母系社会末期和父系社会初期,产生了母性崇拜(如崖画上的女生殖神);父系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以男性为主的‘祖先崇拜’兴起;历史发展到封建社会时期,原始社会产生的‘万物有灵’的泛神崇拜逐步被‘祖先崇拜’和其他宗教形式所代替。而在封闭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受到其他新兴宗教文化的影响,但未动摇其以图腾崇拜为核心的根基,只是把远古抽象的图腾崇拜演化,充实了具象、人格化的‘祖先崇拜’内容,并产生了神话祖先的传说,歌颂祖先功德的英雄史诗。”⑨从图腾崇拜转向祖先崇拜,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到对人自身的崇拜,这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这个发展变化不是跳跃式,而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说前一个历史时代的思想材料,总是被后一历史阶段有所保留或残存。图腾崇拜的某些影子还在祖先崇拜中隐约存在,比如布洛陀会腾飞,有着“鸟的头人”的称号,么渌甲是六甲鸟的化身,雷王是鸟的形体等等便是。而最常见的那种半人半兽的形象,则是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渡形式。

也许有人会问,从同一个石蛋出来的布洛陀、雷王都是鸟图腾的形象,为什么老二龙王却没有鸟图腾的痕迹呢?

按理说,龙王最初也应该是一只鸟,是鸟图腾群落的头领之一。但他却被鲤鱼拥着下海去了,当了龙王。我认为这是氏族群落分化的反映。本来是同一图腾的部落,因为人口的增加,或食物来源枯竭,以及其它各种原因,部落往往会发生分裂。分裂出去的人群,逐渐地与原来的部落疏远了,便信奉新的图腾。这是常有的事情。蓝鸿恩收集整理的《布洛陀和米六甲》中的第四节,是《四兄弟分家》,说雷王、龙王、老虎与布洛陀四兄弟,互相不服气,便以比赛本领定赢输。布洛陀用一把火,把躲在茅屋的雷王、龙王和老虎都烧伤了。雷王从屋顶上钻出去了,一跳跳到天上,但眼已给烟火熏黑,从此不敢再到下边来了。老虎拱倒了一面墙,逃往森林去了,老二(龙王)伤势最重,伤痕最多,逃到海里去躲,好了之后伤痕变成一身的鳞斑,从此不敢到岸上来。这个“兄弟分家”,其实是古代部落分裂的曲折反映。看来分裂时往往伴随着斗争,有的分裂出去便另立图腾,龙氏族便以鳄鱼为图腾,又称为蛟龙图腾。

当然,部落分裂时也有用和平方式进行的。米六甲就曾主持过一次子女们“分姓”的仪式,她按子女们送来的礼物作为“分姓”的依据,比如送桃子的便让他姓陶;送朴柚的就要他姓朴(壮族“朴”即柚子);送谷米的就姓侯(壮语“侯”即谷米);送盐巴的就姓韩(壮族“韩”即“咸”);送鸟的就姓陆(壮语“鸟”叫陆)……⑩。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到《布洛陀》史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布洛陀这个创世英雄脱胎于古越人所崇拜的鸟图腾,他诞生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正是图腾的繁荣时期。那么,作为史诗的《布洛陀》是否与图腾神的布洛陀同时产生呢?

现在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欧阳若修等的《壮族文学史》认为:“《布洛陀》这部史诗,大约基本形式于原始氏族社会的中期或后期。”(11)

周作秋在《论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一文中则说:“作为民间的集体口头创作,这部创世史诗,也和其他神话一样,早在原始氏族公社社会就已经产生。”他还指出:“我们似可推断,它是在散文体的布洛陀神话产生以后产生的,它从布洛陀神话中吸取了大量素材,又从盘古神话和其他神话里攫取了养料……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在早期的各种优美的神话中发育起来的。”(12)

蓝鸿恩则断定:《布洛陀》“明显的是阶级社会出现后的产物。”(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10-14
注册时间
2005-6-20
5#
发表于 2008-4-4 21:59:00 |只看该作者

这些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都失诸笼统。

我认为,作为创世英雄的布洛陀,与表现这位英雄的史诗《布洛陀》,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不大可能同时产生。

布洛陀,作为一个图腾神,诞生的时间最早,无疑是在氏族社会的中期,从图腾神衍化为始祖神,即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布洛陀作为一个图腾神的时候,伴随他产生的应该是图腾神话。布洛陀开天辟地造人类的故事,则是他成为始祖神时才有可能产生的。这个时候应该是父系社会完全成熟的时期。史诗《布洛陀》这样的民间集体的口头创作的作品,不可能完成于一时一地、一个人之手。它经过一代代人的集体加工改造。民族史诗有着鲜明的功利目的和可操作性。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新的内容,于是便逐步地丰富起来,完整起来。它从萌芽——发展——形成,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避免地带上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活内容。有一位学者对民族史诗的产生作过这样的论述:“原始性史诗最初的胚胎与有关图腾、始祖的祭词、咒语、神话相关,因此,它的早期形态也就与图腾、始祖的祭祀形式,及与此相关的巫术仪式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在民族性的祭祀仪式上吟唱歌颂图腾、始祖创世创业丰功伟绩的原始史诗,以呼唤图腾、始祖的神灵,向他们致敬,致意,同时对全体族员进行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教育,唤起族员的认同意识;人们还在生产、生活各种环节例如祈雨、安魂等巫术仪式上吟唱叙述图腾、祖先征服各种异己力量事迹的原始史诗,以依附图腾、始祖的神力,表达到某种消灾除祸的目的,同时从此鼓舞族员勇气,增强族员信心。”(14)

这也符合《布洛陀》史诗形成过程的客观实际。《布洛陀》至今还被人们称为“巫经”。是壮族师公最常诵唱的经文。也是巫术活动必不可少的。所谓“发生什么灾祸就念什么经/发生哪件事情就诵那段经文”。仅这一点,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史诗《布洛陀》萌芽于古老的图腾祭祀与祖先祭祀。它与祭祀中的祭词、咒语以及图腾神话、祖先创世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它是从图腾祭词、咒语,以及有关神话的基本上产生,而逐步加工而成的,时间是相当古老的。现存的每一章的开头几乎都有这样的句子:

那是古代人,那是古代人的事,

出现那些会讲古的人,把经纶传给后世。

传到我们这一代!拿从前的事理来比,

我们这一代要遵从(15)

还有:

那是古人的事,那是前人的事。

讲给天下人知道,流传到一世。

到了我们这一代,拿前人来比照。

我们这代拿来遵循,现在拿来谈论(16)

这是一种后人对古人、前人追忆的口吻,为的是用民族的历史,古代的经验来武装现代的族员,鼓舞族员增加生活的信心。至于作品中出现了有关阶级社会的事情,那是该时代的人在吟诵史诗时熔化进去的,不能以此来判断史诗产生于阶级社会。总之,《布洛陀》作为原始性史诗萌芽于图腾崇拜的时代,形成于祖先崇拜的时期,是比较符合它本身的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10-14
注册时间
2005-6-20
6#
发表于 2008-4-4 22:00:00 |只看该作者

三、图腾祭祀仪式的遗响

上述的《石蛋歌》,是典型的图腾神话,历尽数千年,仍然较完整地保留在《布洛陀》里面。其实,经过仔细考察,图腾祭祀中所念的祭词、咒语等,在《布洛陀》中也还可以发现它们的遗响。比如《祈神还愿》念道:

王上山去葬坟(二次葬),葬坟问得不吉祥的鸡卜卦兆。

王就做祈祷请神灵来解鸡卜凶兆,人就又生男孩。

牛又生出种牛,事事行得通。

样样做得顺,寻找金银找得到。

有病痛全都治好,年年享富贵……(17)

还有:

叫巫公去喃经,请道公去祈祷。

王这样做才对,王这样修行才好。

请求生女就生女,祈求生男就生男。

求子子满堂。

求花花满房,楼上谷子装满仓

糯谷多又多,粳米吃不完。

这很明显,是祭祀时念的祭词。

这些祭词可能在开始时较为简短,但随着祈祷内容的繁杂而不断增大篇幅,同时又因祈祷对象的不同,要求解决内容的不同,逐渐形成各自独立的篇章。比如发生火灾时喃的有关火的祭词,这便成了《造火经》,祈祷下雨解除旱情,便有了《寻水经》;希望驱除牛马瘟疫时,便有了《赎水牛魂、黄牛魂和马魂经》等。总之,“发生什么灾祸就念什么经/发生哪件事情就诵那段经文”。一代代相传,便慢慢地规范了。不过,到了祖先崇拜观念的产生,祭词自然又有了新的内容。比如:

从前天很低,雷公住头上。

婆舂米碰天,公劈柴碰云。

星星拾装篮,日抓云来玩。

中界人牢骚,下界人埋怨。

去问布洛陀,去问姆六甲。

布洛陀指教,姆六甲她讲。

三人抓三面,六人提六角。

把天往上撬,用柱来顶高。

天往上里升,雷公跟着上。

地往下面移,蛟龙跟着降。

天往高里升,变十堆云彩。

下界往上移,成“小人”村庄。(18)

造天成于后,造地完在先。

布洛陀、姆六甲已经从图腾神衍化为始祖神,成为人们崇拜的英雄创世神,于是便有了以上歌颂他们全智全能的祭词。

在出现了家庭之后,便产生了人伦关系,这样又出现了种种家庭矛盾,为了调解这些矛盾,于是便有了《解婆媳冤经》、《解父子冤经》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祭词的范畴。

在《布洛陀》史诗里,咒语也留下不少。咒语也是一种原始的巫术内容,念咒语为了解除祸患,消解灾殃与冤仇。《造万物》篇有这样一段话:

我若偷了你的棉纱,我的脸就蓝得象蓝靛,

我的手就黑得象乌鸦,我的眼就凸出变瞎,

你若还枉害我,你死了尸首就流黄水,

你死了尸首就流臭水,你会变得能吃不能动,

你会变得能动不能起床。(20)

这个咒语是为了解脱被诬陷的冤情。

还有父母诅咒不孝顺的女儿,念道:

这种女儿别想兴旺,让她变成老姑娘,

让她变成老寡妇,女儿生女就死去,

女儿生男就灭绝,女儿种菜无收获,

女儿种稻无收成,挣不到钱财。

女儿不孝敬父母,咒语在她身上应验,

冤怪缠在她身边。(21)

从内容看,这些咒语不可能是图腾祭祀仪式中的原始形态。原始咒语可能很简短,甚至只有一两句,祭祀人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吟诵,随后,在一次又一次的祭祀中,咒语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篇幅也增长了,并与一些祭词连缀在一起,而成为较长的经诗,但它的源头是图腾祭祀的咒语却是无疑的。因为图腾祭祀是最古老的也是较为完整的祭祀仪式,又是全民性的祭祀活动。因而,在祭祀中的祭词、咒语、短歌等影响也最大,深入人心,并被不断地丰富,而成为各个民族史诗的重要基础,成为原始宗教经典的重要源头之一。《布洛陀》史诗所包含的内容与架构的形式,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10-14
注册时间
2005-6-20
7#
发表于 2008-4-4 22:01:00 |只看该作者

四、图腾崇拜感情的积淀

我们在阅读《布洛陀》时,大都会有一个鲜明的感觉,凡曾经是壮族先民的图腾,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或是自然现象,都会获得充分的表现和热烈的赞扬。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布洛陀》与古壮人图腾崇拜的密切联系。

从鸟图腾神衍化而来的布洛陀,被描写为大智大勇、全知全能的创世主、造物英雄。史诗用大量的篇幅表现造天地,造日月,造人类,定万物的开辟之功,同时,还写了他为人类寻找水源、挖掘火种、重栽水稻、建筑房屋、制造衣服。总之,解决人间的衣食住的难题,裁判人世的一切是非曲直,他广布恩泽,使人间能安居乐业。他老死时,胡须化为水源。“布洛陀好心,胡子留山梁,大绺成瀑布,小绺成山泉。从此深山里,处处有清泉。从此壮乡里,处处有人烟。”(22)同样,由鸟图腾神衍变来的么渌甲(姆六甲),与布洛陀一道,创造人类,成为壮族先民的始母与保护神。他们俩在整部史诗占着主导的地位。史诗的作者,通过布洛陀与么渌甲的行动贯串了整部史诗的始终。从而使各个相对独立的篇章连贯起来。人们无论碰到什么困难,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都去问布洛陀与么渌甲。然后按照他们俩的旨意办,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因此,无论是那一段经,都有那么几句:

不知怎么做,不知如何办,

去问布洛陀,去问么渌甲,

布洛陀就说,么渌甲就讲。(23)

在壮人的心目中,布洛陀、么渌甲,是万能的神,智慧之神。因为最初他们俩都是部落或部族的图腾。

雷王、龙王与布洛陀,是同一石蛋所生的亲兄弟,本来也是鸟图腾神。后来,他们的地位与形象被改造了,变得面目全非。特别是雷王,向人间收租,放水淹死地上的人畜。这些都是史诗在进入阶级社会后的产物。不过,他们早期图腾的影子还隐约可见。比如雷王基本上还是一个鸟的形象。而龙王作为水神后,变成了另外氏族的图腾。在史诗里基本上被肯定,被讴歌的。比如说:“九头龙造河流,”“九龙头造泉水”,“蛟龙造渡口”,等,这还是造福于人的。《赎鱼魂经》里唱道:

王回来操办祈祷,来给鱼床念咒,

来为鱼栅诵经,把蛟龙送回江河,

把龙王送下大海,祈祷要三牲去供,

祈祷要五牲去祭,把绿鳍莫六鱼的魂招回来,

把黄鳍青竹鱼的魂招回来,把红鳍斑鱼的魂招回来,

这样做满周稻谷才丰收(24)

蛟龙还是被当作保护神来祭祀。这可能是渔猎与农耕并重时候的产物。

牛、马、羊作为壮族先民的图腾,在史诗里也一再被赞扬。在一个神话里说,布洛陀用了许多材料,才把牛、马、羊制造出来。布洛陀把何首乌捶烂,给牛造肉,用白皮木做牛骨,用马蜂窝做牛肚,剪来卷着的芭蕉叶做牛肠,用红石块做牛肝;用酸枣果做牛奶头,用稔子花做牛肺,……还挖来枫树的根蔸做牛头,打了一双剑做牛角。真不简单啊!牛不是一般材料随便制成的,而是布洛陀亲自动手,精心制作而成的。时间需要七七四十九天。真是来历不凡。布洛陀去攀牛的角,不料牛角脱落下来,便变成了马。布洛陀去拽牛的尾巴,尾巴断了,便变成羊。可见,牛、马、羊,是布洛陀同时造成的。牛、马、牛,还敢与老虎斗呢(25)!在《布洛陀经诗》中还说在大地上谷稻绝种之后,是“马游过河驮回谷种",“水牛游过海背回谷种”(26)。这种再造谷种之功,解救人们的饥饿,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把它们当作图腾来崇拜,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榕树、樟树和竹子等,在史诗里也都被赞颂。因为这些植物都曾经是壮族先人们的图腾。这些都说明《布洛陀》中有许多篇章来自原始氏族社会图腾祭祀中的祭词、咒语和短歌。《布洛陀》的产生与图腾崇拜有着一定的渊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10-14
注册时间
2005-6-20
8#
发表于 2008-4-4 22:01:00 |只看该作者

当然,《布洛陀》这部创世史诗,不是一个人创作的,也不是在一时一地完成的。它从产生到形成到成熟,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吟唱它的巫师们和广大听众们总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对史诗不断进行修补与丰富。特别在阶级社会里,便被填进不少带有阶级性的内容。比如《造土官皇帝》一篇,说皇帝“统管一万二千个山谷国”,宣传土司的权威与德政:“整个地方都服从土司/土司管得整个地方/纳官税和官粮/天下才能同享太平/黎民百姓才象土司一样享福……”。这显然是为了迎合土司的要求。《唱罕王》描写了同父异母的兄弟争夺财产的斗争,《解母女冤经》表现的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家要分享财产继承权的矛盾。此外,还有一些地方遇到“土司争夺地盘也会结冤”,“帝王争夺大印也会结冤,”(27)。这些都是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阶级对立之后才有的事实。明显的是后来加进去的。这些与图腾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注:

①蓝鸿恩:《神弓宝剑》,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5年。

②《壮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

③《壮族民间故事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④蓝鸿恩:《布伯的故事》,见《神弓宝剑》。

⑤欧阳若修等《壮族文学史》,第61页。

⑥《造三批人》,见《女神.歌仙.英雄——壮族民间故事新选》,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

⑦过伟:《壮族民间故事新选》代序。

⑧见《神弓宝剑》。

⑨孙钧:《神秘的滇中民族图腾调查与思考》,《戏剧艺术》(上海) 1993年第2期。

⑩《壮族创世女神米六甲》,见《壮族民间故事新选》。

(11)《壮族文学史》第59页。

(12)《岭南文化与百越民风——广西民间文学论文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13)《布洛陀经诗》代序。

(14)刘亚湖:《原始史诗的史诗性与原始性》,《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15)(16)《布洛陀经诗》第308310页,第1071页。

(17)《布洛陀经诗》第11941190页。

(18)《布洛陀经诗》第10061008页。

(19)覃承勤《摩兵布洛陀》,《古壮字文献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20)《布洛陀经诗》第179180页。

(21)《布洛陀经诗》第10501053页。

(22)覃承勤的《布洛陀》整理本。

(23)《布洛陀经诗》第10531054页。

(24)《布洛陀经诗》第427429页。

(25)《神弓宝剑》中的《布洛陀和米六甲》。

(26)《布洛陀经诗》第157158页。

(27)《布洛陀经诗》第600601页。

转载后记:

1、原文载于《民族艺术 199502期第2538

2、原文中“米六甲”、“米洛甲”、“ 米洛师”的“米”为左“女”右“米”的字(女米),无法输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22:11 , Processed in 0.17248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