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境内非西南官话的调查
来源:
http://www.guizhouren.net/bbs/dispbbs.aspboardID=5&RootID=11250&ID=11250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方言》1997年04期 )说:
贵州境内非西南官话的汉语方言现在所知的有三种。一种是分布在晴隆、普安交界处的“喇叭苗”说的“苗话”,这实际上是一种汉语方言,主要的音韵特点是《切韵》音系的全浊声母今仍读浊声母。
另一种是天柱和锦屏交界地区的“酸汤苗”说的话,这种话的主要音韵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时,不管古声调平仄,大多读送气音,少数读不送气音。
还有一种时安顺城郊的“屯堡人”说的“屯堡话”,屯堡话古全浊声母今读同一般的官话,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但入声与今阴平同调,和贵州境内的其他西南官话都不一样。
据民间口碑传说和族谱记载,“喇叭苗”是明代从湖南征调到贵州驻防的军队,后来在驻防地留住了下来。“酸汤苗”是清代从江西迁徙来的,屯堡人则是明代洪武年间平定云贵时从安徽调来的屯军。
作者在《<贵州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及<读后>订补》一文中认为,贵州的人口来源主要时江西、湖广、四川三处,从文白异读来看,贵阳、毕节、大方等地的白读音往往反映湘赣语的特点,文读音往往反映四川话的特点。作者对此提出的解释是,现在通行贵州的西南官话不是由湘赣语发展而来的,而是方言竞争和社会选择的结果:江西人和湖广人的方言由于难懂难学,竞争不过四川人说的简明易懂的官话,第一代移民大致是各持乡音,但他们的子女却是向社会学习通用的官话,于是,官话系统的四川话取代了其他汉语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