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8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及其心理初探

[复制链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7: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钟巧玲(广西师范学院 2005级研 民俗学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习俗的分析,揭示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习俗的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根源。二次葬习俗的形成与壮族的不洁观、灵魂栖居观、对鬼神的恐惧以及祈求祖先魂魄的保佑、祖先崇拜、迷信风水、长辈的艰辛与荣耀、后辈的荣誉名声等心理密不可分。
[关键词] 壮族;二次葬习俗;心理根源
[Abstract]:This essay focuses on revealing the social effects and psychological origin made by it by analyzing the custom of the two-time burial ceremony of Zhuang in the mid area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 forming of the two-time burial ceremon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which are revolved to the uncleanness view, the soul perch view, fear of the ghosts and gods, earnestly hoping the blessing of the ancestor’s soul, the ancestor's soul worship, superstition of geomantic omen, the elder's hardships and glory, the younger’s honor and fame.
[Key words]:Zhuang ethnic; the custom; two-time burial ceremony; psychological origin

一、壮族二次葬
壮族二次葬就是人死后,对于尸体分二次处理,即先将死者以棺材盛尸进行土葬,待三五年后死者身上的软组织腐化之后,掘墓开棺,把死者的骨骸揩刷或水洗烘干后装进陶瓷翁里安葬。

(一)土葬习俗
在桂中地区壮族社会,60岁以上的人临终时,家里儿女都要到场。一旦死者停止呼吸,家人便会让儿子或女儿去向舅家及其他亲属报丧。整个丧事一般经过报丧、请水、入殓、打斋、出殡等程序。
1、报丧。一俟人死后,死者的儿子或女儿便找一同伴拿鸡或猪肉到舅家去报丧。报丧者到舅家门外便燃放鞭炮以示报丧(绝不能径直走进去),表示家里有人去世。而后,长子把死者儿子们送来的白布从头到脚盖住死者。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子、女和媳妇们便围着死者号淘大哭,尽情诉说着对死者的悲叹和怀念之情。同时,丧家请风水先生或道公为死者写灵位牌。
2、请水。即买水回家给死者洗涤尸体(投硬币或铜钱于水中,以示向河神买水)。桂中地区壮族认为,人死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才能进入阴间。所以,凡人死后都要立刻买水回来给死者清洗干净。准备入殓的傍晚由死者的长女点着一把火带路,孝男、孝女、孝孙及亲属随同到河边取水。孝男或孝女投放几枚硬币于水中,然后挑着水回家,水中放入柚子叶(人们相信柚子叶有避邪的作用),稍加热后用毛巾沾水为死者浴身。擦洗完身体后,男的还要洗头、剃头戴帽;女的则梳妆头发包好头巾,目的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同时,由子女给死者换上全新的衣服、鞋袜等作为送终(衣服总数是单数,一般是五件或七件,讲究上奇下偶,并且用香火烧穿洞,以免恶鬼抢走)。接着孝男、孝女小心翼翼地分别在死者的嘴里放一银元(铜钱、硬币亦可),一只手掌心放一饭团,另一只手拿着桃树枝条,表示让死者在阴间有钱用,有饭吃;手拿桃枝主要是驱赶孤魂野鬼,避免抢走死者的钱粮。此外,棺材内四角各放一枚铜钱或硬币,等待入殓。
3、入殓。凡年事已高者在世时一般都自己或叫儿子为其准备好寿板。寿板一般以杉木板为主,松木板次之,因为杉木经久耐用。当然,如果这两种木板都没有,别的木板亦可。入殓前水肿死者要在棺材底洒一层草木灰,可以吸取尸体流出的水,防止其流出棺材外,非水肿死者不用放草木灰。然后,由儿孙们将尸体放入棺材中,并由长子将五或七层白布从头到脚盖住死者。最后封棺(第一颗钉由舅父或舅家人钉,其余的由长子负责完成),并在棺材底下点燃一盏灯,并放一只活公鸡。(燃灯以示照亮死者到阴间的去路;活公鸡以示引领亡魂到阴间)
入殓时,如果死者子女的出生时辰,经风水先生推算恰与死者入棺时辰相克,入棺时他们应回避,不许目睹死者入棺,待盖棺后才能回到棺边,否则会祸及自身。
4、做道场。入殓完毕,晚餐开始,直系亲属晚餐要戒荤。亲朋好友进餐时,可以喝酒,但不能高声猜码或干杯。晚餐过后,由道公开始超度死者魂魄。整个过程是:请师、破狱、迎魂、给孝、燃灯、点灯座、咒食、诵经、拜忏、绕棺、回灯、超亡等程序。
在做道场的过程中,道公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赞颂死者生前的为人和怎样继承死者的遗志等等。其间孝男、孝女跟着道公绕圈并不时自行跪拜或按道公示意跪拜。

5、出殡。也叫“出山”,灵柩停在家堂的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天,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祭奠完毕后出殡,时间一般在上午12点钟之前进行,具体时间由风水先生择吉辰而定。壮族有个风俗,有人死了,其亲戚以及全村人(每户一人)都主动参加丧礼,整个送丧队伍人员较多(有时多达一、二百人),因此出殡一般在上午,以便出殡后安排大家吃午餐。此外,壮族人认为,人一旦死后就登上逍遥路,路途遥远,只有在上午出殡,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超凡世界,因为只有白天才路途通达,天黑之后则会迷失方向,很难到另一世界去了。出殡时,身披孝服、头戴孝巾的儿媳妇脖子上挂着两罐粮在前面引路,一罐装饭菜,另一罐装米、稻谷,表示死者到阴间后有粮食吃。紧跟着的是死者的亲属(晚辈)扛着祭帐(死者至亲送)、铭祯(死者的女婿、侄女婿、孙女婿送),接下来是朋友等人,道公(如果请有)和抬棺材的走在最后。行走途中,灵柩由八个人抬着,绝对不能碰地,也不能停下,众孝及送丧的人员不能回头看。若有人回头看,就意味着丧家又有一个即将死亡,非常不吉利。

(二)拾骨葬习俗
壮族世居的华南地区,地下湿,气温高,雨量充足,虫蚁繁生,不利于棺材和骨骼的保存。因此壮族人一般在死者入土后三、五年待尸体肉化筋消后拾骨,俗称“捡金”。大部分壮族人的拾骨葬选在清明节,有的请风水先生另择吉日。另葬时,要请风水先生选择最佳墓地。拾骨葬是为死者选择最后归宿,是对死者的最后安定,所以家人特别重视,气氛隆重肃穆,整个过程一般分为拾骨、下葬两道程序。
1、拾骨。壮族人“拾骨”前要做三件事:一是请本家族长者亲自到死者的坟墓,注意观察能否“拾骨”,因为长者一般都有辨别死者肉化筋消的观察经验;二是请风水先生择最佳坟地;三是请风水先生“化命”,也就是看死者的生辰八字(阴命)和家族里所有人的生辰八字(阳命)是否相冲相克,如有冲克则避让。以上三件事妥当后,主家还要置备专盛骨骸的陶瓷翁,俗称“金坛”(金,五行之首,最为珍贵,以示对先辈之尊称)。拾骨前,长子燃香后亲自破开坟土。
长子拾骨时,先从头部依次拾起放在土沙纸上,然后用土沙纸擦尸体所有部位的骨骸,剔除附于骨骸上的泥土、草根和尚未腐烂的衣物,然后将全部骨骸由下至上按人体骨架结构顺序安放入“金坛”内,上面是头盖骨。放好骨骸,盖上坛盖,外部顶上放红纸一张(以示吉利),儿子或孙子抬之往坟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破开土坟到封坛口的整个过程一直撑着雨伞,以示阴魂不能见阳;在整个拾骨过程中,亲属不许悲伤、掉泪。若泪滴在死者的骨骸上,民间认为:其一,死者在阴间一辈子成溅人,魂魄不能归宗;其二,拾骨葬是帮死者迁阴宅,相当于阳间的迁新居,迁新居应该是兴高采烈的,而不应悲伤、掉泪。

2、下葬。儿子或孙子们抬“金坛”到预先挖好的墓穴(深80-90厘米,宽50厘米左右)旁。至于何时安放“金坛”,则由风水先生指定吉辰。时辰一到,主家便燃放鞭炮于墓穴中,随后把“金坛”放入。“金坛”的中央画有一条中轴线,风水先生把罗盘放在中轴线上并调准分针方向,分针指向的那个山脉(龙脉),由主家自定,不过风水先生要解释各种形势的山脉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定好方向后,随行的人员就用石块和土,砌成半圆锥形的坟包,前面竖着墓碑,上面写上墓主的名字,生卒年月,安葬时间及他的后嗣者。最后儿孙们回家挑来鸡、猪头、鱼、饭、酒等祭祀品。祭祀前,主家还请风水先生到墓地做“祭煞”仪式。“祭煞”的目的是请原来新坟处的各种邪魔鬼怪吃一餐,然后再把它们赶走。赶鬼时,主持的风水先生用鸡血或酒洒向西方,同时厉声喊道:“一酒指天开,二酒闲地户,三酒人长生,四酒邪鬼灭,人弄人死,鬼弄鬼灭。驱妖精、镇鬼邪,我公(婆)从今长眠此墓穴,其他野鬼不得来扰乱”。“祭煞”完毕,儿孙们摆好酒肉,烧纸烧香,燃点鞭炮,虔诚地叩拜一番,算是安葬完毕,死者已归祖列宗,生者完成了终身孝顺之事。
以上是对60岁以上正常死亡者二次葬习俗的叙述,这类死亡者称为寿终正寝。人们认为他们属于正常死亡,死后能归祖列宗,他们的灵魂是受人们尊敬的神。至于非正常死亡者,壮族人把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夭折,一般指20岁以下死亡的人,即称亡灵。这类死者的灵魂不足以享受后人的祭祀,故也不能归祖列宗,他们土葬后一般就不再拾骨葬了;另一类是伤亡,就是指自杀、触电、被杀、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人。壮族人认为这种亡灵属于鬼类,其灵魂最凶恶,作祟之心最为强烈,因此亲属只是悲伤而哭,不搞什么隆重的丧事,当天就匆忙草率地埋葬,并在下葬时于墓穴四周用桃木打钉,以示镇妖压邪,防止其鬼魂出来作祟。这类伤亡者如有后代可以拾骨葬,但他们的灵魂不能归祖列宗。如果归列祖列宗,就意味着以后家族代代有人死于非命(60岁以上的伤亡者,其子女请道公为其做道场——“过火海”后,其灵魂亦可归宗)。

二、壮族二次葬的心理根源
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进行捡骨葬的。有的是客死他乡,因交通等原因而就地埋葬,若干年后再捡骨运回故里安葬;有的是由于父母中一方先丧,待另一方亡故后再移居合葬。这种二次葬大多有具体的客观原因,而非一种普遍现象。①壮族的二次葬与其他民族的二次葬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点。考古材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已有壮族二次葬了。②魏晋至明清时期桂西、桂北石山地区常见的岩葬,也是壮族的二次葬。③道光《庆远府志》地理志风俗条引《粤西丛载》亦说:“自唐宋时风俗颇多不美,如民之贫者归罪坟墓不吉,掘棺栖寄他处,名曰出祖。”清末民国,关于壮族二次葬的记载府拾皆是,说明二次葬是近代壮族最具特点的葬俗。④时至今日,壮族二次葬有增无减。可见壮族二次葬与其他民族的二次葬并非完全相同。壮族的二次葬的心理根源主要如下:

(一)“不洁”观的遗存
壮族人进行检骨葬时,一般把牙齿扔掉,认为这是属于人间的,不是天地神灵所赋予人的;人刚死时一般要用纸或布将祖宗神龛蒙住,以避免死人的秽气冲犯了祖宗神灵;在出殡入土、捡骨重葬期间,死者是单独设立灵位的,直至捡骨重葬了,死者的灵位才可以撤消,认为这时死者的鬼魂己经加入家鬼的行列,不需另行设置了。在壮族人的观念里,初死人的“不洁”是由于筋肉未化,而牙齿如同其筋肉一样,都是人世间的物件,不除掉,鬼魂就不洁,就不具备加入家鬼行列的资格。因此人死后的第一次葬仪,是死者脱离活人社区生活的仪式,这时他的鬼魂是孤独的;第二次葬才是他的归群仪式,他的鬼魂才可以成为家庭祖宗神的一员。所以,壮族人认为必须进行二次葬,死者的鬼魂才能归祖列宗,才能享受人间的祭祀。

(二)壮族的灵魂栖居观
二次葬的目的是让灵魂获得栖居之地,即通过二次葬,死者的灵魂才能到阴间去生活。著名学者拉法格曾指出:“灵魂可以自由离开躯体,但是必须依附在某物之上,它同尸体联系在一起,而当皮肉腐烂和消解时,它就进入到骨头里去,主要是头盖骨。”⑤壮族社会对于灵魂与人体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也是这样,认为人活在阳世的时候,灵魂就依附在人的肉体上,一旦人死了,灵魂就脱窍而出,返回祖居之地,加入祖灵的队伍。而与灵魂孪生的灵魄,则成了游子,必须等到肉体腐朽之后而栖居于骨骸上,继续留在凡间关照其子孙后代。基于这种认识,壮族人认为必须二次葬,才能使灵魂获得栖居之地,从而庇护子孙后代。可见,二次葬的产生与壮族人的灵魂栖居观息息有关。

(三)对鬼神的恐惧以及祈求祖先魂魄的保佑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认为万物有灵,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之外而存在,人死而灵魂不死。灵魂中包括有鬼魂,人们对鬼魂是敬畏的、恐惧的,因而奉之为神,于是就产生了鬼神崇拜。壮族人十分相信鬼神,认为鬼神有强大的力量,会给人带来危害,所以认为鬼神是不可侵犯的,否则它会降祸于人。古代汉族的丧葬礼仪旨在哀悼逝去的先人,壮族古代的丧葬礼仪则在趋吉避凶,不让或少让死者的鬼魂作祟于活人。人死鬼化,古代的壮族非常惧怕。⑥他们把一切不幸的事故、伤损、疾病、衰老和死亡,甚至家庭贫困等都归咎于鬼魂。迄今,不少地区的壮族家庭,堂屋除了正门之外还开有个小侧门,就是古代家鬼出入门户的遗制。基于此,壮族人为克服对鬼魂的恐惧心理,通常采用驱赶、哄骗或讨好的方法,希望它们不再回到活人中作祟。于是,壮族人对死者进行二次葬,让死者的魂魄归祖列宗从而庇护自己。

(四)祖先崇拜
壮族宗教的主体是家族宗教,祖先崇拜在家族宗教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祖先崇拜是在鬼神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族先民认为,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都有神灵,祖先死后也必定有灵,灵魂在阴间仍然活动,与在阳世一样生产、生活。而在阴间的祖先,能给人间的子孙造福,给他们带来平安和福祉,为他们消灾除难,于是就产生了祖先崇拜。在壮族人家里,至今都设有祖先灵位,并加以供奉。此外,传统观念和民间宗教认为,寿终正寝的魂魄应该由其后嗣送入祖灵居住之地,在那里共同享受后人的祭祀,如果后嗣者不履行义务,则祖先的魂魄则无法到达祖灵处,变成孤魂野鬼,就会作祟后人,给后人带来不祥。所以,要想得到祖宗魂魄的保护就必须把祖宗的魂魄顺利送达祖灵地,即举行第二次葬(拾骨葬),让其归祖列宗,享受后人的祭祀。于是他们百般虔诚地供奉祖先,以表达尊敬之情。

(五)风水信仰
壮族宗教的主体是家族宗教,祖先崇拜在家族宗教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祖先崇拜是在鬼神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族先民认为,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都有神灵,祖先死后也必定有灵,灵魂在阴间仍然活动,与在阳世一样生产、生活。而在阴间的祖先,能给人间的子孙造福,给他们带来平安和福祉,为他们消灾除难,于是就产生了祖先崇拜。在壮族人家里,至今都设有祖先灵位,并加以供奉。此外,传统观念和民间宗教认为,寿终正寝的魂魄应该由其后嗣送入祖灵居住之地,在那里共同享受后人的祭祀,如果后嗣者不履行义务,则祖先的魂魄则无法到达祖灵处,变成孤魂野鬼,就会作祟后人,给后人带来不祥。所以,要想得到祖宗魂魄的保护就必须把祖宗的魂魄顺利送达祖灵地,即举行第二次葬(拾骨葬),让其归祖列宗,享受后人的祭祀。于是他们百般虔诚地供奉祖先,以表达尊敬之情。

(五)风水信仰

壮族人认为,人死后由于较匆忙,土葬时无法找到理想的风水宝地,因而在土葬的三五年期间,他们不辞千辛万苦遍寻各地的风水宝地,如找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之地,他们就会择吉日把先辈的骨骸拾起葬至该处,以期祖灵阴庇后代,使后代年年风调雨顺,荣华富贵,消灾远祸,过上幸福平安的日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次葬所体现的风水观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

(六)二次葬体现长辈人生的艰辛与荣耀,后辈的荣誉名声

壮族社会普遍存在厚葬习俗,厚葬死者是人们孝道思想作用下的实际行为,人们通过厚葬来表达自己的那份饮水思源的孝道之心。据本人了解,壮族社会土葬时,一般家庭承办酒席一、二十桌,拾骨葬时五、六桌。当然,经济困难的家庭一般不办酒席。实际上,二次葬是承继长辈与后嗣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结果。对于亡者而言,风光的丧葬仪礼,是对其生平事迹如生养子女、积累财富、扶老携幼、和睦乡邻等德行的肯定褒奖,是实现完满人生的重要一环。对于经济状况不理想的家庭而言,一个人生前就已长时间地为自己死后的丧葬仪礼做准备,为此而积累财富和象征的资本。

壮族成年人以付出与奉献为主,将一生的艰辛劳作都付之于创造财富与后代的活动中,却不要求在生前对自己有太多补偿。对他们的最好报答是生前看到更多的后代成长起来家道兴旺,以及死后的荣耀包括隆重的丧葬礼仪,以家挽和祭文等符号形式对其事迹的褒扬和后代对其进行长期的祭奠。反之,如果一个人生前好逸恶劳,挥霍无度,把家财花光,他死时不但享受不到上述待遇,而且会留下骂名,为同辈和后代所耻笑。

盛宴、道场与热闹的丧葬仪礼,虽打着荣耀死者的旗号,实际上却与丧葬仪礼的主办者,即仪礼活动所需钱财物品的主要承担者——后嗣者的荣誉息息相关,社区舆论对丧事活动所进行的褒贬评价都关系着后嗣者的声誉。如果得到不好的评价,将使后嗣者本人甚至下一代蒙受羞辱。反之,若将长辈的丧葬礼办得非常隆重,将作为承办者的一大功德而被传颂,使其成为一件足以令人自豪的事情,并预期在他自己的丧葬礼仪上得到回报。所以,对于后辈(主办者)而言,他需要为自身的荣誉而隆重举丧。

参考文献:

① 梁敏:《捡骨葬——壮族主要的葬制》载《民族研究》1982年(6)。
② 《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试掘》载《考古》1976年(3)。
③ 《广西西林普驮铜鼓墓葬》载《文物》1978年(9)。
方素梅:《近代壮族社会研究》,广西壮族出版社2002年7月。
⑤ 《思想起源论》中译本书124页,三联书店1963年。
⑥ 白耀天《壮族丧葬礼仪述论》载《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4)。
www.zhuangnet.co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6 18:13: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死后三年捡骨头.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4-10-1
注册时间
2005-7-12
板凳
发表于 2007-11-26 21:12:00 |只看该作者

有空再仔细阅读。

我只记得一些程序了:用mbaw mak bug(柚子叶)水来洗身,中午12点之前抬棺材出葬,一般每个家庭都派人去跟队,不得停下,更不能放地上,不得回头。入土后还要守夜……

二次葬一般在三年后,不过这不是“必须的”,看情况而定,有些家庭条件不好就不搞二葬。

有人去世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一般夜里都不敢出门。不像城市在城市里楼下死了个人一点感觉都没有。

说实话,偶对死亡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地板
发表于 2007-11-26 21:33: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民族的风俗,往往反映了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历史遭遇."二次葬的目的是让灵魂获得栖居之地",我觉得这一点反映了壮族在古代时候可能经历了一个分离--寻找家园--重新团聚的民族迁移过程.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0-12-26
注册时间
2006-12-31
5#
发表于 2007-11-27 00:1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7-11-26 21:33:00的发言:

一个民族的风俗,往往反映了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历史遭遇."二次葬的目的是让灵魂获得栖居之地",我觉得这一点反映了壮族在古代时候可能经历了一个分离--寻找家园--重新团聚的民族迁移过程.

QUOTE:
是啊~~应该有迁移的过程,我以前小的时候也听到过老人讲我们的祖先是背着我们老祖先的骨头到这边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6#
发表于 2007-11-27 12:51:00 |只看该作者

“主家还要置备专盛骨骸的陶瓷翁”,应为“陶瓷瓮”。实际上多是陶瓮,我没有听说过用瓷瓮的。

“一酒指天开,二酒闲地户……”,疑为“闭地户”。

关于壮族信仰中“灵魂”和“灵魄”的二元划分,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说法。

“(五)风水信仰”部分文字有重复,应是输入错误。

印象中捡骨的日期往往选择九月初九“重阳节”。一方面,这一天阳气最盛,可以抵消掘墓开棺的阴气;另一方面,“重阳”似乎也可以指初葬的骨骸“重现阳间”——不过这似乎只是文字上的巧合而已。

“二次葬”是壮族最具特色的葬仪,值得深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7#
发表于 2007-11-27 12:5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7-11-26 21:33:00的发言:

一个民族的风俗,往往反映了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历史遭遇."二次葬的目的是让灵魂获得栖居之地",我觉得这一点反映了壮族在古代时候可能经历了一个分离--寻找家园--重新团聚的民族迁移过程.

这种说法常见于客家,并作为客家人“根在中原”的依据之一。但我认为客家人的二次葬习俗其实是百越葬俗的体现。

我猜想二次葬习俗的起源应与原始社会氏族、家族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11 07:39 , Processed in 0.25517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