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版权,创意产业的根本是人才,人才是创意产业财富创造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具有超凡智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决定着创意产业的命运和前途。
近几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广西,在中华大地的文学艺术领域,一批精英崭露锋芒,一批名品光芒四射。“文艺桂军”团队出击,各领风骚,成为中华文坛上一支别具风格的生力军。
东西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结束了广西连续多年无人获得全国文学奖的状况。鬼子中篇小说《被雨淋湿的河》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冯艺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桂海苍茫》分获第四届、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黄佩华出版长篇小说《生生长流》、《公务员》。凡一平的小说《寻枪》、《理发师》改编成电影广获好评。国家一级编剧常剑钧,主要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全国奖。彭匈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中国年度散文”。青年作家李约热获第四届“华语传媒盛典2005最具潜力新人”提名。年轻女作家映川的《不能掉头》获2004年度《人民文学》奖。锦璐在不到两年时间,已有多部中篇小说在《当代》、《钟山》、《小说月报·原创刊》等文学名刊发表。纪尘的小说《九月》在首届“华夏作家网杯”《中华文学选刊》文学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我国知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感叹说:远离中心的广西,它的文学竟然是先锋的。《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作家》主编宗仁发、《花城》主编田瑛、《文学报》副总编徐春萍在“广西青年小说家讲习班”上评价说:“广西青年作家层次平整、水平整齐,在全国并不多见。”2006年6月,东西、鬼子、张燕玲、凡一平等人走进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广西的知名作家更是盛名远扬。
文学名家的名品,促进了广西影视作品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由广西作家创作的影视作品《英雄》、《十面埋伏》等在国内外热映。广西电影《血战台儿庄》、《周恩来》、《长征》、《百色起义》、《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不少作品获得了多项奖励。广西电视剧从无到有,优秀影片开始全国热播,如《苦楝树开花的季节》、《红岸》、《那年秋天》、《真情三人行》、《女进修生》、《歌王》、《漓江情缘》、《响亮》。其中《苦楝树开花的季节》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真情三人行》获“童牛奖”,《响亮》在全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同时,广西知名歌词作家傅磬、胡红一、麦展穗等创作的歌曲为大众所传唱。广西民歌迅速推向了全国。《赶墟归来阿哩哩》、《大地飞歌》、《爱我中华》、《三月三九月九》等广西歌曲唱红大江南北;《梦壮乡》、《山歌牵出月亮来》、《广西好》、《壮族敬酒歌》、《壮族大歌》、《踏歌起舞》、《龙的情怀》等广西新歌通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舞台被推向全国;一批年轻的广西歌手,如黄春燕、肖燕、陈春燕、李卫红等通过民歌节的推介,开始走红。
漓江画派崭露头角。漓江画派是以广西画家特别是中青年画家为主体,以写生创作为主要手段,以秀美的广西风光和丰富的广西风情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涵盖了油画、版画、雕塑等诸多画种。上个世纪60年代,阳太阳等画家提出“漓江画派”的创意构思,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刘绍昆、高峻、谢森、黄菁、刘晨煌策划的“开始画展”,成为南方最早的前卫画展。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是以漓江、以广西的自然地域环境、以民族文化特色当作研究对象的美术作品。上世纪90年代广西又先后冒出了油画家张冬峰、雕塑家石向东和国画家张复兴。张冬峰坚持对广西亚热带的风景进行油画探索,将平时被人们熟视无睹的、完全不当成风景的南方丘陵地区,画出了一个新的风景天地。青年雕塑家石向东在各种全国性的大展中屡屡夺奖,是国内惟一连续两届夺走奥林匹克美术大奖的雕塑家。漓江画派将作为广西美术创作思路和形象的总代称而独立于全国美术流派之林。
得天独厚的广西山水培育了八桂精英才子的天赋。广西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为精英拓展了才华演绎的广阔舞台。
近些年,广西有规划、有目标、有实效地实施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的“213工程”,就是在理论、新闻、出版、影视、文艺等相关专业领域各培养20名有较大建树、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代表人物;培养100名成绩突出、在广西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培养300名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大发展潜力、在本专业或本地区有影响的优秀年轻骨干。
在全国率先推行作家签约制度。政府给签约作家提供经济补助和工作条件,作家要在签约创作期间完成有质量和数量规定的作品。通过公开选拔、专家考核、创作实战来发现和培养作家。如今,“签约制度”从文学创作扩展到歌词创作、歌曲演唱等领域。
实施文艺创作的“精品工程”,强化作者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策划和组织,集中优秀的人才、财力和物力,激励作者每年创造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轰动效益的精品。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