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的祖籍就是溫州人......我爸爸媽媽都是溫州人......不過偶作為移民的第三代,現在只會聽溫州話不會說了...在文化上我似乎更加屬於廣東...
我看過很多關於溫州人的報導,有罵的有讚的,不過有一點,我認為很多文章都沒提到,就是溫州人的理財觀念。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一年何時播種、何時翻地、何時插秧除草,如何避免蟲害和天災,還有怎樣打理牛豬雞鴨,都是必須有良好規劃和風險預算的。溫州人很早就放棄了農田轉向為商業性的族群,對他們(我們)來說,打理自己的金錢,就像農耕民族打理自己的農田一樣重要。勤奮的農民才有好收成,惰農只會世代捱窮,對商業性的族群來說,道理也是一樣。
以我家族來說,一直都有十分清楚的理財經營觀念,這不是刻意無中生有想出來的,而是世代經驗和客觀環境造成的潛在習慣。
對溫州人來說,他們會先訂下一個可實踐又略高的目標,比方說,我要在五年內買下一幢五十萬的房子。然後,他會坐下來計算,如果要在五年內賺五十萬,那他平均來說每月要賺多少錢,比方說,他算出來,平均一個月要儲蓄三千元。然後他會想,我現在收入只有二千五,我如何才能在每月儲到三千元又能讓自己過生活呢?然後,他會為了這個目標,十分努力的工作,找兼職、節衣縮食,甚至把原本住較好的房子租出去,自己搬到條件較惡劣的梗房住。
這樣,他可能能達到每個月賺取三千三百元,但為了每月儲三千,他每月生活開銷就只能有三百。然後,他會再仔細算一下,自己每天能用多少錢。比方說,十塊。然後他就認真地每天只給自己用十塊,一旦超支了,他會檢討自己哪方面用多了。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他在街上買了一支瓶裝水,可能是他吃飯時點了四元的兩葷一素。檢討後,他發現了自己還有地方可節省的,例如改為自己帶水,改為自己帶飯盒上班。人家可能會笑他,你干嗎不和我們吃午飯?他只會笑一笑,繼續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自己帶來的飯,裏面可能只有白米飯和腐乳(當然也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可以隔天不吃腐乳改吃白飯和一個水果,運動也可以培養健康,例如下班有時間的話不坐公車走路回家)。
如此,不時地檢討自己的財政,就像勤奮的農夫定期除草和檢視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自己財政的農田,也就慢慢會長出豐碩的收成了。
至於說溫州人的「超前思維」,敢去新的領域探索,大抵也是在上述這思維下,意識到自己得想新辦法賺錢達到目標,所以才想到去別人未想到的地方開拓。
另外,溫州人一般有風險管理的槪念。比方說,把自己的金錢分成三大塊:第一塊是應急用的,只有實在不行的時候,如家人要立即開刀做手術、如要立即還債否則就要破產,諸如此類的緊急情況才動用,平時也許放在銀行作長期定存。第二塊是「日常營運資本」,例如吃飯、租房子、交各種定期費用等,要常年保持一定的水平,有固定的用途,不能隨便挪作他用。第三塊是「自由資本」,即多出來可供投資、物質享受的錢,例如用來投資的話,一般只限這自由資本的範圍,即使投資失利了,也頂多把這部份的錢虧掉,是可承受風險的極限。也可以把這部份錢用來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例如和朋友吃好一點的菜、買點東西給自己享受等。
顯而易見,在經營自己財政田的初期,首要目標是把常年不動的「應急資本」儲好,然後是把「日常營運資本」儲好。在這基礎上,才積累「自由資本」。這道理和農夫要有谷種,不能把谷種也吃掉的道理一樣。
如果自由資本滾存多了,可以考慮重新分配三部份的比例,把更多的錢投進應急資本裏。
也可以把自由資本再分成兩塊,一塊是投資本金,一塊是可作他用(如買東西)的消閑資金。投資不管如何失利,應以投資本金為限。這是風險管理的基本。
另外,溫州人之間即使是家人和朋友,也會很強調契約關係。例如父母借錢給子女,會要求子女按時還錢。再親密的朋友借錢,也要立借據,說明何時還錢。一般來說,如果是朋友借錢,都要收少量的利息,以促使對方早日還款。
和很多農耕族群不一樣,溫州人並不覺得親人朋友間立借據和簽契約有甚麼不對。正正是因為知道金錢糾紛很容易破壞感情,所以才要黑字白紙的說清楚,防止不必要的糾紛。
這些是我作為一個(血統上)溫州人對自己族群的一些觀察。
至於壯族人,我認為普遍的確缺乏理財觀念,或理財觀念不科學。我到壯鄉考察時,常見普通家庭在普通日子裏都是魚肉滿桌的,吃得十分豐富,令我頗感訝異。後來我發現,壯人比較樂天知命,手上一有錢就用來享樂,儲蓄觀念不強。
溫州人當然也喜歡享樂,吃好的、穿好的、去有趣的地方玩,但這一切都是在理財計劃允許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我們看見的溫州人,有一些是省得要命,有一些是出手濶卓得令人吃驚,但背後理財觀是一致的。
我個人不是做生意的,但還是遺存的家族的習慣。直到我和外界更多不同的人接觸,才發現這些家族的遺存為我帶來多大的好處。我在大學本科時,就向家人承諾不再向家裏拿一分一毛,結果本科時期,為了交學費和養活自己,我每周有六天下課後都要工作,工作時間是上課時間的兩倍。至碩士期間,在大學擔任教學助理,算是有收入。當時我依家族習慣把大部份的錢存了起來,每天吃的都只是飯堂裏的飯,雖然手上有餘錢,也不敢在外邊吃好的東西。這樣,我在碩士期間存了的錢,就足夠我在北京讀博時的所有支出。當然,在北京的支出也是要仔細規劃的,現在的情況是僅僅吃飽,算是餓不死而已。但至少至今我依然實踐著「不向家人取一分一毛」的承諾,父母也感到十分安慰。
現在外界常把溫州人說得神之又神,仿似單靠炒作和「六合彩」般的內幕消息就能一朝暴發。這是很大誤解。我不排除的確有些溫州人是這樣,但這種人最終失敗居多。溫州人之間還是崇尚勤勞、節儉、規劃。絕大多數成功的溫州人,都是絲毫沒有僥倖,而是靠自己奮鬥加上頭腦而取得成就的。
其實做任何的事情,不管是財政的規劃、事業的規劃、人生的規劃,都必須一早訂下目標、仔細安排、不時檢討、嚴以律已、刻苦經營,沒有捷徑可走的。腳踏實地的勤奮加上合理穩健的規劃,才是成功的秘訣。這方面,勤勞的農夫早已向我們示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