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没落的六大理由
我个人认为壮语没落有六大理由
1:壮语地区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得说壮语的人产生自卑心理,人都是爱面子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时下粤语,闽南语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湾,福建,香港,澳门,广东经济的繁荣.要知道,粤语在70年代以前也是一种让人产生自卑的方言,连香港人都以听国语歌,英文歌曲来表示自己高尚的地位.
2:壮语作为少数民族语言,跟社会主流媒体的用语有极大差别,为了适应主流社会,壮语只能无条件去接受新词汇,直接引用汉语新词汇,极大改变壮语的原样.相比之下,汉语方言原有词汇,语句跟普通话相似度极大,在面对主流媒体的影响下,能迅速接受新词汇,而几乎不改变方言原本的面貌.比如说"电脑",引入壮语后谁也不会说“uk byaj”,而说“dienz ngog”,因为说“dienz ngog”更能跟主流语言接轨,这样壮语的面貌就放生了很大改变;而汉语方言不同,本来各汉语方言就有“电”,“脑”这两个字,而且读音跟普通话相似,所以不必改变其方言面貌就可以轻松的接受“电脑”这个词汇。
此外我还要说,汉语的其他方言,特别是官话方言,诸如四川话,河南话,更是接近普通话,达到可以跟普通话直接交流的程度所以也保持得很好,以为他们没有必要为了适应主流社会而过多改变自己。但客家话就没那么走运了,客家话跟普通话不能直接交流,没有像闽南语,粤语那样有大背景,所以也是在逐步消失,客家话区逐渐被粤语,普通话吞没。
3:缺乏海外语言使用强势区,壮语在海外没有强势区,所以在面临普通话推广的条件下没有独立空间进行发展.相比下,台湾为了台独鼓吹闽南语,香港,澳门又是高度自治,几乎不受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为此闽南语,粤语在海外有独立发展空间,并且能影响内地该方言的继承和发展.而同是处于发达地区的上海话,由于没有海外强势区,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也是逐步消失,迫使近年来上海市不得不出台政策在青少年中交受上海话。以保护该方言。
4:壮语没有在娱乐界占有地位,不能占领年轻人市场,有香港的娱乐业对大陆的影响,大量粤语电视,粤语电影,粤语歌曲,使得年轻一带粤语人有条件和意愿去接受,继承粤语.同时最近随着闽南语影视,歌曲的繁荣,闽南语也逐渐得到继承和发展.相比之下。而上海话,则因为也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娱乐业,使得年轻一代上海人学习,继承上海话的积极性不高。
5:壮语没有相关机构对外来新词汇进行有效的的翻译和宣传。汉语在面对外来新词汇的时候,都有相关机构对外来新词汇进行统一的翻译和宣传。比如“电脑”,在日语中是直接用英文音译过来,而汉语则把他本土化为“电脑”,在接受外来词汇的同时也保留汉语特色,并且通过媒体的宣传,使得“电脑”一词被国民接受。当然汉语也有些是音译过来的词汇比如“雷达”,“浪漫”,“克(重量单位)”等。可是我们壮语,只要是新词汇,就没发现哪个不是音译的,就算是一些民族词汇,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外来词汇代替。
6:历史上壮民族没有建立过独立的王朝,壮语没有成为官方强制推行和使用的语言,没能在民间形成统一语音,词汇,语法等,造成壮语势力分散,在百姓中地位低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9 23:29:0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