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23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纪念《壮文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覃耀武]

[复制链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0-9 02:1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原载《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2003年第2-3期(2003年5月1日出版)

在纪念《壮文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覃耀武 (2002年12月20日 南宁)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人民世代使用自己的母语——壮语,充当交际工具,对壮语有很深的感情。很长时间里,壮族基本上处在只有民族语言而无民族文字的状况。这种状况严重制约历代壮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壮族先民早就意识到缺乏自己民族文字的严重弊病,因此,大约在隋唐时代,壮族的知识分子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方法,创制了“古壮字”(也叫“方块壮字”)。古壮字的出现,反映了壮族早就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字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讨论批准了《壮文方案》(草案),并同意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从此结束了壮族没有自己统一文字的历史。
   壮文方案诞生至今已有45年了,在这45年里,壮文工作大致经历了启动、停滞和恢复发展三个时期。

   一、启动时期  从1957年到1966年5月“文革”前。

   这一时期的壮文工作侧重于壮族乡村的群众扫盲,少数地方的小学开展壮语文试验教学。1957年5月,广西共有14个县尝试开展壮文扫盲工作,办班4055个,学员35万多人。另有武鸣、龙州、柳城、平果4个县7所小学的8个一年级班试用壮文课本(语文、算术)进行试验教学。1958年1月20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下发《关于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壮文的通知》,要求各级机关积极动员干部(首先是壮族干部)学习壮文。各地机关、单位也纷纷开办壮文学习班,壮文扫盲的入学人数达290万,占应扫盲对象的90%以上。1962年3月27日,自治区教育厅发文确定都安等8个县(自治县)为小学推行壮文重点县。此时壮文进小学的县已增加到11个。1964年12月9日,自治区语委转发自治区党委批转《关于在壮族人民群众中进行壮文扫盲工作的意见的报告》。其要点是:1、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继续进行壮文扫盲;2、培训壮文群师和壮文专干;3、恢复壮文工作委员会机构;4、各有关县做好壮文扫盲试点工作。

   这一时期围绕推行壮文也比较注重壮文骨干培训、壮文研究以及有关壮文书籍的编译、出版等工作。广西共有52个壮族聚居的县(市)建立了壮文工作机构和壮文学校,先后培训壮文专业教师8000多人、群众扫盲教师40000多人,农技人员16000多人。壮文图书编译430多种1044多万册;《壮文报》出版1028期;《人民画报》和《民族画报》壮文版发行到13个国家和地区。编写、修订了《壮汉词汇》、《壮语常用词汇简编》、《壮语语法概述》、《壮语武鸣话语法》、《壮汉语法初步比较》等工具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开设壮语广播节目(1957年);北京的民族出版社成立壮文编辑室(1959年);《人民画报》、《民族画报》也出壮文版;人民币的发行也印有壮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机关单位的公章和牌匾采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自治区内铁路站牌、一些公路及航运的路标和站牌等也使用壮文书写。
    这一时期的壮文推行使用时间虽然不长,而且推行的高潮是在1957年至1959年,但壮文在壮族地区已有广泛影响,为壮语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停滞时期  从1966年5月到1979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壮语文工作机构受到冲击,工作处于瘫痪状态。1966年上半年《壮文报》停刊,1969年广西民族出版社被撤销,1970年广西壮文学校停办,1970年10月,自治区语委撤销,有关人员被下放或调离。

    三、恢复和发展时期  从1980年至今。

    “文革”结束不久,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1980年6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在全区范围内向有关部门发出《关于恢复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通知》,由此揭开了恢复壮文推行使用工作的序幕。这个时期,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相继下发多个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壮文在社会诸多领域的使用。自治区党委首先明确提出“要积极稳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壮族地区农村、学校、机关逐步推行使用壮文”的方针和“搞好重点,逐步铺开”的做法。由此掀开了壮语文工作的新篇章,所取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逐步恢复或新建有关壮语文工作领导机构和专业机构。
    继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民语委”)于1980年6月恢复后,各地、市、县也恢复了相应的壮语文工作机构(主要包括壮文工作委员会或办公室和壮文学校)。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壮文学校、《壮文报》(即现《广西民族报》)等都于1982年底前得到恢复。1980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设立壮语编辑部;1984年建立广西民族语文印刷厂;1986年组建综合性民族文化期刊《三月三》壮文版,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则增设壮文翻译室(在广西办公)。同时,自治区教育厅也设立了壮文推行办公室。

   第二、壮汉双语文教学纳入基础教育发展轨道。
   自治区决定在壮族地区恢复推行使用壮文时明确指出,壮族聚居学校使用壮语文教学是推行使用壮文的重点。强调壮文进校试验工作以小学为重点,初中只开设壮语文必修课,高中暂不推行。可以说,壮文进校教学是壮语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1981年至1990年的壮文进校实验工作主要由自治区民语委负责。
   1981年秋,武鸣、德保两个县的8所小学首先开办壮文教学试点班,招收一年级新生167名。随后,马山、上林等其他壮族聚居县(市)纷纷设立小学壮文教学试验学校,实施壮汉双语文教学试验。截止1989年,全自治区的小学壮文试点己发展到45个县(市)306所小学1071个班,学生308791人(其中学前班211个,在校学生6059人,不含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6098人);有22个县建立民族中学共22所67个班,在校学生3499人。
   广大壮语文工作者,特别是在壮文试验学校的老师,积极投身壮汉双语文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根据这一教学原则,试验小学在学前班的教学“以壮为主”,开展壮文声母、韵母、声调和拼音方法教学,不教汉语文课,优先学好母语及其文字,以便克服语言障碍,提早开发学生智力。然后从一年级开始,以壮促汉,壮汉结合,进行壮汉双语文同步教学,壮、汉文课共同完成教育部制订的《教学大纲》所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壮汉兼通的目的。

    1990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壮文进校试验工作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接管后,根据当时人力、财力和壮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开展壮汉双语文教学试验学校的规模进行了调整,继续按照壮文进校的“十六字”教学方法和原则开展壮汉双语文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全自治区共有23个县(市、区)66所壮语文试验小学,63个教学点,分布在46个乡镇,小学生20766人;有民族中学(壮文初中)24所,学生17318人(其中壮文班学生5571人)。全自治区壮文试验小学共有1298名教师,有1079人具有中师以上学历,有647人能够胜任壮汉双语文教学工作,占教师总数的50%左右。民族中学共有壮语文教师33人。专职或兼职壮汉双语文教研员20多人。
    多年来,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初步建立壮汉双语文教学体系,包括机构、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和规章制度等不断取得充实、完善;壮语文教材编写,基本适应壮汉双语文教学试验的需要;各实验县、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区试点校学生壮语文课的成绩保持较高水平;汉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总体上也略高于当地同类单独使用汉语文教学的学校。

    第三、各类壮语文专业入才不断成长壮大,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壮文入才的不同需要。
    广西壮文学校于1982年、广西民族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即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于1983年先后恢复壮文专业中专、本科招生,专门培养推行壮文的干部、小学壮语文教师以及壮语文的中、高级人才。广西壮文学校从1982年起至今己培养6000多名的壮文中专毕业生(不含壮文短训人员),这些毕业生成为壮族地区发展壮语文事业的主力军。广西民族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培养了一批壮语文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据统计已毕业900多人。这些学校,每年都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壮语文专业的人才。此外,南宁、桂林、巴马、百色4所民族师范学校均开设壮文课,为壮文试验学校输送一批批合格的壮汉双语文师资。各级壮文学校积极举办各种短期轮训班,已经轮训在职县、乡、村领导干部、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民间文学工作者、壮族歌手、地名普查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等6000多人(其中干部和中小学教师3253人,大中专毕业生2904人)。目前全自治区从事壮文工作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有27名,中级职务资格的人员为343名。这些人才一直活跃在壮语文的教学、翻译、出版、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领域,为壮语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未完待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沙发
发表于 2003-10-9 02:28:00 |只看该作者
原载《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2003年第2-3期(2003年5月1日出版)

在纪念《壮文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覃耀武 (2002年12月20日 南宁)


    三、恢复和发展时期  从1980年至今。
    …… ……

    第四、壮语文的翻译、出版、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交流取得了很大成绩。
    多年来,我们的壮文翻译工作者和壮文翻译爱好者,认真翻译了不少有关农业种养、加工资料,中小学教材、各种教学资料、课外读物等图书资料,为广大壮族群众提供了许多科学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文化娱乐等内容。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壮文室汇聚壮语文的专业翻译人员,主要翻译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文件,每年除翻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期间的重要文件外,还为参加“两会”的壮族代表提供壮语同声翻译。他们翻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六大文件等,不仅具有政治上的重要意义,也标志着壮文翻译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真实地体现了壮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平等地位。
    广西民族出版社自恢复以来已出版壮文图书230多种,发行258.3万册,其中有14种图书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广西优秀图书奖。综合性民族期刊《三月三》(壮文版)己出版98期,向国内外发行。《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已出版2550多期,在区内外总共发行380多万份。这些年,这一报一刊形成了壮文出版、宣传、使用的前沿阵地。在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介绍民族工作和壮文推行使用情况交流,帮助人们学用壮文、推动壮文事业发展,以及繁荣和发展壮族文化、传播科普知识,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三月三》、《广西民族报》壮文版为阵地成长起来的壮文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他们使用壮文创作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汉文后已有30多篇被《民族文学》刊用。
    最近十几年,自治区电影公司用壮语译配影片每年平均约有90部,每年的观众达300多万人次。用壮语译配的影片,在壮族地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一些壮语译配的影片获得国家文化部、广电部、民委的表彰和奖励。1994年就有6部故事片、1部科教片获得国家民委、广电部颁发的“腾龙奖”。

    在古籍整理方面,经过壮族古籍专家和学者的辛勤努力,用方块壮字记录、流传民间的、大量的壮族山歌民谣、故事传说、经书等古籍,己被整理为拼音壮文出版发行,尤以《古壮字字典》、《壮族经书释注》、《嘹歌》的整理成就突出。《古壮字字典》共收集一万多个古壮字,予以字形规范、壮文注音和汉文释义,被誉为“打开壮族古籍的金钥匙”,基本上是手工编辑出版。《嘹歌》于1993年整理出版,总共4千首,包含了古壮字、壮文、汉文三个文种的规范、注音和音译,约有6万4千行(其中古壮字歌词有1万6千行)。目前,通过新研制的“古壮字处理系统”,古壮字、壮文、汉文三个文种可在计算机上同时处理,由此加快了壮族古籍整理的步伐。

    在广播电视领域,1980年成立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壮语编辑部(现改为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1983年10月1日前用南、北两种方言口头译播,后改用壮文标准语和壮文编译稿播出。节目对象主要面向壮族农村基层的群众。在“民族之光”、“壮语文广播讲座”这两个广播栏目里,主要设置有“壮语新闻”、“壮乡新风”、“壮语谈心会”、“壮语科技知识”、“民族文艺”,“壮语文基础知识介绍”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节目内容包括壮语语音、语法常识,壮族历史、民俗文化风情,壮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介绍;同时注重宣传国家有关农业政策和文化科学知识。根据壮族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特别介绍大量有关农业科学种养技术知识和急需信息,如种植、养殖、加工以及卫生保健知识、致富门路、商品供求信息等,深受壮族听众欢迎。其中,尤以“壮语文广播讲座”栏目影响较大。该栏目由自治区民语委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自1988年4月开播至今已有14年,总共播出1800多讲,约250多万字。广西电视台每天也都设有“壮语新闻”栏目,用壮语标准音播送当日时事动态方面的信息,为广大壮族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时事信息服务。

    壮语文专家、学者也积极探讨相关学术问题,他们撰写的论文、论著,涉及壮语语音、语法,壮文翻译理论和技巧、壮语比较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壮文信息化、规范化、壮语与壮族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不少论文、论著己获得公开发表或出版。他们多次分别到云南、贵州、吉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兄弟省(区)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各类语言学术会议,还应邀到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参加国际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保持密切交往和联系,共同交换学术观点乃至进行项目合作。
    这个时期,有不少外国的语言学专家、学者对壮语文的学习和研究深感兴趣。有来自泰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法国、英国等,他们对壮语文的学习和研究,有的是在中央民族大学、有的是在广西民族学院完成,有的甚至亲自到壮族农村去进行。

    第五、壮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处理有了可喜的进展。
    首先,是对《壮文方案》(草案)予以修订。即把原方案中6个非拉丁字母和5个自创的声调符号全部改为拉丁字母,使壮文使用的字母与26个拉丁字母相一致,从而为壮文的计算机化、信息化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其次,编写或修订出版一系列壮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基本满足广大壮族群众学习壮语文的需要。主要工具书和参考书包括《汉壮词汇》、《壮汉词汇》、《壮语常用词汇》、《壮语语法概述》、《壮文规范条例》(初稿)、《壮语词典》、《壮语新词术语汇编》、《壮语方言土语音系汇编》、《壮语通用词与方言代表点词汇对照汇编》等。自治区民语委还与美国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的专家合作编写《壮汉英词典》,编写工作正按期进行。该书反映了当前壮文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最新动向。
    此外,自治区民语委正着手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大型的壮语文资料库,旨在把各种壮语资料汇集起来,按标准词汇、方言词汇、成语、谚语、俗语、新词术语、故事、歌谣等分门别类后储存起来,便于人们根据不同用途来调取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使用。这项工作一旦完成,必将对壮语文的科研及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处理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第六、壮文群众扫盲和机关使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牌匾和刻章工作也有了进展。
    这一时期的壮文推行使用工作,虽然以进校为重点,但对壮族农村群众的扫盲以及社会其它层面使用壮文工作,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也相当重视。80年代初,壮族地区农村使用壮文扫盲首先在武鸣和德保两县搞试点。198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民语委、民委、教育局《关于在马山等22个县部分小学使用壮文教学实验和农村用壮文扫盲的报告》,壮文群众扫盲工作由此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壮族干部学习使用壮文也从1982年起重新开始,其中自治区民语委从当年起在自治区直属机关办班。198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卫生办公室、民委、民语委、教委、人事厅《关于我区大专、中专毕业生中的壮族学生学习壮文的请示》,同意在这些学生分配定位后,组织他们到自治区、县壮文学校学习壮文3个月。截止1987年不完全统计,全自治区直属机关、各地(市)、县(市)乡共组织壮文学习班73个,有2375名机关人员、教师和职工初步掌握了壮文。
    二十多年来,自治区教委、自治区民语委组织力量编印壮文扫盲教材7种约35万册,全自治区共有51个县、市实施农村壮文扫盲,先后组织各种类型的学习班13470个,参加学习人数达50多万人,经考试验收,有5万多人达到了脱盲的标准。
    除了机关人员接受壮文培训外,壮族地区各级机关单位的牌匾,也要求使用壮汉两种文字来书写。目前,壮族聚居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部门的印章和单位牌匾,基本都使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壮文的社会推行使用工作由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未完待续]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板凳
发表于 2003-10-9 02:35:00 |只看该作者
原载《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2003年第2-3期(2003年5月1日出版)

在纪念《壮文方案》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覃耀武 (2002年12月20日 南宁)


    三、恢复和发展时期  从1980年至今。
    …… ……

    第七、壮语文工作进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

    八十年代初,自治区党委做出恢复推行使用壮文的决定时,便重视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一系列政策,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壮文工作向前发展。1988年成立了壮文指导委员会。在指导、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解决壮文推行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更使新时期壮语文工作有了政策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从1999年开始,壮语文工作在围绕如何使壮语文在弘扬壮族传统文化,发展和提高壮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促进壮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举办农民学壮文学科技活动,开创壮语文扫盲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子。
   自治区民语委在地、市(县)民语办的配合下,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深入农村,举办农民学壮文学科技活动,切实把民族语文工作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习壮文和学习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自1999年至今,根据壮族群众的需要,先后在贵港、武宣、横县、平果、环江、马山等县6个乡镇、7个壮文进校点,举办了12期“农民学壮文学科技培训班”,从数千报名群众中选择900多人参加学习。凡参加农民壮文科技培训班的学员,除了学会壮文,基本上能够掌握2至3门农业科学技术,并用于生产实践。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举办农民壮文科技培训班,是民族语文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依托科技发展生产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壮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壮乡摆脱贫困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做法,既发挥了壮文的使用功能,也扩大了壮文的社会影响,己得到包括国家民委在内的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和充分肯定。

   其次,通过播放壮语文科技电影,参与“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建设和“兴边富民”活动,以此推动壮语文在壮族地区的使用和发展,为壮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壮语文科技电影下乡活动始于2001年。2001年7月至年底,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配合国家民委倡导开展的“兴边富民”行动,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边境建设大会战”部署,自治区民语委在百色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当地民语部门以及文化单位,举办了“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和“兴边富民”百场壮语文科技电影下乡活动。在右江河谷的百色、田东、田阳、平果4个县(市)16个乡镇50个村、屯和靖西、那坡2个中越边境县10个乡镇50个村、屯各放一场民族语文电影,每场所放电影包括1部广西民族语文工作成绩幻灯解说片、2部科教片和1部故事片。所有影片均用当地壮语配音,群众一听就懂,所以踊跃前来观看,仅靖西县就有4万人次。2002年4月起在靖西县、田东县、平果县共50个乡镇举办的壮语文科技电影下乡活动,共放映150多场,观众达12万人次。通过开展类似这种活动,加强壮族地区农村的文化建设。同时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文政策,推动民族语文的发展,使民族语文工作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第三,尝试举办“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学习班”,进一步发挥壮文在整理、继承和发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便捷作用,使壮族文化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繁荣。
   在各地市、县民语部门、文化部门和山歌协会的积极配合下,2000年10月底至12月17日,在广西壮文学校举办了广西首届“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从来自23个县(市)报名参加培训的176人中,挑选40人正式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学员基本掌握壮文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特点,进而做到“认、读、拼、写”四会,能用壮文记录、编译和创作本地山歌。办班的效果,在“广西首届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作品专辑”的顺利出版上,及时得到了进一步体现。该作品专辑共收录20多位学员用壮文创作、以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好时代为主题的山歌,刊发在2001年《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第4期上。2002年4-6月针对上林山歌存在“四大悲歌”及四句五言、五三五言、四六联、五言六句、七言四句勒脚韵等特点而开办的上林县壮族歌师歌手壮文班,也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真实地反映了壮族群众学习使用壮文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对宣传学习和使用壮文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些学员今后在发掘整理、传承弘扬壮族传统文化方面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壮文工作恢复以来,在壮语文工作中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召开表彰大会给予鼓励和宣传。

   壮语文事业45年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是必须肯定的。这些成就是马克思主义语言平等观以及党和国家民族平等和民族语言平等政策的充分体现,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重视下取得的,也是献身于壮文事业的机关、学校、新闻、出版、科研等各条战线的同仁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壮语文的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宣传推行使用壮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要进一步做好壮文进校工作,努力把壮文进校试验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第三,勇于开拓创新,继续努力探索新时期搞好推行使用壮文工作的新途径。在前期举办“农民壮文科技培训班”、“壮文歌师歌手培训班”、“壮文科技电影下乡活动”等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总结,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完善,争取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操作规范、成效突出。使壮语文能更好地为挖掘整理和弘扬壮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为科教兴桂、科技兴桂服务,为壮族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服务。
    第四,通过正确处理好壮语文和汉语文的相互关系,使两种语言文字得到共同发展,共同为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挥作用。
    第五,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壮语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壮语文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必须通过加大自身在社会上的使用来实现。除了继续加强机关、事业、人民团体等单位的牌匾、公章必须使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制作,以及对干部群众进行壮文扫盲外,还要加大壮语文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领域的使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平等、语言平等政策的指导下,在广大壮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壮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将更加发展繁荣,壮语文工作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覃耀武,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听众

100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3-12-24
注册时间
2003-10-6
地板
发表于 2003-10-9 18:58: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愿望"壮语文工作的前景将更加美好",快点美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

听众

447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1-9-20
注册时间
2006-1-29
5#
发表于 2006-3-30 09:12:00 |只看该作者
Seineix yiengh hong ceiq naek gaenj couh dwg ,baenzlawz ndaej hawj Vuncuengh raeuz bouxboux ndaej youq diegcuengh raeuz caezgya sawjyungh sawcuengh caeuq caezgya yawj dij Sawcuengh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0

听众

3450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0-4-14
注册时间
2006-2-26
6#
发表于 2006-3-31 12:44:00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宾阳民族中学还有壮语班的,不知现在还有否?宾阳的邹圩镇有很多壮族的,来宾县更不用说,却不见有壮语班......

爱白网www.aibai.cn[同志资讯、文化、教育和法律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3 22:23 , Processed in 0.15469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