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人婚礼的夜晚,可有趣哩!
早上,男家就备上一串肉,派上一对迎亲姑娘拎着肉到女家迎亲。
傍晚,新娘在送亲姑娘们(八双十双不等)的簇拥下,跟着迎亲姑娘来了。到了村子,在比较宽敞的场子停下来。这时,男方就忙着拿来几床席子铺在场子上,让姑娘们打扮装饰。寨子里的妇女们、伙子们都跑来看,在外围悄悄地议论、评点:哪人睥衣裙合身,哪人的花领花袖绣得好看。姑娘们手巧不巧就在这时体现出来了。新姑娘由一个和她配成双,衣着、首饰装扮完全一致,是打扮最漂亮的一双。打扮停当,在繁响的迎亲鞭炮、悠悠的迎亲唢呐声中,大家拥着新姑娘登堂。
晚饭后,“抱摩”为新郎、新娘招魂,主人抱来一只在母鸡(禁止用白色的),端来一筛子招魂品,里边放着剪刀、纸马、米、鸡蛋、小木梯及茶酒。然后将新郎和新娘衣裳摆上,抱摩就唱起招魂歌,为一以新人招魂完毕,又到供桌前祈祷祖宗,才把鸡杀了。夜宵(一般是汤圆)熟了,就请后亲的家族中长者入席,按辈份有序地分坐在堂中八仙桌两边(此时只静坐不动箸),请后亲取名,而后就由“抱摩”“驮学”(取祭名)。毕后就将两只鸡腿割下,一只仰放,一只卧放,并排放在首席上,然后由两个新人拜演堂抢鸡腿。据说这是古时一对情人在野外猎野烧吃时开的一种笑料。抢鸡腿时不仅要动脑筋,眼疾手快,甚至要出力。这既是智和力的较量,又是亲和爱的融合。此时,老老少少都来看,把堂屋挤得满满的,连门外都围了一层层人,个个伸长脖子往堂屋里看。小伙子们为新郎助威,送亲姑娘为新娘打气。来观看的人看到热闹的场面,乐得捧腹大笑。新郎抢到卧腿,伙子们高兴、自豪。假如新娘抢到卧腿,伙子们就为新郎争面子,说些开心话,互相斗嘴,整个屋里充满欢乐的气氛。
抢鸡腿后,大家吃宵夜。新郎、新娘分吃大汤圆。据说新娘吃了汤圆喝了汤汁才会下奶,以后生小娃才胖。又一阵开心的笑语。
然后,“抱摩”把一对新人的衣服穿在一起,裹成婴儿状,让抱光(新郎族兄)抱进洞房递给新娘喂奶。跟着进去的小伙子们学着婴儿啼声,说些俏皮话给送亲来的姑娘听,让大家发笑。这时送亲的姑娘们就会惩罚小伙子,用酒或水或汤泼向小伙子,淋湿他们的衣服。
接着,抱着端着酒盘去给送亲姑娘敬酒。她们先不接受,双方从中斗嘴玩(此时相当于汉族闹房),直到老人怕时间长,再三催促,才说上新郎爱新娘的酒名,让她们满意地接受,笑着畅饮。
接之新郎去敬酒……
余下的时间是伙子们和姑娘对歌。先是小伙子们对送亲姑娘甩出的邀赛歌:
闲着没意思/闲着整哪样/闲着搓“绳子”(琴弦)/闲着打霞云(对歌)/闲着评语句/闲着来赛歌/……挖芦苇来栽/砍竹子来破/你划我来修/你修我来织……
歌声撩得送亲姑娘火辣辣的,等到迎亲姑娘把她们拉出洞房,才真正摆开阵势赛歌了。这类歌不是平时的情歌,是有顺序的调子,先是男方谦虚自己是刚出窝的小鸟,不会唱。而后自贬男方房子不好,盖房的艰难,再唱至民族的迁徙内容。女方则根据调子内容与之相对,是你贬、我赞的内容。后来自然而然又引出情歌,双方感情绵绵,直到第二日出,厨房端来猪头摆在供桌上,催着举行第二次拜堂,双方才依依惜别地散场。
白天,是新郎新娘互相敬酒…… (赵正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