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不愧為中國世紀女性,隨著三妹宋美齡不久前告別人寰,又引發人們對宋氏姐妹的種種話題。
沉寂多年的「宋慶齡出生地之爭」近日又被炒得沸沸揚揚,有媒體斷定江南名宅「內史第」就是宋慶齡出生之地。但宋慶齡研究會副會長華平和上海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薛理勇向外界透露,至今還沒有確切的第一手材料證明宋慶齡是在浦東出生,且慢以此作為修建「內史第」立項依據。
宋慶齡誕生地一直是議而不決的懸案。一九九六年,宋慶齡研究會還為此舉辦研討會。七年來,兩派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浦東說」的理由是,黃炎培之子黃萬里在信中說,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黃炎培曾指著「內史第」說:「這就是了不起的宋慶齡出生的地方」。因黃家與宋慶齡的外婆倪家是鄰居,且黃炎培長於宋慶齡十五歲,故認為此說確實無誤。《黃炎培日記》載:「中蘇訂約五周年。主賓席上我鄉浦東人有三:張聞天、宋慶齡、我。」其二,一九五七年八月,宋慶齡對保姆鍾興寶、李燕娥說:「我的老家叫『內史第街』。」因鍾、李兩人皆不識字,將內史第街誤聽為「南市甜瓜街」。其三,宋慶齡說一口浦東話。
「虹口說」的理由是,宋慶齡表弟倪吉士、表妹倪愛珍聽父親說,宋家老宅在朱家木橋一帶,即現東餘杭路,宋慶齡就是在那裡出生;其二,如宋慶齡出生在川沙,與其父宋耀如的經歷不符。《上海基督教史》一書中記載:「一八八六年宋耀如從美國來到上海,加入監理會,被派往昆山傳道。但因言語隔閡等原因不能勝任,兩年後退出傳教工作回上海,部分時間執教中西書院,部分時間經營華美印書館。」在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華監理公會年議會五十周年》紀念冊中,列出他曾在昆山、七寶、太倉教堂傳教,就是沒有川沙。其二,當時宋耀如岳父倪蘊山在山東路天安堂當牧師,宋耀如與倪桂珍結婚,婚禮在雲南路、漢口路的慕爾堂(今稱沐恩堂)舉行。因此,宋耀如與其岳父家都生活在上海,沒有必要到交通不便的浦東去生育孩子。多數史學家贊同後一種說法。
宋慶齡研究會認為,從雙方提供的材料看,宋慶齡幼年曾在川沙和虹口兩地居住過。但究竟誕生在何處?缺乏確鑿無疑的第一手資料佐證,尤其是保姆鍾興寶、李燕娥所說相傳有誤,應仍維持「生於上海」說法。
這次重拾「宋慶齡出生地」老話題,起因是發現了一幅一八九三年地圖。
有個地圖收藏愛好者發現了一張英文版虹口地圖,是一八九三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出版的。從地圖上看,現在的虹口有不少路當年還是河流,許多地方是農田或空地。宋慶齡出生於一八九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因而推論:虹口宋氏故居在那一年還不存在,他們認為「徹底排除了宋慶齡出生於虹口東餘杭路故居的可能性」。
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薛理勇說,這是一幅地產登記編號圖。一八九三年,租界擴張,為確定地界,收取地租,才繪製了此圖。但不是房產圖,不能證明這一帶有沒有房屋。事實也有可能與此相反,已有建築並收取地產稅的地方沒有畫出來,東餘杭路正處在空白處。而河流與農田還沒有收取地稅,故畫了出來。這恰恰證明了宋慶齡有可能出生在虹口。他說,宋慶齡的語言是地道的二十年代上海話。由於她後來到美國讀書,與上海語音的發展隔絕了,因此二十年代的上海話被人誤以為是浦東話了。
華平說,今年六月,浦東新區召開「重建內史第專家論證會」。會議提供「內史第」資料說該處是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三人的誕生地。華平在會上表示,「內史第」是一座建於清朝咸豐九年的三進院落民宅,居住過眾多歷史人物。修復「內史第」,為浦東增添一處歷史文化景點是無可非議的。經國務院批准的「宋慶齡生平」碑文中說「生於上海」。川沙原屬江蘇,如出生在「內史第」,應改成「江蘇川沙(今上海市)」。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不是由哪個人、哪個區說了就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