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fb (专门被肏的), 信区: ZSU_Info
标 题: [转载]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族主义?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Mon Mar 28 02:47:22 2005),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 讨论区 】
【 原文由 chandler 所发表 】
这几年,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大规模复苏,甚至官方都不得不向这样一种源自民间
的民族主义诉求妥协。从中日冲突,台湾问题,乃至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民族主义
者或民族主义情绪,正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实,近三百年来,民族主义
一直是各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民族国家”概念的兴起,到所谓“美洲是
美洲人的美洲”(america is american's america)乃至德国的大日尔曼计划,日本的
大东亚共荣圈以及战后各个殖民地国家的反抗运动,民族主义都成为不可或缺的用以确立
“政治正确”的工具。尽管如此,民族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完全的褒义词。民族主义在
带给近代人类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往往又成为各种社会灾难的深层原因,
面对网络上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理论,实践的产生和传播,从理论上理清民族主义的界
限,阐明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是危险的,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是我们所需要的,似乎非常
有必要。
胡适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给民族主义做了三个层次的区分“最浅的是排外,其次是拥护
本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设一个民族的国家”。就我们目前所接触
的种种民族主义诉求来看,往往都是第一种民族主义的表现。在某些“民族主义者”看来
美国是危险的世界霸权追求者,日本是卑鄙下流的乌合之众,英国不过是美国的哈巴狗,
甚至伊斯兰世界——虽然反抗美国霸权——乃是一群疯子。仿佛世界之大,只有中国人
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上帝的选民”,当然,用他们的词语是“天命”。这样一种文化
上的排外和仇外,往往又和大半个世纪以来的意识形态教育配合,形成“中国——外邦”
“社会主义家园——资本主义侵略者”的二元分析理论。从政治意识形态上对外邦进行道
德批判,从文化角度确立中国的优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排外情绪往往又和推崇本国文化传统相辅相成,2004年著名的
“汉服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自民间而不是学术界的,对于本国文化传统的发
掘和保护。回顾过去种种意识形态癫狂的历史,无论是基督宗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中国
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发展,乃至纳粹的宣传运动,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审美上的改造,无
疑是最危险和最能蛊惑人心的。勒旁在他的小册子《乌合之众》里面就曾经告诉我们:
对于宗教仪式美的欣赏,是源于人的本能,无法遏制的。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儒学”
的种种教化,而对于“汉服”的仪式美感,却是人人都能欣赏的。这种审美观,可以轻易
建立起一种对于共同体的认同感,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纳粹如此,苏俄如此,文
革也是如此。
于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终于完成了他的进化,成长为一个可怕的“意识形态大棒”。
文化保守,对外仇恨,意识形态对立,审美改造,成为民族主义在各个层面上的表现
和分支。从学界到普通百姓,分工明确,互相支持,只欠某个事件的触发。
然而,民族主义真的只有这么一条出路吗?
让我们回到“民族国家”概念产生的年代,也就是民族主义诞生之初,我们发现,近代
民族主义,与其说是用来获得对大共同体的认同,毋宁说是用来联合大共同体,反抗封建
领主的统治权利。这一点,无论在自由主义学界,还在马列主义原著中,都是得到肯定和
承认的。对于这样一种民族国家概念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哈贝马斯所谓的“宪政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议题,乃是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事实上,民族上的自我
认同和排外,文化上的保守。都是相对容易的,因为这些没有工具性的思考和切身利益在
而政治认同,确是最困难和最容易被利用的。事实上,历史上“好”的“民族主义”
往往都是在政治认同和改进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坏”的民族主义,却是利用民族认
同和文化认同,达成政治上的某种目的。强调民族主义在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上的影响,
容易忽略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对公民意识的推动。当“民族利益”被推到高于“个人利益”
的高度,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谓的“产权不明晰”,因为不存在一个实体,认为他的利益
就是“民族的利益”。这样一种代理人的缺失,往往导致了“话语权腐败”,也就是掌握
了话语权的人可以按照他们的标准确定什么是民族利益。
什么是好的民族主义呢?民族主义应该强调的是:作为拥有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一
个群体中的一员。个人应该更好的参与进国家的政治生活,建立“民族国家”。而不是
承认某些掌握了话语权的阶层就代表了民族利益。同时,共同体利益(这里是民族的利益)
永远不可能建诸于牺牲某些个人利益之上。民族主义应该是激发人们对于切身利益的关心
而不是对于共同体的服从。在保留文化的差异性基础之上,政治的进步和认同,需要的是
人们不屑的努力。这里面包括一系列的谈判,讨论,投票等等工具性的过程。但其目的
只能是,让共同体中的个体更好的选择自己的偏好,而不是要求个体对共同体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