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3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关于仫佬族

[复制链接]

257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8-21
注册时间
2004-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4-27 02:5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仫佬族地区建立的团甲制度,实际上是源于明代的“里甲制度”,它是封建统治机构原基层组织,还有一种以摊派催收粮赋和交纳款项而划分区域的单位“冬”的组织。它虽带有封建宗教性质的色彩,但实际已变成统治阶级催粮派款的工具。至民国初年,罗城县划分为左、右、前、后、中五个区;在天河县则划分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各分区设团局,下设保董若干。各董划定范围,各领所属,遇有“匪警”,鸣角为号,互相呼应,共同行动。团甲制度进一步发展,“冬”的组织作用已无形消失了,甲长代替了冬头的作用。

当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革命军挥师北上,横扫东南沿海,定都天京(南京)时,广西各地的“堂会”组织反清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咸丰4年(1854),仫佬族聚居的天河县一带的仫佬族人民,在潘龙源、潘亚开等领导下,在县城(今天河公社所在地)设拜台会,名曰“广明堂”,举起反抗斗争的义旗”附近仫佬族等各族农民纷纷参加,声势浩大,吓得县官及土豪劣绅四处逃遁。农民革命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到咸丰7年(1857)初,响应太平军起义的李文茂部“据柳州,分党扰柳城、罗城”,攻占柳北各县。根据史籍记载:“4月,李文茂率水陆数万众寇庆远,官军击却之。文茂窜融县,纠合柳城、罗城土贼、势复炽。8月,复由天河犯庆远。春卿(当时任庆远府知府的邹春卿)与署宜山知县况逢春、副将杨廷桂防实天河,提督奚应龙与凯嵩守城。文茂遣张彪率艇匪潜泊洛黄,柳城贼由陆路分进,齐至城下,围攻阅二旬余,守卒皆惫。春卿虑城陷,则贼益不可制,乃自天河驰回,赴各乡扫集壮丁来援,此至,已无及”。打得清朝地方官吏焦头烂额,顾此失彼。据《罗城县志》记载:“咸丰末年(1861),天国将李文茂复柳州,以部属孙子麟为罗城知县,以邑卢永祯为守城,改县名为朝阳县。一时政治聿新,民风为之一变”。只可惜刚建立的农民政权尚未巩固,而清朝调集的各方面军队已逼来,于是“阅时未久,郡城失守,文茂退出柳州,子麟因独力无援,亦弃城而去……。永祯系本地人,匿迹多年,直至案情冷落,始敢归家”。清政府的残暴镇压,广西各地“堂会”组织领导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虽然一度暂时出现低潮,但是斗争并没有止息。

咸丰9年(1859)8月,石达开及其两个儿子石镇吉、石镇常率领太平军回师广西,先围攻桂林。后分兵两路转战桂西,石本人亲率北路大军于农历九月初十日攻陷永宁(今永福地),进击融县(今融安及融水地)。19日(公历10月14日)抵达洛东(今宜山地)大败清军。20日陷桂北重镇庆远府城(今宜山县城),取得了第一个立足点,并以此为基地。22日由六合渡河攻怀远,克德胜、思恩(今环江地)、河地、直逼南丹。另一部则向天河、罗城挺进。开辟了桂西北战场,整饬军马,为恢复太平天国大业作了极大努力。次年7月,清皇朝调来了湘、黔、赣数省大军围攻太平军。石达开在庆远再远再次派部将赖裕新率军出击天河、罗城受挫,庆远易手,数万太平军分散转移到各县,继续坚持战斗。到同治3年(1864),在罗城一带的太平军和当地农民起义队伍三、四千人联合出击,把当时广西巡抚张凯嵩派往怀远(今三江地)、罗城一带驻守的杨廷桂所部五营清军,打得人仰马翻,难以招架,张凯嵩只好请来三省官军会攻罗城。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军虽然又一次遭到挫折,但所播下的革命火种,对仫佬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具有深远的影响。

光绪28年(1902),陆亚发、徐大(各桂彪)、梁桂才(又名健才)等在桂北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起义、黄金、龙岸、四堡一带数千仫佬族人民踊跃参加。声势浩大,进驻小长安,攻陷罗城县城,赶走知县。又转战南丹及贵州边境,南丹州土官莫泌狼狈逃跑。据史籍记载,光绪29年(1903)四月初二又谕:电寄王之春等,即华熙电奏:“广西南丹地方游匪陆亚发分股窜扰,土州失陷,已电广西迅即赴援,并饬黔军会同夹击”,反映了当时起义军的一些情况。这支起义队伍先后攻陷了南丹、河池、庆远、融县、罗城等地,威震湘黔,清廷为之不安。是年7月清廷大官柯逢时奏请镇压出谋献策,企图解决当时清朝在广西的兵、粮、款、人等问题,同时,又调集了鄂、湘、皖、滇、黔等省官军前来镇压。滇军统领龙济光带领千余滇军,由宜山攻罗城,义军首领梁桂才率部奋勇抗击。苦战六昼夜,歼百余。但是由于清廷不断增兵,义军力寡难支,陆亚发为了保存实力,以待时机而假降受招到柳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暂时转入低潮。

光绪30年(1904)5月,陆亚发乘机复出举起义旗,自柳州打到罗城县境内的三防、龙岸、小长安一带。仫佬族与壮、汉族兄弟民族人民再次投入反抗斗争之中。熊熊的革命斗争烈火又燃烧了起来,与桂东南的陈开、桂中的李锦贵等起义部队互相呼应,象州官军挫损,又三防被陷,清皇朝两广总督岑春煊命令统领陆荣廷率领清军从右江出发,经武鸣,转柳州,攻力城,围困义军。陆亚发再次失利被俘,在柳州遇难。

陆亚发虽然被俘受害,但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并没有止息。王和顺、黄明堂、关云甫等领导的起义部队,在桂南的钦州、防城、上思、邕宁等地仍然相当活跃。尤其是1905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正式成立,给广西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指了明确的方向。革命力量有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广西各族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以及1907年至1908年在广西钦州、廉州、防城、镇南关起义,标志了这个斗争已形成了高潮。1910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的72烈士之中,广西籍的烈士就有七、八人。其中李德山烈士就是罗城县人,(祖籍桂平)。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帝,建立了民国。后来,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北方军阀先后控制了民国政权,全国陷入了军阀纷争的时代。广西地方政权,也落在旧桂系陆荣廷手里。那个时候,自治军蜂起,匪乱不息,兵又是匪,匪又是兵,搞得广西各族人民岁无宁日,苦不堪言。仫佬族住居区,正是李宗仁、韩彩凤、龙济光等部多次征讨的地方,加之本地匪霸刘炳刚、刘克文、刘辉元等武装分据罗城,自封“县长”,自印钞票,自征粮饷,肆意烧杀抢掠,处境则更加悲惨。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21年,广西各地自治军兴起,兵又是匪,匪又是兵,到处奸淫劫掠。韦日生和林晚娘先后两次到谢村驻扎数月,掠去耕牛数十头,群众受苦极深。

孙中山先生深有感慨地说:“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1921年10月,天河县(今罗城县天河公社一带)张立刚率领了数百名仫佬、壮、汉族革命群众起事,打败了天河县民团保安营,攻陷县城,生擒县参议员数人。天河县长逃往宜山,民团保安营长韦光星率领残部退出天河。革命人民占据天河一月,后因附近各县国民党保安团及地主武装联合围攻,势孤难敌,而被迫撤出县城,转入山区,伺机再战。1922年5月,华四又率领天河一带的各族人民革命武装数百人,再度攻入县城,把这个杀人魔王韦光星历年搜刮百姓得来的粮食财物分给穷苦人民。这两次斗争,终因没有得到党的领导而先后失败了。

1927年,蒋介石国民党叛变革命,夺取了共和国的大权,广西的地方政权则落在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黄(先是黄绍竑后为黄旭初)手中。

李、白、黄为了广开则源、筹集经费,解决其经济上的困窘,连年滥发钞票,发行“建国储蓄”公债,征募农业合作股份基金及银行股份基金等等,也强加在仫佬族人民头上。1933年,在罗城县征募的银行股份基金达25000多元。

借口兴修公路,也是国民党政府勒索人民的一种办法。1926年以后,罗城县国民党政府先后以修筑柳州至庆远、罗城至宜山的公路为名,下令各乡每年征赋额增加一倍,连征三年;1932年,广西省李、白、黄国民党政府又明令罗城县附加粮赋三成交给,连征两年。罗城县国民党各级官员先后六次向仫佬族人民加捐加派,负担之重,真是难以形容。结果,粮款征派了,而一里公路也没有修成。

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925年广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广西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29年底到1930年初,以中国共产党人邓小平、邓云逸、李明瑞、俞作豫等同志为领导的革命武装,先后举行了有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建立了包括左、右江二十多个县、三百多万人口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给苦难深重的广西各族人民带来了翻身解放的曙光。1930年红七军北上路经罗城、天河等地,到处刷标语、发传单、访贫问苦,宣传“打倒土豪劣绅”、“反对军阀割据”、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红七军播下的革命种子,给仫佬族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在党的“团结抗日”的旗帜下,抗日烽火很快燃遍大江南北。而蒋介石国民党在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指导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祖国半壁山河沉沦敌手。1938年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广西吃紧,新桂系军阀李、白、黄为了应付这一形势,被迫成立第二期学生军,广西地下党的一些骨干分子进入其中担任政治工作,仫佬族的一些进步青年也参加了这支队伍,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前线。

1940年,蒋介石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杀害,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蒋管区。1941年夏,广西学生军被加上了“在农村散播共产主义种子”的罪行而被解散,许多地下党同志被迫转移到各行业去工作,潜伏下来。

1944年冬,日本侵略者第二次侵入广西,国民党官兵望风溃散柳州失陷了。农历11月初,罗城、天河两县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施展以华制华手段,搜罗汉奸、走狗等民族败类,成立维持会,在宜山到的天桥至罗城县的中石村一带仫佬族住居区盘踞五个多月。驻扎了四百多的日本侵略军。大罗村被作为兵营指挥部,何家村被作为军妓馆,抢劫掳掠,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仅下里村就有八个仫佬族农民被杀害,80多头耕牛被抢走。各族人民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浩劫。

我地下党的计划地撤退到罗城龙岸一带的仫佬山乡,原来由地下党控制的《柳州日报》也搬到龙岸,在条件差、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把原来的铅印改为油印,继续出版,宣传党的抗日救亡运动主张,报社社长罗培元、总编辑张琛、经理罗维强以及陈扬(即陈光)为领导的《柳州日报》社警卫队的广东支部到龙岸后,即与司马文森、吉联抗、郑思等同志为领导的镇国政工队文化支部联系,并与柳北特支负责人路璠、莫矜等取得联系,经三方面协商成立了“联合工委”,决定建立抗日游击武装--抗日挺进队,在融水、长安、龙岸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由罗培元、陈光等同志筹划,以《柳州日报》职工为基础,吸收当地各民族青年,建立“桂北行署警卫队”联合了当时疏散迁校到龙岸,三防一带来的柳州中学、龙城中学、桂林师范等校师生职工组织的“抗日大队”、“战地服务团”等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转战在融县、罗城、柳城一带,许多仫佬族青年也参加了这些武装组织。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又蹂躏了罗城县东门、四把一带,年青力壮者纷纷参加柳北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挺进队,打击日寇。大福乡勒俄屯一带群众组织了一支拥有40多人枪的抗日自卫队,在白竹洞口小村岔口、山猪塘前、十五洞口等地,多次袭击日军。最大的一次战斗是在1945年农历3月16日,二、三十名日本侵略军、汉奸、特务等,企图抢劫勒俄屯,我地方抗日武装发现后,马上吹起螺号组织群众,有枪持枪,无枪拿刀、挥矛,投入战斗。我们占据有利地形,依山傍险,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持续了两小时,敌人被打死打伤多人,狼狈败走。象这样由抗日人民武装与群众相结合发动的大小战斗,在中寨、章罗、大梧、黄金、龙岸等仫佬族村寨均有发生。貌似强大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我人民战争的海洋中,被迫于1945年4月仓皇撤出罗城。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

万恶的蒋介石国民党又卷土重来,夺取胜利果实,肆意挑起了第三次国内战争,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由、民主和解放,1946年中,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开展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这时候,柳北地下党融县工委已建立,在罗城县的龙岸、龙塘、小长安、下梧、木偶、寺门建立据点。经过了1947年的整顿,1948年春分成了“华山”和“恒山”两个支部分别进行领导,仫佬族人民与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起,迅速地组织起来。在龙岸乡的梁泗、龙塘、塘玉及小长安的西岩、各洞等地,先后建立了农民协会、妇女会等革命群众组织,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惩办反动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随着条件的成熟,正式成立了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在融安、罗城等地开始武装斗争工作,许多仫佬族青年踊跃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多次有效地打击了敌人。1949年9月,柳北人民解放武装在广大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在下覃村一带,粉碎了伪广西省保安队蒙复渠营和罗城县吴渭滨、夏建延、韦家恩等国民党军队的围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敌人在下覃江畔败走,游击队取得了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接着,先后解放了黄金、寺门、小长安等村寨和圩镇。广西各族人民的游击队武装所进行的英勇战斗,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南下进军。1949年11月22日,柳北游击队在黄金与四野39军天津支队会师,23日罗城解放。12月,五星红旗插遍了广西,蒋介石国民党新桂系的野蛮统治彻底覆灭了,仫佬族人民与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7 3:16:08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812183381526.jpg[/img] 山清水秀在宜州,谷围高高站村头, 散开几排喝德米,人生得意亮歌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8-21
注册时间
2004-4-21
沙发
发表于 2005-4-27 03:15:00 |只看该作者

[分享]关于仫佬族

仫佬族的历史

仫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远在两、三千年前,她们的祖先为百越族群的一部分,生活在我国岭南的广阔土地上。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一样,仫佬族的古代先民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195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柳江县通天岩发掘出土的“柳江人”,说明仫佬族先民在距今五万年前已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岭南广西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物,有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釜、罐等;也有桂林甑皮岩出土的蚌壳、石斧、石杵、石凿、骨针、骨锥等,这些文化遗物,经碳(14)测定年代为8000—9000年左右。这说明在百越族群的先民中,渔猎采集经济仍占主要地位。仫佬族中流传“兄妹为婚”的故事。说婚后生下肉团,把他砍碎,抛撒四野,变成人类。它反映了仫佬族的先民,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原始群婚的阶段。

近年来在隆安大龙潭遗址发现的碳屑,碳(14)测定年代为6500年上下。在钦州那丙公社独北禾塘岭出土的木炭,碳(14)测定年代为4500年左右。这两处古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仫佬族先民在4000—5000年前,已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其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火的使用更加广泛普遍,当时的社会组织,已经由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

纪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末年,居住在岭南西部一带的仫佬族先民,被称为西瓯骆越民族,当时已进入了阶级社会。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设官置吏,把岭南统一在中国范围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汉代又分为九郡,仫佬族地区属潭中县地。从此仫佬族先民进入了祖国民族大家庭,岭南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时大批的汉族人民,先后进入岭南与西瓯骆越民族杂居,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岭南越族的融合和分解,加速了西瓯骆越民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隋唐时代,中央封建王朝,对岭南西部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了。唐代,既逐步增加了州县的设置,派来了大批汉官进行直接控制,同时又设置了几十个羁縻州县,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长吏,采取了“去者不追,来者羁之”的羁縻政策。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平肖铣后,以隋代义熙县地置融州。领融水、武阳等县地,后改安修县。仫佬族地区属安修县,为桂州都督府管辖。这一时期,仫佬族的先民俚僚社会经济,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牛耕开始出现,稻田耕作技术有了提高,手工业的冶炼、淘金、制陶、采铜等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央封建王朝,又把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或官员,如柳宗元、李商隐、元结等人贬来(或派来)岭南做官,他们在那里设馆开班,传播中原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思想。但仫佬族先民居住的天河、安修、武阳等地仍然存在奴隶制。

宋代,是仫佬族先民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宋太祖开宝5年(972),以桂州琳洞地置罗城县。先隶融州,后属庆远。委来汉官管辖,废除五代时的烦苛赋敛。宋仁宗皇祐年间,中央王朝镇压侬智高的起兵以后,在桂西广大地区普遍建立土司机构,伶僚族住居的罗城、天河等地区设汉官统治。根据宋朝廷派到宜州任职的沙世坚撰《思恩府蛮人请留盐钱论碑》记载:当时仫佬族先民的民族头人,被侮称为“蛮长”。

明王朝建立后,一方面继承了宋、元之制,在罗城、天河、宜山等仫佬族住区设流官,推行里甲制度,调整统治辖区,进行更加严密的统治;另一方面,则在县官之下,增设了土巡检司、镇和寨堡等基层机构,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头人为官,把流官与土官的统治结合起来。洪武二年(1369),分融县(融安、融水两县境)管辖的东隅里、西一里、西七里、西九里、东五里、东九里、平东里、平西里、高元里、布政里、安祥里、乐善里等十三里的688村划归罗城县。洪武34年(1402)设立安祥、乐善二里、莫离、武阳、通道三镇和寨那、寨印、寨城、寨岭等四堡,大力推行堡兵制度,加强军事统治。明英宗正统12年(1447)2月,又建立了中峒镇、保江镇、理源镇等三巡检司,把原来的莫离镇巡检司移于东江莫埠,安湘镇巡检司移于郭城隘,乐善镇巡检司于烦口,通道镇巡检司于高县里。明宪宗弘治9年(1496)9月,“析天河县十八里地置永定长官司”,下设东禅镇、思农镇、归仁镇等土巡检司,设土官、副巡检各一员。在天河县和河池州之南(今罗城宜山县境),分设永顺副长官司和永顺正长官司,以壮族土酋韦万妙等为土官。这些统治者。既有汉官,又有本地少数民族首领。

统治控制进一步加强,双重需索,苛敛之重,仫佬族人民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更惨重了。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也不能不有所感叹。如弘治13年(1500)任总督两广的刘大夏曾说:“官无定制,上有十羊九牧之扰,民无定役,下有皂隶马夫之费”,“利重于名,徒曾民害”。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统治者有如坐针毯之感。弘治18年(1505),罗城县封建统治者被迫采取了“革重耗,减盐引,招集流移,劝垦荒田”的措施。但是,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这些改革措施,是无法彻底实行的。相反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繁重苛赋仍然不断增加。至万历年间(1573-1619),封建王朝每年向罗城县各族人民榨取的田塘税面积达1910顷,征收夏秋两季税米达6821石,还有折色解司银527两。这些数字,在当时人口少、生产力低的情况下,对各族人民不能不是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

广大劳动群众除了受封建专制的压迫剥削外,还受到水、旱、虫等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威胁。据文献记载,从元朝大德初到明末的三百多年间,发生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十多次。在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临,各族人民求生无路,一系列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象活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罗城县韦公成乾率领壮族、仫佬族群众进行反抗斗争,声势浩大,威震柳州、庆远各地。明王朝派出官吏王煜前往招抚,“柳州等府、上林等县僮民梁公竦等六千户,凡男女3300余口,及罗城县土酋韦公成乾等三百余户复业,……仍隶籍为民”。仁宗洪熙元年(1425),思恩县的覃公旺,率众二千起事,称都督。河池县覃公新,联合忻城、宜山莫往等地峒民韦万黄等四千余人,起而反抗,四面出击,杀官吏,开仓库,济贫困,深受各族人民拥护。仫佬族人民也参加了这一声势浩大的斗争。明王朝感到岭南多事,风无宁日,派镇远候顾兴祖调兵前来镇压,他指挥彭峰、史雄、胡斌等为前锋,亲自带兵随后。由于官兵众多,起义队伍力寡不支,在河池一仗,义军首领韦圆、韦天党等战死,覃公新被俘解送京城杀害。然而革命人民是杀不绝的,只要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存在,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继续下去。明正统8年(1443)8月,罗城县一带的仫佬族人民又起而反抗,夺回被官绅豪强占去的土地。据《明实录》载:“广西罗城县民地220余顷,为洞贼所据,不得耕种,乞免税粮,从之”。起义队伍控制了大片地方。明武宗正德6年(1511),仫佬族地区又爆发了覃惊天、韦动地方领导的人民反抗斗争,与大藤峡瑶族人民为主的各族人民的大起义,汇成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洪流,激荡澎湃,此起彼伏,动摇了明王朝在岭南的统治。在李自成等各族农民急风雨般的起义冲击下,明王朝270多年的统治复灭了。

明未,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入关的清王朝篡夺了。清王朝建立后,对各族人民进行更残暴的掠夺和屠杀,整个中国变成了民族大牢狱,仫佬族地区也不例外。 据史籍记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封建统治者在仫佬族地区编户置籍,把隶属柳州府的罗城县划为44堡。堡设堡目,目下领兵,推行严密的堡兵制度。后来剥减为15堡,设堡目45人,其拥有土兵百多人。而在庆远府属的天河县仫佬族地区则设堡目一,拥有堡兵32人。后来又把堡目改为千总、把总,进行更残酷的压迫剥削。据康熙22年郝浴编《广西通志》说:“伶者、僮之别种。……编于版籍。赋役亦如熟僮”。又说:“宜山伶,性习、居处、服食及婚丧,略与僮同,供赋役亦如熟僮”。这里所谓“伶”人,指的就是罗城、宜山一带的仫佬族称,他们至此已正式编户置籍,与当地壮族人民一样,担负各种赋税、劳役。据史籍记载,顺治18年,因为连年兵燹之灾,人民谋生为艰,知县于成龙曾采取了一些减免措施,以苏民困。到了乾隆、嘉庆之后,由于统治阶级的贪赃枉法,横片暴敛,各族人民苦不堪言,仅罗城一地,每年赋额征地丁银达2898两(遇闰加征银161两),米1493石,仓谷12000石。当时,罗城县范围小,人口小,人民负担之重,已是不言而喻。

不时,仫佬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已有了进一步发展。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步提高,“马,邑中民间多用以代耕”;手工业的打铁、制刀、铸犁等,已有了专门作坊制作。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仫佬族地区已形成了一些初级圩市,使各族人民能够定期的前来进行农副土特产品及生活日用品的交换。史载:“……伶俗随简,种山捕兽,时至圩市交易”。与此同时,煤矿也已经成批开采。据乾隆31年(1766),广西巡抚宋邦绥奏称,“融县四顶山产白铅矿砂,因无煤炭,不能煎炼成铅。而罗城县冷洞山,踩有煤路,可以运往就煤煎炼,试采已有成效,请准其开采煎炼。照例每炼铅百所,抽正课20斤,撤散3斤,造册报部稽核,户部议如所请从之”。中原的封建文化在仫佬族地区传播也已逐渐深入了。明洪武初年,建立学宫。到清代中叶,又出现了不少的义学、社学,科学考试,除了规定每届招收汉族及入籍者少数民族文科八名,武科八名外,又另招收少数民族的苗学二名,仫佬族已开始有一些人精通诗文词赋而考取了举人和秀才。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仫佬族地区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然十分低下,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方面仍然无能为力,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仍然连年不断。据史籍记载:

从清朝初年到鸦片战争发生的近百年间,仫佬族地区发生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达二十多起,加之歉收年成及地方官吏的无限苛派,仫佬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再无法生活下去了。连当时清朝统治阶级也不得不承认:“……庆远、思恩……等府,所属土司共45员,向因土官例不给俸,又无养廉,所以各司旧有田例之名,即系按田收租。其租银较民田加重,又有租外各项科派,土民剥削难堪,以致往往滋事”。各族人民的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斗争,从清朝初年就已发生。据《罗城县志》载:

清顺治9年(1652),李定国部攻陷柳州、罗城、宜山等地,仫佬族人民纷纷起而响应。“顺治12年(1655)乙未11月,龙韬自称义宁伯,盘踞柳、庆二府,征收税粮,横肆劫掠。知县沈鸿儒,驻防副将沈邦清俱被害。清兵屡剿不克,遂攻陷柳州,留贼目贾昌全驻守,而其党周正登立巢天河、罗城交界之山海村。……居民逃散山谷,搜出杀之。不即出者,以烟

火熏死。……顺治13年丙申、邑人都督温如珍,奉命剿龙韬,阵斩之,恢复柳庆。韬党周正登、龚瑞龙,初逃大榕江,至16年官兵始尽歼之”。

反抗斗争的声势浩大,横扫柳州庆远两府,持续五年之久。统治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损兵折将,最后虽把事情平息了,然而斗争并没有停息。雍正7年(1729),潘世亮又领导了仫佬族等各族人民的斗争,搞得统治者疲于奔命,措手不及。据史籍记载,乾隆4年(1739),“庆远府属白土、丘索二村土蛮覃奉恩等作乱,(右江道李)锡泰被檄督兵,分五路会剿。自与副将从中路进,乘夜攀涯,抵丘索,焚其巢,遂会各路兵攻克白土,擒奉恩等,凡七日而两寨平。捷闻,叙功第一……”。乾隆七年(1742),石金元又领导了罗城、融州等地的各族人民开展反抗斗争。道光元年(1821),天河爆发了余近忠、韦士诚领导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些斗争,从清朝初年以后,一直没有停止过,有“武阳岗(今罗城地),三年必反乱一场”的说法。它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者。在这样的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形势下,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而拼命的进行反扑,采取“三年一小剿,五年一大剿”的残暴镇压手段。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虽然不可避免地陷于失败,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封建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巨大的战败赔款摊派,也压得广西各族人民喘不过气来。据光绪28年(1902)五、六月间广巡抚丁振铎奏称:“广西省此次奉派新约赔款每年30万两,加之补色汇费各项,共需银34万余两”。在当时人口少,生产收益低的情况下,这笔巨大的数字,以广西各族人民来说,自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生产和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化。农村中地主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使许多农民丧失土地而赤贫化。历史上推行的堡兵制度强占去的大片田地依然保留下来。据调查资料,清光绪30年(1904)以前,由小长安牛鼻河到东门、四把一带的几十公里路的地区,沿途凡是以堡为村名的地方,均有堡田,数量不少。堡目掌管堡田及征调堡丁服各种劳役大权,属于清王朝在仫佬族地区设置的基层统治者。后来有一部分人变成了地主阶级。堡丁的社会地位比农民低,按照封建统治者规定,堡丁不能参加科学考试,不能与一般农民通婚,喜庆会饮不能与一般农民共席。耕种的堡田可以不纳粮,但必须为官府服各种苦力劳役,如抬轿、挑担、供应马草、修筑城垣、道路等等,随征随到,不得延误。地位有如农奴身份,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另外,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姓宗族的祠堂田、蒸尝田、庙田、社田等,仍然继续存在,但数量不多。这些田属于一姓一族公有的田地,由族长头人掌管,租给无地缺地农民耕种,每年收入租项,作为每年全姓族公共祭拜祠堂寺庙的开支。

整个看来,当时仫佬族地区土地占有情况,官田族田各占1/10左右。地主富农占有田3/10左右。农民占有田5/10左右,荒山岭地则属于各个村寨或族姓公有,每一家庭均可在那里垦植、放牧,不交租,谁种谁收。

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掠夺有增无减,自然灾害也频繁降临。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从道光23年(1843)到光绪29年(1903)的60年间,仫佬族地区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达十四次之多,平均每四年多发生一次。其中旱灾二次。瘟疫病四次,地震二次,蝗灾一次。

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只好将仅有的一些土地抵押,变卖而丧失了生计,最后被迫到处逍荒流散。据光绪24年(1989)石门乡莫姓宗祠碑记载,这几十年间逃荒外地的户数达二百多户。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的几十年间,在仫佬族地区的清朝地方官员,进一步与本地的地主豪绅勾结,加强了对仫佬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压迫。他们把清代初年推行的“有事为兵,无事为农”的堡兵(屯兵)制度,发展成为团甲制度,建立团练局,局以下设团,以五甲烟户为一团,设团总;团以下设甲,一甲十牌,一牌十户,设甲,牌长进行统治。在一牌之内的十户民家,必须得到牌长保结,上报团局否则被认为是不清之户。光绪22年(1896)。改设团防局。至光绪28年(1902),进一步成立联团局。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812183381526.jpg[/img] 山清水秀在宜州,谷围高高站村头, 散开几排喝德米,人生得意亮歌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05-5-7 16:07:00 |只看该作者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8 18:50 , Processed in 0.16174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