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9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桐乡吴越古战场

[复制链接]

91

主题

1

听众

478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7-6-27
注册时间
2004-10-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26 19:4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桐乡境内吴越古战场地名考略
04-12-29 14:17 
  春秋时期,桐乡是吴越两国交界的地方,故有“吴疆越界”、“吴根越角”之称。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73年,吴越两国曾在这里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尽管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的风雨洗刷,古迹大多无存,但当时留下的一些地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槜李。《春秋》记载:“定公十四年,於越败吴于槜李。”《史记·吴世家》也记载:“吴伐越,勾践迎击之槜李。”那么槜李在哪里呢?元朝至元年间成书的地方志《嘉禾志》明确说:“槜李城在县(指嘉兴)南四十五里,高二丈,厚一丈五尺,后废。”《古今图书集成》则更明确记载:“府治(指嘉兴)西南四十五里,春秋时越败吴于槜李,吴王伤指卒于此。”明朝宣德五年(1430),置桐乡县,弘治间成书的《嘉兴府志》即说:“槜李城在桐乡濮院西。”清光绪《桐乡县志》则更明确地说:“去嘉兴西南四十五里有古槜李城址,即越败吴处也,其地有烽火楼、千人坡,在今千金乡。”根据这些记载,可以推测槜李在今百桃乡(2001年并入梧桐街道和屠甸镇),而此地至今还是桐乡名特产槜李的主要产地。   御儿。称语儿,在今崇福镇西南一带。《国语》载:“勾践拓地,北至御儿。”《越绝书》说:“语儿乡故越界,名曰就李,吴疆越界为战地。”同书还有女儿亭的记载:“勾践入臣于吴,夫人产女于亭,养于就李。勾践胜吴,更名女阳,更就李为语儿乡。”崇德古称语溪,即源于此。城南旧有女阳亭,又称语儿亭、语溪亭,南宋宝庆二年(1226),莫若冲在《桥道记》中记载:“在县东南三百步建有语溪桥。”明《崇德县志》称语溪桥“民间呼为郭南桥,语儿亭即建于桥畔”。至清代亭已坍圯,清末邑人徐福谦撰《语溪十二景》,中有《女阳夕照》,云:“越女名亭迹已非,荒烟蔓草认依稀。城南泛棹寻诗去,犹有颓垣映夕晖。”1971年开拓河港,语溪桥与女阳亭颓垣俱拆除,至此,遗址荡然无存。   垒石弄。在石门镇中心,古运河转折处。春秋时,越王在此垒石为门以防吴,吴王亦结寨于此以拒越。《大清一统志》云:“尝垒石为门,为吴越两国之限,或谓之石夷门。”石门镇名由此而得。“石门故垒”在清代被列为“桐溪八景”之一,邑人陈润《石门故垒》诗云:“古塞千年尚有基,断横残石草离离。风烟不散英雄气,犹似吴兵百战时。”   天荒荡。有两处,通常指今同福乡天荒荡,杭申公路新农村车站西。光绪《桐乡县志》记载:“天荒荡,东荡界桐乡海宁,西荡界石门桐乡。荡地甚大,又称南荡、北荡,相传为吴白喜教车战处。土人耕地,往往得败甲朽镞。”这里原是蓬蒿遍地的荒地,四周六七里内无人居住,当地老人说,旧时夏天晚上,时有鬼火(磷火)闪烁,恍若地府。清代张观澜《吴越战场》诗中说:“千年旧事空遗躅,夜雨阴磷照残镞。土蚀寒骸剥碎青,啾啾冤鬼来相哭。”极言古战场之阴森恐怖。现已成为小桑苗、杭白菊的主产区。   纪目坡。今叫做纪目墩,位于天荒荡北约三里,今灵安镇(凤鸣街道)路家园村。光绪《石门县志》载:“高十丈,周三百步,环以水泾。邑士朱天麟幼时见坡侧钟生家运土得旧碑,断缺漫灭,大略谓吴王夫差募兵五千牧养于此,名曰纪目者,立纪纲而有条目也。”纪目墩在上世纪70年代时尚存,还有五六丈高,附近年纪稍长的村民小时候都在墩上玩耍过。   殳堡弄。即聚宝弄,在濮院镇。此地古有殳堡、张堡、邵堡等,皆为吴王屯军之处。今聚宝弄实为殳堡弄之误称。   鹞子墩。即虎啸乡(今属崇福镇)中夫村鹞子墩自然村,同福乡徐家庙南一里处。光绪《石门县志》载:“鹞子墩,在东九都,为吴越战地。”   何、晏、萱、管四城。除管城在海宁市境内外,其余三城均在桐乡境内。何城在崇福西门外,明成化年间俞德芳撰《何城庙记》,其中有“吴之御越,尝用何王宅基,以筑斯城,故曰何城,西南凿河湟以遏其冲,东北筑将台以励其众”。晏城,在今高桥镇,原晏城乡乡名即源于此。南宋嘉兴人张尧同有《晏城》诗云:“吴越称雄日,区区在用兵。空余争战地,无处不高城。”萱城在崇福东南,清代陈吕有《萱城》诗:“悠悠原隰暮云稠,龙战平来雉堞收。闻说萱为儿女草,昔人城北讵志忧。”   游屯泾。今叫做牛墩,在纪目墩西北七里,今灵安镇(凤鸣街道)与同福乡交界处。有桥名游屯桥,光绪《石门县志》载:“游屯桥,俗呼牛墩桥,元泰定初建。”现此地已成一大村落,俗称牛桥头。明代邑人潘蕃有《吴越战场》诗:“吴越兴亡宛目前,游屯泾上草芊芊。夕阳满地生寒色,野烧缘溪断暮烟。麇鹿歌台今往矣,鹧鸪舞殿亦凄然。祗余赐剑当年恨,惆怅东风哭杜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清籁吴语论坛 http://sinolect.org/b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6 12:21 , Processed in 0.14703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