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92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客家实为凤凰图腾之俚族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听众

418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4-2-27
注册时间
2012-1-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8: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客家实为凤凰图腾之俚族  

2012-08-23 10:32:08|  分类:
   俚僚民族专区
   |  标签:
  
|字号 订阅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客家族群,实际上应是凤凰图腾的俚族后裔,其血统并非主要来源于中原士大夫南迁。石壁图腾本质上是从凤凰图腾分化出来的,它来源于瑶族的石狗传说,把石壁图腾理解成中原士大夫的移民历史,是巨大的误解和虚构。汉化和歧视同时作用于凤凰图腾和石壁图腾,造成“畬”和“客”的分野。石壁图腾在宋帝加持的文天祥等“大官”所造成的影响下(包括北方神祇的塑造、族谱的篡写)快速的汉化,造成了以盘瓠文化为主的凤凰图腾二者之间的差异。
      今天我们通常使用的“客家”一词,在清朝台湾的典籍中均不曾见有记载,且台湾这些“客仔”称呼都是由福建漳州、泉州人最先叫出来的,可见客家人起初并不自称“客”,更不会自称“客家”。客家在台湾出现的名称依序是“客、山客”和“客仔”和“客民”和“客人”和“客子”。“客家”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大陆,它比台湾的“客、山客”和“客仔”要早20多年。不论是“客、山客”和“客仔”和“客民”和“客人”和“客子”或“客家”,最早出现在文献上的时间在清康十五年(公元1677年)以后,而且一开始也不普遍,甚至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东莞县志》还称客家人为“獠”。
      俚人在史籍中,一开始写作“里”。东汉至隋唐屡见于史籍,常“里獠”并称。《后汉书》载: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被封为归汉“里”君;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暴动,九真、曰南、合埔蛮“里”人,群相回应。其中的“里”,都是指俚人。“义招”是由当时的“东官”人北迁而来所设,而东官即今广东东莞。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粤东俚帅杨世略起兵据循州,并有潮州。梅州旧谚有云“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足见俚人杨姓之地位。《唐书.卷41.志第31.地理5》载:“汀州临汀郡,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开福、抚二州山峒置,治新罗,大历四年徙治白石,皆长汀县地。户四千六百八十,口万三千七百二。县三。长汀;宁化,本黄连,天宝元年更名沙县。”可见,唐代置汀州时,人的来源是来自福州和江西抚州的“山峒”。这样我们对于属于所谓客家首要之地的汀州,透过前面的说明,汀州人民是唐代福州和江西抚州所谓蛮种的“山峒”则是毫无疑问。
     “俚”在凤凰山有长期的历史,凤凰山“层峦耸翠,巍然上出重霄;山峰迭峙,岩岫常带烟霞”。给凤凰名茶树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孕育优良的质量。凤凰乌髻山又相传是古时候神仙嬉游的地方,美丽的天池又是王母娘娘沫浴之处,因此,产生了神仙与名茶、皇帝与名茶、附马爷与名茶的传说。石古坪有輋族生活。乌岽顶上美景天成还有仙井、仙脚迹、仙交椅、仙人池等名胜,这些都令人遐思万千,飘然欲仙,自然适合神话图腾的酝酿。加上輋族许夫人、陈吊眼在凤凰山英勇勤王的故事,借着神话图腾正是抚去压抑,成为众人朝圣最佳慰藉之所。凤髻观日为凤凰山一景,凤髻有双峰,即:大凤髻和小凤髻,大凤髻为主峰,海拔1498米,为粤东第一高峰。秋高气爽,登山南望,可见群山俯伏脚下,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凤凰鸟髻上观看日出日落,那色彩丰富、变换流动的壮美景象,动人心魄。
      “俚”的历史渊源又是如何?今中国古代南方所有的“俚”都被“教化”成“汉人”,剩下另一个同音不同字的“海南岛黎”,但“黎”和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关系密切,此处暂下不谈。而“俚”在明代时官方称为“壮”,也就是今壮族。壮族行“都老制”,即是头人制度。在壮语里,“都”是人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都老”意为“大人”。村里的“大人”,就是头人。今壮族地区因为现代建置原因,有的称“都老”,有的称“村老”、“寨老”。宋代的两广“俚”语言、词汇是什么?和今天的客家话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从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得知,称“语乃平易,自福建、湖湘,皆不及也。其间所言,意义颇善,有非中州所可及也。”我们分别他在钦州(今广西钦州市)所做的纪录和今客话比较如下;仆使曰“斋捽”,客话称“使卒”;早曰“朝时”,客话称“朝晨”;晚曰“晡时”,客话称“暗晡”;以竹器盛饭如箧曰“箪”,客话称竹编为“竹箪”;以瓦瓶盛水曰“罂”,客话也称“罂”;相交曰“契交”,客话称义父义兄也称“契”;自称曰“寒贱”,客话也称“寒舍贱内”;长于我称之曰“老兄”,客话除俗称“阿哥”外也称“老兄”;少于我称之曰“老弟”,客话也称“老弟”;丈人行呼其少曰老侄,呼至少者曰“孙”,客话也称“孙”;泛呼孩提曰“细子”,客话也称“细子”;谓慵惰为“不事产业”,客话也称“懒事”;谓人雠记曰“彼期待我”,力作而手倦曰指“穷”,贫困无力曰“力匮”,客话今也“倦”、“穷”、“困”、“匮”难分;令人先行曰“行前”,水落曰“水尾杀”,客话先行也称“行头前”、殿后称“杀尾”。又其中方言字与风俗;仦,音袅,言小儿也;氽,音泅,言人在水上也;□,音魅,言没人在水下也;□,东敢切,言以石击水之声也。竻竹,其上生刺,南人谓刺为竻。
      至于畬语,现在和客话大致相同,原始畬语直到清代还有纪录。周硕勋的《潮州府志》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记载:“畬人谓火曰「桃花溜溜」,谓饭曰「拐火农」”。同时在李唐编的《丰顺县志》上,又保存有:“(畬民)其旧操土音,俗称为蛇罗语(编注:蛇罗或为蛇老,应是“畬人”之意),极难异,今能操此语亦少”的史料。据此,我们比对前面东莞方言和宋代俚语,证实古畬语今日已经算是将近完全消失,并且今天的畬、客语都源出俚语。可见不仅是汉族的客家民系,连现在的畲族也并非古代福建的“畲”或者广东的“輋”。同时也说明广东俚的强势,语言上将闽、粤残留的畬完全同化。
      古有“都老”一词,《隋书》载:岭南20余郡,…其俚人则质直尚信,诸蛮则勇敢自立,……诸獠皆然。并铸铜为大鼓…欲相攻则鸣此鼓…有鼓者号为“都老”。又赵陀于汉,自称“蛮夷大酋长、老夫臣”,故俚人犹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这样的文字记述,说明“都老”,就是俚、蛮、獠的领袖。又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粤东“俚”帅杨世略起兵据循州,并有潮州”的历史沿革,及《告示》中“自为斗老”的脉络。可以知道凤凰山苏孟凯的民族属性也就是消失的“俚”。我们从潮州府《本府告示》及《潮中杂纪》的“凤凰山民苏孟凯,与弟苏晚、子苏隆,自为斗老,聚众千余作乱”和“俚”、“輋”的源流,以及凤凰山沿革中得到结论:一是凤凰山是畬族发源地之外还有“俚”。二是凤凰山的住民先是“俚”后是“輋”。三是畬是闽的主人,在“南越王国”及隋代粤东“俚”强盛期间还在福建,唐后开始迁徙繁衍到相邻的广东,并与“俚”杂处,到达凤凰山的时间在宋元明期间。“斗老”也好,“都老”也好,“大老”也好,都是南方土著语中的同一个词,都是“头人”、“领袖”的意思,但用不同汉字来记录,造成的书写形态的差异。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渊源,因此闽、粤、台的闽南人称作“学老”或“鹤老”是比“河洛”或“福佬”更贴近史实的。唐代陈元光时的“蛮獠”在广东主要就是“俚”,在福建就是“畬”。广东的俚和福建的畬在隋、唐开始实际就合作进而混居杂处,形成民族融合现象。唐到五代期间福建的“畬”汉化情形,已经从唐初的初步进入到中程,福建学老人一向称祖先来自光州固始,意思是中原人,非也。这边必须再一次重申学老图腾的起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父亲陈政,他在隋朝时就已经居住在潮州贵人村(见《潮州史》),因此所谓从光州固始率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完全是后来漳州人杜撰的。
      从饶平地理区隔看,今日的饶平“客家”在群山盆地中间如牛皮社、莲塘社等七八个社,而周围包括凤凰山在内的群山半山腰间深处有“俚”和“輋”。当“徭僮”开始汉化时,“俚”基本已经消失变成“徭僮”的一部分,这时候的“畲”也已经不是早先的福建“畬”,它实际已经是“俚”和“輋”的综合体,尔后再演变成“輋客”,而从“輋”演变成“畬客”的过程中,仍然是“輋”的族称因为混乱所造成的原因。我们从畬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或在山里搭棚而住的人。就可以知道“山哈”或“山达”同时可以变成“山客”或“畬客”。“畬客”有认为歧视的,有的却不是如此,地域上的差别应是很大。我们无法想象“畬”与“蛇”同音及“畬客”同词,究竟歧视是出在“蛇”的问题上?还是出在“客”的问题上?就变成是歧视以至鄙贱。照上面的意思,大致“畬”与“蛇”同音,一旦被称“畬客”时,就是完完全全意思的“蛇”。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畬不是“蛇”,客才是“蛇”,但这篇文章未发表出去厘清一些族群问题前,客家人反而认为畬是“蛇”,客是“汉”。今天透过告示的解读,他们是一体的。我个人的理解是族群之间的对称从无好话,如漳州人称泉州人“白水(泉字拆开上下)”,本省人称外省人“猪”,称原住民、洋人“番”,客家人被称“客仔”就翻脸等等,因此上面“畬客”这里面意思都是指“畬”但内容则是“畬客”。但前面我们谈过当“徭僮”开始汉化时,“俚”基本已经消失变成“徭僮”的一部分,同时这时候的“畬”也已经不是早先的福建“畬”它实际已经是“俚”和“畬”的综合体,所以不论所有内容是“畬客”的数据或文献,外表是指“畬”,其实也就是“徭僮”。而当“畬客”产生“歧视以至鄙贱也是低贱的”时,有二股力量开始分化促使它演变成“畬”和“客”,一股力量是汉化和歧视所产生的力量,一股是凤凰图腾和石壁图腾所产生的力量。
      前面谈到二股力量的汉化和歧视同时作用于凤凰图腾和石壁图腾,造成“畬”和“客”的分野。石壁图腾在宋帝加持的文天祥等“大官”所造成的影响下(包括北方神祇的塑造、族谱的窜写)快速的汉化,造成了以盘瓠文化为主的凤凰图腾二者之间的差异,直到“客家”名称出现在文献上(清康十五年,公元1677年)以后,已经是经过400年左右的区隔。当然理论上“徭僮”文化比较顽固的凤凰图腾应该保有较多的原始语音、词汇,“徭僮”文化上比较松动的石壁图腾,语音、词汇和文化趋向统治语言和文化。不过饶平客家话无论在语音、词汇上都存在更多的古越语、南越语,已弥足珍贵。至于客家话的形成,简言之就是广东“俚”和福建“畬”长期融合再加上“统治语言”的介入后的融合体,但名义上虽然是客家话,“俚”却隐藏在内,因为饶平客家话的至今仍自称“俚话”。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沙发
发表于 2012-11-8 08:23: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比较新颖。个人觉得至少在血缘上是与百越民族少不了关系的了。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板凳
发表于 2012-11-8 09:16:00 |只看该作者

[em55][em55]

民族的起源,有不少是说不清的!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

听众

2418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5-6-11
注册时间
2011-12-18
地板
发表于 2012-11-8 00:49:00 |只看该作者
很有见地很有道理。顶一个!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5#
发表于 2012-11-8 20:55:00 |只看该作者
语言上,客家话更接近苗瑶畲族,血统上,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6 01:09 , Processed in 0.22392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