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2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河州布依族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4-8 17:0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布依族系由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一支发展而来。据贵州《黔西州志》和《独山县志》的记载和现今七、八十岁的老人吟唱的古歌,都说布依族是贵州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流域“土著之民”。布依旧称“仲家”或“仲苗”.红河州河口县桥头地区则自称“东苗”或“都匀人”。民国《马关县志》说:“其种来自黔省都匀,故又称‘都匀人’。

   布依族进人州境的时间,大部分是在清朝嘉庆三年(1798)的贵州王阿崇(囊仙,女)和韦朝元领导的布依族农民起义失败后入滇的,部分则是嘉庆十二年(1807) 以后投亲访友而来陆续定居的。人迁的路线,一条是直接从贵州进人师宗、罗平之后再迁徙到红河州境内,一条是转道广西进人文山地区。河口县以王、杨、罗3姓为主的一支,是先进文山州马关县木厂区杨茂松村落籍,后因人口繁衍、土地不敷耕种、租税加重而逐渐迁往河口桥头河流域,大部分聚居在桥头区的老董上寨、老董下寨、老汪山、坪子地、夹马石一带、据老董寨一些人家保存的家谱推算,从马关来的时间,一般是在清朝咸丰年间(1860年前后)。罗姓一支人居最早,从“仕”字辈算起到“明”字辈已 10代,迄今250年左右。定居以后,一直不敢暴露真实的民族身份,又因与壮族长期共居和交往而误归于壮族、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1291人。1985年总人口上升至 1756人,河口县为 1400人,是全州10种世居民族人口中最少的民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沙发
发表于 2003-4-8 17:06:00 |只看该作者
礼  仪  

--------------------------------------------------------------------------------


  一、婚姻
  布依族的婚姻是建立在私有家庭经济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严禁通婚,与汉族、壮族通婚的很多。1949年前盛行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婚。

  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每逢节日或街期,三五成群相约于空旷田野对调唱歌。彼此倾诉爱情和询问家世,这种活动称为“赶表”(布依语叫“杨兜杨哨”)。“赴表”的场地必须向阳,男、女间隔二、三米,无论年龄大小,一定要互称“哥”和“姐”,不准说下流话,更不准动手动脚,黄昏前必须别离.有互相看中者,必须通过第三者(嫂嫂或姐姐)出面斡旋后,才能单独对唱和互赠信物,通常是男方用银手镯,女方用亲手绣制的花鞋或腰带互换,然后各自禀明父母,由男方请媒提亲。但是,父母之命和八字相生相克至关重要,往往有痴情男女因父母不允和八字不符,而造成终生遗憾。

  订亲后,男方向女方赠送酒、肉、粑粑和礼银,彩礼无论是钱和物,均须冠以六,如六十、十六、三百六等,象征衣禄长在。经过算命先生择定吉日后,再由媒人通知女方家,当地人叫“传摈榔”。结婚时,新郎不迎亲,而由相好的男女小件至女方家迎接新娘。新娘起行时,一定要由自己的哥哥由屋内背上马(无论路途远近均须骑马),再由弟弟牵马照顾同行,男方媒人代新郎向女方哥弟送“红包”(内装3.6元或6元钱)表示感谢。新娘骑在马上,顶一块花头巾、打一把花伞遮羞。新娘至男方家后,经过拜堂仪式后送入新房,其仪式与汉族同,但姑娘需把从娘家带来的糯米粑粑切成若干小块,分送前来参加婚宴的亲友。新婚之夜,夫妇不得同房,新娘由送亲的女伴相陪,新郎则和亲友们畅饮通宵。次日,新郎陪同新娘至岳父家认亲,谓之“回门”,当天,新郎独自回家,姑娘仍留娘家“坐家”,只是逢年过节或农事大忙之际,由夫婿接回去住几天。“坐家”的时间,过去有长达七、八年者,现在虽然沿袭,但时间大为缩短,一般三、五个月甚至个把月就与丈夫公婆常住了。

  二、家庭
  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是布依族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家庭之中,父亲是掌握生产和分配的决策者,母亲是家务主持人。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的意志,妇女地位低于男子,至今仍不能参与村社祭祀,解放前连读书的权利也没有。舅父在外甥家庭中享有特权,娶亲嫁女、起房盖房、分家讼诉、落户迁徙等,一定要取得舅父的同意,并分给1份“舅爷钱”。家中有女丧,舅父不到不得人殓安葬。

  三、节日
  布依族除以汉族过相同的节日外,还有一些特殊节日:
  二月二。祭龙,即献祭村寨保护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地点是在村寨附近的树林中。过去一定要杀猪作祭品,解放后,有的村寨已简化为用鸡和各种熟菜果品献祭。献祭由村寨中辈份最高的男姓长者任主持人,请道公诵经祈祷。祭场内任何人不许说笑打闹和放屁,妇女和家中有孕妇、产妇的男子不得参加。节期3天,头两天就停止一切农事活动,青年男女盛妆打扮,聚集于田野中对唱山歌。第三天正式举行献祭仪式。祭品除按村寨户口分1份外,其余部分由参与祭祀者就地野餐。主祭人宣布新年的乡规民约。

  三月三。每家为孩子蒸染红蛋和花板,给小孩盛妆打扮,让他们尽情玩耍。接连3天,男女青年游山对歌,许多青年趁此良机物色意中人。洒扫村寨内外,驱火魔和送太岁,祈保人畜平安,家家都到祖坟上添土、挂纸钱和以荤素供品献祭。

  六月六。杀鸡宰鸭,用白纸做成小旗,沾上鸡血插在庄稼地内,家家大扫除,晾晒衣服被盖,沐浴净身,宴请亲友,故又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历有二说:一说是祭祀人类的始祖盘古。布依人认为,其子新模进一步提高了栽培技术。盘古死后,其继妻虐待新横,盘古显灵而使她悔悟。六月六是盘古逝世日。另一说是悼念为争取布依族解放而牺牲的英灵。六月六是布依抗暴起义的日子。起义失败后,留下了许多孤儿寡妇,以后每到六月六,遗孀们总要洗晒丈夫在世时一家人所穿用的衣物,边洗晒边哭着唱述对死者的哀思,故又有人称寡妇节。有一首《哭夫调》唱道:“年年有个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别家有夫红绿晒,寡妇无夫晒孝服。”河口地区因六月六正值栽插大忙时节,改在七月初一。

  四、丧葬
  人死后,先用鸣火枪对空放3响和击鼓报丧,然后由死者子侄披麻戴孝亲自到亲友家跪拜讣告,并送上一瓶酒和几张白布孝帕,亲友闻讯即带着粮米酒肉前来奔丧。丧家请道公择吉念经,又请风水先生选择坟地。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都要在堂屋内布置灵堂,以彩纸扎制的纸人、纸马、纸花、纸钱悬挂装饰。至亲好友也馈赠相同的冥物。棺木忌用铜、铁钉。在家停丧3天。停丧期间,丧家房屋左侧竖一棵去枝留尖的鲜竹,上面垂吊一幅与竹杆相同长度的白布,白布上端缝一块一尺见方的红布.再用白布或白纸写上死者的家谱和生辰缝贴在红布上。开丧头晚,前来吊祭的亲友,要陪同死者亲属国格唱孝歌。发丧前,由道士唱诵《开路经》,意为把亡灵送往祖先居住的地方。“点主”和安理形式同汉族,但埋葬完毕后,送葬者要按辈份而不分男女,互相染抹黑脸.安葬7~9天后,再请道士做道场诵经,叫作“正七假九”。从报丧到安埋,每天都要有酒肉款待前来吊唁者。

  五、禁忌
  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有如下禁忌: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人妇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板凳
发表于 2003-4-8 17:08:00 |只看该作者
经  济  

--------------------------------------------------------------------------------


  一、社会形态
  布依族一直以农业为主。1949年前,河口县桥头地区的布依族,全是汉族地主祝德全和壮族地主沈、田二姓的佃户,80%以上的土地都集中在外族地主手中。农民终年辛劳,除去占产量一半以上的租税外已所剩无几,加之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兵匪骚扰,缺粮借贷和以山药、马蹄根等野菜度日者十分普遍。

  194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四支队一部进人桥头地区活动,布依族和当地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教育下,逐渐认识了革命的道理。1950年后,通过清匪反霸、和平协商上地改革,布依族农民分到了土地,相继开展了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互助合作运动,生产有所发展。左倾错误造成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同样给布依族带来了缺吃少穿的灾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布依族农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1984年,在河口县的老汪山地区,建立了一个布依族傣族乡,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二、经济结构
  布依族长期以来都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生产关系和传统观念以及科学文化落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土地利用率和商品率十分低下。1982年在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根据地区特点,大力发展杉树,三七、草果、八角、肉桂、茶叶、水果和家畜、家禽的生产,并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展运输、采矿、建筑、粮食加工、五金修造等工、副业,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结构。老汪山布依族傣族乡,1978年人均纯收人只有103元,1985年提高到285元,增长176.7%。全乡已种下三七778100棵、八角4985棵、杉树97608棵、草果110490棵、肉桂472棵、砂仁2800棵、香(芭)蕉13593棵,新植茶叶8510棵,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乡已出现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七、八家。坪子寨罗福平一家,在人民公社集体生产时期,1年到头吃不上5斤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自足有余,又种植了两亩多三七,每年仅出售三七(包括子、苗、叶、花在内)就在万元以上。夹马石寨王选湘有一手修理汽车、拖拉机和农机具的技术,1982年,他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到桥头街开设修理店,由于服务周到,质量保证,1年就成了万元户.1984年又增加了三七种植,收人大幅度增加,当年在河口县第一家安装了私人电话.聘请了法律顾问。布依族妇女很早就有做小生意的习惯,随着城乡经济的活跃,不少人在农活及家务活之余,背着背箩穿梭来往于桥头、南溪、河口及邻县的木厂、八寨、马白、古林箐等集镇,出售农副产品及刺绣、竹编等工艺品,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活跃了市场经济。

  三、生活方式
  (一)饮食  布依族是1个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的农耕民族,主食大米和玉米,养子、小红米、红薯等杂粮为副,作法与汉族无异。喜糯食和牛肉、狗肉。逢年过节或有婚丧吉庆,少不了要染花饭、舂粑粑。男子大多嗜酒,过去多以芭蕉芋、甘蔗渣酿制,现在全改用玉米为料,家家都会酿制,俗称“烟锅酒”,酒度一般都在50°以上。多数人有饮茶习惯,亲友宾客至家必以糖茶招待.除了每年杀1头年猪外,每逢街天(5天一轮)也要称二、三斤肉回家,鸡、蛋之类是平常的菜肴。

  (二)服饰
  布依族传统服饰已有了很大改变,男子衣着已和汉族一样,女子的百褶长裙早在60、70年前就改为长裤,但无论男女,多喜蓝、白、青等色。衣料过去纯以家种棉花自纺自织,现在普遍改用市上出售的棉布、化纤布和丝绸等。青年女子除节日或作客之外,基本上已改着汉装。中、老年妇女仍缠蓝黑包头巾,穿无领右衽斜襟短袖外衣,再戴一对长而窄由肩至腕的绣花袖套,下穿宽管长裤,系一块绣花围腰,衣服的襟、袖及裤脚都要镶饰彩色花边,脚穿翘鼻绣花鞋。节日或宴会时,还要佩戴银耳环、项圈、发簪、手镯、戒指等饰物。3岁以下小孩喜戴缀满银器、玉石的绣花狮子帽和绣花胸兜。

  (三)居住
  布依族喜居于近山傍水的半山区和河谷地区,一般二、三十户自成村落。同村寨的人家大多有血缘亲属关系,如老董上寨是罗姓家族,下寨是王姓家族。住房为三开间的瓦顶楼房,过去多以竹篱或苞茅秆作楼板和围墙,70年代以后全改为木板。楼上堆放粮食、杂物和接待宾客住宿。楼下3间,正间为堂屋,作祭祖、待客、议事和吃饭用,左右两间为厨房和主人家的寝舍。堂屋正墙摆置条形神案,供奉天地君亲师、列祖列宗及财神、土地神位。靠门一侧设有火塘,供烤火、烧水用。正墙多数用土夯筑,近年逐渐改用砖砌,两侧多以竹篱和杉木板作壁,故房屋虽不开窗户,室内也通明透亮。靠门一边全部用木板装栅,有的人家的门楣还以彩绘和木雕装饰。牛、马、猪、鸡的厩房,均建于正屋周围。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钢筋混凝土的新式房屋已陆续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地板
发表于 2003-4-8 17:18:00 |只看该作者
文  化  

--------------------------------------------------------------------------------


  一、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但红河州布依族四、五代以前就不会讲布依话了,只有在日常用语中,还保留少许布依语的词汇。男女老小均通壮话、汉话。历史上没有文字。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过去很少有人读书。新中国建立后,布依族地区都开办了学校。1984年,国家又拨巨款,在老汪山布依族傣族乡政府所在地新建了1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学校。1985年,全乡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升入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有40人。布依族不仅在县、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中有了于部、职工、教师、科技人员,而且在广大群众中还掀起了一个学文化、学科学的高潮。

  二、文学艺术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他们创造丰富的文化。虽然没有文字记载的作品,但口碑流传的有关本民族历史、歌颂英雄业绩、揭露阶级社会黑暗、追求自由光明的神话、诗歌、故事等很多。著名的有《十二个太阳》、《卜丁射日》、《祖王和安王》、《无娘儿》、《牧童和财主》、《刘大力气》、《人虎斗智》等,内容深刻,情节生动,极富哲理。

  男女老幼都爱唱歌,而且能即兴吟唱,连续几天几夜不歇的歌手也不少。民歌有五言句和七言句,每首句数不定,四句为一组、一、二、三、四句必须押韵,曲调优美,语言精练,比喻贴切,富于想象。

  民间乐器有唢呐、月琴、萧、笛、巴乌、锣、鼓、鈸。布依族唢呐尤负盛名,有大、小调之分,按不同场合吹奏,喜庆时热闹欢腾,悲哀时如泣如诉,激愤时高昂奔放。

  工艺方面以蜡染(布依语叫“牍典”)和刺绣最为突出,其次是石雕和竹、棕、草的编织,工艺精巧而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2

听众

450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7-3-22
注册时间
2002-9-7
5#
发表于 2003-4-8 17:37:00 |只看该作者
宗教信仰  

--------------------------------------------------------------------------------


  
  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在老董上寨发现的一本《打保符开坛书》中,所列举的神、佛就有玉皇大帝、三清大道拾极高真神、敕封解斗母娘娘、下坛五猖兵马神、太白星君、文昌帝君、关胜帝君、释迦如来、观音势至、十八罗汉、唐僧、孙悟空、山神、土地、灶君、姜子牙等。但村寨中找不到1座寺庙,也没有专业的神职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2-26
注册时间
2002-5-26
6#
发表于 2003-4-12 22:54:00 |只看该作者
[定居以后,一直不敢暴露真实的民族身份,又因与壮族长期共居和交往而误归于壮族、]????????一楼说的!
   壮族和布依族本就是一个民族(首先声明我是布依人,但填表都填壮族),如果咱们僚人都以自己的支系来命名的话,那么咱们僚人就不成为了一二十个民族了吗?

欢迎光临七彩云南民族服饰淘宝网店 http://shop34681401.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7#
发表于 2003-4-13 16:30: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是转载的,可以加上一句:此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意见。可能误会就可以少一点。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8#
发表于 2003-4-29 22:59:00 |只看该作者
  我很佩服zzhc贝侬的勤奋,化了很多时间上传大量颇有价值的资料。只是有些可惜的是贝侬不大重视注明资料来源。如要用这些文献资料做点什么,难免心里惶惶。希望贝侬今后一定要注明源文献的著者、篇名等。让我们一起来带头遵守学术规范吧!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7 03:43 , Processed in 0.14796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