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衣壮”与“红彝人”

[复制链接]

186

主题

1

听众

708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4-8-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5-10 12:0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黑衣壮”与“红彝人”
---下乡采风散记


最近广西群众艺术馆组成音乐、舞蹈民俗采风队,对广西那坡县边远的“黑衣壮”和“红彝人”进行了系列的民俗艺术采风,从而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收获甚丰。

“黑衣壮”以黑为美,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目前仅有246人。由于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黑色的土布衣裤,人称“黑衣壮”。并因其受交通闭塞、外界影响较少、且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上目前仍是空白、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神秘的传统民俗。


黑色乃其族群的标记、这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古时候、壮族人布嗷、布敏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有一年突遭外来人入侵,布嗷、布敏的首领侬老发带兵抵抗,在战争中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发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他随手摘来一把野蓝靛叶捣烂敷在伤口上,果然消肿止痛,伤口迅速愈合了。于是,侬老发带兵重上战场,大胜而归。此后,侬老发便下令族人移植、扩大种植野蓝靛、用蓝靛染衣、本部族人一律穿上蓝靛染制成的黑色衣裤,“黑衣壮”由此而得名。
“黑衣壮”有着悠久独特的民族习俗。只要有客人来,主人马上“以酒代茶”敬客人,不管你会不会喝酒,你都要喝一口才能放下酒杯,否则,你就失礼了。接着,漂亮的壮家姑娘们会唱出一首首美妙的敬酒歌、酒歌来给你灌酒对喝。而进餐完毕,客人不能将筷条放在碗上,必须整齐地放在桌上的碗边。因为“黑衣壮”认为,筷条放在碗上,是还没有吃完。而有客在席上,主人必须待客退席后自己方可退席,方可在一片深情的送客歌中再次斟酒给客人敬别,直至送到村口。此外,“黑衣壮”流传至今的民间舞蹈主要有“献红舞”:这是一个男女青年分两排绕圆圈后变双龙吐珠队形,手上探舞红布条敬献给尊敬客人的献礼舞蹈;“贺对舞”是黑衣壮人结婚请酒、亲朋好友以钱、镜、黑布等礼物来祝贺时客人与主人共舞的吉祥舞场。其中第一队舞圆圈“○”,表示团圆;第二队舞“8”字,表示男女八字相合,吉利美满;第三队舞“喜”字,表示大欢大喜。“团结舞”是从黑衣壮人手拿棕榈叶整齐划一的上下飞舞中,展现了他们团结奋发、棕榈般自强不息的倔强品格。另外,还有扫邪舞、祝寿舞、黑枪舞、情人舞、欢乐舞………那坡县内的红彝(彝语称为诺),目前仅有50户226人,是该县最少的少数民族。据红彝民间传说,红彝在迁徙中曾遇到山洪暴发,有一对表兄妹在漂流中抓住了一个大葫芦,靠大葫芦的浮力幸运地攀上了一棵大榕树上。表兄妹举目四望,罕无人烟,伤心之余,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繁衍红彝后代。因此,红彝人视榕树为救命恩人,谁也不能伤榕树、不许爬上榕树去玩。还在榕树下设庙堂,每年逢正月初一至初五,大家都来祭拜,祈求榕树佑护红彝人畜兴旺、风调雨顺。而这次热情款待我们客人的“求雨舞”也正是在大榕树下展示的。起舞前,彝家男子擂响一排倒挂的大铜鼓,一青年男子在场中央吹起竹口弦,于是男女老少围绕成一大圆圈,踏着鼓点和着口弦,以略带变化的原始古老舞姿跳起了世代相传的“求雨舞”。并在舞蹈尽兴时把我们前来学习参观的客人也一个个在欢笑声中拉入了跳舞的行列。大家跳着、唱着、场面热闹非凡,直至大汗淋漓仍久久不愿离去。
(周钧,《中国文化报》2001年10月25日,第7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沙发
发表于 2002-5-11 14:46:00 |只看该作者
该文对黑衣壮的描述不够准确。

根据最近人口统计,那坡县现在人口为190910人,壮族172142人,占人口的91%左右。我在采访那坡县黑衣壮合唱团的时候,得到一本黑衣壮的资料书,里面详细登载黑衣壮的状况(以后会在社区的资源共享里上传)。黑衣壮在那坡县广泛分布,占该县壮族人口的33%,约有51800多人。而文中的数目则太失实。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板凳
发表于 2002-5-23 09:05:00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在靖西的靠近那坡百合一带,也有黑衣壮分布。她们的衣着在靖西称为“三层塔”
是因为其从上到下由三层组成。
上文说只有几百人,可能是笔误。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6 07:00 , Processed in 0.13986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