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26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5)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4: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说明:

2005年7月我在本版块发表了当年6月24日—25日在德保县拍摄的4组干栏建筑相片,链接如下:

→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1)→

→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2)→

→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3)→

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4)

以上几组相片拍摄的缘由是当时我陪同一个韩国学者到德保乡下调查南部壮族乡村状况,顺便拍下了许多这些村屯里的干栏建筑和沿途风光,后来将它合辑发表并附带一些沿途景致和文字说明。

这几天整理电脑里的相片,发现2004年也拍摄过一些德保的乡村风光包括干栏建筑的相片,虽然拍摄时间与以上四辑都不同,但主题却也类似,也是陪同那个韩国学者一起去调查他人类学田野地点的时候拍摄的,可以作为逐渐消失的南壮地区干栏建筑相片资料加以保存,因此在此继续增补一辑。

Mbanj  Deihngenz·Hangs Maxais
马隘乡贤李村一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4:10:45编辑过]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沙发
发表于 2007-12-6 14:20: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侄儿、外甥和阿姨

Mbanj Gah-raengz·Hangs Fouj (1)

城关镇·大龙屯(1)

大龙屯是我的老家(虽然我和我哥都出生和长大于德保县城,但我父母都来自大龙屯),壮语叫Gah-raeng,意思是“深渊之地”,因为这个村子的周边真的有几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位于德保县城城关镇西北部,距离县城大约只有3公里,但口音却和县城迥然有别而与马隘口音类似。下几张图为2003年夏天在大龙屯夏收时候的场景,因属于德保乡村风光,故不单独开帖子而列入此专辑。拍摄者是当时在德保做硕士论文田野调查的香港的朋友Ih-Pei贝侬。

1. Lan gau ious gyang naz slau-dan nic pyaij kuenj pyaij loengz, tuek-gyoyh bar.  我侄儿在收割的稻田中乱逛,可爱吧?

 

 2. Lan gau uemj lueg nongx-byaov gau, nah gau ious laeblaeng hen de.  我侄儿抱着他的表弟(我表弟的儿子),我阿姨(就是这个小宝宝的亲奶奶)在后面护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4:51:21编辑过]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板凳
发表于 2007-12-6 14:45:00 |只看该作者

Mbanj Gah-raengz·Hangs Fouj(2)

城关镇·大龙屯(2) 

一些夏收、夏播场景(2003年7月14日)。拍摄者:Ih-Pei、红棉树

1. Gau gvej kauj (我在割稻谷)

 2. Is-Peiq gvej kuenj rungz kauj ouz.(阿沛贝侬割起一把稻穗)

 3. Beih-nangz  Daih-Sleis paet kauj-gok (我四嫂在清理稻谷和稻穗)

 4. Ndaem gyaj miuz daih-nyeih (村民在种上第二季秧苗)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地板
发表于 2007-12-6 16:38:00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张,田里的很多早稻秸杆都没有殴下去就开始插秧了,嘿嘿,没有精耕细作呀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5#
发表于 2007-12-9 11:4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粤西土著在2007-12-6 16:38:00的发言:
最后一张,田里的很多早稻秸杆都没有殴下去就开始插秧了,嘿嘿,没有精耕细作呀

看的细心啊。呵呵。

在靖西,传统上很少种两季稻。听说解放前,一般就种一次稻就足够吃。老人说,解放后的50年代,由当时靖西县长黄小林的倡导,才开始种春玉米。现在靖西一般都是春玉米和夏稻两季。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

听众

600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1-12-27
注册时间
2002-5-6
6#
发表于 2007-12-10 17:35:00 |只看该作者

Gou senq mbouj bae naz nao lo!Lau duzbing.55555


Gwn ndei youq ndei. Later means never. 有梦的人,没有时间绝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732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8-10-5
注册时间
2007-10-29
7#
发表于 2007-12-11 22:12:00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感触,似是回到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542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1-5-16
注册时间
2006-8-15
8#
发表于 2007-12-12 18:43:00 |只看该作者

看得我直想家,家乡的天空好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9#
发表于 2007-12-13 00:3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倚楼望望在2007-12-10 17:35:00的发言:

Gou senq mbouj bae naz nao lo!Lau duzbing.55555

这句话我看懂了:我是不会下田了,怕蚂蝗!

哈哈!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542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1-5-16
注册时间
2006-8-15
10#
发表于 2007-12-13 15:10:00 |只看该作者
上面那句话,看了翻译再去细读壮文,原来俺也能读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1#
发表于 2007-12-14 10:30: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类建筑越来越少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2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3-15
注册时间
2002-7-6
12#
发表于 2007-12-14 16:32:00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木材越来越少、越来越贵,石材也不便宜。传统干栏的维修、新建都很成问题。传统干栏越来越少,是不可避免的。各市县建规委应有意识地在商业区、风景区建设一些砖木结构的传统干栏或砖混结构的现代干栏,让当地的特色建筑得以流传和展示,同时提升当地建设规划的文化品位。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94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9-12-29
注册时间
2007-12-21
13#
发表于 2007-12-21 21:36:00 |只看该作者
拍的真好,太想回去看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2

听众

5646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6-21
注册时间
2007-9-13
14#
发表于 2008-6-14 18:35:00 |只看该作者
从图片上,我发现壮族的楼梯和西双版纳傣族的楼梯一样都是9级(西双版纳一般为9和11级),不知壮族对此有什么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2

听众

5646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6-21
注册时间
2007-9-13
15#
发表于 2008-6-15 10:34: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楼梯,壮族有什么说法?

我注意到了德保县的"干栏"建筑的楼梯都有9级,不知有没有什么意思,因为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的楼梯也大都是9级或11级.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16#
发表于 2008-6-15 16:2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aizaidai在2008-6-15 10:34:00的发言:
我注意到了德保县的"干栏"建筑的楼梯都有9级,不知有没有什么意思,因为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的楼梯也大都是9级或11级.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壮族干栏建筑的阶梯都是用单数,9级或11级应该是和建筑第二层地板的高度有关系。壮族和傣族是同源异流的民族,干栏建筑也是同样源于古代越人的传统,这方面应该会有密切的联系。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1065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1-7-13
注册时间
2007-1-9
17#
发表于 2008-6-17 08:24:00 |只看该作者
难忘童年游梦成长的地方……老房将要消失…遗憾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

听众

6850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11
注册时间
2007-11-10
18#
发表于 2008-7-10 01:50:00 |只看该作者

我可是不会收稻谷和插秧的啊~~但是我小时候常会爷爷奶奶那里而且放牛,但没做过重农活。还好庆幸的说我保留很多古老的母语我看到很多人有些词被汉掉,而我还没有汉掉。

关于那个台阶我在扶绥也见过不少这样的。


换新QQ1240935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2

听众

5646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6-21
注册时间
2007-9-13
19#
发表于 2008-7-10 08:44:00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楼梯都是九级?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1

听众

7414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19
注册时间
2006-2-8
20#
发表于 2008-7-15 03:55:00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6 15:59 , Processed in 0.14612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