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壮医药事业耕耘者
——记广西壮医药名家钟鸣
广西日报记者
姚
琳
他,儒雅、内敛,举止谦逊,不善言谈;他,好学、执著,二十载投身壮医药科学研究,不知疲倦;他,功成名就,振兴并领航壮医事业一路走来,却直言,甘做壮医事业发展的铺路石。
他是广西壮医药名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研究员钟鸣。
从医,爱由心生
德保县巴头乡,因盛产矮马而声名远扬。儿时随父亲下放的钟鸣,在偏远的巴头乡度过无忧的童年时光,见到散布在田埂边、荒山上的田七、肉桂等各种民间草药,也见识了民间壮医刮痧、针挑、拔火罐等多种疗法。他也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草药、医学。
1977年恢复高考,年仅15岁正读高一的钟鸣,与姐姐同时参加高考,报考医学院校,虽考取高分,却因年龄原因未被录取。第二年,同样的高分,同样的志愿,16岁的少年终于如愿迈进医学殿堂。
5年大学,钟鸣如饥似渴。白天,他和同学们听课,做实验,晚上,下了自习,大家又聚集在走廊灯下看书。钟鸣坦言,多年来,肯钻研、不放弃的性情也就是那时养成的,也让他在之后的科研道路上,受用不尽。
时光飞转即逝。毕业时,钟鸣憧憬满怀回到家乡德保县人民医院,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基层医生。
那个年代,基层医疗条件匮乏,钟鸣与4个同事管理着上百个住院病人。人少,设备落后,责任心要更强。“经常是上班连轴转,下了夜班,回去睡一觉,下午又扎进病房。”回忆过往,钟鸣感叹道,基层历练很锻炼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每看到抢救过来的危重病人,心中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在基层工作两年后,钟鸣调回母校右江民族医学院,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一生追求
回到右江民族医学院,钟鸣被安排参与组建学院的中心实验室。
当地有一种荔枝品种,核大、肉薄、味酸。每年五六月间,粮食青黄不接,红艳艳的荔枝挂满枝头,引得孩子爬上树吃个肚饱。但奇怪的是,每年都有孩子因过食酸荔枝引起昏迷甚至死亡。之前,死因解释为因荔枝果糖含量过高,引起严重低血糖的果糖不耐症。
搞科研,动力就是好奇心。一次,钟鸣无意中想到李子、梨等也是含高果糖的水果,为什么却不会引起同样的症状?带着好奇,在前辈指导下,钟鸣开始了第一个科学研究。经过两年的反复实验与论证,钟鸣得出:酸荔枝亮氨酸成分高,大量进食后诱发人体内释放大量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最终导致死亡。这个结论,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第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让钟鸣声名鹊起。上海医科大学宋后燕教授看中了钟鸣的聪明、灵气,欲招其为研究生。钟鸣婉拒后,一如既往地投入于他所钟爱的医学科研中。
是金子,总会被发现,是人才,总会被挖掘。1988年,刚成立急需人才的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黄汉儒,无意中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热爱民族医药、科研能力强、思路清晰,具有发展潜力。“你愿不愿意到南宁来,我们需要年轻的人才。”从此,钟鸣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结缘民族医药研究。
1990年春节过后,钟鸣走进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对于初建的研究单位,一切研究工作都从零开始。
那些年,钟鸣常常与同事一道下乡,采标本、走访民间医生,收集诊疗技术和民间验方。一次,经过一天的野外行走,疲惫不堪,一个同事不慎跌下10米深的斜坡,幸好被一个枝藤拦腰截住。大家把同事拉上来,发现救命的枝藤竟是一味草药——鸡血藤。劫后余生的同事,大呼值得。
20载风雨兼程,钟鸣沉浸在民族医药研究中,乐此不疲。他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壮、朝、彝等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规范化研究》,建立了8项民族医药诊疗技术标准与规范;他撰写了《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等民族医诊疗专著。耐得住寂寞、肯钻研、善于总结的钟鸣,自2005年至今,基本每年都有一本专著出版。他说:“做科研的有心人,课题梳理和总结工作常常是业余时间进行,课题结题时,书也就跟着出来了。”
从空空如也的实验室到收集整理1万多份民族药标本并鉴定完成1200多种,从没有一本壮医药代表书目到编辑出版几十部,从零课题到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钟鸣见证了民族医药的发展,也成长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的学术带头人。
管理,热忱满怀
1999年以来,工作出色的钟鸣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广西壮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角色的转变,让钟鸣开始调整工作状态。他意识到,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一批壮医药人才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有关壮医发展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经过多年的挖掘整理,系统的壮医药理论框架及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2005年,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成立,开始招收壮医专业学生;2007年12月,广西壮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0家民族医医院之一;2008年7月,壮医执业医师试点考试鸣锣开考,壮医终于有了身份;同年12月,《广西壮药质量标准》出版,首次用壮医理论对壮药的性味、功能与主治、鉴别方法等进行论述;2009年3月,《广西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从此壮医药发展有法可依……
但与壮医发展一起走来的钟鸣,没有停下思考脚步。如何在临床推广和产品开发中,推动壮医药现代化、规范化发展,是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十年磨一剑,钟鸣与他的研发团队相继承担47个课题,集结出版了《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常用壮药临床手册》、《中国壮药学》等颇具代表性的书籍,这些集大成的科研成果和书籍,让壮医药真正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天下事业人为先。在钟鸣看来,壮医开考只是壮医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步。要让壮医开枝散叶,推广普及,任重道远。将适宜壮医诊疗技法惠及百姓,需要通过专家和核心医院下基层手把手指导,才能达到应用目的。
钟鸣说,壮医有目诊、甲诊等10多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有药浴、针挑等10多种民间喜爱和认可的技法。单靠民间口口相传,不规范不标准,必须有人为之努力。自己有幸成为当下推动壮医药发展中一颗铺路石,可喜可叹。
近两年来,钟鸣怀揣着热忱,多次带队到百色、崇左、河池等8个市县,开展义诊、讲课、指导、科研合作……每一项工作,都经他缜密思量、周密安排。“在全区范围内打造20个县级壮医医院或壮医专科,是广西提出的壮医发展战略,也是我们壮医人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钟鸣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广西日报 20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