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河池4月1日电 题:广西一官员举债500万建民间铜鼓收藏馆
中新
社记者 蒋雪林
他身为一个县的政协主席,衣食无忧,却偏偏走上了一条举巨债建设民间铜鼓收藏馆的艰辛路。他就是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政协主席陈燿灵。
陈燿灵被当地人誉为“鼓王”,他收藏的铜鼓多达百余面,是目前中国个人收藏铜鼓最多的人。
收藏的铜鼓不展示,便失去了传承的意义。陈耀灵一直想着给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壮族璀璨的铜鼓文化的好去处,于是他个人向银行贷款了300万元人民币,又向朋友举债20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铜鼓收藏馆。
陈燿灵举债建收藏馆的行动非同寻常,铜鼓收藏经历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充满传奇。
“中国在文革时期,铜鼓是‘四旧’,公家要收缴敲烂,谁收藏会挨批斗。”陈燿灵说。
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KEIJIAO/2011/42/11421273HK867DJAEG7JE69JHD7E.html
陈燿灵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陈燿灵自幼得到父亲真传。陈燿灵收藏铜鼓不花一分钱,30年行医,换来百面价值连城的传世铜鼓。
1974年的一天,陈燿灵得到了民众赠送给他的第一面铜鼓。那是他在治好一个久婚不孕的妇女后,农妇家人要以牛作礼送给他,农家视牛如命,送牛是大礼,陈燿灵不肯接受。最后农妇的家人将一面家传的铜鼓送给了爱鼓如命的陈燿灵。“别人都怕因鼓惹祸,见我提出要鼓,于是顺水推舟。”陈耀灵说,他也害怕收藏鼓的事情被人知道,所以一般都是深夜才敢将铜鼓带回家。
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陈耀灵为什么敢收藏铜鼓呢?这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
陈燿灵出生在东兰县三弄乡三合村三结屯,13岁那年,他离家到20多公里外的红水河边上初中。由于常在河边生活,陈耀灵曾3次落入红水河中,都很幸运地被人救起。后来,算命先生告诉他父亲,说他3次跌落红水河的那个地方叫“铜鼓岸”,是水中的铜鼓救了他。陈燿灵不迷信,但他却由此深知铜鼓在当地民众生活中的地位。
陈燿灵说,铜鼓广泛流传于珠江流域,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等国家。史学界素有“北鼎南鼓”之说。铜鼓在广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目前世界上仅存2000多面馆藏铜鼓,东兰就有现存传世铜鼓612面,为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东兰民间藏鼓、护鼓、养鼓、祭鼓、赛鼓、舞鼓之风至今依然盛行,被誉为铜鼓文化的“活化石”。
“我相信保存下来的铜鼓,将来会有一天散发出璀璨的光芒。”陈耀灵说。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陈耀灵走上了举债建设收藏馆的路。今年3月30日,经过一年的筹建,这个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民间铜鼓收藏馆开馆迎客。
“以后可能要收门票,只有这样才能偿还银行贷款。”陈耀灵说,向朋友举的债,可能要拖很久才能还上。
走进陈耀灵的收藏馆,古朴典雅之风扑面而来。百余面形态各异的铜鼓,按历史、性质、用途等大致分放在鼓王厅、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有大力士双手擎着的,有散花仙女背着的,有如来佛双肩挑着的……,粗犷者豪放大气,精细者古朴秀美。铜鼓身上的图纹更是千姿百态,从乳钉纹、人鱼纹、兽形纹、云雷纹,到狩猎、战事、钱宝、十二生肖像、双龙祈祷图,再到吉祥用语“永世家财 万代进宝”、“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等等,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故事都呈现其上。
走进这家民间铜鼓收藏馆,就如同走进一部壮族历史文化的鸿篇巨著。然而,很多人都为这个收藏馆担忧,它的明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