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420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恭城壮人与明代军事

[复制链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21:4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自莫纪德----恭城壮人与明代军事)

恭城西乡之西,由岭脚村以下,西南有门楼、下宋村,正北为新合四瑶村,以八角岩为中心,古称下西里或下西乡。民间有“芦荻架桥五千里(岭)倒地葫芦八百(岩)村”之说。既是平、恭、朔三县相交之地,也是雷虎子举义之处,军事位置较为重要。安置该处的壮人主要有陈、莫、梁、韦、唐、周、欧、梁等姓。以八岩为中心分置于今八岩村、下宋村和门楼村(含苦竹)”。


(沿途远眺海洋山脉,有藏龙卧虎之势。难怪恭城人才、怪才多,板路多。古有周渭、近有君武,当今还有一帮“鸟人”,对恭城历史文化比较有研究的有恭城瑶族学会会长莫纪德、周公等。以前恭城有个喊“林子哥”的老牛鬼,不晓得现在搞死马了?栗木镇更有一个喊“李爱军”的穷酸怪才,写了一本《中国瑶源-盘申古明都溯源考》,到处求人帮出版,没晓得结果如何?难怪恭城520社区油茶味道特别浓!)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

听众

222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3-7-20
注册时间
2008-12-16
沙发
发表于 2012-5-10 23:02:00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祖国在沉睡,党在玩社会,社会在哭泣,人民在流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

听众

1158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9-12-10
注册时间
2012-3-14
板凳
发表于 2012-5-11 20:36:00 |只看该作者
这地方风景还好,顶~~~~

http://dp.pconline.com.cn/222490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地板
发表于 2012-5-10 21:26:00 |只看该作者
走过路过,顶起。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8

听众

5515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3-15
注册时间
2011-12-15
5#
发表于 2012-5-10 09:03:00 |只看该作者
------- 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6#
发表于 2012-5-9 22:15:00 |只看该作者

杨溪村的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都是民间艺术的杰作,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7#
发表于 2012-5-9 22:25:00 |只看该作者
难得一见的清朝绿釉大水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84

积分

禁止访问

最后登录
2012-5-12
注册时间
2012-5-4
8#
发表于 2012-5-9 22:33: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9#
发表于 2012-5-9 21:48:00 |只看该作者
五岭之南,有宝地焉。隋末置县,大号恭城。斯地也,形胜若乾坤八卦,江流分阴阳太极。山状凤凰,翼垂东南;关名龙虎,雄峙湘桂。茶江蜿蜒心田滋润;青山排闼胸臆长舒。钓指燕岩兮,得一壶醉意;雪飞银殿兮,纳九天祥霓。举目见四时不谢之花,出户伴八节常青之树。承山川之瑞霭,极天地之大观。身在画图中,思飘云物外。文化传薪火,中原沟通岭表;风俗载典碑,瑶胞携手百族。国脉悠悠,文庙祀孔圣尊师重道;正气凛凛,武殿敬关公保国安民。北宋周御使,一代勋名留青史;南地蜜蜂楼,千秋遗惠在黎民。星移斗转躬逢盛世,山高水长齐享平安。云山起翰墨,星斗焕华章;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回廊曲径,茶江稚童书声琅琅齐诵楚辞汉赋;瓦舍明窗,瑶乡学子鸿影翩翩笔指北大清华。生态县名播遐迩,桃花节誉满神州。柑桔遍地缀金饰玉,柿柚满枝挂绿推红。举手尽触及瓜果阆苑,投足即步入花卉长廊。长鼓齐奏,诚迓八方贵客;油茶频敲,喜迎四海嘉宾。登高骋目,满眼天章云锦;凌空畅怀,再绘美景鸿图。
庚寅仲夏彭匈谨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10#
发表于 2012-5-9 21:49:00 |只看该作者
梁氏家族迁徙原由:因恭城瑶族梁**与湖南雷虎子举兵反抗,统治者采取“以夷制夷”策略,从广东肇庆府德庆州封川县把他们招募而来,迁入恭城负责把守隘口。经过长期戍守,事成后,经官府同意定居于此。

据恭城大事记:洪武元年,即1368年,势江源人梁朝天与湖南雷虎子等在今恭城县西岭乡八角岩起义,攻下恭城县,莫祥才统领庆远府下的河池、南丹、宜山等县23姓人公800人来镇压,县城恢复。由此可见,梁姓家族来西岭门楼堡,主要是镇压雷虎子的瑶民起义军。

1854年,南宁天地会首领朱洪英在灌阳建立太平升国,曾在恭城与清军激战,占领县署。


1859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令部将石镇吉等由龙虎关进入恭城,后进军灌阳、全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11#
发表于 2012-5-9 21:53: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杨溪古村,网上已经亦很多资料可查。每年的三月二十五日,是杨溪全体村民的“五龙闹春” 祭祀祖先民俗活动。以下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杨溪自然村位于西岭乡北面5华里,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居住着200余户900余村民。王氏祖先于明朝初年到此定居,目前全村尚有保存基本完整的古建筑砖瓦房28余座200余间,祠堂一座,“一门双节”牌坊一座。杨溪村民风淳朴,村民安分守己,勤奋创业。杨溪村民与观音乡瑶族人一样信奉的祖先是盘王,祭祀盘王、祭祀龙犬的活动已经传承了上千年。

      祭祀活动分为迎龙接驾、神龙点睛、焚香祝愿、宣读祭文、道士跌台、群龙闹春、草龙归海。期间,还表演了民间武术,上刀山、下火海等节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12#
发表于 2012-5-9 21:56:00 |只看该作者

杨溪村的前面有个双溪村,双溪村在明代是军事关隘,叫双溪峡口,地处澄江(岛坪)源口峻山水库大坝下游3里地今属西岭乡杨溪村,。双溪原名毛陂车头村,县官巡境时以王姓六世祖王儒大号“双溪”而更名。该地曾居有王、韦、贲、廖、谢、石、秦等数姓壮人,清代迁居杨溪、凤凰、阴家立屯。关于杨溪村王氏家族的民族问题,历史上有划为壮族胡,也有划为瑶族的。实际上王氏迁徙于广东雷州,明初为镇压雷虎子从宜山(庆远府)来到恭城西岭寨,应该是汉族。由于现今当局的政治需要,王氏家族被“瑶族”了!


岛坪源矿夫造反
县西部澄江,属恭城三大河流之一,澄江峡口,即今峻山水库以进,旧称岛坪源。地域范围包括今西岭乡岛坪、营盘、东面、椅子四村。该地属海洋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铅、锌等矿产资源,明万历年间,国库匮乏,即采铅锌代为银矿。恭城县令遵上宪之命,即募集民夫,在岛坪源开采“银矿”。当时虽然矿脉外露,但开采艰辛,没有爆破的炸药,民工用火烧石,然后拨水以使岩石松软,再用锤打钎撬。因山路遥远,崎岖难行,又采用柴火烧溶毛矿,炼成银块,再行运输。至今岛坪老厂矿天子窿仍存火烧痕迹,岛坪源仍有银厂坪的地名。
矿夫日夜劳作,完不成日产,即受监工呵斥抽打,矿夫还受吏目、管事层层盘剥,所得工酬甚微。久之,怨声日增,反情渐露,大家推举僮人贲时魁为首领,准备起事。贲时魁便组织铁匠,以炼钎为名,在双溪河的一个岩洞里秘密打造兵器。据杨溪村王氏后裔传说,其第九世祖王化行,某夜到山沟中照山蛙,听到打铁声便进洞探望,被工匠捉住,王便装做哑巴,被砍去一截手指,他也不敢出声,不敢说话。工匠们以为哑巴不会泄密,心生侧隐放了他。王化行心怀断指之狠,只身前往桂林靖江王府告密。因为贲时魁也是“矿匪假奉西藩靖江王令旨,伪造印牒”起事谋叛的。假旨谋反得到印证,桂林府即与平乐府商议,决定联合出兵。万历四十八年(1620)桂林兵由灵川沿河而下,平乐府兵由岛坪溯河而上,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王化行回乡招募兵勇,充当向导,配合征剿。
贲时魁造反因过早泄密,起事仓促,军队乃乌合之众,一击即溃。贲退守梁山寨(今老厂矿南),亦不敌官兵,最后寨破被杀。事后,双溪寨贲姓被诛连九族,大部被杀,少部逃往外地隐匿。居于少怀村的何姓家族也被诛连,后来其族谱留言告诫子孙“勿要贪图山场利益。”贲时魁葬于今龙岗村和德良村的古墓也被挖掘并断其“龙脉”,以防再出“草寇王”。民间百姓拥戴贲时魁,编有故事流传,将其开采过的窿口称为“天子窿”,种过的田称为“天子田”,埋葬的地方称为“皇帝岭”。根据传说故事,还有军竹坪、上马石,马山,峻山等传奇地名。
事件平息之后,官府对有功民兵,赐以地方以为奖励。赐王姓管理德良一带,费姓管理羊角山至大岭山一带,周蒋二姓管理岛坪源一带山场。王化行被“题奏旌以卫府千总,勅赠武略骑尉(九品衔)。”自后,周王蒋费四姓便成为西乡的“四大家族”,名声显赫。另外,上西乡的周何二姓,也得到管理苏坡源的奖赏。
3、招募广东阳山人
岛坪源矿民造反被镇压以后,官府对壮人的信赖大减,于是又招募广东阳山人充实堡兵或屯驻之地。西乡境内尤为突击,苏坡、双溪掺以苏、冯、杨等姓,八岩下宋一带派有黄、成、陈等姓,高桥和盘岩有黄、成、黎等姓,门楼寨又有苏、李二姓。其它地方如庄堡派驻了吴姓,凤凰堡并非全为壮人,也有欧、罗、李、黄等阳山籍堡兵。就连莫姓落居的北垌寨,也以涧山地方招徕以阮姓为主的阳山人“耕守地方。”
当然,阳山人在明末一段时间里仅是被官府利用而屯驻,没有享受过多少利益,更多的还是自谋发展,自食其力,其后辈对此也没留下多少记忆。然而,从阳山人居住点和分布,却佐证了他们的先祖曾被招募的历史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13#
发表于 2012-5-9 21:57: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杨溪王氏历史渊源,桂林本土作家周昱麟写的《桂林瑶乡古村杨溪有奇闻》一文有详细的描述:

近10多年来,记者常到桂林恭城瑶乡采访,但在西岭乡杨溪屯这个800多人口的小村里,骤然发现这么多稀罕的古牌匾及其它文物,还真是感到有些眼花缭乱了。

古老的祠堂和诰封碑

  据西岭乡杨溪村老人们说,其祖先唐君公在元末率宗族从广东海康(今雷州半岛)迁来,至今有23代人了。清乾隆后子弟读书出仕,村庄渐发达繁盛,遂大兴土木,兴建祠堂和房舍。至今,村中仍完好地保存清朝中后期的老屋子六七十间。
村里人大多姓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王氏宗祠”主体建构保存尚好。大门内进为两层木楼,再进去为主殿,里面有砖砌的祭台供奉祖先神灵。殿高约10米,由12根台柱支撑,青砖围墙,朱漆红檐墙脊飞翘,楼殿雄伟轩敞。村人说,清明时节,全村数百人都聚集在祠堂里祭祖吃饭。让全村引以为荣的是宗祠大门两边的诰封碑。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十月,朝廷旌表时任四川龙安府彰明县知县的王锡之的祖父和父亲为文林郎、祖母和母亲为七品孺人。碑高约1.8米,宽1米,碑文的上端和周围有花鸟兽云等图案的浮雕。年近古稀的村民王赐祥老人说,王锡之为其六代高曾祖,为官清廉颇有政声,家人也得到朝廷的追封。
贞洁牌坊下跑“金牛”
祠堂左侧空地上耸立着一座十二三米高的石牌坊,它的两面分别刻有“一门双节”和“天清勋达”八个楷书大字,及由“两广总督李鸿宾、广西巡抚苏成额、平乐知府俞恒泽、恭城知县倪济远”等一干官员于道光八年(1828年)十二月十四日题奏皇上旌表“节妇太孺人王费氏、王周氏”等小字。王赐祥老人说:王锡之的祖父兄弟二人早逝,祖母费氏从19岁守节至73岁、周氏从20岁守至50多岁亡故,得到朝廷表彰树立牌坊。
“一门双节”石牌坊
石牌坊旁有条六七米宽的大路,但奇怪的是,村里来往运输手扶拖拉机偏偏放着大路不走,竟从牌坊下约3米宽的“门洞”里钻过。赐祥老人说,最近这些小车已把牌坊边连着的石头撞掉了一块。

恭城文管所的秦所长告诉记者,整个恭城除杨溪村外还有县城、西岭河边街、平安乡巨塘村有3座石牌坊,而杨溪这一座是最古老的,很有文物价值,村民应好好保护起来。

贻谷堂与“兄弟登科”和“鹤发双辉”匾

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王赐祥家祖屋“贻谷堂”堪称村里古建筑群的代表。其基本结构为“三厅二井”:从大门进去为前厅、天井,两边有厢房,往里是中厅,再进去是“倒天背”的天井和后厅。外墙、屋顶为青砖青瓦,内部为木柱木板。楹柱上有对联:“贻厥子孙有为有守,谷我士女宜室宜家。”巧妙地将“贻谷”二字嵌在联首。中厅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兄弟登科”四个楷书大字和“大清道光十五年乙未、二十年庚子中式四十二、三十五名举人聘之、锡之立”等小字。横匾的朱漆已剥落泛黄。赐祥得意地说,当年王聘之、王锡之兄弟俩接连登科,这可是祖上的功名荣耀。文革时期,他将匾取下来当床板睡,才躲过一劫。村里从乾隆中期至光绪末年的老屋有六七十间,像他家这样完整的古宅也还有七八座。
 赐祥的兄弟义祥家中也挂着一块寿匾,上面刻有“鹤发双辉”4个大字和“庠生王治政、治法,童生治朝之父母”“大清光绪岁次丙申谷旦立”等小字。义祥说,他在文革时也将匾悄悄取下放在二楼收藏起来,幸好没丢失,否则就变了败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

听众

184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7-2-9
注册时间
2012-3-24
14#
发表于 2012-7-2 02:0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vunzgik在2012-5-11 20:36:53的发言:
这地方风景还好,顶~~~~壮人也多,一部份讲壮话,填瑶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15#
发表于 2012-8-29 14:06:00 |只看该作者
恭城的文庙,主殿建筑风格很像广府人的祖庙,侧殿还用了广府民居的 镬耳墙,屋顶铺了橘色琉璃瓦,横梁的 “灰塑” 和 泥公仔 都很广府。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16#
发表于 2012-8-29 14:08:00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桂林都有 梁、欧、莫 这些姓,很亲切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7#
发表于 2012-8-29 17:0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内容我曾经到过恭城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21 09:46 , Processed in 0.146028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