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粤西土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7月6日南宁贝侬沙龙圆满结束

[复制链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6-11
注册时间
2002-7-6
21#
发表于 2007-7-7 22:2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亚南在2007-7-7 21:59:00的发言:
如果能多上些照片就好了.

我的相机充电器坏了,相机没法工作。晓浏的相机久不使用,电池的电已经耗完。所以我们没能为本次聚会留下影像资料。想看聚会照片的贝侬很多,对此我们感到有些愧疚,但看来只能通过下次多照几张来弥补了。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

听众

2424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2-4-8
注册时间
2003-1-3
22#
发表于 2007-7-7 22:54:00 |只看该作者
粤西土著贝侬文采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

听众

2424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2-4-8
注册时间
2003-1-3
23#
发表于 2007-7-7 22:57:00 |只看该作者

梁兄提出的直接应用英语借词也一直是小弟私下里所期盼的!希望能早日实现!

另外,偶认为,竭尽全力在壮区普及英文教育,是一个现实而很有远见的做法!

其作用从各方面来说,意义都是十分深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听众

2288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9-4-11
注册时间
2005-1-9
24#
发表于 2007-7-8 01:03:00 |只看该作者
强烈支持楼上的观点.因为壮话和英语意思和表达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英语又是国际语言.希望我们能和国外的英语教学组织有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4060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5-3-16
注册时间
2006-7-30
25#
发表于 2007-7-8 01:26: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vaiz在2007-7-7 21:08:00的发言:

家园里没找到壮文规范的东西,我们自己能不能先做一份,在使用中实践中改进?

或者做一些专题的帖子,如翻译国名、省名、市名、姓氏等等,

Aen neix rauz ndaej hag Miongjdaih(泰国) l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

听众

5892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7-24
注册时间
2006-1-12
26#
发表于 2007-7-8 04:3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Honghlaj在2007-7-7 20:43:00的发言:

没有利用这个机会与路漫老师探讨壮文老借词的规范问题,甚是可惜。

在自由讨论中,我和梁显宁贝侬主要讨论了新词的壮译问题。梁贝侬建议研究直接从英语借用,如3×2=6,参照Three times two is six可以译成Song aen sam ndaej roek(这在壮语中其实是很普遍的用法,严格来说不是借英语的译法),而不用3 singz 2 ndaej 6.这是一个新的思路,值得探索。

对此,我和沙南则表示,要考虑到目前壮族地区主要接触汉语的现状,广大壮族子女的英语水平普遍不是很好。

我认为新词译法按照语委的相关资料,按以下顺序考虑:1、利用民族固有词创制新词。2、利用老借词。3、利用新借词。同时对创制的新词没有权威部门进行规范推广表示了担忧。

(关于新词翻译补充:

1、发掘壮语的构词成分。如口语中Ranzcungq表示公共的房子、Mohcungq表示家族共同的墓地,我们可以将“cungq众”作为“公共的”的构词成分:公园Suencungq,公墓Mohcungq,公共汽车Cicungq,公物hongcungq,公费Cienzcungq……

2、对于泰语中利用民族固有词创制的新词,不妨直接借用,如“火车”—rotfeiz或者cifeiz。

3、充分利用壮语构词成分进行创制,如,“统一”可以译成“dajndeu”(daj是动词构成成分),可惜壮语本身的构词成分极少。

4、词性转换。考虑到壮语动词丰富而抽象名词缺乏的事实,可将动词或形容词等转换成名词使用,如以上dajndeu可以当作名词来用。

5、考虑从英语等外语的表达转化成壮语表达,如“幼儿园”,英语为Kindergarten,壮语可以译成Suenlwgnyez。)

其他贝侬也会有不同的方法。创造新词不是最难的,难的是,由谁来规范推广。

(题外话:我已经把此文作成文章,发在我的博客中,跟下文也差不多,原文见我的博客)

聚会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我没法清楚地表达我的意思。其实我的意思不是说“按英语的翻译”,或者“借英语”这么简单。我是针对翻译的,不是针对借词的。本来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壮语不能直接去翻译汉语。

现代汉语跟古汉语的表达方法已经不相同了,很多原本在古汉语中是日常说法的用词,到了今天已不能作为口头语了。像“2×3”的“二乘三”,若不查字典,怎知道“乘”原本是“登、升、叠坐”的意思?而在数学中的“乘”只能有“多次相加”的意思,这跟英语的“multiplication”正好对应。壮语翻译“乘”这一概念时,显然不能直接音译“乘”;也不好直接按汉语“坐”的意思来翻译--这跟用法不符;更不能按汉语的“叠”来翻译--这样会导致“2×3”的表达模糊不清,就算勉强翻译过来也不对呀“2 块石头再叠上 3 块”也不能成 6 块!若要解决这语法冲突则需按壮语语法重组成“2 叠加 3 次”(可自行对译成壮语试试),非常冗余。相反,若按英语中的“two times three”则变成了“2 次 3”或“2 个 3”,这在常识或数学都是正确的,而且简洁明了!于是,“2×3”可写成“song maet(aen) sam”(2 次(个) 3)。

再以“4÷2”为例。汉语说法为“四除以二”或“四除二”;英语则为“4 divided by 2”。如果照一般的壮语“翻译”方法,显然“应该”读成“4 cuz 2”(音译,不管我拼对与否)。殊不知,音译乃是翻译之末要干的事情!即,翻译一个词语,本语言有相同意思则用之,否则用近义词拼切,实在都不行才音译。因此,现代壮语“翻译”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音译(还不按壮语习惯的语序)的行为,不叫作偷懒,简直就是对壮语的谋杀!所以我认为:外来词应按“直接换用”-》“近义词拼切”-》“音译”的方法来引入。

先看汉语“除”是什么意思,其本意为“除,殿阶也。——《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而其他的意思几乎都是“去掉、消灭”之类的,仅当在数学中表达时才有数学上的“除法”之意。说了半天,到底“除法”是什么?先看看解释汉语词典中说“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数的方法”,而“美国传统词典”说“The operation of determining how many times one quantity is contained in another; the inverse of multiplication.”(一种检查某一数在另外一个数中被包含次数的运算;乘法的逆运算)。两个解释其实对应的是一个意思,按“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则容易解释很多。如“4÷2=2”便是“4 中包含 2 个 2”,“6÷2=3”则为“6 中包含 3 个 2”--或者说得详细些--“6 块石头按两块一组可分成 3 份”;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反过来是说“3 份个数为 2 的石头共有 6 个”(3 aen 2 ndaej 6)!

毫无疑问了,英语中的“divide”正好对应上述解释,而汉语的“除”不直接对应其意,故不能译汉,当译英语。“4 divided 2”翻译出来即“4(块石头)按 2(块一份)分”。此时如何翻译便很明显了!壮语中“把……分成……”、“把……分开”的词各地都有,而且地道得很。如按我的方言,便可说成“4 panh 2”、“4 yai 2”、“4 pu 2”等。意思非常简明,无二义性,而且跟日常习惯并不冲突。退一万步说,也比直接把“除”音译成“cuz”之流好。

以上才是我原本要表达的观点。显然因为聚会的时候我表达不清,所以产生了歧义。说话毕竟不如动笔。

西方科学思想源远流长,而且成果极为丰硕。中国的近代史就是被科技打败的屈辱史!一贯重文轻理的传统教学方法埋没了大量的理科人才!汉语(汉字)本身背负了许多语言文字之外的枷锁。单个字都被赋予了极多的意思,不仅包括字面上的,甚至还包含了艺术的、文化上的意思。壮语引入词汇时,用这样的语言跟文字作来源,合适吗?

为什么我要用英语作说明?英语的简单,不是因为它的语法(英语的语法未必比汉语简单),而是因为相对于汉语,英语是一门相当纯粹的语言。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几乎别无他意,它仅仅是语音符号!汉语只是语音符号么?未必!追求用字上的、近乎逼近语言学家标准的用字精练,是普通人需要的么?漂亮的文章、意味深远的文章真的是每个人都必须的么?

汉语中,单字对应着极多的意思,如果按每个意思作一次翻译,壮语将变得像英语一样词汇泛滥、庞大无比!若开了先河,把“乘”音译作了“cwngz”之类,那以后“乘务”怎译?“乘风”呢?“乘机”、“乘积”呢?按音译?可那汉字就不只一个意思,都成一个音了,能不混淆?意译吧,好像这几个词中的“乘”又是差不多!你也许想说,其他语言翻译汉语没这么复杂,都对应着呢。可壮语不一样呀!我们语言的词汇量极少,所以充斥了大量的桂柳话、平话、粤语。

据此,我个人认为,之所以现在壮语的翻译搞成如此的四不像,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翻译的源头选错了!我们不该选汉语,实际上按现在壮语的词汇量,我们也不能选汉语作为翻译(或说引入)的源头!

不仅词语上不能与汉语比。语法也不对应!壮语是中心语前置的,这跟汉语不同,但是跟英语之类的语言却是类似的!为什么我们要抛弃语法(还不按壮语习惯的语序)上共同点颇多英文,而选择汉语这么复杂的语言来作源头呢?

《几何原本》的翻译难道是汉语借用火星语言作中介翻译过来的么?当然不是!利玛窦和徐光启两人合作用原生中文表达,将《几何原本》(前六章)翻译了出来,用的是地道的汉语汉字!原本很多概念是汉语里根本就没有的(如 element 等)!那时的汉语中也极少有科技词汇(近代数学就是科技之本)。徐光启的大胆在于敢于在翻译上推陈出新,直面当时汉语没有近代科技词汇的现时,以“几何”对应“geo”的音译跟近意拼切的方式做出翻译!为何我们壮语翻译者不能承此气概?Geometry 本意是“测量”,英语本无该词(但有测量一词),它继承这一词语,用来直接对应“几何学”一意。壮语为何不能这样?按我上述的翻译大体翻译。壮语内断然是没有“几何学”这一词汇了,但我们有“用长度比量”、“用手量”、“用容器衡量”这样的说法。若按近似的标准音发音来拼我的方言(若以下不加说明,则所有列出的壮语拼音皆如此),则“长度比量“(dag)”、“用手量”是“zap”、“用容器衡量”是“lao”。我们可以完全用这 3 个词拼切,来形成一个新的词,来对应“几何学”,如:DagZap、ZapLao、DagLao 等。不行么?为什么非要隔着一层汉语去音译?

又如“离散数学”中的“合取”(conjunction)、“析取”(disjunction)。这词是不能按汉语翻译!因为,在英语中的 conjunction 还有语言学上的“连接词”、天文学上的“会合”等意,而 disjunction 还有遗传学上的“分裂”之意。所以绝对不能直接搬汉语的翻译!否则将会无端地多出至少 3 个不必要的近义词!其实这两个词倒是不难翻译,它们的联系就在于 junction(有连接点、结合点等意),而 con 词头有“共同、互相”等意(如:contemporary--同代),而“dis”则有“断开、分开”等意(如:disconnect--断线)。按 swnj(把绳子续绑起来)、“gat”(线条断开)、“zoeng”(在同一个)来拼切,可分别形成“SwnjZoeng”,对应 conjunction,表明“把两边接起来”,正好都对应“合取”、“连接词”、“会合”之意。而“SwnjGat”对应 disjunction,表明“要接在一起但接不起来”这一描述,也能够对应“析取”(即,只取一边)和“分裂”。

什么?你看了这个新词觉得有点怪,而且想笑?噢,我想你大概是中了“民族自卑心病毒”:无法接受本族的新事,却能接受外族的怪事。这新词难道比“偶”、“虾米”之留的词更能让你惊讶?退一步说,觉得奇怪再正常不过了。当初徐光启那会的人说要“去学几何”时的怪异程度不亚于我以上的译词。想想有个人说了句陈述句:“我们老师今天教什么”,你就能大概了解那时人们的惊讶了。

什么?我这些词不符合语法?那你告诉我,两个动词拼名词,哪个该在前面?换句话说,我拍手时,是左手拍右手响,还是右手拍左手响?拼外来词的时候已经成了双音节词,该遵循语法的时候(如名-动词拼时)当然要遵循,可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按照平常语音习惯了(如习惯某调读前面等)。

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了吧。本来这些应该是聚会时要跟大家请教的。可惜时间太短。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 翻译不能直接选汉语,需逐本朔源,追寻源头,防止翻译后原意变形。
  • 引入新词的时候,需逐查引申义,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译词。
  • 译词尽量避免音译现象。
  • 按壮语语法,或说“自身的描述方法”吸收。

最后有两点忽然记得的,各地不同方言之间有些原生词,意思相同或相近,但读法有区别的,按近义词或同义词吸收。这可以在日后翻译的过程中来扩大词汇量,加快词语的语法化速度。另一点就比较复杂,壮语本是黏着语(胶着语),即,可能类似英语那般通过语态变化来产生词义。我来大胆的猜测一下(毕竟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我的方言中,“埋葬”和“种植”分别是“mok”和“blok”,那么“ok”可能本身才是“埋,覆盖”的意思,而“m”和“bl”可能原先对应两个词,分别有“葬”和“种”。再如,“ok”(出)和“lok”(外面),都是以“ok”结尾,可能“ok”才是“外”的意思(类似英语中“out”)。如果能总结出规律,那么这将对创造新词的时候产生良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本来想要在聚会上表达的全部意思。

末了,再说一些“煽动性”的话(虽然我知道没什么用)。

汉语大量引进的外语,最著名的,莫过于佛教典籍了。随着佛教的盛传,也出现了很多汉语翻译的外语:菩萨、佛、如来、小乘、大乘、苦海……等。这些已形成汉语(族)文化之一。再者,近代徐光启(代表作:几何原本)、严复(代表作:天演论)、梁启超等人,也为汉语注入了至今琅琅上口的近代科学词汇:物竞天择、几何、元素、科学、经济、社会……。外来词在汉语的流行,是当时人的需要而产生。现在的壮族人们,不也缺乏着壮语执教的科学教育么?不也缺乏壮语执教的经济、哲学之类的教育么?

老一辈的汉族人,为汉族语言--曾一度被斥责为“无法描述科学”的语言--增添了现代科学、哲学、经济学等描述能力,那时他们断然不敢确定《几何》、《天演论》会推广开去,也有很多人质疑他们的动机,甚至挖苦讽刺!但现在证明:他们成功了!他们使汉语描述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地加强,更增加了汉语的价值。很显然,那一辈的人成功了!

既然他们成功了,那,我们这一代的壮族人,能不能走走他们路子?近代汉语,缘起科学。现代壮语,能不能也缘会科学,用这不太新的、几百年前的“新”思维,把壮语也发展开去?让后辈们去继承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8 22:35:01编辑过]

以还原僚语思维、文字为己任。双定壮语:Gou yaenx euq doeg a? Gou zaemh mayj taen-roen gaz!汉  语: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
http://blog.tayrau.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

听众

8758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0-10-28
注册时间
2002-10-6
27#
发表于 2007-7-8 08:24:00 |只看该作者

Angqhoh baez hoihcomz neix ndaej swnhleih angqyangz guh baenz!

对聚会圆满成功表示祝贺!

Caemh docih gyoengq beixnuengx gvansim ndiepgyaez gij hongsaeh vah saw Bouxcuengh!

并对诸位贝侬关心和积极参与壮民族语言文化事业深表敬意!

Muengh mwhhonegq ndaej caeuq gyoengq beixnuengx lai guh gyaulouz! 

愿有机会与大家多交流!

Hoh hongsaeh Sawcuengh raeuz ngoenz hwnghwd gvaq ngoenz!

祝壮语文的明天会更好!


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 Vahcuengh gyaeundei,gyaeundei mbanjcuengh! Sawcuengh miznaj,miznaj Bouxcuen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28#
发表于 2007-7-8 10:24:00 |只看该作者
梁显宁贝侬所言很有见地,可供以后深入探讨.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2-8
注册时间
2004-4-2
29#
发表于 2007-7-8 15:2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粤西土著在2007-7-7 16:19:00的发言:

本站讯(2007-7-7 南宁站实习记者:粤西土著)
   .....

(二)壮族的内部团结和民族凝聚力。

...

“地球人”黄老师补充说到了横县的壮、汉民族关系,认为存在一些小范围的民族矛盾,而恰恰是这些地区民族意识比较强烈一些。

...



横县人口100 多万,壮族人占总人口大约40%。壮、汉民族关系一直存在民族歧视和民族矛盾,本人深有体会。因此,很认同上述的说法:“而恰恰是这些地区民族意识比较强烈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

听众

332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9-4-17
注册时间
2005-10-26
30#
发表于 2007-7-8 20:32:00 |只看该作者

真是遗憾,这次聚会没有去成。白天还和英树相约,尽量争取去的。

有个大学同学,来广西旅游,正好周五的时候到南宁,而且只待一晚,八年没见,我有责任和义务尽地主之谊,所以那天,我不得不重彼友轻此友了。

看到粤西、沙南和梁显宁等贝侬的帖子,让我觉得更为遗憾了,可以想象当时现场的热闹和真诚。而且,我周五的时候为了晚上的聚会,上班前专门往包里塞了数码相机!要是能去,就能有相片留存了。


越知则越知自己无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31#
发表于 2007-7-8 20:54:00 |只看该作者

粤西土著贝侬辛苦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了这么长的总结,没有充沛的精力和聪颖的思维能力是不能做到的,本站确实需要更多象你这样的新生骨干来推动,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已经将粤西土著贝侬的这个总结发表到了首页的理事会工作版块,并已经将自己相应的感想发表在本论坛的“内部会议”版块的《[讨论]论坛版主的任免制度问题 》的五楼跟帖里,请有进入内部会议权限的贝侬关注和参与讨论。

可以看出本次沙龙的最大议题之一就是壮语文,很高兴这么多贝侬对壮语文发表了这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对梁显宁贝侬规范壮语新生词汇的想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其他贝侬的相关意见也有道理,这些以后我们应该归纳起来,也许可以发表到《三月三》壮文版。我顺便想提醒一下,“几何、元素、科学、经济、社会”等现代汉语词汇,还有其他诸如“民主、干部、政治”等抽象词汇,其实都是由近现代中国学者从日语引入的,并非中国人的自创词汇(这些词汇有相当多的部分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古籍当中但意思与现代词汇不同,后由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后率先进入近代化的日本人将之诠释为现代词汇并由现代汉语重新吸收)。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32#
发表于 2007-7-8 21:19:00 |只看该作者

“而恰恰是这些地区民族意识比较强烈一些”。

有同感!像靖西,99%都是壮族,所以人民少有壮族的概念!也很少有壮族是少数民族的概念。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

听众

2658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1-9-20
注册时间
2007-2-18
33#
发表于 2007-7-8 22:01:00 |只看该作者

     

  Beixnuengx dox raen naj ,

  Goj vah gangj mbouj caenh ;

  Lauxdau daengz geiq haen ,

  Gyaez dingh raen mbat ngeih !

 Yawj raen daih gya guh ndaej baenz nauh yied ,daidangq viz ,mbat ngei  aeu bae cam gy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

听众

5892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7-24
注册时间
2006-1-12
34#
发表于 2007-7-8 22:3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红棉树在2007-7-8 20:54:00的发言:

……

我顺便想提醒一下,“几何、元素、科学、经济、社会”等现代汉语词汇,还有其他诸如“民主、干部、政治”等抽象词汇,其实都是由近现代中国学者从日语引入的,并非中国人的自创词汇(这些词汇有相当多的部分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古籍当中但意思与现代词汇不同,后由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后率先进入近代化的日本人将之诠释为现代词汇并由现代汉语重新吸收)。

……

我也顺便补充些内容。“科学、经济、民主、党派、共产、主义”等词,的确是从日本引进的词汇没错。但如果因为引进的数量多了,从而认为很多汉语中的当代科学(包括整个学术上)的词汇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话,那未免也太看得起日本了。

“元素”一词,是我一时手快写的,未考证是否是徐光启的翻译。但“几何”一词的的确确是徐光启翻译过来的。他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是 1606 年,那时候的日本还不知在干什么呢(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71年)。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今天仍在使用的数学专用名词,如几何、点、线、面、钝角、锐角、三角形等,都是首次出现在徐光启的译作中的,仅此一点,就足以奠定徐光启在中国数学史上的地位。除《几何原本》外,对天文计算极其重要的球面三角知识,也是徐光启率先介绍过来的。徐光启本人著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数学著作。他把中西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比较,并且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几何定理来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方法严密化。这些工作对此后我国数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徐光启在引进西方先进成果的同时,也继承了不少中国传统科学的优秀成果。他在中国学术传统转化过程中,起了开拓性的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10月31日第七版)

“在这里他们创造了许多数学概念,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心、平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斜方形(菱形)、相似、外切、几何等等。这些概念一直使用到今天。并且,其一改中国古代数学书籍编写方式,引入了公理化方法,使用了证明等。”--《数学通报》2004年第4期

由徐、 利《几何原本》及克拉维斯拉丁文评注本以及“0pera Mathematica V Tomis”第 l 册的内容来看,不难得出。几何一词确是译自拉丁文“Magaitudo”的结论。” --1993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 第2期:《几何原本》之名称

尽管对译词的源头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毫无疑问是始于徐光启。更不可能是日本!


以还原僚语思维、文字为己任。双定壮语:Gou yaenx euq doeg a? Gou zaemh mayj taen-roen gaz!汉  语: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
http://blog.tayrau.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35#
发表于 2007-7-9 01:11:00 |只看该作者
我才识粗浅,所以不知道“几何”一词是中国人先使用的,不好意思了,日语当中也使用“几何”一词,看来又是“小日本”学我们“大中华”的了。当然,我从来没有认为“很多汉语中的当代科学(包括整个学术上)的词汇都是从日本引进的”,只是列举了部分汉语吸收自日本的词汇,国人没有必要因为那样而得出汉语当中的当代科学或学术上的词汇都是从日本引进的结论,要不然还真的太看得起日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9 1:28:16编辑过]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36#
发表于 2007-7-9 13:0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壮家村姑在2007-7-8 20:32:00的发言:

真是遗憾,这次聚会没有去成。白天还和英树相约,尽量争取去的。

有个大学同学,来广西旅游,正好周五的时候到南宁,而且只待一晚,八年没见,我有责任和义务尽地主之谊,所以那天,我不得不重彼友轻此友了。

看到粤西、沙南和梁显宁等贝侬的帖子,让我觉得更为遗憾了,可以想象当时现场的热闹和真诚。而且,我周五的时候为了晚上的聚会,上班前专门往包里塞了数码相机!要是能去,就能有相片留存了。

确实太遗憾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作出你这样的选择。

相机的事也很可惜……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37#
发表于 2007-7-9 13:28: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红棉树贝侬的夸奖。

关于中国现代词汇的引进问题,实际上是只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表现。当我们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时,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乃至世界各国都在学习我们文化。但日本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都在向日本学习。在几千年的亚洲文明史上,中国文化遥遥领先,日本等国家惟中国马首是瞻。但到了近代,中国衰落下去,日本的西化和现代则比较彻底,日本逐渐在文化上持亚洲牛耳。

词汇的来源是最直接的表现,世界文化从先进地区向落后地区流播,这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规律。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1-23
注册时间
2003-4-24
38#
发表于 2007-7-9 20:3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路漫老师则表示,其实目前在壮语与壮文的推广工作中,政府基本没有限制,而且赞成实行双语制。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一般采用辅导班等形式,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壮语与壮文推广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路老师提出几个尖锐的话题:壮族人自己缺乏必要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感,因而普通壮人对自己的文化“不感冒”。他举例了一些壮语与壮文难以推行的实况:壮族人在生下第二代后,不再教育他们说壮语,这种现象在城市非常普遍,如今农村也逐渐盛行;壮文读物报刊非常少,“学习壮语与壮文用处”的观念限制了壮语与壮文的推广;地方口音的差异也导致壮族人之间的交流存在困难。



也许,我们会继续汉语化,但是会依靠汉语来统一僚民族,内质的文化与基因注定我们与其他民族有根本的不同,而我们又会通过英语获得更大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壮语则让我们怀念先人,保持民族特色。


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日。心怀宽恕,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0-12-26
注册时间
2006-12-31
39#
发表于 2007-7-10 11:24:00 |只看该作者

哈哈~~非常的支持喔~~也很支持我们家的“瑟瑟”能用壮话反映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0

听众

4689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2-7-2
注册时间
2004-11-6
40#
发表于 2007-7-10 13:17:00 |只看该作者

可惜村姑没有来,我还等着看她的漂亮鞋子呢。。。

可惜聚会的议题都太专业,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没法参加讨论。。。

可惜我先走了,没有看到后边的热闹场景。。。

关于聚会,我想说句心里话:家园的聚会我参加很多次了,最初参加时,还比较好玩,我还学了几个壮文,虽然后来几乎忘光了;以后的聚会,一次比一次像开会。而我,是个自由派,最不喜欢的就是正襟危坐的开会;最不喜欢看的文章,就是政府新闻。。。

对于家园建设、聚会组织,我在以前的聚会中也提过我的意见。这里再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的母亲是信仰基督教的,我曾经参加过她组织的聚会,除了虔诚地祷告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很轻松的,大家一起唱圣歌、学圣歌,当然也聊天。据我朋友说,圣诞节教堂组织的活动,也有圣经知识抢答等等这些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很好玩,也很热闹,连小孩都盼着过圣诞节,好去抢答赢奖品。

反观我们的聚会,每次的议题都是那几个:网站发展、僚人的发展、僚区的发展。我不是说这些议题不好,而是,我们大多数的人,不是每天都在考虑这么重大的问题。为什么不拟一些比较轻松活泼的议题呢?比如这个月学唱德保山歌,下个月学唱靖西山歌,再下个月学唱苹果嘹歌?如果是这类聚会主题,半个月一次聚会我想都会有人踊跃参加,我就是其中一个!


一棵树要长多久才能开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7 02:57 , Processed in 0.20866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