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8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壮之海南移民

[复制链接]

186

主题

1

听众

708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4-8-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5-9 13:2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黎族被认为是海南岛上的原著民。但,即使被称为原著民的黎人,也是划着独木舟,从大陆渡海而来,他们便成为海南的第一代移民


●史前时期,海南岛的居民已不下1万人,包括了黎族、壮族等民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向海南岛移民,发生在汉代


大约在距离今天50亿年前的那段日子里,海南只是一个半岛。地壳陷落,大陆漂移,南中国海上出现了这个与大陆分离的海南岛。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孤悬海外的这块岛屿有了人类的踪迹和历史。


海南岛有没有原著民?谁是海南岛的第一代移民?


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就有人类在海南这块岛屿上生息繁衍,过着原始生活。最早进入海南的被认为是我国南方百越族的一支———黎族。


百越族公认为黎族的祖先,其主要分布地域是现在的广西、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高雷地区。泛海而来的黎族先人先后在岛上定居,成为海南最早的人口群落。于是,从大陆南下移居而来的黎人,自然在历代的考古过程中,成为海南岛第一代移民。


就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支系一样,黎族也根据其分布有五大支系:亻孝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加茂黎。本地黎,就是习惯上被认为是海南最古老居民的一支,有人便把他们称为海南的原著民。


原著民是否土生土长?从生活习俗、喜用并善用的渡海工具、居住的船形屋和方言考证,本地黎与大陆越人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反映出他们之间密切的亲缘关系。于是,一个有关原著民也是跨海南下,在岛上择地而居的结论得出了。


本地黎是最先进入海南岛的黎人,如今,他们主要深处白沙山区,是一支完整的支系,至今仍未分散。他们分布的轨迹,是从岛东、西和北部向五指山收缩。其集中地区的中心是夹在黎母岭与雅加大岭之间的盆地,可见出他们是被其他支系从外部不止一次的冲击压迫进入这里的,高山深谷成了他们防守的天然屏障,也是他们辗转定居的历史渊源。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深处海南腹地的状况,使他们以本地黎自称,从而形成他们便是原著民的概念。


在黎族中,无论哪一支系最先进入海南,均经历了史前时期人类移民初到本岛四处活动,寻找理想立足点,并最终择地定居,再不断扩大活动范围的过程。艰难的创业之后,他们的所在地就成了继续招来移民,进一步开发海南岛的基地。


南下北上,史前移民呈现双向的移动轨迹


德国有一学者史图博(H.Stubel)曾著述《海南岛民族志》一书,其中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传说故事为依据,提出黎族与印尼古代马来民族、印支次大陆各民族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观点,从而论证:黎族中的本地黎与杞黎、亻孝黎和美孚黎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本岛土著居民,后三支系经过几次民族迁徙浪潮从南洋海外浮槎北渡进入海南岛。


尽管这一结论带有西方人丰富浪漫的想象,但黎族先人具有马来种族的特征,又多少为其提供了佐证。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众多专家学者仍然认为,海南与我国大陆的关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南洋各地所无法比拟的。在民族迁移过程中,人类的物质文化同样可以相互交流传布,在这里并没有人种和国别的限制。这样或许会有南洋诸岛的某些种族被某种原因迁到海南岛上来,但即使有也是少数或个别现象。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是从大陆跨越琼州海峡,向海南迁移的这个总趋势,其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当然,这种有关的黎族多源说,却为海南史前时期的民族迁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海岛移民绘制了一幅茫茫大海南来北进的鲜活图画。


海岛先民活动区域广泛,人数已逾1万


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司徒尚纪博士在对海南岛黎族语言进行比较时曾指出:此地少数民族语言与广西壮族以及西南一些地区民族语言皆有同类构词法,语法也多倒装句,即形容词和副词不放在名词或动词之前而倒放其后。


“有一个女子来过”,却说成“有女子一个来过”。这种用法至今仍流行在当地岛民日常生活用语之中。


语言是一个民族演化变迁留下的最好最直接的证据,也是海南黎族与广西壮族两地先民同属一个支系在语言上留下的痕迹。这一支系在海南岛先古移民中则表现为与广西壮族同源不同流的“临高人”,他们过海而来,主要居住岛西北部,以临高为中心,包括儋州、澄迈、琼山和海口的一部分地区。而与他们语言、习俗相同的,则还有居住在隔海相望的徐闻之地的居民。他们进入海南的时间则在黎族先人从北向南迁移以后,最迟不晚于西汉。


可见,史前时期,海南岛的移民有着从古壮族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被称为“临高壮语”的临高话特殊而又有别于海南其他语言的原因。


作为海南最早的移民和开发先躯,来自大陆或可能来自南洋群岛的先人,陆续登上这块岛屿的南北海岸,沿各大河流上溯岛内各地,留下了活动地域广泛的各类遗址。每个遗址其实是一个血缘氏族的居地,相当于历史时期的一个村峒。一般黎族一个村峒约40人,则估算出史前时期的海南居民已不下万人。


历史上首次有组织的移民在汉代


《汉书》记载:汉元鼎六年,平南越,自合浦徐闻入海,得大州;元封元年,置珠崖、儋耳二郡。汉初建置二郡,即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第一次在海南岛建立,也是海南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移民。


当时,全岛“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以每户6口计算,为13.8万人,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人。这个比例与当时广东南海郡、合浦郡每平方公里1.1人相比,竟高了几近4倍。这无疑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海南先民自广东大陆迁徙而来,新的寄居地竟比源出地人口高出几倍。此现象一方面表明,自秦朝修灵渠之后,南北流江到北部湾成为南下汉人主要交通线,海南岛得利于此,人口数量和密度便自然优于广东大陆;另一方面则说明当时来到海南的移民,已不再仅局限于广东、广西沿海,早有北方中原的汉人迁居而来。他们中的主要成份有汉代向海岛的派官、派兵,渡海作战的军队很多便驻扎下来,成为岛上移民;还有从事商业贸易或其他行业的“善人”,《琼台外纪》一书便有“武帝置郡之初,已有善人三万之数”的记载;至王莽辅政时,更有从中原迁徙“罪人”至此的说法。这些从不同层面而来的移民,“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从而成为扩大民族交流的开端。


后汉时,北方战乱,海南作为避居之地,吸引移民逐渐增加,“建武二年(公元26年)青州人王氏与二子祈、律,家临高之南村,则东汉有父子至者矣”。这便是海南移民已有具体地域、姓氏和落籍地点的最早记载。


(历史上海南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在哪个年代?什么时候达至高峰?请读者继续关注《海之南》)


(本版图片均由黄克歆摄)

最近,记者从不同部门分别获得了几组数据:


截至去年底止,我省因私出国人数激增,特别是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增长率是前年同期的2.7倍;


另一股被称为“海归派”的浪潮则来自于境外。据去年12月举办的第二届广州中国留学人员交流会传出的信息,当年以大幅走势流向海外的学子,正以更大的回归趋势走来。最受他们青睐的城市或地区,无疑首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或沿海之地。尽管受各种条件所限,海南还未能跻身其间,但这块灵秀的宝岛,却以潜力尚待挖掘的另一层意义,受到海外学子的关注。这种关注,谁说不会演化成推动该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力量呢?


与海外流势相呼应的,则是岛内各市县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口,向中心城区海口、三亚等地的辐射。据海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较第四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6.16个百分点。


涌进流出,人口的迁徙与移动,就像潮起潮落的大海,那样不可捉摸却又遵循着自身的规律,这便是被剥离了种种表象之后的有关人类择地而居的———生存规律。这规律可以上溯到几千几万年,也可以表现在当代或眼前。人类的迁徙形式或许早已千变万化,人口的移动内涵或许更加丰富和多元,只有这深刻而又实际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它带来的是社会的融合、进步和变迁,是人类的进化、演变和永恒。


那么,就让我们站在这个基点上,去追寻海南岛先民那透着蛮荒与原始、蕴着力量与智慧的昔日踪迹,去演绎现代海南那带着动感与韵律、携着宏阔与博大的崭新篇章。这追寻与演绎的最大特征,便是海南岛上人口的迁移,是有鲜明海洋气息和文化作注脚的。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沙发
发表于 2002-7-4 08:38:00 |只看该作者
听说海南的临高话是接近壮语的一种语言。看见临高人应该和壮族在历史上有密切的关系。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7 06:37 , Processed in 0.13410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