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崖壁画的年代
广西左江的宁明县花山崖壁画中的一些器物,同样为研究者提供了年代学上的依据。一种带有环状把手的刀,即所谓“环首刀”;一种角状的铃,即所谓“羊角钮钟”,这些器物在考古发掘中都曾出现于广西,并已知其年代。尤其是铜鼓,在花山崖壁画上出现很多,也已知其最初进入该地区的时间。再参照对复盖在画面上的钟乳石标本进行碳——14测定的数据,把所有这些综合起来,我们大致可以推定花山崖壁画的制作年代。
这种方法总起来说,就是(一)从画面中找出具有年代特征明确的典型器物,(二)对崖画其它有关标本进行科学测定,然后综合研究这些数据,以得出年代学上的结论。
首先,羊角钮钟的图像,在左江流域宁明县的花山和高山的崖画点均有发现。其图像的形体略呈正三角形,上端有外撇似羊角状的双钮,形制与广西地区出土的相同。这种羊角钮钟,目前仅见于我国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和越南,以广西出土最多,年代为战国至西汉中期。
其次,环首刀在壁画中,佩挂于身材高大的首领人物腰间。这类带环首的长刀,广西地区主要发现于西汉时期的墓葬中;但在湖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越式青铜钺上,也发现了腰间佩挂环首刀的图像,其人物形态亦与花山崖壁画相似。
再者,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测定实验室原思训等,1985年和1986年曾在花山采集了被画像所压叠、或复盖在画像之上的石钟乳,进行过碳十四年代测定。钟乳石类样品不是理想的碳十四测定年代的物质。因为沉积时“死碳”的加入,使样品年代复杂化了。他们采集一个正在生长的钟乳石,测定其受“死碳”干扰的程度,据以对其它样品进校正。在分析结果得到作画年代时,还作了同位素分馏、树轮及沉积时间校正。综合以上分析,从现有测量数据,可以认定广西左江流域宁明花山崖壁画的作画时间在距今2370年(公元前420),至距今2115年(公元前165)左右,即成画年代在战国至西汉。但是考虑到测定的样品数量有限,各种校正项的年代误差,以及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转移等因素,不排除作画年代的上限可扩展到春秋晚期,下限延伸至东汉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花山崖壁画制作于春秋战国至汉这一时期。
(摘自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