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QQ.com 2008年04月19日09:26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4月19日电(记者黎蕊王勉)只要一盏灯,一根药线,点燃后直接灸灼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就能治疗多种疾玻这是壮医有名的“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还有一个神奇的诊断方法——“目诊法”。通过肉眼观察眼睛上某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及其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就能看出患者得了什么玻
将这些“传奇”继承并发扬广大者,是一位65岁的老人——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会长、被人称为壮医药理论“鼻祖”的黄汉儒。
就在四十天以前,国家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批准了在广西开展壮医资格考试。在记者到来之前,他刚从壮族资格考试的研讨会上赶回来,他是专家组的组长。
“30年了,我也没想到壮医药学能发展到今天。”黄汉儒说。他的办公室是满满一墙的书,其中最厚的几本大部头分别是《中国壮医学》、《壮族医学史》、《壮医理论体系概述》等。这些著作,构建起壮医药理论的基矗
1943年1月,黄汉儒出生在广西忻城县遂意乡一个贫苦的壮族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的痛苦经历使他立志从医。1965年,黄汉儒大学毕业。这位广西中医学院的优等生主动要求到落后的么佬族聚居地罗城县,成了当地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黄汉儒在那里一呆就是13个年头。1966年到1979年,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赖以治病强身的就只有壮族、仫佬族、瑶族等民间草药验方。在这里,这名年轻的医生一再被壮医药的神奇疗效折服。
“它有着现代医学无法取代的功效,很多次,我见到那些以为没有救的人被寻常的草药救活。可当地人却习以为常,没有人想到它是民族宝藏。”
他第一次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念头:一定要发掘、整理壮族医学理论!
带着这股信念,他几乎走遍了罗城县100多个村,收集整理了1000多种民间验方。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不想在这些老医师去世之后,再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有过这么辉煌的医学史了。”
1979年,黄汉儒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成为广西第一位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毕业时,他回广西继续搞壮医药研究。
之后整整二十年间,他参与创建了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他创办了《民族医药报》,他申请建立了广西壮医医院……几乎所有与壮医学发展有关的片段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6年到1992年,黄汉儒带领着近300名医疗工作者开始了广西范围内的壮医药资源普查。他们走访了70多个县,采集制作了一万多份民族药标本。
1984年到2000年间,他主持编著了《中国壮医学》《壮族医学史》等数十本在壮医药发展史上具里程碑地位的著作,使得壮医药改变了“民间”的“宿命”,第一次确立了在中国民族医药中的地位。
2002年,黄汉儒60岁。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顺利通过了全国多个部门专家组成的委员会鉴定,“民间壮医药”终于上升为“壮医药学”。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监局将启动壮药标准的制定工作。
黄汉儒今年已经65岁,但并没有“颐养天年”的意思。“除非我不行了,否则我还是要走下去。”他说。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