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578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国的西南部落中》(英)塞缪尔·克拉克

[复制链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 13:3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中国的西南部落中
(英)塞缪尔·克拉克  

苏大龙译    姜永兴校注

作者简介:

塞缪尔·克拉克(Samuel R Clark)是英国卫理公会联合传道团牧师,他曾参加中国内地会,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从事传教活动达33年之久,期间在贵州安顺居住了20多年。

    《在中国的西南部落中》是作者返回伦敦度假时写成的,1911年在伦敦出版。

内容精要: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19世纪初贵州苗族、布依族、彝族三个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和生存状况;第二部分主要讲述1887年到1908年基督教在贵州各少数民族中传播的波澜壮阔的神奇历史。
目录

第一部分 贵州的部落

第一章   贵州及其民族

第二章   苗民语言和风俗习惯

第三章   苗民传说

第四章   宗教信仰与传统活动

第五章   仲家人

第六章   彝民



第二部分 在贵州非汉族部落中传教

第七章   旁海教案始末

第八章   在花苗中传教

第九章   精神上的丰收

第十章   崇高的传教事业

第十一章        阳光纯洁大地


点评

看看看  海!外直播 t.cn/RxBC0c2 禁闻视频 t.cn/Rxl1r5o 上联是:满朝文武藏绿卡,下联是:半壁江山养红颜,横批:颜色革命。呵呵 这对联谁作的,对仗工整、语意巧妙,令人拍案叫绝,我们来看看真实的一切..  发表于 2017-6-11 05:49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沙发
发表于 2013-10-3 13:34:34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 贵州的部落

第一章  贵州及其部落

在中国现今的陕西、山西两省以南的地区,居住着众多的部落,历史上被称为“南蛮”。即南方野蛮人,也被称作“苗"。②“苗”意为嫩草、嫩芽,这一称谓显然是汉人所取,是汉人对南方非汉部落的泛称,“苗”被看成是土地的儿子。

据《舜典》记载,四千年前舜把三苗赶到了三危。“三苗”究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还是指三个部落这一点尚不清楚。③“三危”位于现今江西九江一直延伸到湖南洞庭湖畔之岳州地区。④后来,因苗民不断叛乱,禹奉舜之命前往平叛,禹以偃武修文之策,不到七十天,苗民头领就全部顺服。⑤

但是,汉人⑥同苗民之间的激烈斗争依然持续不断,在这些斗争中,武器精良、组织严密的汉人军队总是取得胜利。大约在公元前八百年,周宣王对“南蛮”发起了一次远征,其将领方叔率领一支有三万士兵、三干辆战车的军队,长驱直入征伐居住在现今湖南长沙、常德一带的苗民部落。苗民被汉人当时在发动对北方鞑靼人的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所惊恐,在阵阵战鼓和铙钹声中心惊胆战、溃败逃散。

在始皇帝——即公元前二百年,⑦建立了中央集权,⑧并修筑了万里长城的那位皇帝——统治时期,秦王朝在中国南部修建城池,整个国家实际上或名义上都受到了秦王朝的统治和征服。然而秦王朝对辽阔的西南部还是鞭长莫及。大量的苗民背井离乡,流徒到了这个山岭绵亘、土地贫瘠的地区。

汉人刚进贵州时,“南蛮”或“苗”的人数,即使不比新来者多,也至少相等。然而汉人不仅开化,而且同属一个政府管辖,苗民却分别按受各自的头领统治。不可避免的是,苗民逐渐被摧毁,其命运或被同化,或被赶到西部及西南部生活条件更恶劣的偏僻山区。这种同化过程从公元前2356年的尧舜时期起开始,⑨目前的贵州省仍然存在着这种同化。在这个省,许多汉人娶苗民妇女为妻或妾,所生的后代自然被看成是汉人。⑩

贵州省居住着众多的部落,而中国西部、⑾西藏、 ⑿缅甸、安南北部、及暹罗等国, ⒀民族成份也相当复杂,人们势必会提出这样一些有趣的问题: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由何时何地又为何而迁入贵州?笔者在贵州住了二十多年,了解到这些部落的一些情况,在此谨把全部见闻记载下来,公诸于世,这就是笔者写这部书的目的。

“贵州”意即“珍贵、高尚的地区”,这两字出现在地图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汉代,“贵”字被写成“鬼”字,有时又写成“鬼方”,即“魔鬼居住的地方”, ⒁居住在这里的人被称为“螺丝鬼”,大概是因为当地居民中,有些人把头发装饰成螺旋形的缘故。

在六百年前,贵州才建立行省,以贵阳府为省城⒂在这以前,这个省的乌江以北属四川,乌江以南是一个半独立王国,西部为彝家、东部归苗家。而汉人军队早在建省前的数百年中,就已不断进驻贵州,并在各地扎营屯兵。

一百五十年前,当罗马天主教传教士绘制中华帝国的地图时,贵州南部的某些地区被划为“生苗”或“独立苗”的居住区。在这个帝国及其边境上的一些非汉部落,往往被汉人划分为“生”、“熟”两类。生意为“未驯化的”,“熟”则是“开化”的意思;内部自治的部落为“生”,直接接受汉人政府统治的部落为“熟”。显然,在那时仍然有一些苗民部落是实行内部自治。四十年前,苗民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叛乱遭到镇压后,⒃“独立苗”就不复存在了。

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三千英尺以上,愈往西愈高。西北部的威宁湖,⒄海拔高达七千英尺,湖面长50英里、宽20英里,湖上没有船只从事航运。

当人们登上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时,展现在眼前的是岭谷起伏,一望无边,峭壁奇蜂多为角锥形与圆锥形,坡地大多是嵯石危岩,光秃贫瘠,很少长有树木,可耕地面积还不到五分之一。这里山谷狭窄,低洼处偶有小面积的平原——坝子,涓涓小溪蜿蜒盘旋在山脚下,时隐时现、出没无常。在这群山中潜伏着数不清的大、小溶洞,其中有些溶洞开阔、深邃,可达数英里。大雨之后,悬崖陡壁处,还能见到许多飞泻而下的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观。

贵州大部分河流无航运价值,最长的通航河道清水江,是沅江的一个支流,流入湖南黔阳城的辰沅。清水江横贯黔东南的大部分黑苗居住区,船只可以通达清平县的凯里,⒅发水季节,还可抵达都匀。船夫几乎部是黑茁,他们将货物运送到湖南洪江。在清冰江上航行是甚为艰险,河道狭谷流急、滩多石险,只有小船才可勉强通行,进入湖南境内方能改换大船运输。就我们所知,由于水陆运输落后,货运在贵州是一项收费昂贵的行业,大部分货物都得靠苦力肩挑、马帮驮运,每运送100英里,米价就要上涨一半。

贵州的人口大约在700——1000万之间,这个数字是我和我的同事共同观察估计的,其中一半以上是汉人,其他大都为苗和仲家。⒆

汉人在数量上大大超过非汉部落,他们主要居住在公路沿线、城镇及城镇附近。而在贵州的西南与东南面,非汉部落人口却超过汉人。值得注意的是,仲家人的穿戴同汉人农民一样,人们很容易误认为汉人。

贵州省的汉人分为“老汉人”和“客家”。客家又称“移民”,数量很大,而老汉人的人口极少。老汉人声称他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八、九世纪就来贵州定居,其他则晚至十四世纪。他们都是随军进驻贵州后,分配到了田地,娶当地妇女为妻,在此安家落户的。老汉人的后代现在还沿用其祖先的语言,或稍起变化的语言,他们还能讲当地官话。 ⒇老汉人具有顽强、勤劳的特性,他们在贵州开垦了大量的土地,但后来的汉人却鄙视他们,似鄙视苗、仲家一样。

老汉人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在安顺府的有“堡子”、“屯子”,即“驻民”,在安顺府西部的盘县、威宁一带有“喇叭子”。喇叭子是因妇女跟苗、仲家妇女一样穿长裙而得名;在贵阳、安顺大路旁还能见到“凤头人”,这是以妇女发型特征而著称。目前已很难估计这些老汉人究竟还有多少,至多只有几万人。但可以肯定,在这个省的其它地方还会有我们未曾见过的“屯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汉人已被新来的汉人和其他部落所同化。

客家系指当贵州被建立为帝国的一个省之后入黔的移民及其后代。客家中的早期移民主要来江西省,他们是违心地被强迫迁居贵州的,大部分汉人自称江西是他们的老家。三十年前,当我们第一次踏上贵州土地时,四川移民时多时少地流入贵州。近年来汉人移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南。

贵州方言和南京方言相比更接近北方语,比湖南方言等都要好懂,华北人与华中人是很容易跟贵州人进行语言交流的。

贵州非汉部落的经济生活以农耕为主,一般来说,他们不住在耕地附近,而是以村寨为单位,集中居住,以达互相照顾与保护。大部分村寨没有任何设防,也有一些衬寨用竹篱笆或石块筑成围墙。民间贸易为六天一期的赶场,场坝大多设在城镇、村寨内,边远山区的场坝也设在偏僻的山拗中的。每逢场期,场上挤满了各族男女,其中妇女穿戴各异,服饰别致,特别引人注目,使场坝呈现出一派情趣盎然、生机勃的热闹场面。人们在这里出卖牲口或农产品,并添置、购买自己不能生产,制作的生活必需品。在我们住地周围的一些场坝上,非汉部落的人数超过汉人十倍,而有些地方情况则相反。

贵州的非汉部落主要是“仡佬”、“苗”、“仲家”、“彝家”。 eq \o\ac(○,21)21“家”这个词的含义,在汉语中可以理解为“宗教”或“部落”,因而“苗家”意为“苗部落”。汉人称苗民为“苗子”,这是一种贬称,是一种粗野、无礼的语言。

上面谈到四种非汉部落中,苗和仲家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彝家,仡佬现已行将绝种,他们中许多妇女嫁给了仲家人和老汉人。据我们所知,现在只有安顺府尚有几个仡佬村寨,总数亦不过二、三百户人家。 eq \o\ac(○,22)22

“仡佬”大概是“土著”的意思,仡佬人自称他们是这个地区最早的居民,苗民也承认仡佬人比他们先开发了这块土地。有些研究者根据音韵相同,猜测仡佬人是暹罗北部、云南南部及其它地区的“寮人”的一个分支。然而,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我们有充分理由断定,暹罗北部及其它地区的寮人,同贵州的仲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仡佬语是一种浅音节、有声调的语言,跟当地其他部落语言差异很大,大多数仡佬人都会说汉语。仡佬人的体貌很象苗民,但仡佬男子普遍着汉装,留辩子,妇女的衣着颇奇特,并把头发盘在顶上打成圆结,很像汉人道士的发髻。跟贵州所有非汉部落一样,仡佬妇女也不裹脚。

我们所熟悉和听到的仡佬人都居住在安顺府郊外。亚当先生和夫人曾访问过仡佬寨。 eq \o\ac(○,23)23在离安顺十五英里处,有一座名叫“等堆”的苗民村寨,这里建有我们的一个教堂。 eq \o\ac(○,24)24在通往等堆的路途中,有一个仡佬寨子。因沿途没有可供食宿的客栈,亚当先生和夫人经常到这个寨子的一位老年妇女家歇脚、进餐。他们受到了殷勤热忱的接待,女主人为他们准备热水,供应食品以及上好的马料。第一次去时,亚当夫人要付钱给这位老年人,她却生气地说:“噢!既然如此,请不要来了!”以后,亚当夫人经常为女主人及其孙女捎带些礼物,作为酬谢。如果不是他们的自我介绍,凭观察,人们肯定会把他们看成苗民。

同居住在贵州的所有汉人,非汉部落一样,仡佬人极迷信鬼神,遗憾的是,关于他们的宗教意识,他们却毫无所知。仡佬人可分为二种:花仡佬,妇女穿色彩鲜艳的花衣裳;打牙仡佬,新娘出嫁前须打掉一颗门牙,他们也被称为红仡佬。


=========================
①作者在本书中,对“民族”一词的使用,多用“人”、“民”、“部落”等词,对少数民族又称为“非汉人”、(non-Chinese),“非汉部落”(non-Chinese tribes)及“非汉种族”(non-Chinese races),为保持作品原貌,译文一律沿用之,特此说明。

②“苗”、“蛮”二声,系阴阳对转,古字同音同义。

③《辞海》:三苗是中国古代民族名。侯哲安《中国南方古代传说人物考》:三苗是伏羲、女娲之后,我国南方的一个大的部落联盟。

④《辞海》: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

⑤《文献通考·封建》:“舜摄政”,放之于三危,叉命禹组征,七旬而格。”

⑥当时为华夏族。

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⑧原文为“…overthrew the feudal system of China……”(“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⑨张传玺《中国通史讲稿):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尧和舜的时候,时间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⑩作者上述使用的“苗”、“蛮”,泛指少数民族,下文中的“苗”系指单一的苗族,请读者注意。

⑾应为“中国的西南部”。

⑿作者把西藏跟中国、印度支那各国相提并论是荒谬的。

⒀“安南”即今越南;“暹逻"即今泰国。

⒁贵州的地域名称,殷周时期为鬼方,春秋时期为牂牁,战国、秦汉时期为夜郎,西汉中期至东汉未为牂牁。

⒂《明史》: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体司,贵州正式建省。

⒃指1855一1872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黔东南地区爆发的张秀眉等人领导的苗族人民大起义。

⒄即草海。

⒅清平县址即今凯里市炉山镇。

⒆“仲家”即今布依族。

⒇当地官话指贵阳话。贵阳话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

eq \o\ac(○,21)21据近几年调查,贵州世居民族达十二种,位们是:汉、苗、布依、侗、水、彝、仡佬、回、瑶、壮、白、土家,此外,还有十多种族别未定的民族共同体。

eq \o\ac(○,22)22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统计人口有53802人,主要居在贵州省的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地区,广西、云南亦有分布。

eq \o\ac(○,23)23亚当,James R.Adam即党居仁,英国卫理公会中国内地传教会安顺教区传教士,1888年来安顺传教,1894年主持安顺教区,曾在安顺生活二十四年,后因触电殁于安顺。

eq \o\ac(○,24)24“等堆”寨,今属普定县普郎区。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板凳
发表于 2013-10-3 13:36:29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苗民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如果我们把贵州的人口估计在八百万左右,其中一半是汉人,其余为苗、仲家和彝家,仲家的人数相当于苗家、彝家的总和,而苗家人数又多于彝家,彝家仅居住于黔西和黔西北地区,即使在那些地区苗家的人数也还是超过彝族,由于苗比仲家、彝家先到达贵州,首先提及苗民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苗民支系繁多,一些研究者认为,苗民中共有七十个支系,但是有一本著作中提到,这个数字包括贵州所有的少数民族,因而上述数字并不确切。

在众多支系中,妇女的服饰各不相同,汉人就是依此来区别不同支系的,如:  “黑苗”妇女身穿深赭色绣花服装,而男子的服装,普遍是深兰色或深褐色,由此,汉人称他托为黑苗。“鸦雀苗”因妇女衣着好白色和深兰色而闻名。还有“花苗”、“白苗”等,有一种“虾苗”,以捕捉和出售新鲜河虾为业而得名,此外还有“水西苗”、这里的“水”是指位于安顺、大定之间的河流。

苗民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黔东南的黑苗和黔西、黔西北的花苗。在有些地方花苗又称作大花苗,“大”的含意是指他们人数多,居住地域广阔。

安顺花苗在服饰上和威宁的大花苗很不相同,但语言却极相近,显然是同一个支系。

黔西南兴义府的黑苗同黔东南的黑苗,尽管地理上相隔十分遥远,但在体质形态、服饰上差异并不大。兴义府的黑苗是因回、苗叛乱使黔西南人口濒于灭绝面出黔东南迁居来的。②

大定地区的鸦雀苗的口音,同40英里以北的白苗(又称高山苗)是一样的。在黄平州,③有一个生活在黑苗中的仡兜苗,④仡兜苗个头较矮小,肤色粗
糙,外貌、服饰上跟黑苗有显著区别。仡兜语接近黔西的花苗。可能他们比黑苗先定居在黄平。
对于我们来说,弄清楚苗民究竟有多少个支系是徒劳的,任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三、四种苗民方言,才有可能跟他们自如交谈。

汉语及贵州其他部落的语言,都是有音节,多声调的,这些语言中的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都不变格,词尾也无变化,除此以外,在句型上也具有共同的规则。在这些语言中,我们对黑苗与仲家的语言最熟悉,这两种语言,形容词通常在名词之后,而汉词形容词通常在名词之前。跟汉语一样,除了“n”和“ng”以外,我们从未发现任何一种苗语方言以辅音结尾。但在这些语言中,有些词首音又是汉语所没有的。如黑苗和彝家所用的,在威尔士语中的“L1"这个音。⑤在有些苗语方言中读成“Kl”或“B1”。仲家语的尾音除了“n”及“ng”外,还有k、m、t。

贵州各非汉部落语言的声调都比较复杂,有些方言,有四——六个声调,黑苗方言有八个声调。有些方言可能更多。至于彝家、仡佬语有多少声调,我们还没有调查。掌握、分析贵州非汉部落语言的声调,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问,有时学各部落语言的人,也搞不清楚这种语言究竟有多少声调,即使是本部落的人,能够清晰发出各种不同声调,但也不能准确地归纳出若干基本声调,某些调子仅有细微的音差,只有听力敏感的人才能分辩。

苗语中不同方言之间差异很大,以至于黔东南黑苗无法听懂黔西、黔西南黑苗的语言,然而若对这两种方言的词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空间距离造成的,但是仅隔三、四十英里的苗民中,那些最常用的、变化最大的词汇,如代词、否定词以及象“是”、“有”这样的动词的差别也很大的。苗民语言如此惊人的差异,表明他们之间的隔阂不仅是空间的,也打上了时间差距的烙印。

黑苗自称为“猛”、“代猛”,de仅仅是人称前缀,这个词有“刺绣”的意思,苗民妇女擅长刺绣、挑花、织花。黑苗年轻妇女衣、裙上所绣的花多得惊人。在黑苗寨子经常可以看见一群少女围坐在家门口,边谈笑边刺绣,一套结婚穿的衣、裙上的花,得花上好几年的功夫,这种盛装只在婚前、婚后的节日,喜庆的日子里穿,我曾问我的苗语先生及其他人,黑苗是否因为妇女穿绣花衣而自称“猛”,但是无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大定的鸦雀苗自称“蒙”,也是“刺绣”的意思,但他们也说不清这个名称的由来。花苗自称“姆”或“姆厄里”。水西苗及白苗自称“芒”。其他一些苗又自称“冒”。“猛”、“蒙”、“姆”、“芒”、“冒”实际是一个词的不同音变,是否都有“刺绣”的意思,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由于缺乏文献,苗民提供不了关于自己起源及历史方面的可靠材料。毫无疑问,苗民来自更远的东部,但各支系入黔的时间不一,且相距甚远。花苗自认为当地的土著,老家就在附近,然而跟仡佬相比,他们又欣然承认仡佬在定居的年代比他们更早,花苗大概是早在二千多年以前,迁入这个地区。

鸦雀苗称他们的老家在安南北部,经四川与云南抵达贵州的。这是荒谬的认识,但他们坚持这种说法,我们只能这样记录下来。他们还说,鸦雀苗人死后,灵魂要回到那里去。

我们有足够的材料证实黑苗是最后一批迁入贵州的,其中一部份人来同江西和贵州接壤的湖南省,而他们的口音程度不同地也掺杂着江西一些地方方言的痕迹。黑苗移居到贵州,至少也有五百来年了,定居贵州前,黑苗过着游荡不定的生活,他们中一部分,还朝其他省移动,云南、湖南两省都有苗民。

直到现在,苗民还接受双重统治,从地域的统辖关系而言隶属于省府,而在内部又接受本民族世袭头领的统治。这一制度目前正在消失。头领的职权是由地方政府任命的,这种人被称做“苗王”,汉人也是这样称呼他们,他们有点像英国的兼理一般司法事务的低级官吏,负责征收地税,并有解决民间一般纠纷的裁判权,而较严重的案子则由上级汉官受理。不可理解的是,这些头人不会写,不会算,愚昧而无知,却有权管理整个村寨、地区。在边远、偏僻山区的汉人村寨中,也常有这样的人物。

据我们观察,苗民中间纠纷与民事案件似乎比汉人多,这个控告那个,那个又控告这个的事司空见惯。苗民社会的这个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衙门官吏、文书、差役唆使造成的。这些人主要靠办案维护生活,如果没有民事和刑事案件,他们就要挨饿。因而很多已在当地妥善解决了的案件,常常被推翻重新审理,现任的行政官处理了的案件,也可以被他的接任否定而复审。种种迹象表明,无休止的诉讼并非出于公正,而只是为了贿赂、佣金及向诉讼双方收取手续费用。在贵州的地方行政官的平均任期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不仅是衙门里的人以提送案件谋利,那些跟衙门相勾结的人,也拨弄是非,煽动纠纷,愚弄朴实的乡下人,他们热衷于向任何一个能够敲诈的人勒索钱财。案子拖得愈久,案情愈复杂,官吏、差役从中渔利也就愈多。案件经常是捏造的,起诉也是虚假的,即使被告最终获得了一个对他有利的裁决,他也避免不了这班贪婪的官史们的无情欺诈。苗民由于文化落后、社会地位低下,所受的压榨远比汉人惨重。

在苗民中几乎所有的纠纷都是由土地和妇女引起的。尽管苗民也通过缔结婚约而建立家庭,但是婚姻、家庭并不似汉人那样严肃。苗民妇女在婚姻上是自由的,婚姻常常是相互恋爱的结果。但是,有些父母为了彩礼,而把女儿卖给他们所指定的丈夫,使婚事酿成悲剧。这些妇女屡屡逃离其丈夫家,继续同自己的情人幽会。如果遇到父母或公婆对其施加压力时,她会暂时回到丈夫家,但感情会破裂到越发不可收拾,时隔不久,她又会出走。经过几翻周折,绝望了的丈夫,会四处托人打听她的外遇究竟是谁,当查实后,就主动邀请妻子娘家的人及妻子的情人到寨老或族长面前,陈诉自己的不幸。有时这种争执会持续几夫,丈夫假意表示愿同妻子言欢和好,但实际上他十分厌烦他的妻子,其目的在于索回娶她时所耗费的彩礼。妻子的父亲也装成忿忿不平,替女儿辩解,说他女儿在丈夫家操持繁重的劳动,却从没得到温饱,岳父还疾言厉色地谴责女婿,当女儿忍受不了虐待而被迫逃回娘家后,从没有看见他负疚与主动来接她回去,更不见馈赠礼品给老人。

争论中有关的三方都说了许多气语,在各自作了最后陈述之后,纠纷由寨老裁决结果。结果多半是解除婚约,妻子的情人赔偿其丈夫当初结婚时的全部彩礼,并娶这个女人为妻。但是,如果情人很有权势,并无诚意娶这一女子,不愿支付这笔赔款,寨老会判定她仍回到丈夫家去。解决这类纠纷是十分棘手的,我们曾参加过几次这种调解,上述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暂时性的拖延。

婚姻纠纷一般是自行解决的,除非为此引来斗殴,造成伤亡,才由汉官处裁。

在黔西和黔西北,苗民是彝家地主的佃户,一切有关土地的纠纷均由地主解决,而婚姻纠纷则在本族内调解,故向汉官诉讼的案件很少见。

在这个省的大部份农村、山区、强盗、土匪成群出没,他们打家劫舍、拦路抢劫,使当地百姓终日惶惶不安。土匪、强盗中有汉人,也有苗民,有些是汉苗合伙。

二、三年前,我们来到镇远西南方向约两天路程的旁海时。⑥旁海的强盗在平寨(沿清水江往下十五英里处),绑架了一位苗族姑娘,她是平寨强盗集团成员的妹妹,平寨强盗对此十分忿恨,扬言要跳平旁海。当我们来到旁海场时,只见刀枪林立、如临大敌,结果平寨人并没有来攻打旁海。这两个强盗集团都包括着汉人和苗民。衙门的差役、士兵和强盗相互勾结,掳掠百姓钱财,而部分土豪、治安官吏也常常和他们分享脏物。

据我们所观察,苗民并不是难以治理的,他们并不是不安稳、好骚动的民族。只要尊重与公正对待他们,是不会出现任何麻烦的。但当征税官的敲诈,使他们濒于绝望时,苗民会群而起之,奋力反抗,维护 自己的利益,直到今天苗民仍是如此。四年前,柯蒂斯·沃特斯先生及夫人由独山赴贵阳时,他们投宿在都匀城的一家客栈里,突然看见大约两千名手持大刀、长矛以及枪支的黑苗涌入城内,他们向店主、街上行人大声呼喊,要他们不要害怕,他们不会遭到抢劫和伤害。武装的黑苗公开扬言要找知府算帐,要处死他才雪恨。激怒的群众冲进知府衙门,杀伤了一名书吏,他被误认为是知府,而知府却乘机逃跑。这次叛乱是由一个收税官激起的,他以苗民自办学堂为借口,趁机敲诈。事后官府出面威逼利诱,才把苗民劝说、疏散回去,为首的一些苗民受到了名义上的惩罚,而行政当局被迫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教育税收,才平息了这场骚动。

贵州的所有苗民中,黑苗是最聪明和最富于自强能力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拥有耕种的土地,许多人较富裕,其经济水平跟周围的汉人农民不相上下,在手工技艺上自然稍逊于汉人工匠。黑苗不仅喂养牲口,许多人还在城镇摆摊设点,从事买卖。有些人买了生猪、大米及其他土特产。用自己的船只运往湖南洪江出售。在凯里通往洪江往上十五英里处的剑阳巷河上,几乎所有的船工都是苗民。

其它地区的苗民的经济生活比汉人、仲家人要差劣得多。生活在黔西、威宁、黔西北的花苗、大花苗则是最贫困,他们大多数是佃户。

我们认为,酗酒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苗民的长期贫穷。⑦饮酒(酒是各家自己酿制的)是苗民所有男女的共同嗜好。节日、婚宴、丧葬以及祭祀仪式,都是狂喝滥饮的场合,这些活动每次要持续三昼夜之久,即使是苗民妇女,此时也会酩酊大醉,不能自制。

苗民中抽鸦片的恶习不似汉人盛行,但近十几年来,很多地区也种植罂粟,并开始吸烟,据我们生活在他们中间十五年的经历,我们注意到当地吸毒恶习正在流行。十五年前,只有个别人偷偷地抽,如今已公开设立了鸦片烟馆。在西部较高地区。尽管不宜栽种鸦片,但是目前恶习也有所蔓延。

鸦片不是治疗百病的特效药,但却缓解病痛,不懂医药常识的人经常备鸦片镇痛,如果照此下去,吸毒难以制止,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当前中国政府决心禁止种植罂粟,如果此措施能以奏效,恐怕吸毒可以堵住,因为鸦片价格昂贵,穷人是买不起的,不栽种鸦片,他们也就无法抽了。

=========================================================
①大定即今大方县。“水西苗”系指水西彝族辖地境内的苗族。当时水西土司辖地约当今大方、安顺西北部及兴仁一带。
②1858年黔西南诸县爆发了回民张凌翔、马河图领导的各族农民大起义,坚持了十四年之久,起义败后,当地各族人民遭到残酷镇压。
③即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
④仡兜苗现称革人、戈摩人,是贵州省待识别民族共同体。
⑤威尔士语又称克尔特语,属印欧语系,流传于英国威尔士地区。
⑥旁海位于今凯里市北面,现是凯里市旁海区政府所在地。
⑦解放前苗族人民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的根本原因是长时期遭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作者把它归结于酗酒及其它恶习是错误的。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地板
发表于 2013-10-3 13:47:56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苗民传说

汉人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作为她的古老邻居,苗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却没有创造自己的文字,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历史上汉、苗尽管有争瑞,而相互敌视、大动干戈则很少见,民间的友好往来十分频繁。苗民的平均智力虽不及汉人,但他们也决非野蛮愚昧,在相互交往中,他们从汉文化中吸收了很多知识。遗憾的是,苗民未能学到创建本族文字的技艺。

在苗寨中有教授汉文的私塾,很早以前。苗民中就已有掌握汉语的人才。几年前,我们在旁海开办一所学校,准备用老苗文教学生书写他们的语言,①但遭到家长们的一致反对,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懂得汉文,这种愿望是值得同情的。政府所有的公告、通知,苗民所签署的合同、契约、借据、凭条,以及法律上的起诉、抗辩均是用汉文书写的,苗民寨老收到上司来函时,得找人念,并帮他复文,在一百个苗民中,还没有一个人能看懂买了一块土地后所签订的契约。所以,对他们来说,懂得汉文,是至关重要的。

苗民给我们讲了一则关于文字的传说,他们说:“相传,我们先辈时,是有文字的,当时苗民同汉人相邻居住,但经常遭到汉人的欺侮,他们决定集体向西迁居,独自生活,当走到一片宽阔无边的大湖前,因没有船只渡水,大家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突然,有人发现不少水蜘蛛,在湖面上悠悠自得地游来游去,于是大家寻思,这些小生命尚能在水中自由游动,难道我们却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相互鼓励,决收涉水而过,然而这个鲁莽的举动,几乎使他们丧失了性命,当大家挣扎着越过湖面时,个个已咽下大量的湖水,结果把那些已有的文字也统通不吞下了肚。从那时起,我们就再也没有文字了”。

苗民漂泊涉越的大湖,无疑是指洞庭湖,但这个历史传奇是否有一定的事实基础,我们能否从中推测苗民历史上确曾一度发明了文字,留待进一步研究。

苗民虽然没有文字,却流传着大量的口头传说,这些传说是历史上集体创作、代代相传的结晶。有许多传说是诗歌体的,能歌可吟,格式多半是一行五个音节,每段长短不等。这些古歌都是在欢度节日时,由两人或两组对唱,一般是青年男子和青年女子了各一组,一组发问,一组应答。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5#
发表于 2013-10-3 13:48:31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黑苗先生的口述下,我记录了下面二则传说,一个是创世纪的传说,一个是洪水泛滥的传说。

创世纪传说的起首是这样的:

谁开辟天地?            樊唯开辟天地,
谁造就万物?            者尼造就万物,
谁生成人类?            者尼生成人类,
谁生成男女?            者尼生成男女。
我还不知道。            你怎么不知道。 ③
天地如何开辟?          把地划成一块,
万物如何造就?          天造得像摄箕,
人类如何诞生?          地造得像晒席。
男女如何生成?          你怎么不知道。
我还不知道。
樊唯聪明无比,          谁把天撑起?
吐沫于他手中,          天才这么高。
拍响他的手掌,          谁把地分开?
天地就此造成            地才那么低。
把天划成一块,          我还不知道。
                        ……

诗歌接着叙述天地分离的经过,他们试用了各种木材、金属,最后决定用银制柱子把天撑起,但从哪里找火熔银块呢?火在天上,如何取下来呢?火终于自天而降落在一块石头上,人们学会了用火镰和火绒从石头中取火。天地分离后太阳、月亮、银河分别被固定在各自位置上,但是太阳离位后,不受羁缚、不愿返回,是公鸡把太阳说服了。凌晨,公鸡拍拍翅、抬头喊,太阳就从东方冉冉升起。诗歌以“公鸡啼,太阳升”作为证据,结束了这则开天辟地的古歌。

“樊唯”意为“天王”,是苗民宇宙观中的人类创世祖先。这个传说很有意思,它跟汉人的复杂的宇宙起源学说大相径庭。上述诗节中,包含着许多对他的颂扬。在这首长达一千多行的长诗中,还出现了者尼等一批传说人物。者尼可能是属于苗民远古时代的创世人物的代表,而不是深居天庭的樊唯。有一个读音与此相近,“尼”即“土地”的意思,如果分析正确的话,那么者尼即意为“地Zie”而跟“天Vang”相对应。
在洪水传说中,“者”或“阿者”是唯一幸存的男性,而“阿”在苗语中,常冠于名字或称谓之首,以示亲呢。
在黑苗的古歌中,洪水泛滥被说成是阿封与阿者两兄弟争吵的缘故。④“封”是雷的意思。“封”在天上,“者”生活在地上,传说中两兄弟为分家而闹翻,雷威胁要以洪水淹没大地,对者惩罚。机智的者挖空了一只大葫芦,收集了各类种子装进小葫芦里,乘葫芦渡过灾难。
浩茫的洪水包围了群山,淹没住山顶,威胁着苍天。嗣后,地龙吞干了漫天的水,山龙咽下了全部雾气,洪水渐渐消退到江河湖海,大地又可重新居住人类了。但地上的人都在洪水中丧生,只剩下阿者和他的妹妹,阿者提出娶其妹为妻。在黑苗古歌中,阿者的妹妹是如何时幸存的,交代得不清楚。兄妹结婚,悖违伦常,妹妹拒绝了哥哥的要求,当阿者坚持要娶她时,妹妹提议他俩各自带上一块磨石,由两个坡顶滚下,若磨石能在坡脚像一对磨盘那样重合,那么她就同意嫁给他,否则他们就不能成为夫妻。
阿者是个有胆识、智慧的人,他另外做了一付磨盘,预先藏在坡脚。俩兄妹从坡顶滚下的磨石都在灌木丛中丢失了,当她俩来到坡脚时,阿者向她显示了事先暗藏的磨盘,声称她应成为自己的妻子。然而妹妹执意要进行第二项测天意的试验。她又建议在坡脚放一把刀鞘,兄妹各自带上一把刀子,从坡顶摔下,若两把刀都插进刀鞘,她就愿做他的妻子,否则,婚姻还是不能兑现。
要从这么远的距离把两把刀子扔进同一刀鞘是不可能的事,于是阿者悄悄地在坡脚另外放置了两把刀子和刀鞘。事情正如他所盼望的。从坡顶扔下的刀子都无影无踪,而来到坡脚,阿者出示了预先埋藏的刀鞘,终于迷惑住了妹妹,并结成了夫妻。婚后,他们生下了一个没有四肢的孩子,阿者怒不可遏,把孩子砍成无数碎块,撤向满山遍野,次日这些碎块都变成了人,就这样大地又布满了人类。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6#
发表于 2013-10-3 13:48:52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兄妹结婚》传说的一个章节:
阿者向妹妹求婚,他妹回答:       兄妹各带刀上坡,
“阿哥欲把阿妹娶,               同把刀儿扔草丛
各带磨石上坡顶                  阿者唤妹坡脚瞧
同把磨石若相合                 “现在兄妹该成婚。”
你就可以娶你妹,            坡底两石各分开,               
为娶妹妹作妻子                我们就该各归各。”               
兄妹同往家里回,              找到母亲来相问,
磨石滚滚下坡脚,                母亲接着把话说:
滚下磨石无影踪,               “天上已无人居住,
聪明阿者巧安排,                 地上已无人生活,
暗藏磨盘在坡脚,                 你俩须得成夫妻。
招呼妹妹同观看,                 宰牛杀猪接客人,
磨石果真重相合。                 快把牛肉樟树挂,
阿者接着开了口。                 喊你哥哥为表兄;
“我俩成婚合天意。”              快把猪肉棕树挂,
称你母亲为岳母。”           妹妹接着说:
“各带刀子上山坡,                他们生下一个没有四肢的孩子
同把刀儿抛坡脚,                因而他们说孩子象只锤子。
倘若两刀进一鞘,                阿者见了心不悦,
兄妹俩人配成双,                阿者怒火冒三丈,
若是两刀各分开,                气得拿出刀一把,
兄妹不能成夫妇。”               杀死孩子砍成块
他把碎尸撤山坡,                为了娶妹做他妻,               
次日碎尸竟变人                  阿者又出一计谋                 
人间从此得百姓。⑤           暗把两刀装一鞘,
偷偷藏在岩坡脚。

花苗中也有洪水泛滥的传说,这是他们讲述给H·J·海威特先生听的,情节上跟黑苗传说稍有出入:
有一户人家,有大哥、二哥,妹妹三口人。一天,俩兄弟一起犁一块土,第二天一看,田土恢复原状,像根本没有犁过一样。这种状况,连续了四天,兄弟俩惊讶得目瞪口呆,于是商议暗中观察究竟是怎么回事。晚上,他们埋伏在田坎两头,半夜,突然一位手持木板的老太婆从天而降,她把犁过的土耙平,还用木板压压实。大哥见状,厉声疾呼要杀死这个老太婆,二哥阻拦了大哥的莽撞行为,责问老太婆为何要糟踏他们的劳动,老太婆说:你俩干的活完全是白费劲,一场特大洪水将席卷而来。因二哥心底善良,老太婆教他预先砍二棵大树,挖空树干,并在洞口钉上牛皮,待洪水泛滥时,可以藏之逃命,而叫他哥哥准备的却是一只铁桶。洪水袭来,水势猛涨,兄弟俩各自躲进桶内,二哥邀其妹一起躲进树桶,而大哥却随铁桶沉波在水底。

兄妹俩随着奔腾的洪水到处飘泊,洪水涨到半天高,树桶也浮到半天高。树桶四周布满了叉枝,它被一位头上长了十二只角的天神发现了,天神见之十分惊讶、胆怯,这是一只什么怪兽,竟比我头上的角还多,我该如何是好!他唤巨龙、蜥蜴:蝌蚪及鳗鲡清除河道,挖开洞穴,退尽洪水,让这只多角怪兽返回大地。

洪水咆吼了二十天后平息了,树桶降泊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兄妹俩无法攀援着地,悬崖旁恰好有二只老鹰窠窝,窝内有一对才孵出的小鹰。聪明的哥哥为摆脱困境,从头上拔下一绺长发,编成两根细绳,把小鹰的翅膀紧紧缚住,使之在长上羽毛后也不能飞行。

一段时间之后,小鹰仍只能爬行,母鹰感到疑惑不解,便去请教仙女,仙女对它说:“你去问窠边那棵树干吧,它会使你的小鹰飞起来的,但你必须答应他提出的要求。”于是母鹰飞回窠去,对树桶说:“我求求你,让我的小鹰飞翔吧!”树桶里的哥哥说“你愿意把我安全地带到地面吗?”母鹰应允了。年青人解开小鹰翅膀上的发绳,小鹰马上展翅扑腾,接着母鹰衔起载着的兄妹俩的树桶,飞往地面。

从树桶中出来后,两个洪水遗民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洪水破坏了一切,周围既渺无人迹,也无粮食与房舍。哥哥看见不远飞来一只红色的鸟,顺手就捡起一块铁块扔过去,鸟未击中,铁块落在岩石上,溅出了火花,自始发现了取火的办法,他们取来一些干枝叶,烧火取暖。

大地空旷无人,哥哥向妹妹求婚,以繁衍人类。在这个传说中,妹妹也是拒绝的,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阻拦。与黑苗传说一样,他俩的婚姻,也首先足经受了磨盘的考验,与黑苗传说不同的是,以磨盘测天意是哥哥主动提出来的,传说也是在坡脚发现了互助重合的磨盘,但并不是哥哥耍弄的诡计。在第二次试验中,妹妹拿一颗针、哥哥拿一根线,分别从两个山顶扔下,结果,在坡脚针线穿拢,于是他们就结成了夫妻。生下的孩子也没有四肢,他们去求助仙女,仙女告诉他们把孩子砍成一百块,分别撤在一百个不同地方,他们照此办理,次日,肉块变成了无数男男女女,尸块落在何物上,他们就以此命名,有的姓水、有的姓木、有的姓石……,从而有了“百家姓”。大地重新居住了人类,人们就此获得了姓名。

贵阳以南三、四天路程的鸦雀苗,也有关于洪水泛滥的传说,传说中也谈到了兄妹们是仅有的幸存者,他们躲在一只挖空的葫芦里。传说在谈到哥哥求婚之事中,也有磨盘的故事,但第二次测天意的是各栽一棵树,双力预约,如果两棵树都结果,他们就结婚,若一棵结果,一棵不结,婚事就办不成,最后,树都结了果,他俩也就结了婚。婚后,生下了两个不会言语,没有四肢的孩子,他们把两个孩子都剁成碎块,碎块再造了人类。

在苗民的所有的洪水传说中,包括以上提到的三则,及其它传说,成为夫妻的总是俩兄妹,寓意深长的是,这同奥维特的洪水传说极为相似,⑥在奥维特传说中,也是仅剩两个幸存,狄克里昂和他的妻子怕哈,她也是他的妹妹。所不同的是,奥维特传说情节简略,天使告诉他们,母亲就是大地,骨头就是岩石,要他们把母亲的骨头扔在身后,哥哥扔的骨头变成了男人,妹妹扔的则变成了女人,大地就这样重新出现了人类。如果说狄克里昂和帕哈只是表兄妹的话,这两个苗民幸福者也可能是表兄妹。⑦在苗民和汉人中,弟兄间的孩子被看成是兄妹关系,不能通婚。

根据中国神话,盘古是人类始祖,而伏羲是另一个新纪元中的第一人,两人相隔整整十代,伏羲是活动在公元前2852年。“盘古”究竟是人物、抑或是时期、部落,在中国学术界认识很不一致。一般认为盘古是中国远古时代开天辟地的传说人物,然而有些学生主张“盘古”是“古老的时期”的意思。“盘”意为“卷”、“缠”、“绕”,而“古”则是“久远”“远古”的含义,“盘古”一词,可引伸理解成“很久很久以前”,“盘古开天辟地”意为混沌时代,天地不分,出现了盘古这位传奇英雄,才分成天地。

鸦雀苗的《盘古开天辟地》传说中,⑧称盘古为“万古老”。⑨Wa是“万”的意思、Io意为“老”,Ku的意思尚不能理解;但倘若跟幸存的唯一的女性的名字相联系,可能表示久远年代的人。必须注意,苗语中形容词位于名词之后,因而形容词Io置于Wa——Ku之后,显然是苗语对汉语的译音,而Io则是用来把这一名称拟人化的补充。

鸦雀苗的“兄妹结婚”传说中,哥哥的名字叫“Bu—j”(伏衣),妹妹名字叫Ku—eh。汉语中,伏羲的“Bu”是祖先的意思,“I”是一或第一的意思,“Bu—i大概是“第一个祖先,他的妹妹的名字“Ku”是古的意思,“eh”是水的意思。⑩

有些作者把伏羲称之中国的诺亚,⑾在鸦雀苗的传说中,伙羲即是他们的诺亚。

上面淡到的第一个祖先伏羲的传说,在中国古籍《史记》中是有记载的。 ⑿《史记》还记述了洪水泛滥的史实:约当公元前2200的尧,舜时期,黄河决堤,大地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难,但由于禹的不懈努力,经过九年艰苦卓绝的根治,疏通旧河道,开辟新河道,终于征服了洪水。 ⒀毫无疑问,尧、舜、禹是历史人物,《史记》也是历史传说,记载他们的业绩的。他们是中国人最早期的领袖,后人们把他们塑造成是首先高尚、睿智卓识、能力超人的理想国君。

①1905年腊月起,石门坎教会柏格理及苗族布道员张武、王胜模和昭通县汉族布路道李司提反研究创造出一种苗文,其后,内地会苗族教徒也使用石门坎苗文。
②下面的古歌、传说,全系直译。人名、情节等跟“苗族古歌”颇有出入。
③Vang—Vai(樊唯)、Zie—ne(者尼)。
④VFO(阿封)
⑤碎尸扔在何物上,就取何物为姓。
⑥奥维特,古罗马诗人(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其代表作《变形记》,以长篇叙事诗形式,把古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有机地串连起来。“洪水传说”是其中的一则故事。
⑦表兄妹即舅姑的儿女之间的称呼。表兄妹通婚,即舅舅家儿子娶姑妈家女儿,俗-称“姑舅表婚”,此婚俗历史上在我国南方民族中较普遍。
⑧《苗族文学史》:在苗族文学里,……黔东南和湘西地区有《开天辟地》歌,滇东北地区有《造天地万物歌)》和《造天地歌》,贵州西北部地区有“盘古”、  《混沌天地》、《盘古王制天地》等歌。《盘古》和《盘古王制天歌》两歌,大同小异,所歌颂的开天辟地英雄都叫盘古。
⑨作者这里引用前的WakuIo(万古老),显然是鸦雀苗方言中的汉语借词。
⑩《苗族文学史》:作为洪水遗民的兄妹,黔东南的资料大都说是姜央和他的妹妹,也有是说姜央的儿女葫芦兄妹的;广西大苗山的资料说是“因”和他的妹妹;《雷公和高比比武》里是女儿;《德龙爸龙》是德龙(女)和爸龙;《伏羲姊妹造人烟》里是伏羲和他的妹妹;《洪水的故事》里是召亚和召妹;黔西北地区的资料有说是勒陆和杜妹的,也有兄寻和无名的。
⑾“诺亚”希伯来文。《圣经》故事中洪水灭世后人类的新始祖。

⑿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⒀范文澜《中国通史》:禹治洪水是一个很普遍的神话。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都说远古曾有一次洪水,是不可抵抗的大天灾,独在黄炎谈神话里,说是洪水被禹治得“地平天成”。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7#
发表于 2013-10-3 13:50:00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宗教信仰与传统活动

对于一个生人,特别是一个外国人,要了解苗民的宗教信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大概觉得外国人不相信他们的信仰,甚至担忧外国人会嘲笑他们,就连他们自已,对信仰上很多问题,也说不出令人满意的道理。当请求他们解释时,他们总是婉言拒绝,避而不谈,或者轻描淡写地说,古已有之。

应当承认,我们虽然在他们中间已经生活了如此之久,但仍对许多事物缺乏了解,有些事物似是已经掌握,但并没能真正理解,然而一个陌生民族的宗教意识总是饶有趣味的,为此我愿意将我所了解的全部记载下来。

据我们观察,苗族并不崇拜鬼神,我们从未见过他们有任何表示崇拜的活动,在他们的住宅、村寨中,没有庙宇、和尚,他们肯定不是佛教徒,尽管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似乎是跟死人或鬼神沟通的习俗,但这也并非是出于对鬼神的崇拜。

汉人说苗民崇拜天地,其实这只是从汉人那里学来的,而且是新近才学来的,我们常常看到汉人崇拜天地,而我们在苗民中生活了十五年却从未见过他们崇拜天地或任何别的偶象,有时在他们的寨口可以看到小型的土地庙,但这些建筑也是近期才修的,我们时常看到他们宰杀牲畜祭祀亡灵,但从未见过他们在土地庙内供奉。

苗民传说中有创世纪的人物,如黑苗说“樊唯”开天劈地,“者尼”造就万物。花苗说,宇宙之初、天地混沌,有一个叫“格罗安”的男子和他的妻子“果阿”,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用铜锤把天敲成四十八块碎片,小儿子用铁锤把地敲成四十八个窟窿,但我们从未听说过苗民崇拜祭祀这些英雄。

所有苗民每年都要过一、二次芦笙节,当问到他们为何举行这个节日时,他们说不吹芦笙,庄稼就要歉收,但也讲不清楚吹芦笙同收成有何内在关系,即便如此,芦笙节也不具备宗教色彩,几乎所有的乡民都参加这一喜庆活动,活动中除了吹芦笙、跳舞外,还有赛马、斗牛,芦笙节是老年人互相交往,年轻人互相求爱的重要场合。有一位苗民青年对我们说:“如果不参加芦笙节,我就永远找不到老婆。”在集会上数以百计的姑娘身穿鲜艳夺目的绣花盛装,佩带沉甸甸的银制首饰,而衣着华丽的小伙子也比比皆是。

“芦笙”民族称之Ki,这种乐器由竹管制成,把手就是吹口,乐曲声是靠连接在一个小金属架上的铜制簧片的振动而产生,金属架安在竹管之内,每管皆有,芦笙的声音跟苏格兰人吹的风笛相似。这种乐器是用各种不同规格的竹管组合成套的,最小的芦笙有三英尺长,最长的可达十二至十四英尺。大芦笙的底部被放入一个三、四英尺长的,用树干挖空的圆筒内。这种乐器发出一种使人忧郁沉闷的声音,演秦的曲调很是低沉。

表演时,演奏者各拿不同规格的芦笙,五入一排。围住大芦笙不断盘旋,同样是五人一排的年青姑娘尾随其后,按乐曲节奏翩翩起舞,她们时而向前,时而后退,时而转圈,这就是苗民的民间舞蹈。

在演出中,发笑取闹是会被看成是一种不庄重的行为,演奏者吹得十分认真,腮帮子涨得鼓鼓的,通红的脸膛上汗水淋淋,有一些女孩子忍不住要露出微笑时,却极力板着面孔,克制自己,他们表演逼真,观众情趣盎然。规模较大的芦笙舞,可以有三、四十支这样十人一队的表演,各奏其调,吸引着数万观众,场面壮观。令人赞叹不已。人群边,常有糖果、糕点,小百货之类的商贩,来回兜售叫卖。

各地苗民都有这样的节日,但音乐、舞蹈却各不相同,在花苗和水西苗中,妇女不兴跳舞。由男人养扮成妇女,参加演出。在花苗中,当年所生的婴儿,都由父亲背着参加芦笙节。安顺附近的苗民村寨,除了跳芦笙外,还有自己组织的四人小乐队,备有一只鼓、一付钹 、两支六孔笼笛或成长笛,小乐队常被汉人邀请去在婚礼,葬礼或其它场合进行演奏。

在芦笙节里还举行赛马活动。他们选择大约150码长的平地或坡士作为临时赛马场,①任何男子都可以凭其爱好,自由参加,骑手们一个接一个地策马扬鞭、全速奔跑,场面十分活跃。

斗牛是很惊险、剧烈的活动。斗牛需要一定的场地,而对腾出一片足够让牛格斗的空间,是人人都会欣然乐意的。有一次,我们看到两头激怒的水牛,势均力敌,难分难解。牛角在搏斗中已绞成一团,半个寨子的人使劲拉着套在牛后腿上的绳子,才把它们分开。在这种节日里,常有水牛在搏斗中丧生。

苗民及其他东亚人民都应被看成是泛灵论者,②汉人可能会把自己称为儒教徒、佛教徒、但他们也是泛神论者。对于东亚所以部落来说,世界充满着超物质的权力和智力,就连一些石头、树木也存在着某种精灵,苗民认为这些精灵的存在物是鬼神,它们一贯有害于人类。

上面已经谈到,苗民并不崇拜鬼神,那些在我们看来象是宗教仪式的行为,在他们只是为了驱鬼避邪。如果一个人病了,(乃至牲口患病)或是遇上什么不幸与灾祸,他们往往将此归咎于恶魔。并请巫师驱魔。③驱魔的方式各不相同,其顺序不外是献祭、念咒、以及到处乱拨米,水和舞动刀子。他们也相信草药,当一个人患病后,就先服草药,如药物不见效,就会推测一定是某个恶魔在作祟,于是就请巫师驱赶。如患疟疾,患者须躲进密林中,以避魔鬼。

只有巫师才懂得咒语、巫术,请他们来驱鬼的酬劳并不昂贵,五、六斤大米加上其他一点东西即可,献祭的酒肉自然也归他们所得。每个村子均有两、三个男巫术师,苗民认为他们和汉人中的道士差不多,我们对此也有同感。

苗民相信恶魔会附依在人身上,如果谁被指控为恶魔缠身,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一个非常的不幸。这不是他被恶魔占有的意思,而是魔鬼可以利用他为所欲为地伤害别人,为这类事而发生的诉讼和纠纷屡见不鲜。

苗民还相信占卜,当钱财失落或被劫时,他们往往求助于占卜者。收费之后,占卜者就进行一些仪式,象口技表演者那样,不动嘴皮地喃喃呓语,所念之词晦涩难懂,回答问题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苗民说这不是人在讲话,而是鬼神的语言。当一个人时运乖蹇,占卜者会嘱咐他宰牛供祀他去世的双亲。占卜者是不沾荤腥的,有一次我们问占卜者是否吃肉,这一问惹得周围苗民哈哈大笑,占卜者答道:“如果我一吃肉,鬼神就不会到我这里来了,我的占卜就会失灵。”

苗民相信巫师与巫术,但又害怕巫师与巫术,苗民说,巫师把东西扔在路上,那怕是一棵草,第一个碰上的人那就会中邪;巫师还会在人的食物中施展魔法,以此伤人。就连汉人也惧怕苗民巫师,不敢吃他的食物,生怕中了妖术被毒害。前些时,安顺附近的农村,据传由于巫师作崇,整个苗寨被搅得鸡犬不宁,全体苗民一致向安顺府请愿,要求驱逐这个巫师,结果他被抓了起来,并流放到别处。

苗民也相信有灵魂与天国的存在,雅雀苗说,人有三个灵魂——他的影子,他在水中之倒影和他自已。一般来说,苗民只知道和只谈论一个灵魂,即他自已的灵魂。他们相信有天国,但不知道还有地狱,花苗说在地下有个魔窟,但又并不认为,魔窟就是邪恶灵魂的归宿。他们觉得大多数普通人,死后会进入天国,只有少数恶人才会悲惨地在人世间再生。至于天国这个概念与灵魂归宿之间有什么联系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必须承认苗民有天国的概念,并把它说成是在天空之上④。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8#
发表于 2013-10-3 13:50:19 |只看该作者
苗民的宗教信仰与传统活动,在不同支系中各不相同,他们的丧葬礼仪也不一样。在黑苗中,人死后,家属就编一床六英尺长二英尺宽的竹席,把尸体放在上面,在给死者穿衣时,不再似活人那样从右边扣住,而是仅将上衣往右边搭上。然后请巫师来家驱赶会伤害活人、死者的恶魔,并由巫师选定葬日。举行葬礼需宰杀一头牛、一口猪、一只羊、一只鸡或鸭,如死者是男性,就宰公畜,是女性,则宰母畜。所杀牲畜用来招待所有来客。落葬前,需通知所有的亲属到场,参加吊唁都以白布为赠品,也有送上绸缎,包盖尸体,亲戚则牵来牲畜或送钱以资助丧葬开支。

葬日确定后开始挖墓穴,破土前先挖一个小洞,把一块烧燃的肉块抛进洞内,然后取出搁置一旁备用,墓穴挖得很浅,挖成后安放空棺,并在棺内辅上五、七、九层白绵纸。

出殡由巫师“开路”,巫师先告诉死者如何进行一次抵达祖先处的长途旅行,他念到:

“现在我们送你回到祖先那儿去,在路上,你将要闯过许多难关,当你走到蜈蚣岭时,上面布满了许多蜈蚣,但你不要害怕,只管前进,当你爬雪山时,也不要怕冷。到了天国大门,守门老头会拦住不让你进去,你就告诉他,你是谁,以及你的祖先的名字,他就会放你进去的,进入天国,你父母以及其他亲属,都会来迎接你,你将同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

当巫师念完“开路”词后,即扭断鸡脖颈,这只鸡将在另一个世界,把死者灵魂引入天国。

接着,亲戚寨邻把放在竹席上的尸体抬入棺内,亲属们按对死者的称呼或名字呼喊三遍,恸哭哀悼。入殓后,巫师拿一支盛满水的竹筐,在棺材上劈开,并说:水往哪边流,就喝哪边水。巫师又捡来几根草,剁碎,并说,“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或至亲好友,跟着你走的话,你一定要送他们回来!”这样做是防止活人的灵魂被死者勾引而亡。

仪式完毕,死者儿孙首先用鹤嘴锄朝墓穴填土,其他人也来相助,直至把棺材、墓穴埋得严严实实。最后把烧灼的肉块置于坟顶。

抵家前,入寨口放置了一盆清水,供所有参加葬礼者清选,最后洗者将盆砸碎。进屋后,丧家设宴款待所有宾客。

埋葬后第三早,全家、亲友沸晓前赶到坟地,大家捡起小石子朝坟前扔去,齐声呼喊:是谁留住了我们的父亲,请他老人家回家吧!然后在坟边杀鸡宰鸭、点燃香火、洒酒在坟的周围。东方吐白后,全家带上供品返家,遇上小溪,就在上面横跨一根竹竿,象征死者灵魂踩竹而过。到家后,把死者的鞋置在盆边,盆内盛水并放一条手巾,抬呼死者洗脸、擦足,同时给死者献上酒饭菜肴,似同生前待候老人一般,仪式结束,招待随行者每人一团糯饭。

在花苗中,当病人垂危时,就请来巫师,巫师趁病人尚未断气,发表一通宽尉的语言,讲述格罗安和果阿的故事(即本民族第一个男人和女人艰苦创业,繁衍人口的故事,以及开天劈地的故事,鼓励垂危者视死如归,巫师接着说:

“现在我要告诉你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的路,路上有很多爬虫,你必须穿一双大麻鞋,以防爬虫咬你的脚,走到半路,会有一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等着你,你也莫慌,带上一捆火麻,老虎扑上来,让它咬火麻,你可乘机跑掉,遇上灼热骄阳,就用白布遮住眼睛,白布就在你胸前的衣袋里。

“当你到达天国大门时,守门人不让你入门,你无须乎恳求他放行,倘若他问你:“你愿意变为我的牛吗?”你必须回答:“不,我不愿!”如果又问:“愿意当马吗?”你也要回答不愿意。只要你对他说,我愿成为你的仆人,他就会开门。进门后你必须立即朝前走,不远处,你会看见一座有三扇门的宫殿,右边是汉人的,左边是彝家的,中间的门才是我们花苗的,你的祖先都是从这里进去的。如果有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人,他才是你的祖光。如果遇上心术不正的人问你,谁把你带到这里来的,你可以告诉他,是一个高大个子,他再追问你,能找到他吗?你应该回答,你们永远也追不上,他的眼睛大得象铜铃、耳朵宽得似扇子。”

巫师最后说:“现在你可以安心地回到祖先那儿去了,你将永远留在那里。”

在每年的不同时期,苗民要祭祀祖先,他们所饲养的牛,都是用于上述用途。在黑苗那里,我们从没买到过牛肉,尽管他们一个月内要杀两、三头牛。苗民的基督教徒是忌食这类食物的。

鸦雀苗一年供祭一次天地,祭天用牛,借地用猪,每十三年还要大祭一次,每家都要宰牛一头,因此大祭时,一个寨子要杀掉几十头水牛,耗费如此巨资用于祭祀活动,并不单纯是出于对天地、祖先的虔诚,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恐惧,在苗民意识中,倘不如此,祖先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苗民男女缔结婚姻,需由媒人引线,跟汉人不同的是,媒人是男女青年已经互相倾诉爱慕之后才介入的,青年男女大都公开在芦笙节和乡村集市上选择对象。

但有时婚姻却由父母包办,女方的父母出于贪财的动机,不中意女儿的情人,强行替他定亲,在苗民中娶一个媳妇一般要付三十到六十墨西哥元作聘礼,这类完全着眼于实利的婚姻,几乎总是带来悲惨的结局,造成为数众多的婚姻纠纷,但那些自由恋爱的婚姻也并非都能得到幸福。在三十多岁的已婚苗民妇女中,约有一半以上,以前都已经出嫁过一、二次。

婚事商定后,即举行婚礼,届时,男女双方的亲友都将前来贺喜。主人要腾出一间屋,铺满床位,接待来客,来客多携带一些大米或坛装酒作为礼品,也送银元的,客人的礼物,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主人家在婚宴上的开支。结婚这天,新娘穿着艳丽盛装,佩带银饰,在她的女友们陪伴下,步行来到夫家。新娘一般是下午才抵达夫家。

接花苗习惯,新婚之夜,新娘脱去盛装,要给所有的客人,先是男客洗脚,接着客人们唱起祝酒歌,感谢主人为大家准备的盛宴美酒,主人也以歌词表达招待不周的歉意,于是酒杯觥筹交错,歌声此起被伏,婚礼时的对歌,形式多样,有时一人领唱众人和,也有一伙人问唱,另一伙应答,歌词有传说史诗,也有缠绯情歌。酒宴、唱歌、喧闹要持续三天三夜。三天后,新娘又由她的伙伴陪送回家,个别的婚后也有住上三天以上的。

新娘返回娘家也是个欢宴场合,这里,我在我的夫人的日记中,摘录一段一位黑苗新娘在夫家呆了十二天后,返回娘家时的描述:

“七、八个青年女子,身穿她们最美的衣服,拿着纸做的红绿彩旗,蹲在小山坡上,等待新娘回来,好大一阵子后,我们才看见新娘一伙渐渐靠近我们,先是三个男子,随后是六个男子抬着三头宰好的猪,还有一个男子挑着两筐棉花、另一个人的挑担里,一头放着四件外衣,另一头是四件衬衣。新娘头带的花冠,是一件豪华阔气的银制工艺品——彩虹、飞鸟、花朵等细丝饰品,颈挂七件银项圈,有些是单色大规格的,有些造型显得非常精致美观;两只手臂上各带着七八个银手镯;衣服上没绣花的部位,都饰满了亮晶晶的银花;她还穿着一条精心刺绣的百褶裙。潘太太告诉我,⑥这套衣服和银饰至少值一百三十墨西哥元。大伙见到新娘就迎上去,新娘随着人群回家,在家门口,两边各站着一位妇女,拿着酒壶、杯子,给新娘斟酒。屋子里挤满了客人,聚在一起喝酒。晚上一些女孩子来看我,她们身上都散发着浓烈酒气。饮酒、唱歌、赌博通宵达旦三昼夜。我看到有些妇女已是酒醉似泥。”

返家后,新娘同她父母一起居住,直到丈夫来接她,一般在播种和收割季节,那时农活较忙。丈夫来接,新娘就跟着去,没有任何忸怩、推诿。有时,如丈夫或夫家对新娘不甚满意时,也有不来接的,如遇这种情况,新娘则又可改嫁。按照花苗的规矩,新娘怀了第一个孩子时才在婆家长期居住。

苗民不仅从很早起就把古老的传说,以诗歌形式传承给后代,他们还有一些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我们已经介绍了苗民是如何解释为何没有文字的,太阳为什么在鸡啼时升起的故事。下面记述二则我的苗语先生口述的动物故事,这可能会使读者感到兴趣。



狗、猫、猪、鼠、羊

很早以前,狗和猫结成老表,⑦狗说:“现在我俩已是老表,在我们之间一定不要发生偷窃行为。”猫也说:“我们应偷别人的东西,我俩现在亲戚怎能互相偷盗呢?”

事隔不久,狗把它的一对角脱下,放在一边,弯腰往石臼里舔食,一会功夫,它撑起身子一望,角不见了,它就问猫:“你看见我的角吗?”猫回答:“我没看见,我可没有替你看管。”

狗到处寻找失落的角,它遇上了鼠,便问鼠是否看到它的角,鼠回答:“我知道你的角在哪里。”“啊!”狗说:“那你告诉我角在哪儿。”鼠回答:“是你老表猫把角偷去藏在柜子里了。”鼠把狗引到柜子边,柜子是锁住的,狗要鼠钻进柜子把角拿出来,鼠愿意帮狗的忙,但问狗能给什么酬劳,狗说:“我吃什么,你也能吃什么。”

于是鼠在柜子上咬了一个洞,并用嘴把角拖了出去。鼠的一举一动都被躲在暗处的猫看见了,待鼠刚把角拖出洞,猫就蹦出来抢走了角,狗随后猛追,猫爬到树上,狗在树脚吠叫:“我要揍你!”猫在树顶,亦不示弱说:“我不怕!”狗猫相持到天黑,狗回家去了,猫也从树上爬下来,把角送给了羊。

所以,猫见鼠要咬,狗见羊要追,它们之间不存在友谊,而只有仇恨。

燕子和蛤蟆



从前,稻子是从茎的底部向上长出谷穗的,这正好中了燕子的意,但蛤蟆却不高兴。

“如果不是一年一次收成,而是一年三次收成就好了。”蛤蟆说。

“不!”燕子说,“如果一次收成够吃三年才好呢。”

“那就太糟糕了。”蛤蟆表示反对。

“因为地上会长满杂草”蛤蟆回答。

“但是杂草能给我们带来方便,我可以在草荫下休息。”燕子极力辩护。

“你只为自己着想,”蛤蟆说,“我喜欢一年有三次收成,这样就不会有杂草,蛇就抓不住我了。”

燕子和蛤蟆为此争吵起来。

“你敢去控告我?”燕子嘲讽蛤蟆。

“我当然要去控告你。”蛤蟆亦不示弱。

燕子想,蛤蟆在路上要走很长时间,所以对蛤蟆说:“你先走,我有空再来。”

聪明的蛤蟆取来一块木板,丢入水中,随木板漂泊过河,它先到达了国王那里。

国王盘问它的来意,蛤蟆答道:“我要控告燕子。”

“你告它什么?”国王问道。

蛤蟆把它跟燕子争执的经过复述了一遍,并说:“燕子还打了我。”

于是国王答应了蛤蟆的请求,稻子一年三熟,蛤蟆满意而归。

一路玩耍的燕子也来到国王身边。

“你来干什么?”国王问。

“我是来控告蛤蟆的。”燕子回答。燕子也把它蛤蟆争吵的事由告诉了国王。

“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国王说,“这里是记录,你可以看看。”

燕子见到国王袒护蛤蟆,就不住提抗议,于是国王用手打了燕子的脑顶。从那时起,燕子的头就扁了。

 

①1米=1.0936码,  150码=137米

②泛灵论即万物有灵。

③巫师是苗族的宗教职业者,多由男性担任。

④作者以传教士的口吻,基督教义的概念,介绍、理解,评述苗族及其他民族的宗教意识及仪事活动,在许多方面有严重失实之处,请读者注意。

⑤麻类植物的一种,茎叶上长满尖刺,接触皮肤后会引起骚痒与红肿,当地俗称“火麻”。

⑥潘太太指潘秀山的妻子。潘秀山,贵阳人,苗族中第一个人教育、传教士、作者学习苗语黔东方言,(黑苗语言)的老师。

⑦“老表”,贵州方言,即把兄弟。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9#
发表于 2013-10-3 13:50:49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仲家人①

在贵州的所有非汉部落中,仲家人口最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大概是最有趣味的一个部落,大约有六、七百万仲家人居住在中国云、贵、桂、粤四省。这个部落还居住在邻国缅甸、安南北部、暹罗,其人口仅为中国境内的一半。②在缅甸,他们被称为“掸人”或“掸族”,在中国南部边境地区被称为“寮”或“寮族”,在安南、暹罗又被称为“泰”或“泰族”。这个部落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称谓,似乎多得没完没了。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从何处来,为何而来,他们的历史和迁徒,他们和东南亚其他部落的关系,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希望这些问题早日得到圆满的解决。

大约在七百年以前,元世祖忽必烈推翻了云南的一个叫做南诏的王国, ③云南曾用汉文出版了两卷本的关于这个王国的历史书,④我们见过这一著作,但没能机会阅读。这一王国是由六个诏族部落合并而成,所以又叫做“六诏”。⑤这些部落都是掸人。⑥随着王国的灭亡,云南被作为一个省并入中央皇朝版图,⑦自始南诏国后裔大批地往东及更南方向移居。⑧

最近,我们从J·H·弗里曼牧师那里得到关于这个部落的非常珍贵的笔录,他是美国长老会都会团驻暹罗清迈的传教士。他说:“我们在暹罗的泰、苑人部落,以及其他部落中传教,这些部落的人统称为“寮人。” 寮人是泰族中人口最多的部落,人口大约在六百万,他们之间的语言文字差异甚微,以至于从东南到西北,由西南到东北的三十六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⑨语言交流毫无困难,无论是在暹罗、安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中国云南的西部都是这样。⑩位于寮人南部的是为数三百万的暹罗人。暹罗人混杂于柬埔寨等人之中,他们同寮人是同一种人,但所使用的语言显然不同。在缅甸萨尔温江西部是西掸人,其人口为二十五万。由于受缅甸人的影响,他们使用的又是另一种语言。

弗里曼先生在暹罗北部传教达十五年,既出于科学观点,又恪守宗教的立场,他对亚洲这个地区的不同部落,⑾尤其是泰或掸人的各个支系极感兴趣,颇有研究。他的见解可按下述数点,予以阐述。

“第一,红河 ⑿以南和以西的泰人的语言,同更远的西部泰人 ⒀使用的泰语很相近,所不同的是西部泰人的文字以及宗教语言、社会交际语言,概念词汇上,受印度文化与巴利语的影响较少。 ⒁其它差异却很少,我能和他们相当流畅地聊天。

“第二,红河东北方向的凉山、高平、东登、北山等地,⒂居住着叟人和勐葛人,他们的语言和暹罗人北部的泰人语言差别极大,但其语言却和吕人很接近,⒃吕人分布在湄公河两岸,⒄他们的词汇基本上和寮人相同,越北地区的叟人发元音和双元音和吕人一样,词汇差异也不大。我找了四百个常用词,发现只有67个,即六分之一的词汇同清迈泰语方言中的词汇不一样,在日常语言中,有三分之二词汇相似,仅仅在语言语调方面稍有些细微差异。

“第三,广西龙州地区的语言同叟人语言一样,龙州一带的居民被称为叟人,然而,在他们的语言中,掺杂着大量的粤语与中国的北方方言,我觉得要使他们听懂我的话颇有困难,“俫人”和“俍人”是他们的另外称谓,后者同前者稍有差异。

“第四,在广西南部的南宁,我第一次和僮人接触。这些人都居住在南宁以南的中越边境沿线,⒅广西梧州地区也有僮人。⒆泰人似乎分布在整个疗阔的广西北部地区,此外,中国南方其他诸省亦有分布。我保存着他们的分布及其人口的各方面资料。”

弗里曼先生接着提到了泰人在云南、贵州的情况,当谈到《中华帝国》一书邗载的在贵阳府周围搜集到一份《仲家词汇表》时,他说:“我看过这本书,分布于贵州和广西的仲家,毫无疑问都是泰人,他们和暹罗人的关系紧密得简直难以分清。”他还谈到了“黎人”——海南岛的土著居民, ⒇他们有很多词汇同泰人一样。但由于没有同黎人直接接触,他不能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广东的雷州半岛也分布着部分黎人和寮人。

我们引用了弗里曼先生的许多话,他的记载是如此珍贵,我们深信所有对东南亚人类学、民族学感兴趣的人,将会对此表示感谢。现在我们要论述居住在贵州省的仲家人,他们是泰人或掸人的一部分。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0#
发表于 2013-10-3 13:51:23 |只看该作者
仲家是一千年前由西迁入贵州的, eq \o\ac(○,21)21目前人口约有二百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中部、南部及西南部。仲家的称谓、各地不一,贵阳周围称“仲家”、“布依”,安顺附近称“夷家”,而在独山也有称“水家”的。 eq \o\ac(○,22)22汉人通常称他们为“土人”、“土家”,而自称“客家”或“移民”,这足以证实仲家人比汉人更早在贵州定居。我们觉得无论从哪一角度看,仲家比苗家更接近汉人。

“仲家”这一称谓是汉语。“中”大概意为三兄弟中的老二,“家”如我们已经解释的,在这里是部落的意思。“仲家”一词,似乎表示这部分人的社会地位低于汉人而比苗民优越。“仲家”另一解释是“重甲”,即在古代因披挂盔甲、英勇善战而得名。但字面上的解释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汉族中,很多同音字含意却迥然各异。

如我们在第一章所谈及,汉人大都集中在城镇和该省主要公路两侧,而非汉部落则居住于偏僻山区。在省府贵阳郊外三十英里内,散居着部分苗民及分布着约二百来个仲家村寨,其中有些寨子拥有二百户人家。十年前,埃德加·具特先生翻山越岭,从独山步行到兴义府,这是一次长达七天的旅行,其直线距离为二百英里,沿线穿越的完全是仲家人的居住区,途中没有公路、客栈。那里的人大都较为富裕,每天赶路歇脚时,他总是受到殷勤接待。据说,独山城的居民大部分为仲家或水家,他们主要在城里经商,并跟当地汉人一样,把自己女儿的脚裹起来。汉人不鄙视仲家,我们也从未听说过仲家人起来造反, eq \o\ac(○,23)23而苗民起义却持续不断。

仲家人操的语言和僮人、暹罗人的语言十分近似。在仲家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几乎每三个字就有一个是汉字。他们中大多数男子和部分女子都会讲汉语、吐词清晰、表达流畅,只是没能把汉语中所有送气音发足。

不管仲家人居住在黔、桂何地,在追溯其来源时,他们总是称祖先是江西入黔的汉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能具体说出祖先来自江西某府、某县。这就容易使人感到诧异:一种操不同语言的人,为何要称自己为汉人呢?

这种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是不难解释的。

当仲家抵达贵州时,苗民已在该省各地定居,这里常常发生暴乱和对苗民的武装镇压,多少世纪以来,中央政府调遣了不少军队,在贵州各地扎营屯兵。有些士兵娶当地妇女为妻,自成独立的居住区,构成了第一章所述的“老汉人”,有些士兵成婚后,生活在仲家人家庭中。汉人和仲家人的频繁联婚状态延续了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确是汉人后裔而其他人因婚配与姻亲的原因,也和汉人产生近缘关系。可以确凿无疑地说,贵州大多数仲家人的血管里,或多或少都流动着汉人的血液。由于汉人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地位优越,凡是和汉人有关的人,如要追溯其先辈时,他会在各种不同直系祖先中,选择汉人的血统和出身。他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标明自己并非是苗民。

二、三百年前,当汉人又从江西各地大量流入这个省时,仍是男子多于女子,仲家历史上曾与早期入黔的汉人之间结下的和亲关系,使后来的汉人与仲家人联婚,变得更为容易和自然,大多数汉人依然在仲家人中成家立业。

上述见解可用仲家语言来证实这种关系的烙印,仲家人在自己的语言中所采用的汉语借词的发音,跟江西及长江下游地区各地方言很相似,而周围从四川、云南迁居来的汉人的发音则完全不一样。

仲家男子和汉人已很难分辨,所不同的仅是他们的鼻子稍塌一些,眉毛浓一些,妇女的脸型也有这个特点。仲家男子的穿着同汉人的装饰完全一样。在某些特殊场合,他们也穿长袍马褂。很多仲家子弟参加文武科举的考试,其中也有当上朝庭高官的,已故的云贵总督岑宫宝就是仲家人。 eq \o\ac(○,24)24

仲家妇女不裹脚,穿紧身上衣及长桶裙,但贵阳附近的仲家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已模仿汉人的妇女装饰,改穿上衣和裤子了。我们从未见过一个汉人妇女在稻田里栽秧,而勤快能干的苗家、仲家妇女却跟男人们一起下田干活。

尽管仲家居地辽阔,称谓不一,但并不象苗民那样,内部存在复杂的支系。在安顺府有两种仲家,一种是居住在平坝地区的“布朗”,一种是“布依”,“布依”相传是龙姓部落的后裔。各地仲家的方言尽管稍有区别,但不至于象苗民内部的方言那样复杂,在仲家人之间对话并不困难。

我们尚未搜集到仲家的古代传说。其潜在的原因,可能跟希望别人把他看成是汉人,以及相传祖先来自江西,因而对历史传说忽略、遗忘有关,但也可能是我们的孤陋寡闻,旁人在这方面的努力一定比我们有成效。 eq \o\ac(○,25)25⒇①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⑴⑵⑶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

仲家没有本民族文字,和苗民一样,他们以汉文进行思想交流。仲家普遍爱唱山歌,这一点又同苗民相似,青年小伙子和姑娘常常以互相对歌表达爱慕。我们曾见过一些用汉字写成的歌词。这些歌词中,多少带有一些仲家语的语法、音调、习惯用语。这使得不熟悉仲家语的读者难以释读。

由于仲家自认为汉人,在宗教信仰上努力仿效汉人,在家中他们也供五字天地匾, eq \o\ac(○,26)26寨口立土地庙,在里面奉祀土地神的肖像和怪石,但不似汉人那样在村子里修建庙宇、供养和尚。安顺府的仲家信仰两个神,一个善神、一个恶神。善神住在天上,给人们带来光明、雨水,任何好事都是他的恩赐。但仲家对善神既不祭供也不崇拜,而对恶神甚是恐惧,故千方百计设法取悦于他,满足他的“欲望”。仲家也崇拜“神树”,认为这种树具有某种神力量,需定期祭供。

贵阳附近的仲家人的葬俗跟汉人差不多,但在葬礼与献给死者的供品上,仍保持着本部落的特色。下面是我太太在离贵阳五英里的水干坝,参加的一次葬礼上,亲眼目睹的为超度亡灵而宰牛的情景:

“一群人集合在一所住宅的内院里,大多数人都缠上一条白色头帕,他们列队缓缓地走出院子。领头的是仲家一位魔公, eq \o\ac(○,27)27身旁由一名手持丧棒、身穿白色孝服的主悼人陪同, eq \o\ac(○,28)28据说考棒里装有银子,主悼人弯腰以棒触地行走,后面牵着一头栓上新草绳的棕色公牛,一匹座鞍上系着死者帽子的马,马鞍的两侧分别挂着一把扇子、一只箱子、一双鞋子和一瓶酒。

而后,跟着是几名妇女,她们个个戴着垂地的长头巾,身穿素色大襟及深色白褶裙,鞋袜跟男人穿的一样,每个妇女都有一个侍者为她们打伞。在不停吹奏的喇叭声中,送葬行列来到村外一块刚犁过的地里,地中央插着一根幡杆,幡杆顶上的华盖系用彩纸扎成,幡杆旁立长矛一支,四周辅上草席,吊唁队伍围着幡杆绕三、四圈,公牛被牵着同行,人们不时把鞭炮摔在牛肚子底下,鞭炮声加快了牛的步伐,接着牛被栓在幡杆上、所有的人均退往田坎四沿,为亡灵祈祷,幡杆前供下盛酒、菜的两只碟子及酒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一男子爬上牛背,点燃高悬在幡杆顶上的长串爆竹,在一片鞭炮声中,人们又绕场围圈,然后各自回家,而把受惊而吓呆的公牛留在地里,祭祀后,一部分供品归妇女分食。

黄昏前,任何人——只要有胆量——都可以持刀宰牛,分享牛肉,而死者的直系、旁系亲属是忌讳食此牛肉的 eq \o\ac(○,29)29。

他们对死者怎样会从这些供品中受益,似乎没一个明确的见解,有人向我们解释,屠宰公牛,似同六庭开洞,死者的灵魂就可以由洞中升天,回到祖先那儿去;若是灵魂无处归宿,就会四处乱窜,无休止地纠缠、危害活人的正常生活。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1#
发表于 2013-10-3 13:51:46 |只看该作者
仲家人的宗教意识,跟佛教相比,似乎更接近道教,道教主要与鬼神、邪恶的神力相联系。汉人中,当有人患病或家遇不幸时,亦都归于恶鬼的作崇,于是请道士,以咒语、妖术及其它方式驱赶有害鬼神,抵御它们的魔力。遇到类似情况,苗、仲家及彝家也都请本部落的巫师,施行巫术,企求把人们从恶魔迫害中解救出来。泛灵论是中国汉人的一种古老和传统的宗教意识,也是贵州所有非汉部落的一种宗教意识,但非汉部落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既不属佛教,亦不属道教,他们认为:阴间并不遥远,在那里住着看不见的鬼神。他们经常干预人类事务,给人类带来厄运,只有虔诚供奉鬼神,人们才能消灾祈福。基于同样的道理,仲家出于惶恐,才举行宰牛办斋、超度死者亡灵的仪式,这才是非汉部落崇敬鬼神的真正动机。

在仲家村寨里,私塾比苗寨的多,能读书写字的人也较多,学会汉文后,这些人就鄙弃劳动,只要他们懂得一些刑律,包揽诉讼,他可以常常进出衙门,协理案件,显然他也会挑起寨邻、家族间的纠纷,从中渔利。这种人,在整个中国比比皆有,即使在偏僻地区也不乏其人。

当地的头领和法官,一般都会由较富裕的仲家人充任,民间纠纷不经上诉,即可调解。当然跟苗人一样,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钱财。地方法官的职权范围很不明确,以至于使人对他们的超越权限的作为很惊愕。有一次,一位汉人地方法官询问我们国家对偷别人庄稼的盗贼是如何惩处时,我告诉他,只要罪证确凿,罪犯就会被关进监狱一段时间,“呵!”他说:“如被我抓住,我就把他勒死,这是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

四年前,离贵阳大约三英里的一个仲家寨子里,有一名惯偷,他经常盗窃其亲属及邻居的财物,从而缴起了公愤,村民们把他扭到当地衙门,要求严惩,当地的两名法官认为,此人在社会上实为公害,是一个多余的人,在征得其父母同意后,把他手脚捆住,扔进水塘淹死。事后,罪犯家属到衙门指控他俩滥用职权。结果这两个法官被关押达数月,并被敲诈了一笔钱财后才被释放。在汉人村寨里,同样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案件,一位地方官也淹死了一个偷盗,但事后却不了了之,没有引起骚动。可能这位官员受到上司的庇护,或当地村民没有告发他。

各级官吏名义上的职责是执行征收赋税、维持社会治安的事务,而他们在收税之外,却积极钻营、搜刮百姓钱财,接受贿赂。他们挑唆民事纠纷,把管理诉讼中得到的钱,全塞进自己的钻腰包。

①原标题为“仲家人或掸人”

②仲家即今布依族。布依族居民遍布贵州全境,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专区。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壮傣语支,同语支民族之间有历史渊源关系,但并非是一个民族。作者在下面论述中,仅从语言角度观察,把壮傣语支诸民族归纳并为一个民族,其论点是错误的,请读者注意。

③南诏,唐代的地方政权。全境以大理为中心,辖有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是由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政权。902年为贵族郑买嗣所灭,公元937年白蛮大姓段恩平继后建立大理国,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境,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大理国为忽必烈所灭。作者在追求这段历史时,把大理国误成为是南诏国,现予指正。

④“这个王国的历史书”指《蛮书》。《蛮书》亦名《云南志》,唐樊绰著,咸通三年(公元682年),绰充任唐安南经略使蔡袭幕僚,对南诏情况进行研究,并参照前人著作写成此书,是研究云南各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⑤居住在云南洱海周围的南诏,有六个大部落,部落酉长号称“诏”。因而有六诏的名称,唐玄宗封南诏皮暹阁为云南王,帮助南诏兼并五诏,公元738年,成立统一洱海地区的南诏国。南诏国是以乌蛮与白蛮(均为中国古代民族)为主要居民。作者缺乏云南史知识,把“诏”理解成“诏族”是错误的。

⑥南诏国、大理国的主体民族是乌蛮、白蛮。乌蛮跟今彝、纳西、傈僳等族有渊源关系,白蛮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这些民族的语言都属于汉藏系藏语支。作者把南诏国、大理国的居民说成是壮傣语支(国外称泰语系)的掸、泰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⑦公元1253年元朝灭大理国,云南始置云南行中书省,明置云南省,跟内地合成一体。

⑧大理国后裔外迁是可能的,但作者由此试图证实南诏、大理国是掸人、泰人建立的,从而歪曲历史,则须平正辩明。

⑨原文是:“以至于从东南到西北的六百英里内,及从西南到东北的同样距离内。”1平方米英里=2.5900平方公里。

⑩原文是:“不论是在暹罗、法国、英国还是中国(云南南部)领地都是这样。”

⑾“亚洲这个地区”指中南半岛。

⑿红河源出我国云南省中北部,名元江,向东南流称红河,经越南首都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

⒀“更远的西部”指老、缅、泰境内的泰人、又称西泰人。

⒁巴利语: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现成为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南方佛教徒的书面语言。

⒂《世界地名译名手册》:即越南北部高平—北濮—凉山地区。

⒃Shan(掸人);Tho(叟人);

Mawng(勐人);   Lü(吕人);

Tai(泰人);世间 Lao(寮人);

⒄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脉,称澜沧江,东南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

⒅原文为“法属边境沿线”。

⒆壮族是我国省数民数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有1338万(1991年),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广东、贵州、湖南亦有分布。语言属壮侗语族壮族语支。内部称谓各异,解放后,统一称为“壮族”。

⒇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有817562人(1982年),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语支,由古(骆)越人发展而来,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eq \o\ac(○,21)21关于布依族的族源,主要有三说:源于古越人、古汉人、古夜郎人,作者这里的“一千年前由西迁入贵州”,可供析疑。

eq \o\ac(○,22)22 “水家”即水族,单一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跟布依族等民族历史上有渊源关系。作者这里把水族和布依族混淆了。

eq \o\ac(○,23)23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劳动人民都不能幸免的,贵州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各族农民大起义的烈火,首先是布依族人民点燃的,1854年杨元领导的独山布依族农民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时期贵州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作者说从未听说仲家人造反,是跟历史事实不符的。

eq \o\ac(○,24)24岑毓英(1229—1889)清末将领。广西西林人1873年署理云贵总督。

eq \o\ac(○,25)25作者对布依族历史文化的评述是失实的,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蕴藏着大量悠久的传说、神话、故事,如《开天劈地》、《十二个太阳》、《造千种万物》……,近几年来已连续发掘与整理成书,详见贵州《民间文学资料》、《南风》、黔西南布衣族自治州《布依族民歌选》。

eq \o\ac(○,26)26 “五字匾”即“天地君亲师”。

eq \o\ac(○,27)27布依族称巫师为“魔公”。

eq \o\ac(○,28)28主悼人即是死者的儿孙,俗称孝子。

eq \o\ac(○,29)29 “宰牛办斋、超度死者”的习俗,布依族称之“打戛”。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12#
发表于 2013-10-3 13:54: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度莫 于 2013-10-3 13:57 编辑

http://www.shimenkan.org/info/b/

有兴趣的贝侬,自己期望围观!呵呵……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13#
发表于 2013-10-3 14:37:55 |只看该作者
是样100多年的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3

听众

2410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8-2-22
注册时间
2004-7-5
14#
发表于 2013-10-4 14:38:50 |只看该作者
纵观以上描述,仲家既布衣族的语言文化习俗和我们桂西北的壮族人大同小异,这样的关系,不算是同一个民族,那民族的划分依据又是怎样的呢?我不明白当代中国为何把贵州的布衣族和桂西北的壮族划分为两个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15#
发表于 2013-10-5 23:43:49 |只看该作者
苗人遭受的侵略比僚人更惨烈,所以他们思想深处的“loser”自我意识(奴性)比僚人更严重,甚至连祖宗起源传说都可以自行篡改。

文中那个“战败、逃向西南、渡大湖、丢文字”的传说版本,就能体现出那位讲述者的奴性。 —— 绝大多数苗人部族的传说是:“大洪水冲来、坐着葫芦漂流、丢失文字”(连南岛语系民族也普遍有这种“大洪水”传说)。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189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6-8-30
注册时间
2013-8-20
16#
发表于 2013-10-6 00:24:29 |只看该作者
看得很过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17#
发表于 2013-10-6 02:56:55 |只看该作者

《诗经.小雅.采芑》: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西周方叔 反击过 荆蛮(楚)、玁狁(匈奴) 的入侵,但应该未能占领到这两个民族的地盘。 ——西周的地盘不算大,连淮夷都未打到。  

况且“狨车”也不是夏商周的原创产物,“车”(chariot)是中亚的印欧语民族做出来的。


《尚书.武成》:
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偃武修文”,是周攻商前,在公共舆论界广泛造势,“扮斯文”,最终还是要用武力打商的。所以洋人传教士这个典故引用不算太准确。


而夏禹对苗民的做法,见《尚书.大禹谟》: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文中仅见一大堆啰嗦说教,未提到具体怎样打败“有苗”。夏禹“班师振旅”反而有撤军的意味。  关键是怎么理解最後“有苗格”的“格”字?是“杀”还是“到来”?

如果是“杀”,那么跟前文一大堆啰嗦说教就完全矛盾混乱了。况且夏商周的上古华语基本是vo(动宾)结构,极罕见ov结构的;如果是击败有苗,则该写作“格有苗”。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8#
发表于 2013-10-7 19:21:41 |只看该作者
不管仲家人居住在黔、桂何地,在追溯其来源时,他们总是称祖先是江西入黔的汉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能具体说出祖先来自江西某府、某县。这就容易使人感到诧异:一种操不同语言的人,为何要称自己为汉人呢?

这种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是不难解释的。

当仲家抵达贵州时,苗民已在该省各地定居,这里常常发生暴乱和对苗民的武装镇压,多少世纪以来,中央政府调遣了不少军队,在贵州各地扎营屯兵。有些士兵娶当地妇女为妻,自成独立的居住区,构成了第一章所述的“老汉人”,有些士兵成婚后,生活在仲家人家庭中。汉人和仲家人的频繁联婚状态延续了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确是汉人后裔而其他人因婚配与姻亲的原因,也和汉人产生近缘关系。可以确凿无疑地说,贵州大多数仲家人的血管里,或多或少都流动着汉人的血液。由于汉人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地位优越,凡是和汉人有关的人,如要追溯其先辈时,他会在各种不同直系祖先中,选择汉人的血统和出身。他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标明自己并非是苗民。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418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4-2-27
注册时间
2012-1-30
19#
发表于 2013-10-16 11:01:54 |只看该作者
州各地扎营屯兵。有些士兵娶当地妇女为妻,自成独立的居住区,构成了第一章所述的“老汉人”,有些士兵成婚后,生活在仲家人家庭中。汉人和仲家人的频繁联婚状态延续了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确是汉人后裔而其他人因婚配与姻亲的原因,也和汉人产生近缘关系。可以确凿无疑地说,贵州大多数仲家人的血管里,或多或少都流动着汉人的血液。由于汉人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地位优越,凡是和汉人有关的人,如要追溯其先辈时,他会在各种不同直系祖先中,选择汉人的血统和出身。他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标明自己并非是苗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88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8-9-3
注册时间
2014-4-14
20#
发表于 2017-5-12 08:44:35 |只看该作者
欧洲人研究中国西南的部落,美洲苏族印第安人的疯牛座马发来贺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12:31 , Processed in 0.15238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