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我为这个名字想了很久,然后决定还是启用它吧。是的,这就是一个普通僚人的自白。
我为Ice向我介绍的这个论坛感到有点不安,所以注册了一段时间,也没有真的做到融入进来。我有很复杂的心情。我指的所谓普通人,更多的是指向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的普通僚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但是对自己的民族,到现在为止没有那么多的了解和认知,他们的头脑里面有关自己所属民族的知识相当匮乏,有些甚至是十分错误的而他们并不自知。当有了“僚人家园”这样的平台以后,我想首先能收到“治病救人”的功效(也许有些夸张,但对我而言是这样的)。等我警醒过来,我便要不由自主的回顾起自己对壮民族的心路历程来。所以,借着Ice的同学所发的所谓谬论出发,我愿意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壮族人对自己民族的感情好好写一通。
从我生下来,我就知道自己的民族是“壮”,是少数民族。我生于广西长在广西,一直到我高中毕业,我对自己的民族问题并没有太多的敏感情绪。因为身边的大多数人是壮族的,如果你是汉族的,反而会被特殊对待(比如我们高中班里只有一个汉族的男生,有一次选三好生我们班主任就说,最好能给他一个名额,首先他的成绩是不错的,是合格的三好生;而我们其他人都是壮族,在高考的时候也许可以加分,他不行,如果给他一个名额,他就和我们一样,当成绩不够重点线的时候可以加7分。我们全部同学一致同意了。)
我大约懂事起就开始对自己所属的壮族有点好奇,可是,上学到高中毕业,竟然没有一节课,有过一位老师,向我们壮族孩子(我所在的地区绝大部分是壮族的)讲起我们民族的历史,激起自己的民族精神和自豪感,归属感。不能怪他们,我觉得。他们自己未必就知道啊。
于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我在北京,在国家图书馆,在一个本科生所允许的查看范围内,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查阅了有关壮族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献资料。我可以说一句对得起良心而不怕任何势力的话,这些所有资料早在几十年前就过时了!比如有关现状调查,我看到的,是内容重复的调查报告,很多是以广西武鸣县双桥(我的家乡)作为调查的对象的,因为这个地区的壮语发音被认得是标准音。内容我一看就知道太过时了,我自己从小就在在那里,生活了10几年,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吧?没有新的调查报告,也再没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其他的民族也是这样。我们这些少数民族的资料,也许在建国初期,由于周恩来总理的关系,曾经被关心关注过、调查取证过,形成了一定的资料,收藏在国家图书馆里;可是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或者是我没有那么大的权限可以查阅得到,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还有,忘记说了,我是1998年上的大学。
而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关于壮族的书籍也是挺少的。我的大学四年间,图书大厦买有关广西介绍书籍的那个货架上面仅仅有那么不到10本书,而且没有多少增减,没有移动过~~我做过零售我知道,这只是形象商品。
所以有那么多认识的误区,所以需要像僚人家园这样的平台,先能把一些知识普及,再作为一个载体体现我们几个共性很大的民族的民族性,号召更多的人,激发他们维护我们祖先留下的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要让它们就这样可怕的流失。
我其实不是一个民族感那么强烈的人,我赞成更多的是博爱,大家都生而为人,应该互相珍重。然而,当我感觉我们传统的东西在渐渐消失的时候,我心里感觉很悲痛。我为自己不会唱父辈唱的山歌、念父辈小时候念的壮族童谣而难过。
那么,我能做什么呢?那么多人在僚人家园献言献策,我希望我成为其中一分子。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个文化断想,思考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可是,壮族文化和文明,何尝不需要这样呢?它更加脆弱,被思考得更少,更需要爱护啊!我思考了一些天,唯一想到的一个建议是:至少在广西范围内,每个小学都能设立这么一个公共课(也许一年只花费不到几天的时间),讲述我们的民族,让更多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自我民族感。或者可以开展文化节,写作比赛,等等更多形式,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从小就能接受这样的教诲,从小思考起来,等长大的时候,他们中更多人会是维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
我不懂得为“爱国主义”下定义,也不懂得为“爱自己的民族”下定义。我不太赞同列宁对爱国的定义,不过自己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意思出来。不过,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爱国主义之于国际主义,所有的事情,只有自己觉悟起来,坚强起来,去做该做的事情了,才能被别人尊重和帮助。我既是一个僚人,就该肩负起这样的义务;而今日即便我不是一个僚人,也会被僚人家园所感动而做自己能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上帝救自助之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我爱广西,爱那些说着亲切壮话的人,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