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906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文化之都项目总体策划方案通过文化厅审评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听众

374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2-11-24
注册时间
2012-3-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1:2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9年5月22日通过区文化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执笔 谢寿球
"那"文化:壮侗语民族把水稻田叫做“那”,“那”文化就是壮侗语民族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圈的范围包括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以及越南北部,老挝、缅甸、泰国和印度的阿萨姆邦,主体民族为侗台语民族,包括中国壮侗语族的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毛难族、仫佬族、黎族和傣族9个民族,还有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越南的岱一侬族、山斋族、热依族、佬族、泐族等,他们是同根生的民族,共同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瓯和骆越。“那”文化圈以稻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化习俗。
 
  
  
隆安——壮族最古老的稻作之都
    壮族最神秘的稻作之都
    壮族最美丽的稻作之都
 
  
 
    目录
 
一、前言………………………………………………………( 2)
二、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新解读…………………………( 4)
三、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13)
四、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思路…………………(14)
五、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布局策划……………(17)
六、“那”文化实景演出节目创编策划……………………(20)
七、“那”文化之都品牌无形资产经营策划………………(22)
八、操作路径策划……………………………………………(25)
  九、项目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27)
 
 
 
  
 
一、前言
 
隆安,这是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地方。
隆安,这是一个发展前景远大的地方。
当我们怀着探秘的心理踏上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时,便被她那眩目的文化之光倾倒了:
野生稻、雒田、大石铲、贝丘墓、玉牙璋、古码头、骆越水、大王庙、石桅杆……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见了远古“都广之野”的稻浪,看见了壮族先民祭祀稻神竖立的石铲群;听见了骆越水龙舟上羽人的歌唱,听见了先民们舂堂舞的呯呯声响……
当我们把岁月的尘土一层一层地拨开,把历史的碎片一点一点地拼接起来后,我们终于发现了一段沉埋了的历史,一个灿烂的文明。
隆安,原来是中华民族远古的“伊甸园”,隆安,原来是壮族的稻作文化之都!
我们为隆安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而自豪振奋,我们也为隆安蕴藏着这样珍贵的文化富矿而欢欣鼓舞,开发这一文化富矿,打造隆安“那”文化之都品牌也就自然成为隆安县全县人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打造隆安“那”文化之都品牌,是世界性文化产业发展大趋势对隆安的必然要求,也是隆安县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的最佳选择。
隆安打造“那”文化之都品牌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依托隆安丰富的壮族稻作文化资源,抢占世界稻作文化的制高点,全面提升隆安县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增大隆安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价值,发展隆安县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拉动全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打造隆安“那”文化之都品牌,必须对隆安县的壮族稻作文化资源有一个新的盘点和新的解读,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夯实学术基础。
隆安文化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是依托资源建设“两区三线”文化旅游产业网络,即建设蝶城文化旅游区、大龙潭文化旅游区、渌水江文化旅游线路和可泸江文化旅游线路、右江文化旅游线路。通过这样的布局整合隆安县的文化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和主题,提升文化品位。
隆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亮点,推出一系列特色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文化产业。要把历史的文化遗存转化为可视性强的现实的文化建设项目,加紧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办好一个论坛(稻作文化论坛),推出一个节庆(“那”文化节)、建造一个标志雕塑(“那”文化之都雕塑)、建设一个博览园(“那”文化博览园)、创作一台节目(“那”文化实景演出节目)。
隆安县打造“那”文化之都品牌的切入点是在大龙潭遗址建设“那”文化博览园的祭祀中心,复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祭祀场景,建造纪念稻作文化的祭祀坛,以少量的投资撬动“那”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拉动各相关项目的建设。
隆安县的“那”文化是壮族历史文明的曙光,我们的先民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中华历史上最早的辉煌,我们也一定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
 
二、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新解读
 
1.隆安县是大石铲文化的中心
大石铲是骆越先民用来翻土、挖沟、起畦的生产工具,它是学术界公认的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大石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的分布范围北至广西宜州、柳州、贺州一线,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西至云贵高原西南部,东至广东的西部,大体上与古骆越国的势力范围相一致。目前国内外已知的大石铲出土遗址分布于40多个县区共130多处,而隆安一个县就达40多处,是世界上发现大石铲遗址最多的县区。
隆安大石铲类型繁多,按质地分,有石灰岩石铲、砂岩石铲、页岩石铲、玉质石铲等。按器型分,有平肩石铲、斜肩石铲、双肩石铲、直腰石铲、束腰石铲等。按大小分,有大如蕉叶的巨型石铲,有小如巴掌的小型石铲,也有小如姆指的微型石铲。按用途分,有作生产工具用的石铲,有作祭祀礼器用的石铲,有作货币交换的石铲等。这些大石铲遗址密集分布于隆安县的罗兴江、渌水江和右江三角洲一带,这一地带出土的大石铲数量占世界出土大石铲数量的80%以上。仅大龙潭遗址出土完整的大石铲就有231把,整整装了一卡车,而其他地方的大石铲多是零星散布,隆安县的大石铲在种类和数量上圴居世界之冠。隆安县是世界大石铲文化的中心。
大石铲造型独特、美观,是新石器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1978年5月对隆安县大龙潭T3探坑木炭标本进行碳—14年代测定的结果,大龙潭石铲遗址的年代为距今5910土10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6570土l30年。这一历史时期的人类遗址所出土的耕作工具多为小型石斧、骨耜、蚌器等较为简陋的耕作工具,而隆安的大石铲无论是在器型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当时农业工具的最高水平,在金属工具尚未出现之前,古骆越人是用什么方法切割大石铲的,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
2.隆安是“那”文化圈的中心
壮语把水稻田叫做“那”,“那”文化就是稻作文化。侗台语民族是稻作民族,在侗台语民族地区遍布以“那”命名的地名。 “那”文化圈这一概念是云南文山民委的壮族学者王明富提出来的,指的是以壮语水田“那”为地名的文化圈。这一地区的范围包括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以及越南北部,老挝、缅甸、泰国和印度的阿萨姆邦,主体民族为侗台语民族,包括中国壮侗语族的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毛南族、仫佬族、黎族和傣族9个民族,还有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越南的岱一侬族、山斋族、热依族、佬族、泐族等,他们是同根生的民族,共同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瓯和骆越。“那”文化圈以稻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化习俗。
在“那”文化圈中,隆安县是“那”地名最密集的地区。隆安全县有122个自然村以“那”命名,著名的有那久、那桐、那龙、那朗、那重、那加、那元、那朗、那汉等。隆安是“那”文化圈中以“那”命名的自然村最多的地方。
在“那”文化圈中,隆安县有最早的最密集的稻作文化祭祀遗址。这里发现的大石铲遗址多是刃部向上排列成“匚”形和圆圈形的大石铲遗址。大龙潭遗址是出土完整的大石铲最多的遗址,以大龙潭为中心的渌水江、罗兴江、右江三角洲地带是大石铲祭祀遗址最密集的地带。如按每一个祭祀遗址附近都有一个稻作村落,每一个稻作村落有100至200多人口计算,从这些密集的祭祀遗址可以看出,在5500至6500年前,在隆安的渌水江、罗兴江、右江三角洲为中心的稻作区已有了数十个稻作村落,有了上万的稻作人口,这是“那”文化圈中已发现的古稻作文化遗址中最早规模最大的稻作农业。
隆安有许多古老独特的“那”文化遗存:
一是保留了最原生态和独特的农业祖神祭祀民俗。在隆安的渌水江、罗兴江、右江三角洲的罗兴、鹭鶿、博浪、儒浩、慕恭等村都有古老的“那”神(当地壮语叫“芒那”)祭祀民俗遗存,历代以来,每逢六月初六,这一带的村庄都举行一个独特而又隆重的祭“那”神节,家家户户杀鸡宰狗到田边和大王庙祭奠“那”神“娅王”,请“那”神保佑稻穗丰满。这一天大家都广邀亲戚朋友到家里作客,共同欢度祭“那”神庆典。这一天实际上成了“那”文化狂欢节。儒浩村旁边还留存有远古的“那”神圣山金榜山(壮语叫做“岜娅”),山上发现了多处大石铲遗址。金榜山旁边的大龙潭和右江龙床是古老的“那”神祭祀中心。
二是保留了古老的农具节习俗。隆安县那桐镇农历四月初八有一个独特的的农具节。这一天要搭花架把三界神抬出来游行,四乡八寨的农民把自家生产的家具集中至那桐圩展销。这一习俗实际上是古老的大石铲祭祀的传承,古代骆越人在水稻插秧农事活动结束后,要举行洗犁耙收存的祭祀仪式,祈求农业祖神赐予丰收,后来就演变成过农具节的习俗。
三是有古老和系统性的稻作起源传说流传。隆安县有鹭鸟指引寻找到“雒田”(以“鸟”命名的水稻田)的古老传说,有老鼠和鸟到天上“郎汉”(天鹅王)家偷稻种的传说,有“那”神“娅王”教种稻养鸡鸭的传说,有“娅王”为照顾妇女种田辛苦下令再生稻不能再生,种一次稻只能成熟一次的传说等。这样古老的系统性的稻作起源传说在各民族中是非常罕见的。
四是有最早的以稻作为经济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态的出现。隆安县广泛流传“那”神“娅王”的传说和人文始祖“布洛陀”的传说,“娅王”壮语意为“祖母王”,“布洛陀”壮语意为“鸟之国的首领祖公”,这说明在古骆越人的历史进入稻作文明的时代,就出现了王权统治的社会形态。隆安县伴随大石铲出土和出水的文物出现了富裕阶层所使用的玉铲、玉锛、玉戈、玉圭、玉牙璋等珍贵器具,特别作为王权标志的玉牙璋的出现说明远在大石铲稻作时代,骆越社会已经进入了王权社会的初级阶段。
隆安这些古老独特的“那”文化遗存说明,隆安是“那”文化圈的中心,即“那”文化之都。
3.隆安是“雒田”的故乡
“雒田”也叫“骆田”或“鸟田”,对于“雒田”史籍多有记载,晋朝顾微所著的《广州记》说:“ 交趾有雒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对于“雒田”的解释历代学者有多种说法,有说“雒”就是鸟,“雒田”就是鸟耕耘的田,有说“雒”就是古壮语所称的“山谷”,“雒田”就是“山谷中的稻田”。还有说“雒田”就是“架田”,即用木架浮在水上载土耕作的稻田,并且说只有这样的稻田才能“仰潮水上下”。“雒田”到底是什么田? 两千多年来学者为此论辩不休,至今尚未有公认的答案,“雒田”成为中华历史上的千古之谜。
其实要真正破解“雒田”之谜,只要从骆越的稻作文化源头去研究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广义的“交趾”是指骆越国故地,“雒田”是古骆越(古代骆越也写作雒越)人所耕作的一种稻田。在骆越故地,只有古隆安县地所在的那桐-坛洛平原才出现最早的大规模的稻作农业,“雒田”的得名应源于隆安。隆安大石铲遗址最密集的地方是渌水江、罗兴江、右江三角洲,这里地势平坦,有大片的野生稻分布,但是渌水江、罗兴江汇合后流入右江龙床河段的峡谷狭小,每到春末洪水泛滥,渌水江、罗兴江两岸便淤泥堆积。此时鹭鸟翔集滩涂觅食小鱼、小虫,人们在滩涂上挖沟起畦,整理成为最适宜耕作的稻田,这种类型的稻田当地人叫“那雒”,意为“鸟田”。这些“雒田”都出土了散落的大石铲或大石铲残片,可见隆安“雒田”历史的悠久。“雒田”因为是潮泥淤积而成,所以“雒田”非常肥沃,不用施肥也能丰收,这就是《广州记》所说的“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在这种湿地的环境中,鹭鸟翔集成为最美丽的景观,所以渌水江的壮语名称叫“达骆”,意思是“鸟江”,“罗兴江”壮语名叫“达骆英”,意思为“鹭鹚鸟江”。渌水江、罗兴江边的稻田就是“雒田”,这就是“雒田”得名的由来。随着骆越人的迁移,用河水淤积土开辟稻田的耕作方式传遍古骆越的各个地方,但是这样的稻田仍然保留着古骆越“雒田”或“鸟田”的名称。由此可见,隆安是“雒田”的故乡,也是骆越稻作文化的源头。
4.隆安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基因多样性的中心
隆安县具有栽培水稻起源地的环境条件和生物条件。
隆安位于北回归线南侧的右江河谷,所在的那桐-坛洛平原气候炎热多雨,土地平坦宽阔、湖泊湿地众多,非常适合野生稻的生长。目前在这一地区的中心渌水江、罗兴江和右江沿岸已发现有广泛的野生稻分布。
栽培水稻起源地的研究学者多数认为水稻种植起源于华南。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已故中国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早在1949年他就提出“中国之稻种来源,与古之南海即今之华南有关”。1957年他在《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一文中,再次论证“根据我国五千年来稻作文化创建过程并由华南与越泰接连地带的野生稻分布和稻作民族的地理的接壤关系,特认定我国的栽培稻种是起源于华南”。著名水稻专家李润权先生在《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一文中更明确提出“在我国范围内追溯稻作栽培的起源中心应该在江西、广东和广西三省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多作努力,其中西江流域是最值得重视的”。梁世春等稻作学者在《广西野生稻资源长期安全保护对策》一文中指出“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广西开展野生稻资源大普查,发现广西不但野生稻品种类型多,而且分布的原生境和覆盖面积都是全国最多最大。”全国第一届野生稻大会中国农业大学和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等权威单位所撰写的论文更明确指出,广西野生稻有两个多样性中心,一是隆安、扶绥和邕宁交界处的左、右江和邕江河谷地区,而另一个是象州、来宾、武宣和贵港的柳江、黔江、郁江及邕江交界附近。而隆安、扶绥和邕宁交界处的左、右江和邕江河谷地区正是贝丘文化和大石铲稻作文化的中心区域,这就表明以隆安为中心的地区是栽培水稻的重要起源地。
5.隆安大石铲遗址分布区是史前栽培水稻的重要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农业史专家王象坤认为,稻作农业起源地必须具备四个前提条件:
   (1)该地发现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
   (2)该地同时发现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
   (3)该地或其附近有驯化栽培稻的古人类群体及稻作生产工具;
   (4)该地当时具备野生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条件
按照王象坤所提出的四个条件将目前有可能成为稻作农业起源地的史前稻作文化遗址进行对比,就可能看出隆安县的大石铲文化遗址比其他稻作文化遗址更具备稻作农业起源地的条件。
世界重要的史前水稻文化遗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栽培水稻谷粒遗存的文化遗址,这类遗址主要有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七千年前的碳化稻谷)、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9000多年前的碳化稻谷)、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出土一万多年前的水稻植硅石)、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一万多年前的碳化稻谷)、怀化县高坎垅遗址(出土5000—5500年前栽培稻遗存)、广东英德市牛栏洞遗址(出土了一万年前的人工稻硅质体)。另一类是出土水稻种植或加工工具的文化遗址,这类遗址主要有以左、右江河谷和邕江沿岸为中心的贝丘遗址(出土一万多年前脱稻壳的石磨盘、石磨棒)、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一万多年前脱稻壳的石磨盘、石磨棒)、 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出土9000-11000年前脱稻壳的的石球、石磨棒、石磨盘)、以隆安大龙潭为中心的大石铲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的6500年前的稻作文化标志性文物大石铲)。
从以上主要稻作文化遗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以隆安大龙潭为中心的大石铲文化遗址与左、右江河谷和邕江沿岸的贝丘稻作文化遗址有明确的传承关系,而且只有以隆安大龙潭为中心的大石铲遗址和贝丘遗址所在的稻作文化区才广泛出现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才具备野生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也只有以隆安大龙潭为中心的大石铲稻作文化区才拥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先进的稻作工具,才出现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水稻生产。其他稻作文化遗址都没有发现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也不具备野生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这些稻作文化遗址都不可能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6.以隆安大石铲遗址为中心的地区是我国传说中的“伊甸园”——“都广之野”
我国古籍记载在我国夏朝以前,有一个“地之中心”、人间天堂的“都广之野”,著名的古代地理神话传说集《山海经》记载:“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淮南子》等古籍进一步解释“都广之野”的具体位置在“昆仑”旁边,并且是在“日中无景(影)”的“阳中至阳”的南方。
古经学家考证,“昆仑”不是中原的“雅言”而是“方言”,意思是天柱。汉武帝对这个人间天堂非常向往,就根据有“河水出焉”的记载,把黄河源头的山脉命名为昆仑山,可是这一命名就乱了套,因为这个所谓的“昆仑”周边都是沙漠,并没有人间天堂的“都广之野”。汉武帝这一做法当时就遭到了司马迁等著名文人的非议。后代学者更是群起而攻之,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都广之野”和“昆仑”另有其地的观点,有提泰山和燕山附近的华北平原是“都广之野”的,有提大别山旁边的黄淮平原是“都广之野”的,有提出岷山附近的成都平原是“都广之野”的,有提云南昆明附近是“都广之野”的。也有学者提出“都广之野”是在中东两河流域等等。
其实“都广之野”是古代人对夏朝之前的祖居地的美好记忆,这一祖居地的基本特征:一是“阳中至阳”,“日中无景(影)”;二是有以“膏”为词头的野生“百谷”,冬天和夏天都能播种;三是在一个叫天柱(昆仑)的山脉旁边,并且叫做“都广”。从这三个特征分析,只有隆安附近的河谷平原有这三个特征。隆安以大石铲遗址为中心的河谷平原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日中无影”的时刻。隆安以大石铲文化为中心的河谷平原有以壮语“膏”(hao)为词头的野生“百谷”,冬天和夏天都能播种。特别是隆安以大石铲文化为中心的河谷平原在天柱(昆仑)山的旁边。昆仑实际上是古壮语,即“天之脚”、“天之柱”的意思。环大明山地区有一个著名的壮族远古传说,叫做“妈勒访天边”,这“天边”的读音就是“昆仑”,这“昆仑”就是大明山,传说中“妈勒”是上了大明山把太阳叫回来的。正因为如此,大明山地区才有“昆仑山”,“天柱寨”、“昆仑圩”、“昆仑城”的地名遗存。在大明山南面的史前稻作文化中心区隆安与远古传说所描述的“伊甸园”“都广之野”更相象。
现代人类分子学已经证明,创造稻作文明的百越民族最早最长的居住地是在岭南的郁江和红水河流域,只是在1万年前栽培水稻发现后的才逐渐向北向东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郁江流域才是百越民族的母亲河,才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日中无景(影)”的远古“伊甸园”。
 
三、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的定位
 
1.文化定位——“那”文化之都
隆安县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稻作文化中心和世界“那”文化中心,壮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制作了当时最先进的稻作工具——大石铲,创造了最早的稻作文明。隆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石铲祭祀群,在世界“那”文化圈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隆安县的稻作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神秘色彩。隆安有古老神秘的大石铲祭祀遗址和“雒田”(鸟田),有独特的“芒那”节和农具节等民俗,有多样性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稻分布,有玉铲、玉璋、玉戈、玉圭等神秘的祭器出土。这表明隆安的稻作文化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把隆安的文化品牌定位为“那”文化之都是实至名归。
“那”文化之都品牌打造的目的是为了深度挖掘隆安县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整合隆安县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旅游资源,全面地提升隆安县的文化品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隆安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搭建隆安县新的经济建设平台,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那”文化之都的含义是指隆安是“那”文化圈的中心,是古骆越稻作文化的发祥地,是壮族史前稻作文化的主要遗存区。对于隆安县这一品牌的文化定位学术界已多有专家论及,大家对此意见比较统一。隆安的文化品牌为什么不定位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不是隆安没有抢占世界稻作文化制高点的条件,而是隆安目前打造世界稻作起源地的品牌还有一段路要走,分两步走打造稻作文化品牌,学术的基础更为坚实,更容易取得品牌推广的成效。
2.功能定位——“那”‘文化纪念中心和展示中心
稻作技术的发明对于世界文明的进步贡献巨大,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想争夺稻作技术的发明权。近年来经过许多权威专家的调查和论证,中国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结论已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但在中国学术界,多年来对稻作文化的具体发源地却有不同意见,主要有“长江下游说”、“长江中游说”“云贵高原说”和“岭南地区说”的争议。近年来,“岭南地区说”有了更多的学术成果的支撑,已逐渐形成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而隆安则是岭南史前稻作文化的中心,在隆安建立世界性的“那”文化纪念中心和“那”文化展示中心也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那”文化纪念中心主要建立大石铲祭祀中心纪念标志、“雒田”纪念标志和野生稻田纪念标志。“那”文化展示中心主要展示稻作遗址和文物、生态稻作田园风光和稻作民俗。
在隆安建立世界性的稻作文化纪念中心和稻作文化展示中心可以为学术界提供稻作文化研究和教学的基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田园风光休闲旅游的需求,使隆安成为稻作生态农业旅游的圣地,填补南宁市无稻作生态农业旅游景区的空白。
3.市场定位——南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文化旅游超市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产值超越传统制造业的重要产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也已成为一个大趋势。作为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的南宁市许多经济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建成一个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隆安是南宁市历史文化内涵最深厚的重要县区,而且具有其他县区所没有的土地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最有条件建设成为南宁市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一园区是南宁市的文化旅游产品制作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推介中心和体验中心,也是南宁市民休闲旅游的最大超市。
“那”文化之都文化旅游项目的核心市场是逐渐成为国际区域性大都市的南宁市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区,随着这一区域城市化的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也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文化旅游超市的建设将会给这一区域的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平台和空间。
 
四、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思路
 
1.构建“两区三线”文化旅游新格局
隆安县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分布比较零散,需要在“那”文化之都的统一品牌下进行总体整合,突出主题,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以营造有一定强势的规模效应。
根据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建议隆安县重点抓好 “两区三线”的建设:
蝶城文化旅游区:隆安县城古叫思龙,也叫那久或蝶城,自古以来就是右江水运线上的重要码头和集镇,隆安县的许多名胜古迹如惠迪公祠、榜山文塔、白鹤岩景区分布在县城和县城周边地区,隆安目前的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也主要分布在隆安县城,因此隆安县城应成为“那”文化旅游的重要开发区。根据资源特点,蝶城文化旅游区要建设成为“那”文化旅游的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
大龙潭文化旅游区:以大龙潭大石铲文化遗址为中心的渌水江、罗兴江和右江三角洲是史前“那”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带,大龙潭大石铲祭祀遗址、野生稻遗存区、儒浩大王庙遗址、古“雒田”遗址、金榜山(岜娅)遗址、龙床祭祀遗址、六月六“那”神祭祀节等丰富的古稻作文化遗存都集中在这一带。大龙潭文化旅游区应成为“那”文化旅游的龙头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成为隆安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渌水江文化旅游线路:渌水江(达骆)和罗兴江(达骆英)沿岸是“雒田”的主要分布区,也是“那”文化山水田园风光最旖旎、“那”民俗风情最浓郁的地带。沿线的渌水江漂流景区、龙虎山景区已开发,但是沿线还有布泉乡谷波湖、龙会景区、罗兴江漂流景区等秀丽的田园风光景点没有开发。这一线路分主线和副线,主线是西大明山至博浪村的渌水江文化旅游线路,副线是布泉乡谷波湖到博浪村的罗兴江线路,其中布泉河至罗兴江古信一段是地下河。这一线路是以原生态田园风光和“那”文化民俗风情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线路,特别是民俗风情是很有开发潜力的“富矿”。
可泸江文化旅游线路:骆越水也叫可泸江、丁当河,是古骆越国都古鲁城出邕江的水道。骆越水沿岸有丰富的古骆越文化遗存,是古骆越国著名的文化走廊。骆越水隆安河段主要开发景点是可泸江(丁当河)河口景区、业仁飞地景区、丁当鸡养殖基地、丁当古码头景区、更也文化遗址。
右江文化旅游线路:右江是古代著名的水上交通干线,沿线有很多著名的古码头、古街、古镇,两岸的峡谷、崖石、瀑布、河滩等景观也很有特点,这是一条以古水道风光风情为主要旅游内容的线路,主要开发景点是雁江古镇景区、金鸡滩景区、龙床景区、那垌三界庙、九曲江景区,特别是金鸡滩景区有望开发成大型的水上游乐园。
2.实施“五个一”“那”文化建设工程
隆安县的稻作文化遗址多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要使“那”文化之都的品牌成为世人瞩目的亮点,就要把历史的记忆转化为可视性强的文化产品,用直观的形象展现古代的辉煌。根据隆安县稻作文化资源遗存的实际,建议抓好“五个一”“那”文化工程建设,即办好一个论坛(稻作文化论坛),举办一个节庆(“那”文化节)、建造一个标志雕塑(“那”文化之都城市雕塑)、建设一个博览园(“那”文化博览园)、创作一台节目(“那”文化实景演出节目)。
办好稻作文化论坛:为了抢占稻作文化的制高点,稻作文化论坛应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高层次的文化论坛,论坛要有永久性的会址,要长期举办,要有代表性的单位和权威专家参加,要经常出版会刊,不断推出稻作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举办“那”文化节:壮族民间流传许多与稻作文化相关的民俗节庆活动,如“那”神祭祀节、尝新节、牛魂节、蚂拐节、农具节等,作为“那”文化之都隆安县在展示本县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民俗的同时,也应荟萃各地的稻作文化节庆活动的精华,举办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那”文化节,通过举办“那”文化节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高隆安县的知名度。
建造“那”文化之都城市雕塑:隆安是壮族稻作文化的圣地和全国稻作文化的重要源头,在世界人类历史上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因此非常有必要建造一个标志性的大型雕塑,供人们瞻仰和纪念。稻作文化雕塑也可以作为隆安县的标志雕塑,矗立在文化中心广场,增大文化中心广场的文化含量。
建设“那”文化博览园:隆安拥有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存,这些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存记录了隆安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建设一个稻作文化博览园,把这一段辉煌的历史形象地展示给后人,这是打造隆安“那”文化之都品牌的又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稻作文化博览园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博物馆,它是在实地遗址上建设的文化展示园,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性和现场感。
创作“那”文化实景演出节目:实景演出节目是广西以《印象.刘三姐》为发端创造的新型文化产业样式,它对旅游景区的经营有着极大的扩展和升级作用。在隆安创作一台以反映“那”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实景演出节目,可以为隆安增添一个有活广告作用的新“景观”,促进 “那”文化之都品牌的打造工作。
3.申报“那”文化遗产保护区
稻作文化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谁都想争夺这份遗产的发明权。目前国内倾力打造稻作发源地文化品牌的县市有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教授认为稻作农业起源发祥地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条件:(1) 该地发现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2)该地同时发现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3)该地或其附近有驯化栽培稻的古人类群体及稻作生产工具;(4)该地当时具备野生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条件。按照这四个条件来衡量,这三个县的稻作文化遗址所在地都不具备野生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也没有发现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更缺乏稻作生产工具的证据。而隆安县除了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遗存物目前还没有发现外,其他条件都完全具备,隆安县比上述三个县市更有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隆安县第一步应向国家申报为中国“那”文化遗产保护区,在国家的扶持下加强稻作文物和遗址以及稻作民俗的保护,使隆安的“那”文化成为国家层面上的文化,提升隆安县的文化品位。中国“那”文化遗产保护区申报成功后第二步可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4.创建南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要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的新亮点,必须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为了让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到隆安创业,有必要按照经济园区的建设模式创建一个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南宁市范围内还没有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园区,隆安县应填补这一空白。文化产业园区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办成广西最大的园林产品和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
5.建设南宁市古田园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隆安县乔建镇的渌水江、罗兴江、右江三角洲是壮族最古老的“雒田”稻作区,这一区域的博浪、儒浩、慕恭、鹭鹚等村庄是壮族最古老的稻作村落,这一带土地平坦肥沃、田园风光奇异秀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农村建设相对滞后。因此把这一区域的村落作为南宁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就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这一区域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传统的农业向现代观光农业的的转变,把这一区域建设成南宁市最具有魅力的田园休闲度假区。由于这一区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较容易将其申报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获得国家的直接扶持,从而加快这一示范区的建设,并带动全县的新农村建设。
6.政府启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联动
隆安“那”文化之都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大,政府不可能全部包揽。政府应投入启动资金,搞好项目的策划、规划、研讨、宣传和标志景观建设等前期工作,而文化旅游项目的主要建设应与民族、文化、旅游、农业等部门共同介入,争取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别外还要抓好隆安“那”文化之都文化旅游项目库的建设,以项目带动,向外招商引资。为吸引投资,建议隆安县委和县政府出台“那”文化之都文化旅游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并组织工作班子,做好招商引资的各项服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五、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布局策划
 
文化旅游项目的空间布局要兼顾隆安县文化产业的整体性、资源的依托性、交通的便利性和文化的标志性,而且要有利于文化遗址和环境的保护,重点开发“两区三线”,即建设蝶城文化旅游区、大龙潭文化旅游区、渌水江文化旅游线路和骆越水文化旅游线路、右江文化旅游线路。
1.蝶城文化旅游区
蝶城文化旅游区是以隆安县城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区,它是一个以满足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需求和休闲旅游活动需求为主要功能的文化旅游区。蝶城文化旅游区的重点建设内容是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旅游餐饮一条街和旅游商品一条街,建设一个高档次的那都宾馆,作为稻作文化论坛的永久会址。此外还要开发新的休闲旅游景区和新的文化娱乐项目。
● “那”都宾馆:四星级宾馆,稻作文化论坛永久会址。位于蝶城右江边,骆越古建筑风格,内设高级会堂、高级餐厅和高档次的娱乐设施,是“那”文化之都隆安的标志性建筑。
● “那”文化之都城市雕塑:位于隆安县城的文化广场,是一个大型的汉白玉雕,造型为一个鹭鸟嘴含大石铲,鹭鸟是骆越古国的图腾,也是“雒田”(鸟田)的标志。大石铲则是隆安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雕塑要突出这两个标志性文化元素。
● 旅游餐饮一条街:设在隆安县城滨江的旧街,可在旧街的立面上进行改造,突出“那”文化的元素。旅游餐饮一条街主要经营隆安县壮族的传统美食。
● 旅游商品一条街:设在隆安县城滨江的新街,主要经营隆安县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工艺品。
2.大龙潭文化旅游区
大龙潭文化旅游区是以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文化遗址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区,范围包括渌水江、罗兴江和右江三角洲。这一文化旅游区集中了隆安县的大部分稻作文化遗址,是一个以集中展示古稻作文化和开发文化产业为主要功能的文化旅游区。大龙潭文化旅游区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大龙潭“那”文化博览园、南宁文化产业开发示范园区、《“那”之魂》实景演出舞台等。
● 大龙潭“那”文化博览园:以大龙潭文化遗址为中心占地1000多亩的文化博览园,分为野生稻生态观光区、“那”文化祭祀中心、“雒田”稻作观光区、“那”文化生态农业旅游村、“雒田”遗址观光景区、文化产业开发示范园区等。建设定位为全国最大的稻作文化展示中心。主要建设项目为:
● “那”文化祭祀坛:“那”文化祭祀中心的主体建筑、位于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旁边的小土坡上,是一个三层的圆坛,每层均以石铲栏杆为装饰,第三层中间为一个大型的“娅王”雕塑。
● 南宁文化产业开发示范园区:位于大龙潭稻作文化博览园附近的县农科所、林科所一带,占地1000多亩。主要依托县农科所、林科所原有的土地和种植的林果和农作物建设一个以园林产品和民族旅游工艺品生产、观赏、交易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
●《“那”之魂》实景演出舞台:位于乔建镇博浪村罗兴江与渌水江交汇处的古“雒田”遗址,选址主要考虑是利用原有的“雒田”遗址能真实地再现骆越时代的稻作实景和民俗,有较大的震撼力。利用河岸为观众席位也能给人以旅游观光的感觉。
3.渌水江文化旅游线路
渌水江文化旅游线路主线南起西大明山,北至渌水江和右江交汇处的龙床渡口。副线起于布泉乡谷波湖,止于乔建镇博浪村。这是一条以田园风光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线路。渌水江文化旅游线路的主要开发内容是依托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系列稻作民俗风情旅游村,展示壮族的跳舂堂舞、祭“那”神、招谷魂、农具展销等特色民俗。
4.骆越水文化旅游线路
骆越水文化旅游线路南起右江和骆越水江口,北至丁当镇的更也鲤鱼嘴文化遗址。骆越水古代是连通骆越古国国都古鲁城的水上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稻作文化带,目前还有野生稻、野生甘蔗、野生薏苡等植物分布。骆越水文化旅游线路是骆越古国文化游的主要线路。沿途可领略著名的骆越水江口、神秘的业仁飞地、骆越古码头、丁当石马大王庙等风光。
5.右江文化旅游线路
右江文化旅游线路西起雁江古镇,东至骆越水江口,这是一条可以开发龙舟比赛、快艇冲浪、游船观光等多种水上娱乐活动的古航道。随着金鸡滩水利枢纽的建成,金鸡滩大坝以上河段出现了一个平稳的人口湖,这一河段可以建设水上休闲度假区和水上娱乐场。
 
六、“那”文化实景演出节目创编策划
 
“那”文化实景演出节目《“那”之魂》是反映壮族先民创造稻作文明的大型风情歌舞,《“那”之魂》由10个歌舞组成,内容串接古骆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稻作生产生活场景,风格古朴豪放。
1.鹭鸟乐舞
反映古骆越民族定居渌水江、罗兴江、右江三角洲的历史场景。鹭鸟是骆越民族的图腾鸟,它指引骆越先民乘着独木舟找到了遍布野生稻的“达骆”(渌水江)平原,使骆越先民有了安居之地。鹭鸟乐舞描写先民扮鹭鸟(羽人) 乘独木舟寻找“乐土”的场面。
2. 播种舞
骆越先民意外地发现狗尾巴粘上的稻谷在嬉戏中掉落干栏边的空地竟然长出了禾苖,这一发现启发骆越先民创造了水稻栽培技术,所以骆越先民对狗有特别的感激之情,形成了每一次新米煮出的饭都先喂狗尝新的习俗。歌舞描写先民与狗在秧苖中欢乐起舞的场面。
3. 雒田舞
洪水淹死了骆越先民赖以生活的大片野生稻,洪水退后,骆越先民在“达骆”(渌水江)两岸潮泥淤积成的泥地中播下稻谷,于是出现了最早的稻田,骆越先民叫它为“那雒”,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鸟田”。歌舞反映骆越先民在“雒田”里歌舞播种的民俗。
4. 石铲舞
“雒田”多为烂泥田,为了方便挖排水沟和起田埂,骆越先民制作了独特的大石铲做稻作工具,大石铲的使用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使“达骆”平原成为稻作文明的中心,出现了灿烂的大石铲稻作文明。石铲舞描写骆越先民制作大石铲的欢乐场面,表现了骆越人的创造精神。
5. 春牛舞
牛耕的发明对骆越民族的稻作农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壮族古籍《布洛陀经诗》对布洛陀发明牛耕有过详细的描写,所以骆越人对牛非常珍惜,有过牛魂节为牛赎魂的习俗。春牛舞就是反映这一习俗的舞蹈。
6. 祭祀舞
骆越人犁田、插秧等农事结束后,为了祈求水稻丰收,常常制作精美的石铲和玉铲有序地排列在田野上,举行隆重的祭祀天公、地母和水神三界主神的仪式,这就是“那”垌四月八农具节抬三界神巡游的来历。石铲祭祀舞再现了这一古老的民俗。
7. 祈雨舞
骆越人是稻作民族,所以对雨水有着特别的感情,每当天旱时就向天公雷神祈雨,并聚众用竹筒水枪向天上喷射驱赶旱魃,当下雨时众人互相用水枪对射嬉戏,这就是骆越民族拨水节的来历。祈雨舞再现了这一欢乐的场景。
8.骆垌招魂舞
骆垌传说是骆田的守护神,骆越人认为万物有灵,对水稻病害的原因也认为是谷子的魂魄被妖魔惊吓飞散了,要做法事才能把它呼唤回来。于是便请法师扮作骆垌守护神的样子巡游“雒田”,驱赶妖魔,召唤禾苖 “魂兮归来”。 骆垌招魂舞就是这一习俗的生动再现。
9. 舂堂舞
舂堂舞是骆越民族的庆丰收舞。水稻丰收了,姑娘们把剪下的稻穗放在木舂槽里舂米,和着木杵敲击木舂槽的节拍歌唱。山寨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舂堂舞描写了这一庆丰收的欢乐场面。
10. 娅王巡游舞
娅王是骆越人的始祖王,传说是发明稻作文明的女神,每年稻谷收成后,骆越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娅王活动,向娅王献上各种大米制作的五色饭、糍粑和鸡鸭等供品,并举行大型的娅王巡游活动。娅王祭祀舞是这一欢庆场面的再现。
 
七、“那”文化之都品牌无形资产经营策划
 
“那”文化之都品牌无形资产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资产,但它可以转化成有形资产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要使这一文化品牌的无形资产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并不断增值,就必须加强对这一无形资产开发和经营的策划和管理。
1.“那”文化之都品牌无形资产的主要内容
●   “那”文化之都的名称和标志
●   “那”文化之都的标志建筑和图形
●   “那”文化之都的景点和图像
●   “那”文化之都所注册的文化旅游商标
● 根据“那”文化之都的相关研究成果所出版的专著和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
● 有关“那”文化之都的各种文化旅游策划及规划的文案、图纸、软件、资料
● 各种产品有关“那”文化之都内容的外观设计和包装
● 旅游景点的土地使用权
2、“那”文化之都品牌无形资产的培育
● 抢注品牌商标:必须在打造品牌的同时抢注品牌商标。根据策划的定位在注册“那”文化和“那”文化之都之后建议再注册稻都、雒田、骆江、“那”之魂、娅王等商标和标志。
● 建设“那”文化之都网站:通过网站的建设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和交流窗口,扩大影响,实现文化产品促销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 组织出版一批有隆安知识产权的学术专著和文学艺术作品:可以投入资金编辑出版包括《隆安“那”文化研究》、《隆安“那”文化传说故事》、《隆安“那”文化民俗》、《隆安“那”文化艺术》等内容的《“那”文化之都》丛书,鼓励作家和艺术家创作有关“那”文化的电视剧、歌曲、书画等。
● 组织设计各种有“那”文化元素的广告和商品外包装。
3.全面开展隆安产品文化增值活动
文化品牌打造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本地产品增加文化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根据隆安传统产品的实际,建议组织如下文化增值活动
● “那”文化之都水稻优质品种展销会
唐代前古邕州就盛产一种叫“蝉鸣稻”的优质稻米,这在上林县的著名唐碑上曾有记载。隆安在历史上也是“蝉鸣稻”的种植区域。受历史上稻作文化的影响,隆安至今仍出产多种优质米。这些优质米因无品牌,市场销路不太理想。今后,隆安应利用“那”文化之都的品牌效应,全面实施农产品文化升值战略,大力推介“稻都”优质米。要利用举办“那”文化节”的机遇,同时举办“稻都”优质米和优良稻种展销会,广泛邀请各地客商到隆安参展选购,使隆安成为全国性的水稻优质品种的大市场和集散地。
2.“那”文化之都名果名菜推介会
隆安是水果之乡,盛产荔枝、板栗、香蕉等水果和干果。隆安还是冬瓜、南瓜、生姜等蔬菜的重要产地,被称为南宁市的菜蓝子。隆安县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实施文化品牌拉动战略中也大有增值的可能。关键是要按照名牌产品的市场经营方法,“穿衣带帽”进行文化包装,改变以往“大路货”的形象。为使隆安县水果蔬菜的品牌打响,也要利用“那”文化节这一文化平台举办“那”文化之都名果名菜推介会,进行强化宣传,提高知名度。
3.“那”文化之都农具交易会
那垌镇的农历四月八农具节已有一定的影响,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那垌的农具节是古骆越人供奉大石铲祭祀“那”神习俗的传承,是壮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要大力宣传农具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它的文化品位。要进一步完成那桐农具节的“升级换代”工作,把那桐农具节办成“那”文化之都农具交易会,以吸引全国客商和游客的关注。
 
八、操作路径策划
 
1.媒体宣传策划
● 建立记者报道隆安优秀作品奖励制度
为鼓励记者多宣传隆安的“那”文化品牌,建议隆安县结合每年的“那”文化节组织记者到隆安采访,并设立隆安“那”文化报道奖,奖励报道隆安“那”文化的优秀作品。
● 组织热点报道 
“那”文化之都旅游开发项目要赢得市场必须搞好媒体宣传策划,主要策略就是适时组织热点报道,制造新闻效应。根据隆安县资源挖掘和“那”文化之都文化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建议以稻作文化系列之谜解秘为切入点组织热点报道,大作隆安“那”文化的神秘文章:
隆安野生稻之谜。
古雒田之谜。
大石铲加工场之谜。
大石铲墓葬之谜。
都广之野之谜。
“那”文化古城之谜
揭开稻作文化系列之谜要结合全国文物普查进行试挖掘,并组织专家开展田野调查,每揭开一个千古之谜就组织一次报道高潮。
● 举办隆安“那”文化新闻摄影展
隆安的“那”文化品牌新闻报道要突出“中国最美的田园风光”这一主题,要有计划地组织记者多角度地反映隆安的“那”文化田园风光和独特民俗,定期举办隆安“那”文化新闻摄影展览,全面展示隆安的“那”文化魅力。
2.“那”文化之都文物征集和展览策划
隆安县有关稻作文化历史的大多数文物散失在民间,建议政府拨出部分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文物征集活动,借以吸引社会群众对“那”文化之都文化品牌打造工作的关注。在开展文物征集活动的同时,还要发动民间收藏家共同举办一次“那”文化文物展览,进一步扩大“那”文化之都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
3.学术研讨活动策划
成立隆安县“那”文化研究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那”文化之都的学术研究活动,在取得相当成果后组织有全国著名稻作文化研究专家参加的“那”文化之都学术研讨活动,并出版相关研讨的论文专集,夯实”“那””文化之都研究的学术基础。(另有专题策划文案)
4.影视专题片“那”文化之都拍摄和学术专著《隆安县稻作文化考》编著出版策划
主动与中央电视台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系,联合拍摄专题片《“那”文化之都》,争取大部分的拍摄资金由中央部门拨付。建议明年隆安县政府筹集配套资金,启动这一专题片的拍摄。
“那”文化之都的文化研究经过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进行考察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那”文化之都的研究工作还刚刚起步,许多历史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建议隆安县政府拨出专门经费,由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牵头,组织编著学术专著《隆安县稻作文化考》,以进一步推动骆越古都文化的研究工作,为“那”文化之都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学术支持。
5.旅游活动策划
“那”文化之都文化品牌的提出,为隆安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整合后的旅游线路和景点还没有知名度,为了扩大“那”文化之都旅游的影响,建议组织一次有各大旅行社和主流媒体参加的“那”文化之都游活动。“那”文化之都游活动要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以制造轰动效应,并为今后各旅行社组团开展“那”文化之都旅游创造条件。
 
九、项目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1.主要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 那都宾馆:12000万元
● “那“文化博览园:20000万元
● 《“那”之魂》实景演出舞台:8000万元
● 南宁文化产业园区:20000万元
● “那“文化之都雕塑:200万元
总计:60200万元
2.主要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估算
● “那”文化节:300万元
● 《“那”之魂》大型歌舞创编:200万元
● 《“那”文化之都》电视专题片拍摄:50万元
● 《“那”文化之都》从书编辑出版:50万元
总计:600万元
3.经济效益分析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文化旅游投入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收入4.3元,按照这一参数估算,打造”“那””文化之都品牌总投入60800万元,可拉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61440万元。
●   “那“文化博览园
按每年30万人次的旅游客流量和每人次50元门票计算,每年门票收入为:30万×50元=1500万元
●   《“那”之魂》实景演出
按每年30万人次的旅游客流量和每人次200元门票计算,每年门票收入为:30万×200元=6000万元
结论:隆安“那”文化之都文化旅游项目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建设项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0 11:28:05编辑过]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听众

374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2-11-24
注册时间
2012-3-31
沙发
发表于 2012-4-12 11:5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2-4-11 12:09:14的发言:
包装一下应该不错!

===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听众

287

积分

禁止访问

最后登录
2012-4-20
注册时间
2012-3-25
板凳
发表于 2012-4-11 00:37: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地板
发表于 2012-4-11 12:09:00 |只看该作者
包装一下应该不错!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751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12-30
注册时间
2011-12-5
5#
发表于 2012-4-10 17:25:00 |只看该作者

从地图上看东南亚有好多个以“那”字地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8

听众

5515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3-15
注册时间
2011-12-15
6#
发表于 2012-4-10 13:39:00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

听众

8708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9-9-29
注册时间
2008-1-30
7#
发表于 2012-4-10 11:50:00 |只看该作者

希望真正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8#
发表于 2012-4-10 13:07: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策划方案好啊,就是里头有些商业上的创意、预算等,似乎不宜公开,建议楼主有所调整。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听众

6337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4-3
注册时间
2006-2-24
9#
发表于 2012-4-10 13:31:00 |只看该作者
主题创意不错,但效益分析纯属意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听众

287

积分

禁止访问

最后登录
2012-4-20
注册时间
2012-3-25
10#
发表于 2012-4-10 12:56: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

听众

6850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11
注册时间
2007-11-10
11#
发表于 2012-5-8 13:23:00 |只看该作者
1、整台晚会几乎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壮语。唯一被点到最多的壮语就是“那”但是这个还是用汉语来读的词的含义用完全的汉语来解释。(感觉把下面所有的壮族同胞拉到博物馆里去了,壮语是不是成了博物馆里的语言?如果不是古董,你干嘛要用这种方式解释呢?活生生的壮话你怎么不用一下?)
2、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是盛大的壮族文化,而是看到了汉文化如何同化壮文化的一场庞大的盛宴。  
3、其实这是一场挽救汉语的文化表演。我估计是汉语要到濒危了吧?怎么利用少数民族都使用汉语来做节目唱歌完全都是汉语,我看到的不是挽救少数民族语言,而是挽救他们自己的汉语。
这到底算是什么个策划?我们不得而知。看来是经费惹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8 13:24:00编辑过]

换新QQ1240935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

听众

2433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5-22
注册时间
2011-4-19
12#
发表于 2012-5-8 20:13:00 |只看该作者

本质是钱,管你的文化鸟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6 15:15 , Processed in 0.34587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