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Nation/DL/DL-174064
裕固族
一、裕固族概述
裕固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1.2万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其中百分之九十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拉玉固尔”,历史上曾被称为“黄蕃”、“黄头回鹘”、“锡喇伟古尔”、“撒里畏兀”、“撒里畏兀尔”、“外吾子”等。裕固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游牧于我国北方草原的丁零人,以及隋唐时期的回纥(鹘)人。公元840年,回纥汗国瓦解,回纥各部四处逃徙,其中一支迁到河西走廊,分布于沙州、甘州、肃州、凉州等地,依附于吐蕃。约9世纪中叶时建立了甘州回鹘汗国。公元1028年,甘州回鹘政权被西夏李元昊所灭,一部分退居沙州(今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罗泊、若羌一带。在宋代,这部分人被称为“黄头回鹘”,元代,又被称为“撒里畏兀儿”。14世纪中叶,明朝曾在这里设置了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等八个军事性的卫所。15世纪末由于各卫统治集团之间互相攻杀,吐鲁番封建贵族的不断东侵,迫使明朝统治者将各卫官民迁入嘉峪关内,安置在肃州(今酒泉)附近,以及甘州南山(今祁连山一带)等地。清代,清廷将裕固族按部落及居住地区划分为“七族”,封其首领为“七族黄番总管”,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近代以来,裕固族人民深受封建势力压迫,民族日益衰落,到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只剩三千多人。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了河西走廊,裕固族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1954年2月20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4月11日,酒泉黄泥堡裕固族乡也宣告成立。
二、裕固族的语言文字
裕固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使用汉文。裕固语主要有两种:一种称西部裕固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西部,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一种称东部裕固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东部,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及肃南县明花区前滩等地的裕固人则讲汉语。西部裕固语是一种古老的突厥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突厥语和回鹘语的词汇,尤其是在数词上保留了突厥人古老的计数法。东部裕固语则保留了较多的蒙古语的成份,其词汇和某些语音特点,更接近于十三、四世纪的古代蒙古语。东、西部裕固语有差异但也有一些相同的词汇,这些词汇或源于突厥语,或源于蒙古语,同时还吸收了大量汉语和藏语借词。
三、裕固族的生产技术
裕固族主要经营畜牧业,除黄泥堡地区的裕固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外,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狩猎、采集、手工业和商业等都属于副业。
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历史非常悠久,畜养的牲畜主要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马为主,还有少量的驴、骡、鹿、骆驼。他们的放牧形式主要有三种:定居放牧、半定居放牧和游牧。明花区是定居放牧的典型,牧民都在自己房屋周围分季放牧,放牧之余还从事一些副业。半定居放牧主要在大河区一带,牧民除经营畜牧业外,尚从事少部分农业,主要种植青稞。康乐地区则以游牧生活为主,他们把草场分为四季,轮流转场。
裕固族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有染织、刺绣等,比较落后。另外由于他们居住的地区交通十分闭塞,商业也非常不发达,只从事简单的商品交换。
四、裕固族的医药卫生
裕固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医药卫生知识。可以对一些简单的内科和外科疾病进行治疗,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动物、植物药和矿物性药物。
他们用热敷法治疗因受潮湿风寒的腰腿痛和因受风寒引起的胃痛、肚子痛。对风湿腰腿痛病人,采用包皮热敷法,即把火炕烧热,让病人脱掉内衣,睡在热炕上,然后在羊群中挑选一只绵羯羊,用最快的速度宰杀,将羊的心脏肝肺趁热放在病人腰背上,再将热羊皮剥下来把病人的腰背或腿包裹严实,再割下一块羊肉切碎熬成肉汤,汤内放生姜、花椒,让病人趁热喝下。然后再让病人卧床休息一两天,病痛即可大大减轻或根治。
用热敷法治疗风寒引起的胃痛和肚子痛,也是让病人脱了内衣,睡在热炕上,用最快的速度杀一只羊,把羊肚子和百叶连同肚粪一齐取出,再把烧红的五色卵石放入羊肚子内,让病人抱在怀里,趁热捂在疼痛的部位,熬好羊肉汤让病人喝下,使其发汗。如果五色石头冷却可再烧再敷,等病人把汗发透,驱逐风寒后病人即可痊愈。
裕固族人用羊毛或头发烧成炭灰,涂撒在刀伤或碰伤的伤口处可止血;他们还知道用麝香治疗牙痛;用大黄熬水喝治疗眼睛赤红、上火等。
五、裕固族的宗教信仰
裕固人在历史上曾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裕固人最初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到公元7世纪后,摩尼教从波斯传入中国,开始在裕固族祖先回鹘人中传播。唐代以后佛教开始在裕固族先民,即甘州回鹘人中日趋兴盛,广为流传,建立了许多佛教寺院。现在裕固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中的喇嘛教格鲁派(黄派)在裕固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在裕固人的宗教信仰中,萨满教与藏传佛教并存的现象比较明显。
六、裕固族的历史
裕固族东迁:裕固族的祖先是最早曾居住在敦煌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罗泊、若羌一带。元朝时裕固族人被称为“撒里畏吾儿”。14世纪中叶,明朝曾在这里设置了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等八个军事性的卫所对裕固族人实行管辖。15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吐鲁番封建贵族察哈台后王,为了控制东西方商业交通要道,开始同明朝争夺裕固族人居住的地方。15世纪末由于各卫统治集团之间互相攻杀,再加上吐鲁番贵族的不断侵袭,关外诸卫相继崩溃,纷纷要求内徙。于是明朝统治者不得以将各卫官民迁入嘉峪关内,安置在肃州(今酒泉)附近,以及甘州南山(今祁连山一带)等地,裕固族人随着关外诸关东迁,就形成了现在裕固族居住的格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撒里畏吾儿东迁。
七、裕固族的文学
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体裁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叙事诗、谚语、格言等。神话中有创世神话、善恶神话、爱情神话;传说中有远古历史传说、民族祖先传说、劳动英雄传说、帝王将相传说、机智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婚俗传说、民族斗争传说等;民间故事中有魔法故事、灵怪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反封建礼教故事、爱情故事等;民歌中有劳动歌,如擀毡歌、割草歌、奶羊羔歌等;仪式歌中有酒歌、婚礼歌、祭祠歌、哭嫁歌等;生活歌中有知识歌、驼户歌等;情歌中有求爱歌、赞美歌、邀请歌等;叙事诗有著名的《萨娜玛珂》、《黄黛琛》等,还有许多寓言、笑话、格言、俚语、谚语等。
《萨娜玛珂》是裕固族著名叙事诗,有多种变化了的体裁,主要是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据传,这位女英雄是某个部落头目的妻子,在一场与外部落的战争中,她毅然参战。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勇气过人的萨娜玛珂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在取胜后返回的路上,她身负重伤,最终献身。这首诗歌颂了萨娜玛珂的事迹,表达了裕固族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景仰。有固定的曲调用来演唱。
八、裕固族的音乐
裕固族音乐乐曲朴素优美、自然流畅,有民歌音乐、舞蹈音乐、宗教音乐多种。裕固族的民族乐器种类也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寺院乐器,有盾(也叫法螺或海螺)、法锣(也叫大锣)、手铃、巴郎鼓、铜质甘令、毕练、大镲、大鼓、喇叭等,也有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如天鹅琴和牛角鼓等,现已失传。
九、裕固族的舞蹈
裕固族的舞蹈主要有集体舞、双人舞、男女独舞、马上舞等多种,主要是表现欢庆丰收、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宗教活动等内容。集体舞的形式多种多样,以鼓乐和歌声伴舞,男女老幼排队或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置以篝火或猎物,或快或慢,或轻或重,节奏强劲有力;双人舞主要表现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某些场面;男女独舞以腾跳见长,基本上保留了裕固族古老的腾跳形式。建国后裕固族的民族舞蹈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我们来自西州哈卓》、《迎亲路上》、《奶羊羔》、《腊梅开了》、《甜甜的泉水》等。
十、裕固族的美术
裕固族人民擅长编织,他们能织出结实耐用的褐子,编织各种口袋、马缰绳等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而且还能在其上面织出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裕固族妇女的发饰上有用珊瑚珠、海贝、绿色和蓝色的绸片及各色丝线,编制成的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色彩鲜明,华丽大方,也是精美的手工艺品。
刺绣和剪纸在黄泥堡、大河区一带比较盛行,妇女的衣领、衣袖、布靴上都绣有各种花、鸟、草、虫等图案,剪纸的图案风格大致和刺绣的花纹相似,形象活泼、栩栩如生,这与他们从事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一、裕固族的娱乐
摔跤:裕固语称为“玛勒啊拉斯”,是裕固族传统的体育娱乐运动。它既是一种力量的角逐,更重要的是技巧、智慧和毅力的较量。双方侧身抱好对方的腰,可以用腿绊,看谁能先将对方摔倒。获胜者会受到人们的赞誉,被人们视为“好汉子”,裕固族称为“巴特尔”。
赛马:裕固族赛马分为走赛马和奔赛马两项,走赛马主要是比马的走式,奔赛马主要是赛速度。赛马获胜者要披红挂彩,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射箭:裕固族年轻人常常自制弓箭,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指定一目标,弯弓射箭进行比赛。而且在裕固族婚礼上,新郎还要轻射新娘三箭,箭要射在新娘腰带以下,射中为吉利。
拔棍:是裕固族小伙子在放牧场上的一种角力比赛。拔棍时,两人面对面伸腿坐地,双脚相蹬,拿一根结实的木棍横在中间,两人用力将木棍往自己怀里拉,谁先将对方臀部拔离地面,谁就获胜。
十二、裕固族的服饰
裕固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男子一般穿高领左大襟长袍,长度相当于身长,系紫红色或蓝色腰带,腰间缀有腰刀、小佛像、鼻烟壶、酒壶、火镰、火石、旱烟袋等物,戴圆筒平顶锦缎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穿高筒皮靴或双鼻梁圆头靴。有些裕固族地区老人穿矮领白褐子镶黑边的长衫,衣襟下边开小衩,外套马蹄袖的短褂,左耳戴大耳环。
裕固族妇女身着左襟高领长袍,长袍多为绿色或蓝色,长袍下摆两侧开衩,衣领、袖口、衩口、襟边用丝线绣有各种美丽的花边。外套短坎肩,一般用大红、紫红、翠绿等色绸缎缝制,系红、紫、绿色腰带,腰带两端垂于腰后两侧,上缀手帕、荷包等装饰。脚登长筒靴,头戴喇叭形尖顶白毡帽或用芨芨草制作的帽子。已婚、未婚妇女的标志是头部佩戴的饰物不同,未婚少女梳多条发辫,在额前带“格尧则依捏”,即在一条长红布带的上边缀各色珊瑚珠,下边缘是用红、黄、白、绿、蓝五色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的许多穗;已婚妇女佩戴长形的“头面”,即先将头发梳成三条大辫,两条垂胸前,一条在背后。头面也分三条系于发辫上,每条又分成三段,用金属环子连接起来,上面镶有银牌、珊瑚、彩珠、贝壳等饰物,还戴一种尖顶红缨毡帽。
十三、裕固族的饮食
裕固族人的主食以面粉为主,其次是青稞、小米、大米、黄米、豆类等,而且还大量食用奶制品和肉类。主食主要是做成面片、面条、包子、黄米干饭、小米饭、饺子、烙饼、油果子等,奶制品主要有奶茶、奶酪、甜奶、酸奶、酥油、奶果子、奶疙瘩等,而肉类食品则主要有手抓羊肉、脂裹肝、肉肠、烤全羊、牛背子、羊背子、焖羊羔肉、炒羊肉片、羊血灌盘肠、熏羊肉、风干羊肉条、羊杂碎等。
羊肉面片:把羊肉切碎煮烂,调入姜粉、花椒面等调料,再把和好的面擀薄,揪成面片下到羊肉锅里,煮熟时放点食盐、葱花就可以食用了。
黄米干饭:把黄米洗干净下锅,煮得半熟时,把米捞出来,米汤倒掉,然后再把米倒入锅内,放一点清油,用慢火焖。焖好后,盛到碗里,浇上酸奶吃。
冻饺子:一般再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吃的,挑选最肥的羊肉,把腿部的软肉踢下,放入食盐、姜粉、花椒面、葱等调料,剁成馅,然后在和面擀皮,饺子包好后,放在冷房子里冻着,冻住后再装入干净的袋子里存放,这样客人来了随时就可以煮饺子吃,既方便又鲜美可口、不油腻。
奶茶:裕固族人的奶茶是苻茶和砖茶熬的。除了放盐、鲜奶外,还加放草果和姜片。热滚滚的奶茶冲开碗里的炒面、酥油、曲拉,味道鲜美可口,使裕固族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甜奶:是将挤下的鲜牛奶或羊奶放入锅中煮开,直接食用,清甜爽口,淡素味香。
酸奶:裕固族人称为“稠奶子”,把鲜奶过滤后倒入锅内烧开,奶子晾温时,加入一点以前做好的酸奶,待其发酵后稠奶子就做成了。
手抓羊肉:这时裕固族待客的上好食物,选择一只肥羊宰杀,用肉切成大块,冷水下锅,锅烧开后用勺子撇去血沫,放入食盐、花椒面、姜片等调料,肉刚熟就出锅,这种肉叫开锅肉,鲜嫩可口。因为肉块大,只能用手抓着吃,故叫手抓羊肉。
脂裹肝:把羊的肝、肺、心脏扒出后,剁成碎末,加入葱蒜末、姜粉、花椒面、食盐,拌入炒面,搅和成馅,然后把羊肚表面的网油铺开,放入做好的馅,卷成条状,用白棉线从外边缠好以防散开,用笼屉蒸或下锅煮都可,熟后变硬成形,把线抽掉,一道美味的脂裹肝就做好了。
肉肠:宰羊剖腹后,把羊肠取出来洗干净,然后从羊腹腔靠脊骨两侧,用刀割下脆嫩的里脊肉,再割下羊脖子上的肉,把羊脖肉和里脊肉切碎后拌上食盐、花椒面等调料,再撒下一些炒面,装进肥肠煮熟即可。
十四、裕固族的居住
裕固族主要的传统居住方式为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帐篷。半定居和定居生活的牧民大都盖有土木结构的房屋,即用土胚、麦草泥、白杨木为原料的长方形住房。房屋外围修四堵约两米高的围墙,院门朝南开,院内有人的住房、灶房、堆放杂物的房屋,还有自家饲养的各种牲畜的圈棚。
完全过游牧生活的裕固族牧民则常年居住在牛毛帐篷里,过去是住圆锥形的由四、六、九根木柱支撑的帐篷,1958年后改用藏式方形帐篷。帐篷是用牦牛毛和山羊毛织成毯子后缝制而成的,既遮风又挡雨,便于拆卸和搭盖。裕固人的帐篷忌坐南朝北。帐篷内,正上方为佛龛,左边是铺,垫以毡片、兽皮等,是男人或客人坐的地方,右边为陈放日用家具等物件和女人、女客坐的地方。正中间为炉灶,是做饭和取暖的地方。
十五、裕固族的婚恋
裕固族的婚配形式又正式结婚和非正式结婚两种,非正式结婚主要是指“帐房杆戴头婚”,又叫“立帐房杆子婚”,裕固语叫“杨恩开楞”。裕固族姑娘在奇数年龄15岁或17岁时,如果不准备出嫁,父母就为他另立一顶小帐房,择吉日举行戴头仪式。在举行仪式前,多半要请喇嘛念经。父母要为姑娘精心绣制衣服一套,头面一副,选择“吉日”宴请宾客,请两位已婚妇女帮姑娘梳头,当着客人的面给姑娘戴上头面,然后姑娘给每个客人到茶,用帽子遮住自己的脸,不说话,直到下午客人走后才回到大帐房内,同时将姑娘的头面挂在帐房的佛龛前的房杆上,仪式就算结束了。姑娘戴头之后,就有了社交自由,可以与相好的男子同居,甚至生儿育女。同居的男子必须帮助女方家劳动,否则就会受到冷遇,同时女方不受男方的约束,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很高,主宰着家庭。离异时,男子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所生子女也归女方。这种男不娶,女不嫁,家庭中以女性为主的婚姻形式,是古老的母权制婚姻的残余。
裕固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户之间不能通婚,同姓不同户可以结婚。裕固族的正式结婚仪式非常繁琐,一般要经过求婚、许亲、说亲、定婚、选人、戴头、送亲、打尖、踏房、让客、洗尘、交新娘、入新房、生新火、回门、串亲、出牧、站娘家等过程,这是裕固族古老的传统婚礼的习俗,现在裕固族年轻人结婚大都趋于简单、节约。解放前,裕固族大多是包办买卖婚姻,男方要负担很重的彩礼和婚姻各种仪式的庞大开支,所以裕固族人很少有人举行明媒正娶的正式婚姻,而大都选择帐房杆戴头婚,或者实行换门亲、交换婚、兄弟共妻婚等,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后才有了改变。
裕固族的婚礼是非常热闹和讲究的,一般要举行几天。第一天是女方家中请来亲朋好友,用奶茶、好酒、手抓肉招待来宾,并举行对歌。这天最重要的活动是给新娘戴头,就是将一幅用珊瑚、玛瑙等珠宝串制成的华贵头饰系在新娘发辫上,发辫的样式也从这一天开始梳成三条大辫子,然后再换上新娘的服饰,骑上骏马和驼背,由送亲队伍陪伴去新郎家。新郎家东南两百米的地方扎一顶帐篷,客人要绕着帐篷转三圈,察看婆家准备的情况,这项仪式叫“踏房”。第二天早晨,新郎把新娘扶出帐篷,这时门前点着两堆火,新娘从火堆中间走过时,新郎要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避邪。新郎新娘进入大帐房以后,还要为所有的客人敬酒,敬完酒后给客人分赠拜立客和牛羊背子礼肉,这时婚礼才算结束。
十六、裕固族的丧葬
裕固族的丧葬形式有火葬、土葬和天葬三种,西部以火葬为主,东部以天葬为主,黄泥堡以土葬为主。
火葬就是在人死后,将死者的衣服全部脱光,用棉花蘸酒把尸体从头到脚擦干净,俗称“净身”。然后换上新衣服,给七窍填满酥油,有的还在死者嘴里放银玉首饰。在尸体未僵硬前,用白布或黄布把死者腿部膝关节和胳膊肘关节收拢捆住,面朝西或西南,把尸体装入布袋,选择一个风水好的地方火化。选好火葬地点,根据风向挖一个地炉,放好柏木柴,将尸体放再柴上起火即可。火化后的第三天,由死者的亲属子女前往火葬地拾骨灰,将骨灰盛入一条红布袋中葬入坟地。坟地周围及上面,镶上白色石头,以示吉祥。
裕固族对死者实行土葬主要分布在明花区的前滩乡和酒泉市的黄泥堡乡、北乡和丁家坝一带,土葬始末与汉族相同,也是选一块墓地,挖一墓坑,将死者装入棺材,埋入坑内,填土堆坟。
康乐区一带,人死后以天葬为主。一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天葬场,人死后请喇嘛念经超度一天后,即送往天葬场。把尸体衣服全部脱光,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再请喇嘛念经后,送葬人即可回家。待三日之后,死者亲属再到天葬场探视,若尸体已被老鹰、麻雀之类的动物吃干净了,则认为死者已经平安“升天”了,其亲属就在当地垒一石堆象征坟墓。否则认为不吉祥,需要再次请喇嘛念经超度。
十七、裕固族的节日
九月大会:亦称“十月大会”,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聚居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为期三天,系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逝世日而举行的传统宗教活动。节前寺院墙壁及门窗都刷成白灰色以示纪念。节日期间寺院内正中挂宗喀巴像,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寺院,向宗喀巴像上香、叩头,喇嘛、僧人诵经。寺院以手抓羊肉、油炸果子等食物招待参加者。
六月大会:俗称“过会”,是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会期时间不一,多在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届时,山区牧民要请喇嘛念平安经,并上山祭鄂博。去时人们手拿鄂博杆和清茶,来到规定的祭神地点,边向山上洒清茶,边祈求山神保佑。
正月大会:裕固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流行在甘肃肃南一带。该会的具体日期不完全一致,一般在农历正月十日至十五日举行,为期六天。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来到寺院,老人们为祈平安烧香磕头,点灯祈祷。寺院僧众戴面具,装扮成马、牛等形象,跳古老的祭神舞,裕固语称“禅”,并向人群抛撒红枣,以示吉利。寺院用手抓羊肉、油炸果子、奶茶等招待参加者。有时还举办酥油花灯会。
火驱凶神:裕固族的古老宗教性习俗,每年春节除夕前举行。旧时,人们认为每年阴历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五,是凶神恶鬼最猖狂的时候,只有火才能驱逐凶神恶鬼。因此,除夕来临,裕固族家家户户要把帐篷(或房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在门外的空旷地方点燃两堆火,边放鞭炮,边驱赶牲畜从两堆火中间通过。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帐篷及畜圈内外都要挂上酥油灯,彻夜通明。这样,凶神恶鬼就不敢接近人畜,以保平安。
春节:春节也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一般节期为五天,从正月一日到五日,有的地方要持续到十五日。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拆洗衣被,打扫卫生,准备节日食品还要准备鞭炮、酥油灯和蜡烛。腊月三十日下午,人们还要选一块干净的空地点燃两堆火,然后放鞭炮,驱赶牲畜从火堆中间走过,以示在新年里人畜两旺。这天要将刀、剪、扫帚都收起来,不到初五不得动用。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相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地欢乐唱歌。年初一拂晓,进行敬天神活动。清晨吃过饺子,喝过奶茶,便穿上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
剪鬃毛:裕固族的传统农祀活动,流行于甘肃肃南一带,一般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以后的几天内择日举行。裕固族人非常爱护牲畜,当小马驹长到一周岁时,要举行隆重的第一次剪鬃仪式。在这一天,要请来亲朋邻友祝贺。剪鬃时,一边唱《剪鬃歌》,一边剪。剪下的第一撮鬃毛,拿进帐篷,献给佛像,以求保佑。剪完后,主人要盛情款待客人。客人借酒祝兴,赞美主人有了骏马。最后,主人要骑上马驹串帐篷。每到一处,人们要以吉利的话祝贺。
十八、裕固族的禁忌
裕固族禁食奇蹄类和爪类动物的肉,如马肉、驴肉、骡肉、大雁肉等,也不吃狗肉、旱獭肉;来了客人,按男左女右分坐,并按客人的身份、辈分、年龄排列,身份高、辈分大、年长者坐上座;主妇给客人倒茶、盛饭,客人不能自己动手;主人请客人用餐时,客人不得走动。
裕固族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故裕固族人也有许多宗教禁忌。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俗人骑马经过寺院时,必须早早地下马走过去;在寺院附近不能大声说话;男人进寺院拜佛时只能从左边进去,女人只能从右边进;妇女不能到佛像跟前去,产妇不能进寺院。
十九、裕固族的风俗
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礼节。客人来了,主客居首位,然后按辈分、年龄依次就座。先用奶茶招待,在碗里放酥油、炒面、曲拉、奶酪皮,茶后用手抓羊肉、青稞酒招待。在招待大头目、活佛等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尊敬。
裕固族对年长者比较尊重,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晚辈骑马在路上遇到长辈,必须早早下马站在路旁恭立问候。
杰出人物
贺国耀(1933—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后在肃南自治县康乐供销社流动贸易组工作,多年来翻山越岭送货上门,深受群众的欢迎,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研究书目
1.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贺卫光,钟福祖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215页.--(西北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献礼学术丛书)
2.裕固族文学集/《本书编写组》编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184页.--(甘肃少数民族文学丛书 ;10)
3.裕固族文化研究/钟进文著.--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5.--288页
4.裕固族文学研究/武文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282页
5.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六辑,中国裕固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等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382页
6.裕固族研究论文集/杨进智主编;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431页
7.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第十五卷,德昂族民间故事 保安族民间故事 裕固族民间故事 京族民间故事 塔塔尔族民间故事 独龙族民间故事 鄂伦春族民间故事/刘辉豪等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12,1061页
8.狂奔的彩虹马: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学作品选/妥建国,杨占勤主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2册(189,212页)
9.裕固族风俗志/才让丹珍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267页.--(甘肃省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10.裕固族风情/田自成,多红斌编著.--兰州:甘肃文化,1994.--359页
11.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郝苏民编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10.--410页.--(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
12.裕固族/范玉梅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39页.--(民族知识丛书)
1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113页.--(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14.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安建均等选编.--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145页
15.裕固族简史/裕固族简史编写组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113页.--(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