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1311|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一个南国早报记者宣传壮民族文化的历程

[复制链接]

78

主题

0

听众

2424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6-16
注册时间
2006-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5 19:08: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写下下面这些话,是因为觉得事实胜于雄辩。

2006年春节临放假前夕,我敬爱的一位壮族同事,你们的贝侬,拿着一个电话号码和写着壮族在线的纸条,走过来对我说,你大年初五有没有空,有空的话去采访一下这个壮族歌会。那年我没有回家过年,我接下了这个采访任务。

没想到,自此我与壮族在线结缘,由此认识了不少壮族专家、学者和精英人士,在宣传弘扬壮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我对壮族加深了了解,深深热爱那些淳朴的乡亲、贝侬,和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艺术,并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挖掘性报道,写了“壮族新歌”系列报道和不少文化专题报道、人物专访。

记得2006年做“壮语新歌”系列报道策划的时候,分管的领导很支持,还提议在条件合适的时候,策划一台壮语新歌歌会。那些日子真是毕生难忘。德保,那坡,田阳,平果……一个个民间歌手、歌队、民族文化艺术工作者,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守望,让我感动;那些动人的歌声,让我沉醉。而因为得到报社领导的支持,我所采写的系列报道,在版面上篇幅都很大,都是半版甚至整版。

为了南宁壮语新歌歌会,我拿着策划方案和报纸,到处找合作商家洽谈。最后还是因为壮语新歌的气候还没形成,没有如愿办成。

壮语新歌系列之后,我还曾采写过田阳敢壮山、忻城土司、平果嘹歌、龙州侬侗等壮族专题文化报道,本部门同事也对田林壮剧、壮族山歌等多次做专题报道,这些报道基本都是整版篇幅推出。

至今,在壮族在线和家园里,还可以搜索到一些当时上传的文稿。

此外,作为副刊编辑,我还编发过潘其旭教授撰写的关于壮族文化的随笔,红棉树、土人香草贝侬和其他一些贝侬的精彩散文我也曾在副刊编发。

举这些例子,只想说明,南国早报对于弘扬、保护传承壮族民族文化的宣传报道,是担当了一份责任的,更谈不上民族歧视。我们不少同事是壮族,侗族,苗族、彝族、回族,不少同事的家庭都是各民族融合。

当年那位让我去采访壮语歌会的壮族贝侬,两年前已经因病去世,他重病住院的时候,我也在家园发过帖,有不少贝侬伸出了援助的手。在家园里,我有幸认识了如覃乃昌、潘其旭、范西姆这样的专家、学者,还有叔扩这样的杰出民间艺人,红棉树站长、凹凸乐队、沙南这样的贝侬。

一直记得第一次采访覃乃昌先生时,他说第一次听到壮语新歌泪流满面的情形,记得范西姆老师拖着病体奔走的身影。

红棉树站长说过,我们都是广西人,不管你是壮族,汉族,在区外,我们就是广西人。

为弘扬宣传壮民族文化,我,一个南国早报记者用真心去践行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道义,以后还会一如既往地为深爱的这片土地,为这片土地上的多元民族文化生态,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第一篇关于壮语新歌的报道,刊发于南国早报,壮族在线曾转载。

南国早报:壮语新歌和它的关键人物
作者:蔡立梅    文章来源:南国早报    点击数: 348    更新时间:2007-2-2    d.getSelection?d.getSelection():'');void(vivi=window.open('http://vivi.sina.com.cn/collect/icollect.php?pid=2008&title='+escape(d.title)+'&url='+escape(d.location.href)+'&desc='+escape(t),'vivi','scrollbars=no,width=480,height=48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vivi.focus();">
        ★★★【字体:
          

广西发行量最大的《南国早报》今天(06年2月14日)报道了本网站组织的靖西歌会,详细的介绍了各项内容和领军人物:

壮语新歌和它的关键人物

南国早报记者  蔡立梅/文   冯革里/图

    那一台壮族新歌会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可那些陌生的歌调的韵味,依然萦绕在我心头。我再一次登录壮族在线(http://www.rauz.net)网站,进入“僚人.僚语新音乐”页面,播放一首首壮语原创新歌和用壮语翻唱的流行歌,暗夜中心弦再一次被拨动——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所的所长覃乃昌说,他第一次在网上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忍不住热泪盈眶并热烈鼓掌——那么熟悉的曲调,那么亲切的乡音,而唱的却是最能宣泄现代人情感的流行歌曲!

    歌声中,一个壮族网站,一个在重庆工作的壮族歌手,一个在广东做日语翻译的壮族新歌创作者,一个研究壮族的日本教授,和那台新歌会的画面,交叉叠映,蒙太奇般一幕幕呈现……

德保县凹凸乐队在壮族新歌会上激情演绎原创壮语摇滚歌曲《德保情歌》

(靖西老摄 摄影)

第一幕:
2006春节(靖西)壮族新歌会

    2月3日晚8时,靖西县人民会堂。
  大红色的幕帘前,五个身着壮族传统民族服饰的中老年男子,即兴清唱了壮族山歌《靖西美》。帷幕拉开,五个歌手回到天保壮剧团乐队席。琴瑟二胡和马骨胡、牛角胡、田螺笛等壮族特有的乐器交相合奏,表演了第二个节目南北壮剧曲牌器乐联奏和唱腔演唱——新歌会用传统山歌和传统壮剧开场,与寻常的歌圩无异。转折点在四个年轻时尚的主持人出现后,他们以壮语为主、汉语为辅的主持和报幕形式,令在座的壮族观众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情,但是歌不再是纯粹的山歌,乐器变成了电声吉他,表演者变成了酷哥靓妹。壮语原创歌曲《壮家娃》一出场就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尖叫,已在网络上传唱的《当代天保》、《蝶恋花》、《木棉舞曲》、《映山红》等壮语原创歌曲,一一献唱;用壮语翻唱的流行歌曲《爱了就爱了》、《遇见》、《灰姑娘》等也在掌声中登场。摇滚、JAZZ、R&B、HIP-HOT、街舞,奇妙地和山歌、僚语融合,引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那些高分贝的尖叫提醒你,满当当的会堂里大部分观众是年轻人。
  德保县凹凸乐队的原创作品《德保情歌》是在德保北路山歌的基础上用摇滚乐的形式倾情演绎的,充分体现了当地民间乐队的创作实力;而靖西县MKT乐队用电子乐队形式和壮语方言全新阐释著名壮族诗人古笛作词的《赶圩归来阿哩哩》,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正走红的壮族网络歌手黎巍,一袭白衣,带着天使翅膀登场,掀起了歌会的最高潮。尽管很多观众已经在网上听过他演唱的首张壮语时尚音乐网络专辑,但当他边唱边走进观众席中时,还是引起了一阵阵骚动。而赵兵、陈智、吕跞遥、刘丽莎、邓宾燕、陆林、徐采乐等大家本不熟悉的壮语时尚歌曲新星也一夜之间纷纷涌现在这个舞台之上,年轻人队伍成为当晚精彩靖西的主角。
  新歌会在漫天飞舞的彩花中谢幕,FANS们纷纷跳上舞台,像追逐港台明星一样争着和自己的偶像合影。这台完全“民间”运作的壮语新歌会,演唱者、乐队分别来自壮族聚居地德保、靖西、宜州、田林等地,都是非专业的“民间人士”,却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第二幕:
“壮族在线”和红棉树

    当晚,部分歌手和工作人员小聚。南宁市少数民族联谊会的副会长谢寿球告诉记者,这台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新歌会,是由壮族在线网站发起的。昏暗的灯光中,他指着一个穿黑色夹克的小伙子说:“他呀,就是网站的站长红棉树,从头到尾操办,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小脸都熬青了。小伙子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英语、壮话、普通话都说得很好。大学毕业一年后他在广东创办了壮族在线网站,现在注册会员已经有近8000人,其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壮语原创歌曲最早出现在这个网站上,他是我们发展壮族文化的希望啊!”记者歌会前听见这个小伙子用日语和日本教授交谈,以为他只是翻译呢!
  返回南宁后,我第一次登录壮族在线。网站的页面上,铜鼓、壮锦、壮家少女,民族特色异常鲜明。栏目有“族情概述”“ 历史脉络”“ 语言文字”“ 文化风俗 ”“ 宗教信仰 ”“ 政经社会 ”“ 地理档案 ” 等,还有博客和“僚人家园”论坛,甚至专门开设了  “僚人.僚语新音乐 ”专区 ,可以随时在线点播壮语歌曲,每首歌都有壮汉文对照,其中不少词作者都是站长红棉树。
  打开红棉树的博客,在站长日记中,我看到红棉树写于4年前网站开张时的一段自白:

  “作为全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僚人(壮族1800万,布依族280万)的网上家园比别的很多少数民族开得都迟,作为一个壮族年轻人,我深感焦急和无奈。责任感使我义不容辞地选择了令自己去做一个领头羊。
  我并不算一个合格的壮族人。一个合格的壮族人至少具备一个条件——善歌。刘三姐的传说一直在描绘着这个民族美丽的诗性人格。以前的壮人自从从娘胎落到竹席上,一直到人生走到尽头,都要与歌打交道。然而,现在很少有年轻人知道自己民歌真正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一些壮族青年甚至忽视自己的母语。美妙的壮族语言,是构成丰富的壮族民歌的重要因素,丢掉了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自我丧失了。
  我有义务来尽一个壮族新一代年轻人的责任,去维护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意思的是,红棉树高中时的班长有一篇小文,如此描述这位同学:
  从高二起他就喜欢在班里找德保老乡,还跟我探讨壮语的发音区别,顺便极力褒扬德保话如何之纯正动听。此君甚至认识那些早已废置不用的方块壮字!天啊,那种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山下面一个田字就代表一个村庄的稀奇古怪东西,他说起来唾沫能像泛滥的黄河水连绵不绝!
  他对自己是壮族人这个事实很自豪,而且三句话不离壮族,其次是壮语,再其次是那些咿咿呀呀听不懂的山歌(有些的确很婉转动听,可惜比英文歌还难懂)。这样的一个人,一厢情愿的沉浸在他自己的民族情结里。每次接他电话我都必须先把脑子过渡到壮语环境里……
  2月8日凌晨1时许,记者在线上遇见了红棉树。他还在德保编一些东西,估计和音乐有关。他说,自己是一个标准的壮族人,纯朴、正直、寡言少语,线上流行的壮语歌曲,很多是他翻译的,原创的歌曲,大多都由他作词。
  为什么在“一穷二白”的情形下,他连续两年不遗余力坚持操办壮族新歌会;为什么在毫不利己的前提下,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精英会无怨无悔地聚集在他周围?看了他的网站和壮族新歌会,或许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为壮族在线分别作壮语、英语、日语版,是他的又一个目标,尽管现在网站的工作已经耗费了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
  红棉树,德保的壮家后生,真名叫廖汉波,在广东中山工作,却时常思念壮乡田峒和山野处盛开的一株株红木棉……

第三幕:
网络壮语流行歌和思乡僚人

    2004年9月,在壮族民族音乐史上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段,从这时开始,一批将流行的汉语歌曲翻唱为壮语的歌曲,陆续出现在壮族在线、靖西在线等网站上,《暗香》、《十年》、《命中注定》、《橄榄树》等壮语流行歌,在壮族网民中广受欢迎,远在重庆的思乡僚人,也位列其中。
思乡僚人,是德保壮族音乐人黎巍的网名。从重庆交通学院毕业后,他就留在了重庆任图书馆的网络管理员。或许是因为壮乡人天生爱唱歌的秉性,或许是僚人的乡情激发了流淌在他血液中的音乐潜质,他不再满足于翻唱线上的壮语流行歌曲,推出了自己的壮语原创歌曲。
  2005年1月8日,重庆交通广播电台《异乡缘》节目播出了黎巍的壮语原创歌曲《壮乡娃》,广获好评,对壮语网络流行歌曲的传播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标志着壮族从此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母语流行音乐和歌手。
  一发不可收拾的黎巍,组建了一个音乐工作室,痴心沉醉于壮语歌曲的创作、制作。2005年末,他推出了《黎巍-音陀螺》专辑。 这张专辑,将许多壮族传统音乐元素与时尚音乐的演绎方式融为一体,“是历史上首张壮语音乐为主的专辑,也是历史上首张壮族时尚音乐专辑,更是历史上首张壮语音乐的个人专辑”,这几个“首张”,注定了这个专辑一旦诞生就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沉重分量。
  2006年1月7日,黎巍应邀走进了重庆交通台《异乡缘》节目的直播间。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专访,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坚信“母语最美”的壮族音乐人,在山城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壮族新音乐风”,节目主持人公布了黎巍的QQ号码之后,一天之内黎巍的QQ好友就爆满了,他只好将其他网友转到了另外一个备用QQ。而该专辑的网络版,在网上的点击率也居高不下。
  为何把专辑的名称定为“音陀螺”?黎巍答:“有两点原因:一是“音陀螺”为壮语“Eng Tojrauz”(壮家娃)的谐音;二是我把自己比作一边不停地旋转、一边发出音乐的陀螺,并且将不断地旋转下去,不断地做出更好的音乐。”从今年元月份开始,黎巍将他在壮族在线的网名“思乡僚人”正式改为“音陀螺”,表达了他日后投身壮族新音乐事业的决心。

第四幕:民族心理认同感和日本教授

    松本光太郎,日本东京经济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会说一口夹生的普通话,由于曾经在广西民族学院学过一年壮语,他还能听懂一些壮话。
  因为有了松本的赞助和其他一些热心人士的共同集资,并在靖西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促成了靖西的这一台壮族新歌会。歌会结束后,他有些激动地说:“所有的节目都喜欢。”
  松本发表了用中文写的论文《壮民族的自我意识的再生》。他认为,以前的壮民族传统文化,是靠政府、学校推广的,但是现在的推广形式已经变为主动的、自主的,年轻一代利用互联网对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新的传承、包装、推广。“从这台新歌会来看,年轻人用自己喜欢的现代方式,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感觉,非常宝贵,壮族民族认同感的复兴是很有希望的。”

第五幕:壮学学者的声音

    这台壮族新歌会,不仅吸引了松本光太郎这样的外国学者,还获得了区内壮学专家的一致好评。我们来听听这些专家、学者的声音:

覃乃昌(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
  现在的流行新歌会用现代的手段来传播僚歌。不管是自己原创的歌曲,还是翻译成壮语的流行歌曲,都有它特定的价值,将会满足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心理。
壮语新歌首先在高学历的打工族中出现,它说明壮族的民俗文化已经上升到精英阶层,现在已经有广东的唱片商在和宜州的新壮人乐队接洽,准备签约出唱片。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壮族新歌能打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潘其旭(广西壮学会副会长):
  我从小就听壮剧,为家乡创作壮剧。现在根据壮剧曲调改编的新歌,经过演唱者的重新演绎,用现代的音乐元素重新编排,歌词更加简洁,旋律也更加优美,更加生动。过去我们只能在民间听山歌,原生态的只有老年人才会唱,现在能在舞台上听到时尚的壮族新歌,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歌和歌手,层次还比较低,唱法上存在缺陷,能产生影响的作品比较少。

僚人老怪(《中国商人》首席营运官、壮族在线顾问):
  现在比较现实也比较迫切的问题是,支持、推动一两个文化经纪人的产生,来包装他们,带领他们走向市场,这尤为重要。

谢寿球(壮族在线总顾问):
  它是自发性的,毕竟专业训练不足,有待提高。比如,舞台应该增加字幕,加强伴唱、伴舞等。不管如何,经过一年的发展,它已经从一棵幼芽,发展成为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

      

详见:

http://www.rauz.net.cn/Article/nyinhmoq/yawjciengq/200702/68.html 

http://www.rauz.net.cn/bbs/viewthread.php?tid=17830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

听众

1053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5-4-21
注册时间
2011-12-8
75#
发表于 2012-2-17 18:35:00 |只看该作者
百色的壮学工作还不错,河池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8

听众

5515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3-15
注册时间
2011-12-15
74#
发表于 2011-12-17 14:39:00 |只看该作者

力推广壮歌现代版,我们要学习广东语流行歌曲,让壮人的歌曲行成一种潮流化,商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

听众

488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4-1-31
注册时间
2011-11-24
73#
发表于 2012-1-1 19:52:00 |只看该作者
蓝莲花才是我们真正的贝侬。。虽然她不是壮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8

听众

8220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5-7-6
注册时间
2010-2-8
72#
发表于 2011-7-4 22:42:00 |只看该作者
哪个编辑通过的辱壮漫画?叫他视频道歉上传到家园啊!早报应严厉处置他!

Chinese said -- in the world , we are center .  
Cuengh said -- in the south  , you are he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8

听众

8220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5-7-6
注册时间
2010-2-8
71#
发表于 2011-7-4 22:18:00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早报里有好人,但也很多老鼠屎。自从辱壮事件后,可知壮族在广西的话语权之弱,没有本民族的喉舌。

Chinese said -- in the world , we are center .  
Cuengh said -- in the south  , you are he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62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7-8
注册时间
2011-7-7
70#
发表于 2011-7-7 18:21:00 |只看该作者

这句话永远是对滴    真是至理名言啊

我们越族得开放,像日本学习,向欧美学习,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不然自己的后代一天也会向秦军一样给我们带来灾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听众

339

积分

禁止发言

最后登录
2011-9-18
注册时间
2010-6-14
69#
发表于 2011-6-29 17:48: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蓝莲花!

蓝莲花才是最真诚的贝侬!!!

蓝莲花才是最真诚的贝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68#
发表于 2011-6-29 11:15:00 |只看该作者

这是南方人(不管是哪个民族)讲普通话的特色,不叫“夹壮”,叫“夹岭南口音”还差不多。但“夹壮”绝对是北壮人才有的特色,因为南方再没有其他民族会或其他人群犯同样的错误。

__________

nheis,你似乎很没常识呀,听听东南亚人(包括印度人)说英语就知道有没有你说的夹壮现象的发生了.虽然你很努力,可是努力也要对头才得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听众

834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8-27
注册时间
2010-11-21
67#
发表于 2011-6-29 13:3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人香草在2011-6-29 11:15:46的发言:

nheis,你似乎很没常识呀,听听东南亚人(包括印度人)说英语就知道有没有你说的夹壮现象的发生了.虽然你很努力,可是努力也要对头才得捏.

   这么说土人香草更没常识了,东南亚、印度人的英语确实不敢恭维,“夹当地口音”很严重,但那叫“夹壮”吗?你把“夹某地口音”等同于“夹壮口音”,显然已经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当然不是说你,有些学者专家的可恶之处在于,以职务之便推行自己错误的可笑的论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9 14:27: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66#
发表于 2011-6-20 13:27: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蓝莲花!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听众

834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8-27
注册时间
2010-11-21
65#
发表于 2011-6-18 23:3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越色僚人在2011-6-18 23:01:25的发言:

你的q/x不分,s/c不分,也是送气不送气之分,怎么不算“夹壮”?何况,在我听来,北壮的“夹壮”和你所谓的岭南特色,都一样,不存在哪个更好听的问题。另外,你的电台我也听了,个人感觉确实是粗制滥造,但既然是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了。

你看到的只是“测试版”罢了!南壮之声定位为: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及东南亚,打造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南壮语网络电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听众

834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8-27
注册时间
2010-11-21
64#
发表于 2011-6-18 23:2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越色僚人在2011-6-18 23:01:25的发言:

你的q/x不分,s/c不分,也是送气不送气之分,怎么不算“夹壮”?何况,在我听来,北壮的“夹壮”和你所谓的岭南特色,都一样,不存在哪个更好听的问题。另外,你的电台我也听了,个人感觉确实是粗制滥造,但既然是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了。

南方民族除了北壮,没有哪个民族的语言没有ptk声母的。所以“夹壮”自然就是北壮的特色。另外,我可没说哪个好听,哪个不好听的问题哦,是你自己说的吧。
不管怎么说,粗制也好,滥造也罢,那是南壮人民乃至全壮族人民的第一个网络广播站,其意义就在那。另外,你没听过其他民族的民语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

听众

834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2-8-27
注册时间
2010-11-21
63#
发表于 2011-6-18 22:2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越色僚人在2011-6-18 20:52:12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nheis在2011-6-16 22:31:28的发言:
以“夹壮”为乐是一种语言误区,不是民族自信!应当给予纠正和克服。壮族人,一要讲好壮话,二要讲好普通话。有些壮人以“夹壮”作为“炫耀”的资本,那不叫自信,叫“作贱自己取乐他人”。

我听过你的“南壮电视台”的音频,那普通话“夹壮”得相当厉害,虽然没有北壮的那种p/b,t/d,k/g不分,但却主要表现在q/x/c/s/ch/sh不分,以及普通话的调值的不到位上。在说别人“作践”之前,是否应该纠正和克服自己的口音呢?

这是南方人(不管是哪个民族)讲普通话的特色,不叫“夹壮”,叫“夹岭南口音”还差不多。但“夹壮”绝对是北壮人才有的特色,因为南方再没有其他民族会或其他人群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夹壮”只属于北壮。另外,声调不到位不是“夹壮”,外国人讲普通话声调五花八门多了去了,但你不能说他们夹壮。“夹壮”这个外号估计是汉族人“发明”的,外族人所认为的“夹壮”特征,其实就是ptkj和bdgx不分,那些所谓“夹壮”笑话不外乎集中在这几个声母上来恶搞。
q/x c/s ch/sh其实就是送气与非送气,卷舌与非卷舌罢了。南方人讲话从不卷舌,除非舌头抽筋了~

顺便提一下南壮之声——南壮网络电台(不定期更新)的地址:http://blog.163.com/abc_1010/
粗制滥造,不拍砖即可。虽然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台,但其意义深远,结束了一个零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671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8-2-18
注册时间
2006-2-23
62#
发表于 2011-6-18 22:00: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nheis在2011-6-15 23:53:58的发言:

谁对谁错已经不重要,总之这次受到损失的是壮族人。大家有时间、精力多,还不如一起来谋划壮语卫视、壮语电台如何开播,网上电视、电台更好。这样壮族人有自己的主流媒体,才有利于传播壮族人民的声音。

如果连民族受到侮辱都不谴责,不抗争,拿还谈什么维护民族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听众

671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8-2-18
注册时间
2006-2-23
61#
发表于 2011-6-18 21:51:00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在南国早报上看过蔡立梅写的关于壮族的新闻报道以为她是壮族贝侬呢,原来她汉族,非常感谢,坦白的说,生活中确实不少汉人对壮族还是很友好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看成是贝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60#
发表于 2011-6-18 23:01:00 |只看该作者

你的q/x不分,s/c不分,也是送气不送气之分,怎么不算“夹壮”?何况,在我听来,北壮的“夹壮”和你所谓的岭南特色,都一样,不存在哪个更好听的问题。另外,你的电台我也听了,个人感觉确实是粗制滥造,但既然是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8 23:03:24编辑过]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59#
发表于 2011-6-18 20:5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nheis在2011-6-16 22:31:28的发言:
以“夹壮”为乐是一种语言误区,不是民族自信!应当给予纠正和克服。壮族人,一要讲好壮话,二要讲好普通话。有些壮人以“夹壮”作为“炫耀”的资本,那不叫自信,叫“作贱自己取乐他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6 22:47:57编辑过]

我听过你的“南壮电视台”的音频,那普通话“夹壮”得相当厉害,虽然没有北壮的那种p/b,t/d,k/g不分,但却主要表现在q/x/c/s/ch/sh不分,以及普通话的调值的不到位上。在说别人“作践”之前,是否应该纠正和克服自己的口音呢?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58#
发表于 2011-6-18 20:4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11-6-18 14:55:4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桂西布依在2011-6-17 1:47:42的发言:

在这里,我想提醒在座的比侬,比侬这一称谓对应的是一个相对特定的人群。

那就是僚人和傣族、泰族等等,绝对不能滥用。

我认为不管是哪位兄弟民族,对我们的帮组有多大,我们有多感激。比侬之外的都只能称之为兄弟或是姐妹。

我认为这是原则问题,这样说不是针对哪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不只是团结和奋进,民族和民主这一观念是时候进到我们“落后”的僚文化了。

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被一个灌输了几百上千年的文化完全腐化、同化,我们的民族才能发展和更有生命力。

最后我再发表我的个人观点,中国(中华)从古到今有的只是文化,中国(中华)的文明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比侬是壮族语言,兄弟或是姐妹是汉族语言。比侬之外的都只能称之为兄弟或是姐妹这个说法我难以接受。

是的,难以苟同。只要以诚相待,无论是什么民族,都该要以贝侬相待。一句“贝侬”完全可以拉近彼此之间心灵的距离,金庸笔下的郭靖还是拖雷的“安答”呢。这个词汇哪有什么民族界限的框架呢?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57#
发表于 2011-6-18 14:5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桂西布依在2011-6-17 1:47:42的发言:

在这里,我想提醒在座的比侬,比侬这一称谓对应的是一个相对特定的人群。

那就是僚人和傣族、泰族等等,绝对不能滥用。

我认为不管是哪位兄弟民族,对我们的帮组有多大,我们有多感激。比侬之外的都只能称之为兄弟或是姐妹。

我认为这是原则问题,这样说不是针对哪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不只是团结和奋进,民族和民主这一观念是时候进到我们“落后”的僚文化了。

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被一个灌输了几百上千年的文化完全腐化、同化,我们的民族才能发展和更有生命力。

最后我再发表我的个人观点,中国(中华)从古到今有的只是文化,中国(中华)的文明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比侬是壮族语言,兄弟或是姐妹是汉族语言。比侬之外的都只能称之为兄弟或是姐妹这个说法我难以接受。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29 18:21 , Processed in 0.160453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