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选项都没说到点子上,壮语文缺乏群众基础。深层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其一、壮语文的推广,缺乏利益的驱动,壮族人民不愿意学;其二,多数壮族人没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少人有民族自卑感,缺乏凝聚力;其三,壮区相对于汉族地区来说,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老百姓对民族这一概念理解有限,壮族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壮文;其四,各地壮语差异较大,无强势方言,没有任何地区的壮语方言大面积的覆盖整个壮区(如汉语北方方言对于粤、闽、吴等其他汉语方言);其五、所谓标准壮文有太大的缺陷,需要完善。
以上壮族的内部原因,我认为的最根本的原因。直接原因则是:官方推广不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好是所有国民说同一种语言,原因不难理解,所以别指望官方来推广少数民族语文;而隶属于政府的民语委并无什么实权,虽然民语委的壮文工作者是壮族人,但他们食君之禄,当然要做忠君之事,别指望他们在壮文推广上有多大的作为。所以壮文的推广要靠我们壮族人自己,要从民间自下而上的去推动。别老埋怨政府,任何政府不管在政治上和语言上总要追求大一统的,如果壮族和汉族的地位换一下,现在抱怨的就是汉族了;也别埋怨自治区领导,他们是政府的人,身不由己。
壮语、壮文的敌人很强大,这是个客观事实,生存或死亡,是个严峻的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考虑的是:1、如何能让人们能在学习壮文中获得切实的利益?普通老百姓不需要你给他讲什么大道理,你只需要告诉他学壮文有什么用,对他有什么好处。我觉得目前这个问题很难回答。2、壮族人怎样能建立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3、如何更好的发展壮区经济?如何让尽可能多的壮族人接受更高的教育?饿肚子的文盲,或是整天面对黄土背朝天的人,他能有什么民族自觉吗?4、对于方言极不统一的壮族,拼音壮文(不管是现行的拉丁字母方案,不少朋友提出的泰文字母方案)是否真的科学?词汇缺乏创新和规范,超量的桂柳话借词的使用,是壮文的进步还是自取灭亡?
对于壮语文,我说下我的观点:拼音文字对于内部方言统一的民族是科学的,如朝鲜族、京族,对于壮语则不适用,各地根据自己的方言发音来制定各地的壮文方案(如现在的武鸣方案、布依方案、靖西德保方案、文山方案),那还叫什么壮语,只能加剧壮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隔阂。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祖先的智慧,“壮语语法+字壮读+壮借汉音+新创音形结合的方块壮字”为什么不采用?我觉得它非常科学,不仅符合壮族人的书写习惯,易学易用,还壮汉相通,也利于在其他中国民族学习,现在方块字的电脑录入也不会成为问题(我们现在不是在用方块字交流吗,为何要排斥方块字呢?)。有些朋友会以朝鲜文、泰文的成功推广来反驳我的观点,说现在我们有标准拼音壮文了,只管去推广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是中国,不是越南,不是朝鲜韩国,也不是泰国,壮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和越南占主体的京族,和泰国占主体的泰族,和单一民族的朝鲜韩国,没有太多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