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僚僚无己要教我这个后辈sat slei(写山歌,即吟诗),心中甚是兴奋。
在他苦口婆心的教导下,终于记住了尾韵的规则(必须是一、二调押韵)和腰脚韵的规则(3到6调间互韵和 7、8调间互韵)。
接着,僚僚无己大哥吩咐我 sat slei 讲我们相识的经过。这下自己可不知所措了。一直以为自己也是“迁客骚人”之一,没想到盯着电脑屏幕盯了半天,却什么也想不出来。看来用汉语写和壮语写就是不一样。而僚僚无己仅用了3分钟就写出了一首。
后来,在僚僚无己的激情感染下,我终于挤出了几句。原诗为:
Ndayj vax gyang vangv taen os Veiv, 近日网上识哥伟,
Os Veiv zaen slaem slon louf nday 哥哥真心教我好。
Louf lej ngeiz yax daoh bay runz, 只盼有朝返乡去,
Vax doengz os Veiv gin louj toj. 隔桌相对品美酒(土酒).
自己一看也明白是一首“三脚猫”诗,连打油诗都算不上。而且拼写和押韵错漏百出。经僚僚无己哥哥修改后的诗为:
Ngeiz yous gyang vangv taen os Veiv,
Haet beih loengz slaem naih slon slei
Nongx lej ngeiz ndayj bay runz daoh,
Langx moj langx zaos lauj leemz sleiz.
修改后汉语的意思大致与原“诗”是一样,最后一句的意思改为:洗锅洗瓢一起喝酒都忘记了时辰。当然汉语绝对不可能表达出壮语的意思来,特别是德靖土语蕴含的趣味和情感。我想,或许,僚僚无己和红棉树两位哥哥能解说更透彻。
不甘心于第一首的粗制滥造,想想自己汉语文章写得那么“小资”,平时自认为也是“满腹牢骚”,真的很不甘心。
于是我又想了半个小时,写了一首念怀父母与故土的“土语七言律诗”。原诗为:
Louf yeiz Zeengqslil slam sleis bei,
Geenxz yous deih gvay slaem sapheis
Gyang yeenz guj nin boh meh Louf,
Yaemh yaemh zaux zaox tu'pyaem kao.
写完后洋洋得意,以为抓到窍门了,发给僚僚无己哥哥看看。可不到两分钟,僚僚无己哥哥就发来了“加强版”:
Yeizkay Zeengqslil slam sleis bei, 离开靖西三四年
Geenz maz deih gvay slaem zaengz yeiz. 人来远地心相连
Gyang yeenz guj zeengj nin boh meh, 夜晚总是念父母
Liux taeng mbanj zeh meengh kvaen nei . 想起故土魂魄迁
不管是押韵(红字部分互押脚腰韵,蓝字部分互押尾韵),还是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均提升了十倍不止。
其中的奥妙,对德靖土语有所研究的贝侬尽可慢慢体会。
当然,如果僚僚无己愿意现身点评,那是比我如今一面之词好多了。
下面我讲一些题外话: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靖西人。然而,实话实说,出来后每一次回去,都感觉自己不是属于那里的。感觉自己是异乡客,文化上的异乡客。不仅仅我是这样,我的很多朋友同辈都是如此。靖西的县城文化,已渐渐失去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壮族韵味,渐渐充斥着糟粕与精华并存的舶来品文化,也渐渐的失去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因为,我们在那里无所适从,我们属于谁?属于什么文化?而什么东西又属于我们?......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已渐渐的割断与先辈的田园牧歌的文化的联系,也许是主动的,也许是被动的,总之我们只知道离开这里,到山的那一边,追求金钱,追求声誉,,或者在中国这个虚无主义盛行的时空里没有目的和方向的放逐自己。换句话说,我们不知为何在这里,我们也不知为何在堕落......
某日,想起自己的民族曾经是现在还是一个诗性民族,试着放下架子,去听听写写,最后发现浅薄的是自己,不执着自爱的也是自己!
小学一二年级便熟背 <唐诗三百首>和<诗经>中的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还熟读史记等史书。可是自己民族的东西,不知道也没有人教我,学校没有,父母亦没有,谁的过错?
如果每个人都如我不争气,那这些美丽的东西还能传承下去吗?难道它们注定要消逝吗?
从现在开始吧,不要再醉生梦死了--我自己不要这样,贝侬们也不要这样!我们民族再经不起醉生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