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季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嶺南地區有自己本土的青銅文化嗎?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1#
发表于 2008-5-8 13:35:00 |只看该作者

季人网友认为苍梧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吗?

史书记载:舜南巡狩,卒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之山。

季人是不是承认舜帝曾经征战过岭南啊?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2#
发表于 2008-5-8 15:0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08-5-7 18:28:56的发言:

引用什么和隐瞒什么,完全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观点。

不错!

看来你对我文中的解释很不满意哦, 是你真的看不明白, 还是你的偏见?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3#
发表于 2008-5-11 14:22:00 |只看该作者

请季人和路网友说说你们对史书上记载的苍梧的看法.

苍梧起源于那里,舜是否到过苍梧? 苍梧和后来的苍梧郡有何关系,苍梧又去了那里?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4#
发表于 2008-5-11 14:3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5-8 19:11:05的发言:

《逸周书注》:“仓吾,蛮也,翠其色青。”说苍梧族人是从中原南下的华夏民族,恐怕也只是少数人的观点,并不能使人信服。

把腰坑墓与不相关的苍梧族扯上联系,进而以少数人的观点作为依据,证明苍梧族是中原南下,从而证明现在的壮侗语民族中有所谓的“中原华夏血统”,或者否定壮侗语民族的土著属性,这样的套路似乎很面熟啊。



  

  你终于说出你的心声拉。如果苍梧族真的来自中原,你是否很痛苦?

这场讨论,我说的是‘华夏先民在先秦的时候已经生活在岭南’,你却扯到“造壮论”上去,可见“造壮论”是你们这些壮族民族主义者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1 16:22:43编辑过]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5#
发表于 2008-5-11 16:1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8-5-6 20:54:53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6 16:40:27的发言:

当秦军征服岭南,为什么要把统治中心放在苍梧地区呢?
难道是因为交通原因吗?赵佗等人在战争期间很顺利就征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不把统治中心放在珠江三角洲呢?当赵佗建立南越的时候,就把统治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汉朝征服南越后,统治中心又转移回苍梧地区。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历史记载,赵佗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这是真的吗?从罗泊湾遗址中可以看出,赵光之前的苍梧王权势很大,以至于苍梧王的妻子都自称“秦后”。秦王据守广西罗泊湾,是南越国的西边屏障,起到监视西瓯、骆越的作用。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早期的秦王和赵佗有任何亲属关系。如果赵光不是秦王的后代,赵佗这样做,是违背其“不变其俗”,“和睦百越”的作风的,在政治上风险是很大的。如果赵光的确是秦王的后代,那秦王又是谁呢?如果是秦军将领,不是被铲除就是赵佗的心腹,但即使是心腹,赵佗也不会让其有这么大的权利。很显然,秦王是苍梧族的首领,所以赵佗才对他不得不加于笼络,并赐其子为“赵姓”。

秦军征服岭南时期,主要战场在广西西瓯、骆越地区,苍梧等地并没有记载发生过大的战事。珠三角地区虽然被顺利征服,但那里毕竟是越人为主,不利于统治。秦军在面对着西瓯、骆越这样的异族,选择和自己文化上有相似性的苍梧加于合作不是最为理智的吗?苍梧族来自北方,深受楚文化影响,也易于接受秦军的统治。我转的那篇文章同样对苍梧族在南越国的作用及族属提出了相似的看法。

我也想问:秦汉时期岭南统治中心的迁徙,为什么不是出于交通或者说地理位置的原因?

与番禺相比,苍梧更靠近中原。从地理位置考虑,南越定都于远离中原的番禺,秦汉以靠近中原的苍梧为统治中心,都是合理的选择。

赵佗把自己的族人封为苍梧王,这与“不变其俗”、“和揖百越”并不矛盾。他自己不是土著照样可以做“蛮夷大长老”,他的族人为何做不得苍梧王?

肖华在《南越国史研究二题》中说:
“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墓墓主为秦王之王后,而规模更大的一号墓墓主可能就是秦王,也就是苍梧秦王赵光的先人,不可能为赵光,因为他降汉后,被封为随桃侯,他和配偶死后,其妻子不会随葬有‘后’标志的器物,那可是大罪。”

这种说法中隐含一个假设:赵光夫人与赵光同时下葬或者葬于赵光死后。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姓:二号墓主人为赵光夫人,她下葬时南越国尚未为汉朝所灭,其时赵光仍为“苍梧秦王”,所以她的殉葬品上有“秦后”的戳记。因此罗泊湾汉墓并不能证明在赵光之前苍梧另有“秦王”。

   罗泊湾的一号、二号墓的时间都认定是汉朝初期,二号墓的下限在(公元前179---164年)。

如果二号墓真的是赵光的妻子,假设当时的赵光20岁左右,其妻子下葬时间为公元前179-164年,到南越国灭亡(公元前111),赵光最少73-88岁。

如果赵光妻子死亡时间提前,赵光的年纪会更大。

自古70古来稀,赵佗活了百岁,已经是个老怪物拉。赵光也是个怪物不成?

再加上 罗泊湾的一号、二号墓为夫妻墓的推断,赵光的先人已经是苍梧王,这种可能性不更大了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1 16:19:10编辑过]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6#
发表于 2008-5-11 15:1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8-5-8 16:49:15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8 13:29:10的发言:

两墓的时间相近,特点相同,学者们也倾向于罗泊湾一号墓和二号墓是夫妻墓。

司马迁写南越国的事情,也是通过他人述说记载获得,并没有亲身到过岭南,苍梧王之事,司马迁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不好明写,暗示还是可以的。

赵佗为取得越人信任,自称蛮夷大夫,吕嘉得越人信任,称太后是中国人,通过煽动族群情绪来推翻太后有何不可? 南越国一旦被汉朝征服,太后等人依然可以维持相应的王族地位,甚至可以继续留带岭南,而吕嘉身为宰相,就必须听命于朝廷安排,汉朝又怎么会让这样一个深受越人信服的人继续留在岭南?而汉朝人才众多,吕嘉一旦离开岭南,也不知道会混成什么样子,吕嘉出于这点考虑,反抗汉朝也理所当然。

时代、地域将近的墓葬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很正常,但要以此推断两座墓葬为夫妻墓则远远不够。你不是说有“中国传统”作为依据吗?究竟是什么传统?

有哪些位学者“倾向于罗泊湾一号墓和二号墓是夫妻墓”?不妨举一两个例子来看。

吕嘉如果是中原人,当然不可能煽动越人的族群情绪来反对中原人,因为这纯属引火烧身。至于吕嘉出于怎样的真实目的反对内附汉朝,并不影响以上推论的正确性。

一:转网上的。

1、曾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在地下。贵港(古布山)为秦桂林、汉郁林郡郡治,至隋代大业初年,前后达七八百年之久。由于历代作为地方一级政权的政治中心,经济繁荣,人口稠密,留下大批的墓葬。地下的文化宝库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县城贵城镇周围有一个很大的古墓群:南起郁江,北到七里桥,西从糖厂起,沿风流岭,大公塘经旧飞机场,迤东到罗泊湾、南平村和铁路桥。分布范围南北2.5公里,东西7.5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古墓葬分布密集,连绵不断。有的古墓留有高大的封土堆,突兀于地面,象座座小山冈;有的古墓则无封土堆,只有在动土时才能发现。据广东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杨式挺先生考证:古代聚土为坟叫封,植树为标记叫树,是古代士以上的葬礼。庶人是不封不树的。“由此可见,有封土坟丘的坟墓是墓主一定社会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而且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少学者经过考证,认为一些封土墓的墓主属于“郡守”、“县令”、“官吏”、“豪强”之类,这类墓葬形制的大量存在与贵港(古布山)作为七八百年郡治的地位是相符的。其中已发掘的罗泊湾一号、二号汉墓所推测的墓主身份即为郡守、郡守夫人之墓。一号墓封土高大,当地群众称为“大坡岭”。——封土呈馒头形,高约7米,底径约60米。二号墓叫二坡岭,封土呈椭圆形,高约6米,底径42米。故许多论者多以汉墓的多少作为确认古代郡治的条件之一。可见上述之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南越国史研究二题 》:报告推测罗泊湾汉墓的墓主为当地的最高级官员(郡守、尉)和配偶。同时认为二号墓墓主也有可能是赵氏王国派驻当地的相当于王侯一级官吏的配偶。

根据这件重要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断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墓墓主为秦王之王后,而规模更大的一号墓墓主可能就是秦王,也就是苍梧秦王赵光的先人,

三:罗泊湾一号墓、二号墓,东西并列,其间相距仅里余,形制相似,时代相近。

如果两人不是夫妻关系,那请问为什么会安葬在同一地区,两墓之间相隔一里?是否于礼不合啊?二号墓墓主的丈夫会将自己的妻子安葬在其他男人旁边吗?

两人级别相近,难道两个不同地区的统治者会安葬在同一地方吗?

司马迁在记载越人的时候都会在前面注明“越人”,吕嘉如果是越人,为什么不注明呢?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7#
发表于 2008-5-7 15:1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8-5-6 20:54:53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6 16:40:27的发言:

当秦军征服岭南,为什么要把统治中心放在苍梧地区呢?
难道是因为交通原因吗?赵佗等人在战争期间很顺利就征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不把统治中心放在珠江三角洲呢?当赵佗建立南越的时候,就把统治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汉朝征服南越后,统治中心又转移回苍梧地区。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历史记载,赵佗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这是真的吗?从罗泊湾遗址中可以看出,赵光之前的苍梧王权势很大,以至于苍梧王的妻子都自称“秦后”。秦王据守广西罗泊湾,是南越国的西边屏障,起到监视西瓯、骆越的作用。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早期的秦王和赵佗有任何亲属关系。如果赵光不是秦王的后代,赵佗这样做,是违背其“不变其俗”,“和睦百越”的作风的,在政治上风险是很大的。如果赵光的确是秦王的后代,那秦王又是谁呢?如果是秦军将领,不是被铲除就是赵佗的心腹,但即使是心腹,赵佗也不会让其有这么大的权利。很显然,秦王是苍梧族的首领,所以赵佗才对他不得不加于笼络,并赐其子为“赵姓”。

秦军征服岭南时期,主要战场在广西西瓯、骆越地区,苍梧等地并没有记载发生过大的战事。珠三角地区虽然被顺利征服,但那里毕竟是越人为主,不利于统治。秦军在面对着西瓯、骆越这样的异族,选择和自己文化上有相似性的苍梧加于合作不是最为理智的吗?苍梧族来自北方,深受楚文化影响,也易于接受秦军的统治。我转的那篇文章同样对苍梧族在南越国的作用及族属提出了相似的看法。

为什么不继续引用下去?原文接下来说的是:“据考古发现资料获知:这一葬俗文化最先起源于南方湖北地区,尔后向北传播到了北方中原地区。”难道因为这个说法不支持你的“北方民族南下”观点就装作没看见?

三峡悬棺中的古人类DNA经检验带有百越(侗台族群)特征,虽然还不足以证明这一地区腰坑墓的族属,但目前并没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说明腰坑墓的主人是谁。所谓“石河村文化”属于苗蛮集团一说,也只因为传说这里曾是苗蛮集团活动地域,并没有DNA证据。

我也想问:秦汉时期岭南统治中心的迁徙,为什么不是出于交通或者说地理位置的原因?

与番禺相比,苍梧更靠近中原。从地理位置考虑,南越定都于远离中原的番禺,秦汉以靠近中原的苍梧为统治中心,都是合理的选择。

赵佗把自己的族人封为苍梧王,这与“不变其俗”、“和揖百越”并不矛盾。他自己不是土著照样可以做“蛮夷大长老”,他的族人为何做不得苍梧王?

肖华在《南越国史研究二题》中说:
“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墓墓主为秦王之王后,而规模更大的一号墓墓主可能就是秦王,也就是苍梧秦王赵光的先人,不可能为赵光,因为他降汉后,被封为随桃侯,他和配偶死后,其妻子不会随葬有‘后’标志的器物,那可是大罪。”

这种说法中隐含一个假设:赵光夫人与赵光同时下葬或者葬于赵光死后。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姓:二号墓主人为赵光夫人,她下葬时南越国尚未为汉朝所灭,其时赵光仍为“苍梧秦王”,所以她的殉葬品上有“秦后”的戳记。因此罗泊湾汉墓并不能证明在赵光之前苍梧另有“秦王”。

《史记》索隐说到:“索隐案:苍梧越中王自名为秦王,下赵光是也”,“赵与秦同姓,故称秦王。”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在赵光之前另外还有“苍梧秦王”,当然也就“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早期的秦王和赵佗有任何亲属关系。

由“赵与秦同姓,故称秦王”的说法可以看出“秦王”这个称号是由赵姓产生。因此不存在先另有其他姓氏的“秦王”,然后赵佗才“赐其子为赵姓”。


 

季人什么时候变的喜欢咬文嚼字拉。

我在上面的发言已经承认最早的腰坑幕出现在湖北,引用的论文序言也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湖北位于长江边,到底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本就是个人主观上的事。原文那句话引不引用,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苍梧的讨论。何况,我要讨论的是古代北方民族向南方迁徙的问题, 并没有否认南方民族向北方迁徙,引不引用那句话又有何妨?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在某个历史背景下,文化传播过程中,民族迁徙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由于诸多原因,考古极少能精确反映出民族迁徙,苍梧族的腰坑墓是非常难得的考古证据。腰坑墓出现在4000年前的湖北地区,然后向中原传播,商周时期广泛流行。在这过程中,是否有民族向中原迁徙呢?考虑到夏商周以来,中原王朝对南方苗蛮等民族的不断征讨,长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向更南的地方迁徙才是主流,向北迁徙只能是支流。至于腰坑墓为什么能得到中原人青睐,广为传播?难道商朝人的老家在湖北?   至于中原人在向长江流域迁徙,《山海经》的“夏耕之尸进巫山”及楚人、夔国的来源就是明证。

腰坑墓在东周时期开始向南方传播,这个时期的中原恰恰是春秋战国。中原势力向长江流域的扩张,中原百姓向南的逃逸,长江苗蛮向南迁徙,民族迁徙的规模大为增强。对比之下,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土著居民向北迁徙的规模远不是同一个级别。所以,对于腰坑墓在不同时期分别向北方、南方传播过程中民族迁徙所起到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至于三峡悬棺的古人类DNA显示其是越人种,但请季人注意,悬棺起源及传播的路线来看,三峡地区的悬棺是后来出现的,两者之间相差近千年,不可能是4000年前的湖北腰坑墓的创造者。至于大溪文化遗址,人类学基因不是显示其主要是O3系吗?

如果说东周时期,湖北同时出现腰坑墓和悬棺?那能否确定两者都属于同一个民族或文化体系呢?苍梧族从湖北出发,向岭南迁徙,途中不断留下腰坑墓,那是否也留下了悬棺呢?先秦至秦汉,广东广西是否也出现悬棺呢?据考证,广西的悬棺大约流行于晋至清末年间,与苍梧族的迁入时间上并不重合。苍梧族在广东没有留下悬棺葬,说明苍梧族人原本就没有悬棺葬的习俗。虽然苍梧族人和当时的夔越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但却是不同的民族。“夔,楚同姓国”,说明夔国的统治者和楚国是同宗,夔国是楚人和当地土著民族融合的产物,而非什么悬棺的越民族。

夔国和楚国同源,姓芈氏;楚国灭夔国,苍梧族南迁;苍梧族没有悬棺习俗,在岭南的分布与秦国、南越国的势力范围重合;广州的五羊传说。以上的史书、神话传说、历史考古都相互印证,季人朋友何以无视呢。

赵佗宣称自己是蛮夷大长老,是为了拉拢与越人的关系,至于他是南越的最高统治者,这已经是既成事实,除非越人想造反。赵佗对西瓯、骆越都是象征性统治,并不改变当地的政治结构,侵犯土著贵族的政治利益,这才是他的民族策略。

季人认为罗泊湾一号墓是赵光墓吗?  根据考古发现,一号墓并没有发现汉武帝平南越以后在岭南的流通的五铢钱,也没有发现岭南西汉中期以后墓葬中常见的汉式铜镜和仿中原礼器的鼎、壶、钫陶器和滑石器及其它器物,所以学者认为此墓的时间不会迟于文景时期。赵光在南越国灭亡后投降了汉朝,可见,此墓必然不是赵光的,而应该是前苍梧王。

在此,我对我之前的赵佗赐姓一说作某些更正。因为包括罗泊湾一、二号墓在内,罗泊湾共发现24座腰坑墓,很显然,罗泊湾也是苍梧族人的重要聚居地。
    
所以,有两种可能:赵光的确是赵佗的族人,同时也是前苍梧王的后代。前苍梧王是跟随赵佗南征的族人,是中原人,后与苍梧族联姻,成为苍梧族首领。前苍梧王在汉初死亡,赵佗继续封赵光为苍梧王。第二种可能,前苍梧王的确是苍梧族人,而非赵佗的族人,也不姓赵,前苍梧王死后,赵佗赐其儿子为赵姓,通过联族,巩固南越国与苍梧族的联盟。第一种解释和史书记载相吻合,但由于罗泊湾一号墓也是腰坑墓,第二种可能也不能排除。至于真实情况如何,只能期待更多的南越考古。无论苍梧王是北来的中原人,还是苍梧族人,赵佗断然不会不顾苍梧族人的反对,另立一个与苍梧族人无关的外来人做苍梧王,苍梧族人对南越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苍梧族人来自长江流域,是楚国的同族,带有强烈的华夏气息,文化水平较高。因而,在秦军征服岭南的过程,也比较容易接受秦军的统治,甚至成为秦军及南越国重要的支持力量。

部分学者认为:秦军进入岭南的人数不过10余万。这些秦兵分兵把守诸多的关卡要道,苍梧地区虽然靠近灵渠,统治力量也同样薄弱,何以见的就一定要把统治中心设在此处。然而,如果该地有一个和秦军文化相近、且接受秦军统治的民族存在,在此设立统治中心的理由就变的十分充分。过去,在我们没有认识到苍梧族的存在和其来源的时候,秦军因为交通便利而在苍梧地区设立统治中心是我们的一贯看法。但现在苍梧族的存在及来源已经明了,我们就不能无视苍梧族对岭南政治格局的重要性,把一切都想的如此简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7 15:20:20编辑过]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28#
发表于 2008-5-7 15:2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5-7 1:47:21的发言:

以上资料说明,无论三峡地区原始民族是来自炎黄,还是苗蛮,甚至是百越,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中原文化、楚文化的影响下,已经半华夏化。

当秦军征服岭南,为什么要把统治中心放在苍梧地区呢?
难道是因为交通原因吗?赵佗等人在战争期间很顺利就征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不把统治中心放在珠江三角洲呢?当赵佗建立南越的时候,就把统治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汉朝征服南越后,统治中心又转移回苍梧地区。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历史记载,赵佗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这是真的吗?从罗泊湾遗址中可以看出,赵光之前的苍梧王权势很大,以至于苍梧王的妻子都自称“秦后”。秦王据守广西罗泊湾,是南越国的西边屏障,起到监视西瓯、骆越的作用。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早期的秦王和赵佗有任何亲属关系。如果赵光不是秦王的后代,赵佗这样做,是违背其“不变其俗”,“和睦百越”的作风的,在政治上风险是很大的。如果赵光的确是秦王的后代,那秦王又是谁呢?如果是秦军将领,不是被铲除就是赵佗的心腹,但即使是心腹,赵佗也不会让其有这么大的权利。很显然,秦王是苍梧族的首领,所以赵佗才对他不得不加于笼络,并赐其子为“赵姓”。

秦军征服岭南时期,主要战场在广西西瓯、骆越地区,苍梧等地并没有记载发生过大的战事。珠三角地区虽然被顺利征服,但那里毕竟是越人为主,不利于统治。秦军在面对着西瓯、骆越这样的异族,选择和自己文化上有相似性的苍梧加于合作不是最为理智的吗?苍梧族来自北方,深受楚文化影响,也易于接受秦军的统治。我转的那篇文章同样对苍梧族在南越国的作用及族属提出了相似的看法。

-------------------------------------

逻辑之混乱,似乎与北望网友有得一比。史书明载苍梧王赵光是赵佗的族弟,不知道这位花魂网友怎么推论得出赵光是赵佗赐姓赵的呢?

这样你都看不明白,你真的老了。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29#
发表于 2008-5-7 01:4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上资料说明,无论三峡地区原始民族是来自炎黄,还是苗蛮,甚至是百越,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中原文化、楚文化的影响下,已经半华夏化。

当秦军征服岭南,为什么要把统治中心放在苍梧地区呢?
难道是因为交通原因吗?赵佗等人在战争期间很顺利就征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不把统治中心放在珠江三角洲呢?当赵佗建立南越的时候,就把统治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汉朝征服南越后,统治中心又转移回苍梧地区。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历史记载,赵佗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这是真的吗?从罗泊湾遗址中可以看出,赵光之前的苍梧王权势很大,以至于苍梧王的妻子都自称“秦后”。秦王据守广西罗泊湾,是南越国的西边屏障,起到监视西瓯、骆越的作用。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早期的秦王和赵佗有任何亲属关系。如果赵光不是秦王的后代,赵佗这样做,是违背其“不变其俗”,“和睦百越”的作风的,在政治上风险是很大的。如果赵光的确是秦王的后代,那秦王又是谁呢?如果是秦军将领,不是被铲除就是赵佗的心腹,但即使是心腹,赵佗也不会让其有这么大的权利。很显然,秦王是苍梧族的首领,所以赵佗才对他不得不加于笼络,并赐其子为“赵姓”。

秦军征服岭南时期,主要战场在广西西瓯、骆越地区,苍梧等地并没有记载发生过大的战事。珠三角地区虽然被顺利征服,但那里毕竟是越人为主,不利于统治。秦军在面对着西瓯、骆越这样的异族,选择和自己文化上有相似性的苍梧加于合作不是最为理智的吗?苍梧族来自北方,深受楚文化影响,也易于接受秦军的统治。我转的那篇文章同样对苍梧族在南越国的作用及族属提出了相似的看法。

-------------------------------------

逻辑之混乱,似乎与北望网友有得一比。史书明载苍梧王赵光是赵佗的族弟,不知道这位花魂网友怎么推论得出赵光是赵佗赐姓赵的呢?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30#
发表于 2008-5-7 18:28:00 |只看该作者

引用什么和隐瞒什么,完全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观点。

不错!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31#
发表于 2008-5-7 18:4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7 15:19:04的发言:
QUOTE: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在某个历史背景下,文化传播过程中,民族迁徙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由于诸多原因,考古极少能精确反映出民族迁徙,苍梧族的腰坑墓是非常难得的考古证据。腰坑墓出现在4000年前的湖北地区,然后向中原传播,商周时期广泛流行。在这过程中,是否有民族向中原迁徙呢?考虑到夏商周以来,中原王朝对南方苗蛮等民族的不断征讨,长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向更南的地方迁徙才是主流,向北迁徙只能是支流。至于腰坑墓为什么能得到中原人青睐,广为传播?难道商朝人的老家在湖北? 至于中原人在向长江流域迁徙,《山海经》的“夏耕之尸进巫山”及楚人、夔国的来源就是明证。

如果腰坑墓习俗从湖北地区向北流传到殷商人所在的中原,不能证明“商朝人的老家在湖北”,那么为什么这一习俗流传到湖南、两广的苍梧地区,就能够证明苍梧族的老家在湖北?

在同一个问题上,为什么要对殷商人和苍梧人采用双重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32#
发表于 2008-5-7 19:0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7 15:19:04的发言:

季人认为罗泊湾一号墓是赵光墓吗? 根据考古发现,一号墓并没有发现汉武帝平南越以后在岭南的流通的五铢钱,也没有发现岭南西汉中期以后墓葬中常见的汉式铜镜和仿中原礼器的鼎、壶、钫陶器和滑石器及其它器物,所以学者认为此墓的时间不会迟于文景时期。赵光在南越国灭亡后投降了汉朝,可见,此墓必然不是赵光的,而应该是前苍梧王。

我可没有说过罗泊湾一号墓是赵光墓。我只是想说明二号墓中带有“秦后”戳记的陶盆不能证明在赵光之前另有“苍梧秦王”,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

如果说罗泊湾一号墓是赵光之前苍梧地区的统治者,而且他来自中原,即使这两点都能成立,仍然不能证明苍梧族是由中原迁徙而来的。他可能和赵佗一样,只是被中原政权委派到岭南来的官吏。总不能因为赵佗当过龙川县令或者南越国王,就说龙川人或南越人都是由河北迁到岭南的吧?

关于这个问题,广西博物馆前馆长蒋廷瑜曾经说过:“我们倾向于墓主人是从北方来的军事首领。理由是,随葬品中有大批属于典型的五岭以北地区的产品,如有盖铜鼎、铜壶、铜钫、铜盆、铜壶、铜镜、漆耳杯、漆盘木六博等;还有大量的墨书、烙印、刻划的文字,都是当时通行全国的书体,尤其《从器志》中一再提到‘中土瓿’、‘中土食物’。这一切表明墓主很可能是从中原内地来的官吏,而不大可能是本地民族首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33#
发表于 2008-5-7 20:53:00 |只看该作者
秦人源于东夷的说法是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相关论述在网上就可以找到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34#
发表于 2008-5-7 20:07:00 |只看该作者

近来,陕西的学者认为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是秦族的祖先东夷族从东面传到河南、陕西的。

秦族的祖先是東夷人嗎?不可能吧,不過百越和東夷倒是淵源關係。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35#
发表于 2008-5-8 01:00:00 |只看该作者

在此,我对我之前的赵佗赐姓一说作某些更正。因为包括罗泊湾一、二号墓在内,罗泊湾共发现24座腰坑墓,很显然,罗泊湾也是苍梧族人的重要聚居地。
----------------------------------------------------------------------------------

到目前为止,好象还没有学者认为罗泊湾汉墓与苍梧族有什么联系。不明白花魂网友有何根据说罗泊湾的汉墓是苍梧族的墓葬?建议花魂网友去查一下,秦汉之时是否还有关于苍梧族活动的记载。

赵佗封赵光为苍梧王,这里的“苍梧”不过是地名,这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如西汉封吴芮为长沙王,封刘濞为吴王,都是以受封者的封地为王号。赵光以所受封地的地名来作为王号,并不表示赵光是苍梧族人或赵光的臣民是苍梧族人。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36#
发表于 2008-5-5 15:03:00 |只看该作者

陈怀荃先生认为,尧舜之际的苍梧之野应在汉北丹阳一带,当时仓吾部族首领贡纳的翠羽,被中原统治者视为珍品,因而被记载下来

===============

并非一家之言哦。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37#
发表于 2008-5-5 14:20: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8-5-5 12:33:49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5 9:39:21的发言:
我上面转的文章的作者可不是何光岳写的哦,最重要的是该文章是依托考古证据的得出该结论的,除非这个古代民族不是苍梧族, 此苍梧不是彼苍梧。

你所转载的文章中存在“苍梧族起源于陕西丹水”这样一个假设,而这种说法除了何光岳的一家之言,没有其他证据。

作者莫志东在文中说到:
“有学者用古代音韵学和古代辞学《尔雅.释诂》考证出,苍梧部族是远古时期颛顼部族人仓舒之后,舒即吾,“仓吾”即苍梧。同时,又引经据典,查阅《礼记》、《山海经》、《大荒南经》、《左传》、《水经注》等文献,考证出苍梧部族最先聚居在陕西商县丹水一带,受尧舜的打击逐步南迁,夏商时期迁居到湖北均县武当山至汉阳地区。”
这里所说的“学者”就是何光岳,从莫志东文后的参考文献目录也可以看到何光岳的名字。而何光岳这种牵强附会的“考证”方法早被历史学界广泛批判。

莫志东还在文中提到“近来,陕西的学者认为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是秦族的祖先东夷族从东面传到河南、陕西的。”
我倒认为这种观点提出了另一条腰坑习俗传播路线:源于百越,汇入东夷(一般认为东夷中有大量百越成分),传至中原。
这个思路同样可以解释两广地区腰坑墓与商周腰坑墓之间的相似之处。

何光岳牵强附会的“考证”方法被批判是一回事, 苍梧部族是不是“仓舒之后”是一回事,考古中的“苍梧”是不是先秦时期史学记载的“苍梧”又是另外一回事。

季人先生认为腰坑习俗:源于百越,汇入东夷,传至中原。如果真的是如此,远古时代的百越有发现过腰坑墓吗?事实上没有吧。

最早的腰坑墓出现在湖北秭归县旧州河地区,距今4000年左右。秦人的祖先? 迟了差不多一千年吧。

退一步,就算上面所有观点都是错误的,那是否就可以证明史学家记载的岭南“苍梧”不是来自中原、就能否定考古学上“由北自南”的证据?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听众

709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1-2-19
注册时间
2008-3-18
38#
发表于 2008-5-5 14:3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8-5-5 12:33:49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5 9:39:21的发言:
我上面转的文章的作者可不是何光岳写的哦,最重要的是该文章是依托考古证据的得出该结论的,除非这个古代民族不是苍梧族, 此苍梧不是彼苍梧。

你所转载的文章中存在“苍梧族起源于陕西丹水”这样一个假设,而这种说法除了何光岳的一家之言,没有其他证据。

如果你对苍梧族的族属有疑问,可以另外提出。但这个疑问对该部族“起源于陕西”没有任何意义。


该用户在本论坛注册后,对壮学研究及其成果频繁发表针对性、无理性的纠缠话题,涉嫌蓄意破坏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取消其发言权限、并封锁其IP限制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登陆的处罚。——本站管理员 2010.01.21 16: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39#
发表于 2008-5-5 12:3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5 9:39:21的发言:
我上面转的文章的作者可不是何光岳写的哦,最重要的是该文章是依托考古证据的得出该结论的,除非这个古代民族不是苍梧族, 此苍梧不是彼苍梧。

你所转载的文章中存在“苍梧族起源于陕西丹水”这样一个假设,而这种说法除了何光岳的一家之言,没有其他证据。

作者莫志东在文中说到:
“有学者用古代音韵学和古代辞学《尔雅.释诂》考证出,苍梧部族是远古时期颛顼部族人仓舒之后,舒即吾,“仓吾”即苍梧。同时,又引经据典,查阅《礼记》、《山海经》、《大荒南经》、《左传》、《水经注》等文献,考证出苍梧部族最先聚居在陕西商县丹水一带,受尧舜的打击逐步南迁,夏商时期迁居到湖北均县武当山至汉阳地区。”
这里所说的“学者”就是何光岳,从莫志东文后的参考文献目录也可以看到何光岳的名字。而何光岳这种牵强附会的“考证”方法早被历史学界广泛批判。

莫志东还在文中提到“近来,陕西的学者认为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是秦族的祖先东夷族从东面传到河南、陕西的。”
我倒认为这种观点提出了另一条腰坑习俗传播路线:源于百越,汇入东夷(一般认为东夷中有大量百越成分),传至中原。
这个思路同样可以解释两广地区腰坑墓与商周腰坑墓之间的相似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40#
发表于 2008-5-5 12:3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魂在2008-5-5 9:47:34的发言:

难道季人先生也认为:远古时代,南方民族可以北进,北方民族则不可以南下吗?

难道你看到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7 15:14 , Processed in 0.151917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