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0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0000000

[复制链接]

21

主题

0

听众

671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8-2-18
注册时间
2006-2-2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19:54:00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粤西土著在2011-3-11 17:14:05的发言:
"番偶"应为“番禺”之误。“番禺”是不是“村大”的意思,也还只是一己之见吧?

番禺之名确是从百越语中演化而来,番禺二字是汉译音,建议看下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白耀天的论文:粤语与壮语。

“番禺”(fān r髇g)后来怎么读成“番禺”(fān y?,不是汉字的音变,而是当时越语以汉字近音译写成“番禺”后,时间久了,人们忘记原所据以译写的越语音声却根据“番禺”二字字面的普遍音读而造成的结果。

据越语近音而译写,既可以写成近音的“番禺”,也可以写成近音的“贲隅”②或“须陵”。比如,《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郁水出象郡,而西(东)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郁水就是珠江,是汉时的称谓,其源出于桂、黔、滇交界地区的象郡,滔滔东南泻,流至须陵东南注入南海,此须陵就是人们惯常译写的番禺。

“番禺”又写作“贲隅”或“须陵”,道出了它们均是近音译自上古越人的语词。壮傣群体先人越人,其谓“村子”为“ba:n3”或“ma:n3”;谓“大”为“huη1”或“loη1”,“ba:n3 huη1”或“man:n3 loη1”,其音恰与“翻容”或“班隆”相近。越语“ba:n3 huη1”或“ma:n3 loη1”译成汉语就是“大村子”。这样的称谓,既符合上古越人结村而居的实情,也符合壮傣群体先人越人及其后裔的语音变化规律。从此,也可以清楚秦朝及其前岭南的居民是越人,即壮傣群体的先人越人。


踩过的脚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7 21:24 , Processed in 0.12211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