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大哥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崇左市政府出面干涉假借开发龙州花山而对民族团结进行破环的商业集团

[复制链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6:29:00 |显示全部楼层
在龙州,有不少人是反对的。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10-7-4 22:32:00 |显示全部楼层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10-7-4 22:34:00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蛊毒在2010-7-3 8:36:42的发言:

我支持写“龙”大字!!

现在在广西壮族民间口传故事中就是龙蛇并称,对龙蛇的崇拜也很突出。在广西大明山地区的武鸣、马山、上林、宾阳四县及其周围地区如果、隆安、天等、大化、都安、城等流传有蛇化为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一老妇(是寡妇,人称“乜掘)在外面捡到小蛇,后把蛇养起来,后来为了使它长大,便砍断了蛇的尾巴,人称“
Daeggud
话是秃尾巴的男子),老妇过世时,由蛇化为龙回来为老妇守灵、出殡,
把老妇到大明山顶上(具体的位置就在大明山的龙头山上,从现在大明山上的观日山庄——大明山观日出的最佳地点往南方望去,可以看见主峰龙头山—耸立南边,连绵群峰犹如蟠龙起舞),以后每年三月三还给老妇扫墓(拜山) 。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特扫墓”故事。

由于“特扫墓”的故事是一则传统的民间故事。故而在对它的解读上不应该用神话研究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神话和故事的研究在方法上大有不同。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
神话中人类借助想象和幻想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其中蕴含着大量蒙昧时代人类的文化信息,表现的是原始人类在“万物有灵”观念指导下的奇思妙想,
必须将其置于原始文化的视野下才能对其有所认识或了解。而对故事的研究重点却应该放在对其所表现的理性意识上,而断不可完全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去考察[53]在 “特扫墓”的故事里,“乜掘”是寡妇,而寡妇的厄运直接就是“无后”。她们老死之后,无人祭祀,就成了“饿鬼”,多么凄凉!故事就让“特”这类精灵充当了尽孝的儿子,为老死的妇人出殡, 把“乜掘”抬上大明山埋藏,并每年都来扫墓。在当地人来看是尽了孝道[54]。什么是孝道?《论语?为政》载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说“无”,事后又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特”身上,凝聚了东方民族特别看重传宗接代的文化传统观念。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居住在大明山周围的壮族群众历来把大明山当作宇宙或祖宗神山看待,人死后灵魂都要归于大明山,即“魂归岜社(大明山)”。现代居住在大明山周围的壮族群众历来把大明山当作宇宙或祖宗神山看待。在大明山周围的人们对老人表孝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dai cij
ram
hwnj
Bya
cwx
bae
”,即“人老死后抬上大明山埋藏”,当地的壮族群众在人死后都要请师公和道公前来念经举行葬礼,把死者灵魂送归祖宗神山大明山,此即所谓“魂归岜社(大明山)”。民间相传大明山“天”是壮族古老的鬼神妖怪和神仙经常聚集成的地方。

民间口传故事每每虚幻而生动,但是在现实的历史上,“特扫墓”的故事在俗世中也有着具象的影子。你看,在 “特掘扫墓”的故事里,“特”是主角,“乜掘”是配角,主角“特”在配角“乜掘”的关照下,由蛇化为龙,“特”的主角特色由始至终都被强调着,并煞有介事的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武鸣罗波镇的布凌村有龙,传说是“特”成龙之地。在武鸣县的罗波有罗波潭、上林县塘红乡的石门村有石南海(这个的水面约60亩,海底冒出清澈的两大喷泉,静静地流淌出一条20米宽的小河,灌溉河畔的良田,流向珠江入海),这两个潭底据说都是“特”的龙宫水府,正可印证了《管子.形势》:“蛟龙得水神可也”的说法。武鸣县两江镇合耸村后大山谷石壁间据说也有“特”庙。与龙有关的地名也相当多:如大明山东南方的龙湖,大明山东麓的大龙洞、大龙湖,以大明山主峰命名的、大明山脉东南部分的龙山自然保护区,都和龙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55]

此龙非彼龙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7 05:22 , Processed in 0.14038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