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11月12日电(记者何丰伦)11月11日,在广西巴马召开的首届国际长寿学术研讨会上,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提出,家族长寿遗传基因、不饱和的低脂肪酸摄入和微量元素适当吸收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因素所在。
1991年9月,森下敬一博士曾经率领国际自然医学会的专家对巴马的长寿现
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他与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一道,共同探究巴马长寿的秘决。
长寿基因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长寿根源之一。我国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遗传学教授杨泽认为,巴马地区的长寿老人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巴马县老龄委对144位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祖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分别占29%和38%,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分别为41%和37%。
“我们都是4代同堂,人情味浓,生活自得其乐。”巴马巴盘村已经76岁的黄秉雄笑着说。
黄秉雄的母亲黄妈良出生于1898年,如今已有105岁了。
“饥饿疗法”保证了不饱和低脂肪酸的摄入,这是巴马长寿奇迹的又一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猫豆、红薯叶、苦脉菜、火麻汤、玉米粥——这就是107岁老人黄妈良的长寿食谱。而且不少长寿老人只吃早晚两顿,从来没有宵夜的说法。
陈进超认为,饥饿疗法不等于说不吃饭或者不吃饱,而是看摄入食品的种类。巴马人多以玉米、豆类、白薯等谷物为主食,油料以火麻油为主。主食中含有丰富的各类维生素和丰富的矿物质,油料中又富含不饱和的脂肪酸,这些都能避免过度肥胖,预防心脑血管脂肪沉淀,是老年人的营养佳品。
森下敬一说:“对人体生理真正带来健康、长寿的并非是现代西洋医学、营养学作为指导原理的‘高热量、高蛋白质营养论’,而是‘谷菜食品的营养论’。”
“巴马长寿老人离不开巴马的土地,这与他们恰到好处地摄入各种微量元素,接受大自然的放射能密不可分。”森下敬一说。
国际自然医学会的研究表明,巴马地区的土壤、山泉水源中富含溴、碘、锌、锂、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从土壤中进入各种食物,再进入人体,它们对人类的正常发育和健康长寿起着重要作用。
巴马人居住的房屋多是木制结构或以土壤夯制而成,富含微量元素的土壤能够长年累月地释放对人体有益的放射能,使吸收这些“自然能”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延年益寿。
2000年,连云港的李天成夫妇就在巴马开始了“候人”的生活,当年只待了一个月。他们发现,北方一到冬天处处冰天雪地,巴马却是四季常青花不断,于是决定每年11月到巴马过冬,到第二年的4月再回家。
他们扎进了甲篆乡巴盘长寿屯,在村民家里的一个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里过起了枕山面水的“仙居”生活。他们模仿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每天和老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喝生水,一日两餐,多素少荤。村民种田劳作,李天成夫妇就爬山跑步,呼吸着高含量的负氧离子。几年下来,今年66岁的李天成白发变成了青丝,一些老年病也渐渐消失。
据李天成介绍,除去差旅费及买补品外,他和老伴人均每月仅花费400元左右,不用打针吃药而能换来健康,他们觉得挺幸福的。
年近80岁的上海无线电厂工程师郑国恒,1996年到巴马,只待了1个多月,患有严重哮喘不治而愈。谁知回上海不几天,旧病复发,他再次来到巴马又很快康复。如此反复,他先后4次往返于巴马——上海。现在,他深深地爱上巴马,在巴马凤凰乡待了近5个年头,都不愿回上海,由“候人”转为了长住户口。
山东的、沈阳的、长春的……巴马的“候人”群体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年约有上百人。有的住在长寿村的村民家里,有的在镇上的旅馆里包房。
11月11日,在首届巴马国际长寿学术研讨会上,有来自昆明大专院校的20多位退休教师。一位陈老师告诉记者,她们中不少人都萌生了在此居住的念头,这次来访一是参加学术研讨,二是旅游观光,了解一下这里的居住条件,盘算一下是在此长住呢还是做“候人”。
有趣的是,“候人”到巴马定居前都会拜访这里的“土地爷”——巴马长寿研究所。
所长陈进超告诉记者:“一到冬天,隔三差五地就有一对对退休老人前来索取长寿资料,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有时还委托我们找房子。刚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奇怪。一问,原来是为了长寿到这里疗养过冬的,来的主要是北方人。一对来自大庆油田的夫妇,原来一直在昆明过冬,后来看到关于巴马长寿乡的资料后,通过实地考察,就把过冬地点定在了巴马。”
责编:蒙卫芝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作者:陆月玲
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3年11月21日 14:54:37 稿件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多素少荤的饮食、高含量的负氧离子……巴马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所处的自然环境,无不牵动着长寿科研专家们敏感的神经。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前往巴马探访人类长寿的奥秘。随着专家们的深入研究,巴马人的长寿之谜渐渐被揭开幕角。
一、几本发黄家谱 证实年龄有据
1990年我国第4次人口普查显示:巴马有72名百岁老人。但不少外国专家对此半信半疑。1998年3月25日,由琼·本纳德带队的国际老年人年龄认证委员会丹麦、德国组专家考察团,到巴马对百岁老人的实际年龄进行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专家们偶然发现了几本家谱,那是一些旧得发黄的纱纸本,利用传统历法的天干地支组合,记载着家族人员的生辰八字。像东山乡陈氏家谱中,85年里记录了186人,其中6位上百岁,15位在90岁以上;东山乡巴布屯龙姓的家谱显示,前后50年间,家族中有7位百岁老寿星。这样有力的证据征服了挑剔的专家,考察团首肯巴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
据介绍,国际上对老年人实际年龄的认定一直是个难题,因为百年前没有身份证,原有户籍登记随着改朝换代而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各国的百岁老人都很难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的实际年龄。在巴马,百岁老人精确到时的生辰记录,让考察团的专家们赞叹折服。
二、气温“黄金分割” 空气泉水有“宝”
为了诠释巴马人长寿现象,长寿科研专家苦苦寻找各种答案。
经过考察,专家们发现巴马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常春。最为独特的是,巴马的年平均气温20℃正应验了黄金分割律。据医学专家解释,人在气温20℃~24℃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乘以黄金分割系数0.618为22.8℃,在这一环境温度中,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肌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巴马的年平均气温20℃与22.8℃非常接近,巴马老人长寿首先得到了环境温度因素的支持。
巴马老人长寿的另一原因,是当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专家用精密仪器测定,巴马盘阳河沿岸及石山溪谷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立方厘米,其它乡村也在2000~5000个/立方厘米之间,高出工业城市和平原地区十倍到几十倍。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专家们认为,巴马老人很少出现其它老年人常见的肺气肿、高血压、气喘等疾病,负氧离子功不可没。
此外,巴马全县大部分人日常饮用山泉水,有的直接饮用河水和储蓄雨水。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博士在巴马采集水样检验,发现这些水含硒、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含量高,这些微量元素对人类的健康长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专家还发现,土壤富含微量元素,还能够释放对人体有益的放射能,吸收了这些能量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延年益寿了。
三、提倡晚婚晚育 劳动“拉长”生命
巴马人大多习惯晚婚晚育,一些当地人还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就是结婚后女方不在丈夫家长期居住。不少人有夫妻分床睡觉的习惯,避免过频的性生活。
让人惊讶的是,在巴马,不少百岁老人还在从事体力劳动。据了解,巴马长寿老人基本上自小就从事农业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动促使他们肌肉发达,血液循环良好。在巴马老人中,很少发现有高血压病。记者在弄劳屯见到的黄彩顺老人,100岁还能穿针引线,穿梭织布,生活起居完全自理。瑶族女寿星罗秀珍出生清朝光绪年间,现已118岁,但身体非常硬朗,不时上山打柴捡猪菜,有时为了防滑,她干脆把鞋子脱了,赤着脚在石缝中行走,令人叹为观止。
四、多素少荤爱吃粥 偶染烟酒也无妨
红薯叶、苦麻菜、火麻汤、玉米粥——这就是108岁的陈妈乱的长寿食谱,也代表着巴马老人的饮食习惯。
巴马长寿老人大多以素食为主,间有少量荤食,基本上都是用植物油煮菜。他们主张“饭吃七分饱”。医学专家分析认为,不暴饮暴食的人一般不生胃病。巴马老人爱吃粥,巴马因此被森下敬一博士称为“粥食长寿乡”。
专家们在调查中发现,巴马有50%的老人喜饮少量自酿低度米酒,且多为晚餐饮用。寿星陈本书就是以酒当茶,从青壮年到现在,他每天都要饮用自己酿造的低度米酒“土茅台”。“土茅台”是采用十几味草药制成酒曲,再拌和大米发酵、蒸馏出的低度酒,酒精度约12度左右。陈本书现已99岁,还爱和年轻人搞“扳手劲”比赛。
巴马老人也有吸烟的,均以当地自种的烟草为主,有的一天在10杆左右。据说,森下敬一博士曾劝一位百岁老人戒烟,说是“吸烟有害健康”。老人笑着回答:“我都抽了100年的烟了,不也没事吗?”博士当场愣在那里,不知该如何作答。
五、长寿家族遗传 瑶族老人居多
巴马有百岁老人的家庭,大多有家族长寿史,有的连续几代都有9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不乏百岁姐妹,百岁兄弟的例子。像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108岁的黄妈凤老人,她的父亲活到95岁,母亲活到98岁;巴马已故寿星卢娣花三姐妹,老大卢娣花111岁去世,老二罗的妹97岁去世,老三卢的肖今年107岁,如今还健在。
巴马长寿老人的民族特点也引人注目。巴马是以壮、瑶民族为主的瑶族自治县,根据巴马第4次人口普查数据,瑶族长寿人数明显高于壮族和汉族。百岁老人中,瑶族占8.46人/万,壮族占1.96人/万,汉族占0.94人/万。此外,百岁老人共有22个姓,长寿人数最多的依次为黄、韦、罗三姓,其中黄姓长寿人数占31%。百岁老人中,为什么多是瑶族和黄姓,至今还是个谜。(陆月玲)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21/content_1234397.htm
如果我算得没错,那么文中所言“根据巴马第4次人口普查数据,瑶族长寿人数明显高于壮族和汉族”应为笔误,将其中的“瑶族长寿人数”改为“瑶族长寿人口比例”才说得通。
“百岁老人中,瑶族占8.46人/万,壮族占1.96人/万,汉族占0.94人/万”这样的表述也很不严谨,甚至不知所云:(
http://www.tobaccoinfo.com.cn/3/ycls/xyyjk/4.htm 科学、公正地看待吸烟与疾病
http://www.cigwave.com.cn/xyyjk/xyyjk/kxgz/page10.asp 90岁以上长寿老人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为考察巴马县长寿老人的生活嗜好,尤其是吸烟的情况,我们以“河池烟草分公司‘长寿老人与吸烟调查’课题组”的名义,于1994年6月14日至22日,对巴马县228名、90岁以上老人的吸烟情况进行了调查。……据马巴县老龄委提供的数字,全县90岁以上老人约为270人左右,我们没有全部进行调查,实际向长寿老人本人进行问卷调查的90岁以上老人228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163人。
在228人中,现仍然吸烟的37人,占长寿老人总人数16.2%,曾经吸过烟,现在已经不再吸烟者9人(男性8人,女性1人)。在吸烟的37人中,男性18人,占48.64%;女性19人,占51.35%。228人中,百岁以上64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39人),吸烟15人,占长寿老人总数6.6%(其中男性9人,占60%;女性6人,占40%),占百岁以上老人的23.4%(其中男性占14%,女性占9.3%)。……』
http://www.bamacs.com/default.htm 长寿圣地(网站)
http://www.bamacs.com/cszl/changshou.htm
『……联合国关于“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中至少有七位健康的百岁老人,百岁老人的比率是每10万人有30.8人,是联合国标准的4.4倍。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大普查时,巴马总人口为23.8万人,百岁老人74人,为每10万有31.98的百岁健康老人,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巴马90岁以上老人比比皆是。从1991年至现在十几年的统计调查数据表明,巴马长寿老人一直呈上升趋势。而恰恰在这期间,被联合国命名的另外四大长寿之乡的百岁老人,一直呈下降趋势,有些甚至已经没有百岁老人。……』
对照这几份资料,我还是不太明白“百岁老人中,瑶族占8.46人/万,壮族占1.96人/万,汉族占0.94人/万”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巴马长寿之乡现在到底有多少个百岁老人,我也没能弄清。也许,长寿之乡按90岁以上老人人数及比例统计才能体现数量之“多”,数目也才较稳定。
退一步说,即使真6楼的报道一样,巴马的瑶族长寿老人比例比壮族、汉族多,也不可能就随口说瑶族长寿老人人数比壮族、汉族多,要不然就无法解释沙南贝侬所指出的错误了。我敢说6楼的报道太失真了。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不严谨的态度是不好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相关资料选摘。
(一)
——————————————————————————————————————
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白细胞抗原DQ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转自《康易网》
龙桂芳 潘尚领 林伟雄 陈进超 黄必冠 罗毅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长寿老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探讨HLA与长寿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PCR-SSP)对巴马县109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56名80岁老年人及71名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当地成年人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受检者均为壮族。 结果 (1)长寿组HLA-DQA1*0102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3%和27.8%,P<0.005);(2)长寿组HLA-DQA1*0101及DQB1*0301分别为3.7%和0.5%,明显低于对照组15.2%和2.1%(P分别<0.001及0.05);(3)长寿组与80岁组比较,各相应等位基因之间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HLA-DQA1*0102与长寿呈正相关,而DQA1*0101及DQB1*0301呈负相关(OR分别为2.002、0.2077及0.5007,P分别<0.005、<0.05及<0.05)。 结论 在巴马县的壮族人群中,HLA-DQA1*0102为长寿的有利因子,而DQA1*0101及DQB1*0301为长寿的不利因子。
关键词:LA抗原;基因频率;遗传学,群体
国外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长寿关系的研究已进行20余年,发现HLA某些位点确与长寿关联,但因人种、民族、地域及研究角度的不同,所得的结论差别很大,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这正是HLA系统复杂性的表现。巴马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山区,人口约23万,1991年被国际自然医学会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1〕,目前全县90岁以上长寿老人逾300名,百岁老人74名。我们利用这一地理特点,自1997年1月起,在研究广西壮族人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的基础上,对该县109名长寿老人、56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及71名健康成年人进行HLA-DQA1及DQB1基因分型,以探讨HLA与长寿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长寿组: 109名,男23名,女86名;年龄90~103岁,平均96岁,其中90~99岁89名,≥100岁20名。80岁组:56名,男12名,女44名;年龄80~89岁,平均85岁。对照组:71名,男30名,女41名;年龄23~70岁,平均54岁。
3组均为世居巴马县的壮族人,据家谱可逆查8代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均为巴马县长寿研究所建档并长期随访的对象。对照组为同一地理区域内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成年人及老年人,生活及劳动条件与长寿组基本相同。所有受检者在抽血前均接受问诊及体检,除1名百岁老人有明显的老年痴呆表现,另4名有关节痛或胃肠不适外,其他方面如认知及自理能力、体检及肝胆B超检查均正常。
二、 试剂
1.序列特异引物及内对照引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合成。各对引物的序列、解链温度、特异产物及扩增片段大小参见文献〔2,3〕。
2.底物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Taq DNA聚合酶、小牛血清(BSA)等均为华美公司产品。
三、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PCR-SSP)
1.DNA提取:应用经典的酚-氯仿抽提法。
2.PCR扩增:每个PCR反应总体积为10 μl,包括5×PCR Buffer〔50 mmol/L KCl, 1.5 mmol/L MgCl2,10 mmol/L Tris-HCl(pH 8.3),0.001%(W/V) Gelatin〕, 0.001% BSA, GTP、ATP、TTP及CTP各200 μmol, 0.25 μmol各序列特异引物,0.05 μmol各阳性内对照引物,0.25 U耐热DNA聚合酶,50 ng基因组DNA。PCR前,各试剂混匀,稍加离心,加1滴石蜡油以防蒸发。在PE 480型DNA热循环仪中按94℃变性30 s→64℃退火45 s→72℃延伸20 s进行30个循环扩增。取扩增产物8 μl加0.5 μl 40% 蔗糖在含0.5 μg/ml EB的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电压10 V/cm)10 min,紫外线灯下观察扩增效果(图1)。
四 、数据处理
基因频率以直接计算法统计各等位基因的百分率, 逐个等位基因之间进行比较时, 用χ2检验或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优势比值(OR)用Woolf及Haldane法来计算〔4〕,其显著性检验亦用χ2检验。
M:为核酸分子标记物, 1~11分别代表各对引物相对应的等位基因DQA1*0101/4,0101/2/4,0102/3,0103,0201,0301,0401,0501,0601,非0104, 0104
图1 HLA-DQA1*0102/0501杂合子个体的扩增效果
结 果
3组的HLA-DQA1、DQB1的遗传构成及3组间各相应等位基因频率比较见表1及表2。在DQA1位点,3组均以DQA1*0102的频率最高,而且长寿组和80岁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1及0.05),即DQA1*0102在长寿组中出现更为频繁,计算其OR并进行显著检验,发现DQA1*0102与长寿呈高度相关(OR=2.002,P<0.005)。DQA1*0101在3组中亦显示较大的差别,分别为15.2%、6.5% 及3.7%,对照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0.05及0.001),即DQA1*0101在长寿组出现较少,与长寿呈显著负相关(OR=0.2077,P<0.005)。在HLA-DQB1位点,长寿组的DQB1*03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长寿呈负相关(OR=0.5007,P<0.05),DQB1*0201从对照组、80岁组到长寿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表1 长寿组、80岁组及对照组HLA-DQA1等位基因分布及比较 (观察数)
组 别 等位基因分布
总数 0101 0102 0103 0104 0301 0401 0501
长寿组 218 8(3.7) 74(43.3) 1(0.5) 34(17.0) 24(11.7) 2(0.9) 41(21.0)
80岁组 112 7(6.5) 38(43.3) 1(0.9) 20(19.8) 11(10.3) 0(0.0) 16(15.5)
对照组 142 20(15.2) 34(27.8) 3(2.1) 25(19.5) 17(12.8) 4(2.8) 25(19.5)
注:( )内为各等位基因频率百分数; 长寿组与80岁组比较,均为P>0.05;长寿组、80岁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下表同
表2 长寿组、80岁组及对照组HLA-DQB1等位基因分布及比较 (观察数)
组 别 等位基因分布
总数 0501 0502 0503 0504 0601 0602 0604
长寿组 218 7(3.3) 49(25.8) 6(2.8) 38(19.3) 20(9.6) 5(2.3) 0(0.0)
80岁组 112 4(3.6) 21(20.9) 3(2.7) 19(18.7) 10(9.4) 3(2.7) 2(1.8)
对照组 142 5(3.6) 28(22.2) 3(2.1) 19(14.4) 16(12.0) 4(2.9) 2(1.4)
组 别 等位基因分布
总数 0606 0201 0301 0302 0302 0303 0304
长寿组 218 7(3.3) 32(16.0) 21(10.1) 6(2.8) 8(3.7) 0(0.0)
80岁组 112 3(2.7) 15(14.4) 10(9.4) 3(2.7) 5(4.6) 1(0.9)
对照组 142 4(2.9) 13(9.6) 24(18.6) 4(2.9) 6(4.3) 3(2.1)
讨 论
在影响人类寿限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处于主导地位已是大多数老年学家的共识。HLA基因是人类基因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遗传信息,与机体免疫、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HLA是否参与或调控老化过程及影响人类寿命一直是老年学家们关注的问题。通过HLA基因分型,比较长寿人群与对照人群各个基因频率的差异,根据这些位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疾病的关联,探讨长寿人群的HLA优势,是目前研究HLA与长寿关系的主要策略之一。
早在1987年,Takata等〔5〕 就发现冲绳岛百岁老人中,HLA-DR9的频率显著低下,而DR1则为高频率。已有证据表明,HLA-DR9的携带者易感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甲状腺病等多种疾病关系密切,而DR1刚好相反〔5,6〕。因此,日本学者认为,DR9是长寿的危险因素,DR1为有利因素。
本资料中,巴马县长寿老人的HLA-DQA1*0102频率显著增高,DQA1*0101、DQB1*0301显著降低,与Akisaka等〔7〕最近报道的冲绳百岁老人的Ⅱ类基因情况差别较大,他们的结果是DQA1*0101(04)、DQB1*0503增高,DQA1*0102、0103、DQB1*0604低。这些差别表明,HLA基因不仅在普通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及作用因人因地而异,在长寿人群中亦因种族不同而不同。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在遗传因素上,日本人较接近中国北方汉族,而壮族较接近南方汉族之故〔4〕。国内因缺乏此类资料而无从比较。
巴马县壮族人的长寿现象近年已引起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关注,并对环境因素作了大量的研究及分析,解释了长寿的部分原因。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为研究巴马县长寿的遗传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我们也意识到长寿遗传因素的复杂性,因此,本工作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有必要对长寿老人HLA其他位点及其他遗传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从基因、分子水平认识衰老及长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960075)
作者单位:龙桂芳(530027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红蛋白研究室)
潘尚领(530027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红蛋白研究室)
林伟雄(530027 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红蛋白研究室)
陈进超(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长寿研究所)
黄必冠(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民医院)
罗毅(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黄克林.世界第5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长寿因素综合分析.广西医学,1993,15:17-22.
2,龙桂芳,阿卜迪,李卫,等.应用PCR-SSP方法对广西籍壮族HLA -DQA1基因分型的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6:532-534.
3,龙桂芳,阿卜迪,李卫,等.广西壮族人HLA-DQB1等位基因与β地中海贫血的相关性.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528-530.
4,赵桐茂,主编.人类血型遗传学.第1版.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61-262,360-361.
5,Takata H, Susuki M, Ishii T,et al. Influence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region genes on human longevity among Okinawan-Japanese centenarians and nonagenarians. Lancet,1987, 2:824-826.
6,甘茂周.HLA相关疾病的分子基础.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8,21:297-301.
7,Akisaka M, Susuki M, Inoko H. 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on DNA polymorphism of HLA class Ⅱ genes associated with human longevity .Tissue Antigens, 1997,50:489-493.
(二)
——————————————————-—————————————————
>> 中国国际教育网>>来华留学>>日记者走访广西“长寿村”
日记者走访广西“长寿村”
从位于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出发,驱车9个小时左右才到达巴马瑶族自治县。在这个自治县甲有个被称为“长寿村”的少数民族村落。在当地学者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接受我们采访的黄老太太今年108岁了,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祥和微笑,她说:“与年轻人聊天太高兴了。能够长寿真是很幸福。”据介绍,这里有一条被称为“长寿河”的河流,由于河边的两个自然村长寿者很多,因而被通称为“长寿村”。黄老太太21岁结婚,共生育了11个子女,一直到85岁时还在干农活。她母亲活到98岁,父亲活到95岁,是—个长寿之家。
在总入口只有856人的两个村中,包括黄老太太在内100岁以上者就有4人,其长寿者比率大大超过了日本第一长寿县冲绳县。
另一位去年底刚满100岁的黄老太太声音响亮地说,“健康的秘诀是不挑食,而且每天都要喝“点酒”。说着说着她还给我们唱起了以前流行的革命歌曲。她告诉记者,她的家人“性格都很开朗”。
住在附近的一位101岁的黄先生指着挂在顶棚上的玉米说,我们这里既没有排放污水的工厂,也不使用农药,因此作物茁壮成长,人也能够长寿。
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研究所的陈所长向我们介绍说,国外的研究人员对这个地区很关注,不仅对此地进行过调查,而且还发表了基因和生活习惯等有关长寿原因的论文。据说,这两个村的村民都是壮族,自古很少与其他地区的人通婚。很多研究人员据此指出,其长寿的原因在于基因。
这个地区的人们一直以玉米和白薯等杂粮为主食,靠饮用“长寿河”的河水生活。已有调查表明“长寿河”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因此也有人认为,这里的人们之所以能够长寿,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据说电视进入“长寿村”是前两年的事情。不过,目前各家还没有洗衣机,也不使用合成洗涤剂。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国的廉价农产品开始纷纷进入中国。看来即使过着平静的自给自足生活的村庄,也将不得不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摘自:日本《每日新闻》晚版 涌松丈二
迷人的盘阳河
新华网广西频道6月8日电(记者 肖春飞)公路边,舒展着一条翠玉般宁静纯洁的河流,两岸群山如黛,翠竹婆娑,久居城市的人,漫步在这条绿得让人心醉的河畔,无不心旷神怡。
这条美丽的河就是贯穿巴马县中部的盘阳河,她不仅是巴马的"母亲河",也是闻名遐迩的"长寿河"--盘阳河两边,由长寿老人组成的"长寿屯"比比皆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长寿区域。
盘阳河发源于广西凤山境内,全长145公里,其中4进4出溶洞,有33公里为地下河,流经地均是凤山巴马两县喀斯特地貌。
巴马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毛荣焕曾溯盘阳河而上,寻访河畔长寿老人的踪迹。
"盘阳河两岸,至少有4个长寿屯。"他扳指一一数来。
盘阳河从凤山县袍里乡的坡心水源洞激荡而出,水源洞旁边的坡心屯,住着五六十户壮族人家,300多人,现在有4位百岁以上老人;
第二个盘阳河畔的长寿村是巴马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这里是清一色的黄姓壮族人家,560多位居民,目前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5人:黄卜汉、黄卜新、黄妈凤来、黄妈美金、黄妈优,八十至九十九岁的老人有25人之多;
距巴盘屯不远的甲篆乡松吉村松屯,被称为"百岁鸳鸯屯",因为这里曾有一对百岁"鸳鸯",男的叫黄卜吉,女的叫黄乜吉,两人都活到了101岁,他们种地打鱼为生,勤劳朴实,互敬互爱,真正是白头偕老了;
第4个"长寿屯"是号称"小桂林"的甲篆乡甘水村。这里二十世纪出了三个百岁老寿星,一个叫罗乜成,活了109岁;一个叫潘乜牙,活了116岁;一个叫杨乜春,活了111岁。如今甘水屯还有4位九十岁以上老人,八十至九十岁的老人有35人,六十岁至七十九岁的老人有110人之多!
记者走访了巴盘屯和松屯两个"长寿屯",但见小桥流水,古树木屋,满眼田园风光。在松屯,记者见到了仍健在的104岁的老寿星黄奶莲,黄老人鹤发童颜,四代同堂,她一生生育了五男二女,五个儿子有四个已经去世,现在她有孙子、孙女25人,曾孙17人,老人擅刺绣、懂草药,乐于助人,是屯里人人爱戴的"老祖宗"。(完)
105岁的老红军黄卜汉
——————————————————————————————————————
第三个村的黄“卜”吉(男、101岁)、黄“乜”吉(女、101岁),第四个村的罗“乜”成(109岁)、潘“乜”牙(116岁),杨“乜”春(111岁),其中的“卜”和“乜”分别是壮语的“父亲”和“母亲”的意思。壮族民间将有了孩子的男性叫做“卜某某(卜+孩子的名字)”女性叫做“乜某某(乜+孩子的名字)”,符合壮语的习惯。 可见,巴马的“黄”姓的长寿老人,大都是壮族人。这与6楼的报道“多为瑶族和黄姓”是矛盾的!
这副棺材的主人名叫黄彩胜,今年已经一百零二岁。她在四十多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当时家人便为她准备了这副棺材。没想到后来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黄彩胜所在的村屯四面环山,村旁有一口四季冒水的水井。在弄劳屯不远的地方,就是两岸群山如黛翠竹婆娑的盘阳河。据介绍,在盘阳河两岸,长寿村比比皆是。二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巴马县境内的七十四位百岁长寿老人中有三十八位居住在盘阳河流域。盘阳河因此被誉为“长寿河”。
盘阳河由广西风山县的坡心水源洞激荡而出,五出五进溶洞后流到甲篆乡,水中所含矿物质非常丰富。有研究表明,盘阳河之所以能孕育出那么多长寿老人,与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关。
黄彩胜老人今年虽然已经一百零二岁,但仍健步如飞,而且眼睛非常好,穿针引线比年轻人还快,现在还能纺线织布。她在和记者交谈时,对当年和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的韦拔群一起参加革命的事记忆犹新,还能一字不漏的唱完一首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
黄彩胜老人曾到广西宜州市和儿子住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不习惯又回到了弄劳屯。她每天平均吃七两米,起居并不很有规律。
而和黄彩胜住在同一个村庄的黄卜弄老寿星生活就比较有规律,他每天吃两餐,早餐不吃,每天中午十一时左右才吃第一餐,下午六时吃第二餐,每餐都喝上二两酒,每餐还可吃二两肥肉。
黄卜弄今年刚好一百岁。他一生育有六个子女,但有三个年幼时夭折,如今已是四代同堂。大儿子已经七十四岁,小儿子黄焕祥也已六十二岁,黄焕祥的大儿子今年三十八岁。整个家庭共有五十四人,黄卜弄和小儿子黄焕祥一起住。黄焕祥是甲篆乡供销社的退休职工,目前有一份还算丰厚的退休金,住着一幢小洋楼,客厅摆着一套还很新的沙发,电视是一台二十五英吋的大彩电。黄焕祥说,他父亲有时也看看电视。
走进弄劳屯,记者常常看走眼,很多年纪上了八十岁的老人,记者却把他们看成六十岁。记者发现,村里许多老人精神状态都很好,在这个小小的壮族村寨里,不管是以前用煤油灯的年代,还是如今已经有了电视的日子,他们都经常聚在村前的亭棚里,拉着家常,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据介绍,广西巴马县是世界长寿之乡,从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的老人不断增多,二000年百岁老人数已占全县人口的万分之三点一。九十到九十九岁的老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十九点零九。目前巴马拥有的百岁老人数居世界五大长寿区之首。
———————————————————————————————————————
这些黄姓人的姓名称呼“黄卜某某”“黄乜某某”都是壮语的习惯而非瑶语的习惯。 又注:盘阳河流域是壮族聚居区而非瑶族聚居区,可见盘阳河这条“长寿河”是壮族的长寿河。
现代音乐概念使中国传统民歌得到新生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 ... content_1191242.htm
“专业研究和文化行政机构,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进行民歌的采风和挖掘整理,上届和本届南宁民歌节开幕式晚会,就先后通过挖掘、整理,把黑衣壮族无伴奏和声民歌和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搬上舞台,驳斥了国外一些人认为壮族民歌没有和声和三声部的说法”
这记者简直是莫名其妙,众所周知,国外一些人认为的不是壮族民歌没有和声和三声部,而是认为中国民歌没有和声和三声部,是壮族民歌打破了这一说法而已。
可见,将巴马县的瑶族百岁老人的“人口比例”高于壮族(未必属实),说成是“百岁老人人数”高于壮族,那是自相矛盾的。这样的记者,敬业精神和个人修养有待提高。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