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古老壮剧迎来“春天” [打印本页]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5-3-2 14:30
标题: 古老壮剧迎来“春天”

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5年03月01日 10:36:29    稿件来源:南宁日报

上林县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民族文化,积极发展民间壮剧,使民间壮剧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上林县共有壮剧团97个,拥有壮剧团最多的乡镇是巷贤镇,壮剧团数量达到18个。

壮剧源远流长

上林县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0%,有浓厚的壮文化底蕴。该县壮族戏剧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据上林县志记载,在清朝光绪年间,上林壮剧已经很活跃。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上林中学、巷贤南陔学校、镇圩和大丰等壮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壮族山歌剧《云雾散,太阳红》、《血海深仇》等更是家喻户晓。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上林人石成球、韦启华、覃骏拔、卢玉瑚等改编的壮歌剧《刘三姐》参加南宁专区《刘三姐》汇演还曾获得第一名。那阵子,上林县掀起了演唱壮歌剧《刘三姐》的热潮。特别是由巷贤镇群众自编自演的《特掘》、《舜儿》、《卯鸿》等壮剧更是深受群众喜欢,现在还在广大壮族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

挽救濒危壮剧

然而,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通俗音乐冲击等各种原因,上林壮剧没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壮大,壮剧“危机四伏”。

近几年来,为了使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得到继承、推介,上林县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民族文化,积极发展民间壮剧。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指示由县文化部门牵头,派出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并建立档案,做好民间壮剧团的登记管理工作。同时,举办歌手壮文培训班,收集整理壮族山歌民歌、古籍,鼓励壮剧团学员用壮文写剧本。这几年来,该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经常下乡辅导,仅去年就指导培训了67个民间壮剧团,直接受训农民演员人数近两万人次。该县还结合创建文明乡镇建设,拨出资金建戏台。目前,全县13个乡镇已有12个建有戏台,为壮剧表演提供了舞台。

该县还通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加强城镇与农村、乡镇与乡镇之间壮文化的交流与协调发展。据统计,仅近两年就有500多个节目送到各乡镇,像《心明眼亮》、《庆典路上》、《接妻》和《挑婿选媳》等节目贴近农村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学气息,深受群众的欢迎。

壮剧发扬光大

一分汗水换来一分收获。近年来,上林县民间壮剧得到不断发展,并走向辉煌。经过系统培训的学员们用壮文写了大量的剧本和山歌,其中《梦想成真》、《六合彩害我家》、《女儿也是传后人》等100多篇壮剧本在《广西民族报》、《三月三》上刊登,极大地鼓舞了壮剧作者的创作激情。巷贤镇万加村的壮族山歌剧《四六联》、五三五韵《一家风云》、《三喜临门》等壮戏还被刻成光碟上市销售。在去年全市文艺汇演中,该县上演的壮剧《上林壮欢》获得第一名。更令人欣喜的是,去年11月,国家文化部在海口主办第七届中国(海口)合唱节,上林队代表广西参加,用壮族三声部原汁原味地演唱《上林——南宁后花园》、《赶歌墟》、《苗山行》,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获得了银奖。

今年,上林县还将乘着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这股东风,深入挖掘壮瑶民歌二声部、三声部以及壮族师公舞的潜在价值,计划3月份在新兴旅游区——三里·洋渡举办上林县壮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全县13个乡镇均精选一个壮剧进行比赛;3月至6月份还组织开展“上林县民间、民俗故事征集比赛”,以便收集壮剧素材。古老壮剧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赵苾君 韦伯永 温小佩)


作者: 僚人老怪    时间: 2005-3-2 16:44

多好的新闻!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5-3-2 17:22

上林的壮剧当属“师公戏”吧?壮剧按照流行的地域以及形式的不同,分为南路壮剧(德靖土语区及越北一带)、北路壮剧(桂边土语区)、师公戏(桂中红水河流域一带)、富宁沙剧(归朝土戏)、广南沙剧(八宝镇)、乐西土戏(文山县)等不同剧种,师公戏起源于古越人的傩舞,在这些不同流派的壮族戏剧当中,师公戏应该是渊源最久远的一种。


作者: med    时间: 2005-3-2 22:45
标题: 古老壮剧迎来“春天”
能上传影音资料吗,好想听~!!!!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